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新課改生物備課的幾點做法教育論文

        時間:2024-08-04 16:37:42 生物科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課改生物備課的幾點做法教育論文

          到目前為止,我帶的兩個選修班已結束了必修2的學習,正在進行必修3的教學。已經進行了一個半學期的高中新課改實踐,對于備課有幾點做法,拿來與各位同行們交流一下。

        新課改生物備課的幾點做法教育論文

          (一)在把握舊教材知識體系的基礎上研究新教材。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有多年高中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對高中的生物知識體系的把握已經相當到位,這是我很羨慕的地方。當然也有一些和我一樣是從初中教學半路出家的,或剛參加工作的老師,我們才剛剛步入高中的教學,雖然我們的理念是全新的,但對高中知識體系的整體把握性不夠,這是我們欠缺的。舊的高中教材三本書(必修一、二,選修全一冊)從知識的角度來看,體系是相當完善的,應該是備課時要參考借鑒的書。因此我認為在備課時,不僅要吃透新課標,還要把舊教材拿來做一個對比,對教學內容做一些適當的補充修改。

          如必修二開篇的《減數分裂》,新教材對整個減數分裂過程的闡述與以往完全不同,并不是按照精子的形成過程與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兩條線來敘述的,而是先在第1課時介紹兩次分裂的時期和特點,第2課時再出現生殖細胞的形成和各時期的細胞名稱,并且卵細胞的形成過程沒有圖示,也沒強調卵細胞形成過程中細胞質的不均等分裂,我認為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給學生們補充卵細胞形成過程的圖解,讓學生自己發現與精子形成過程的不同之處,再以圖表歸納總結。以往的教學中,我們還要歸納減數分裂過程中的DNA和染色體的變化曲線,這個環節也要補充到教學設計中,對于學生理解減數分裂的過程有幫助,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研究題目,充實教學內容,完善授課的知識體系。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嚴格按照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教學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所以我們的目的不應該是為了考試而教,學生也不應該是為了考試而學,但不可忽視的是新課程的教學最后的終結性評價還是高二非選修班學生的學業水平測試和高三選修班學生的高考,平時學得再輕松,考試不能通過,這樣的教學還是失敗的。到目前為止,我們手上只有一本課程標準,當然它是我們進行教學的核心依據,但我經常在想這兩次考試怎么考?我現在任教三個班,一個非選班,兩個選修班,對于非選班我的教學依據就是課程標準,不再增加任何多余的教學內容,但選修班我適時的補充一些知識,到底什么樣的知識需要補充?我充分地研究了課本配套的兩本練習冊《學習評價手冊》和《實驗》。在備課時,研究教材后,我會先把兩本習題冊做一遍,如果發現一些知識點課本上沒有涉及,但習題上卻出現了,對于這樣的知識點,在選修班我是進行補充的。

          如必修三《人體的穩態》中有關“免疫對人體穩態的維持”,在新教材中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作用機理并未強調感應階段、效應階段、反應階段。而《實驗》P8的第4題填圖題中卻出現了這樣的說法,很多課外的習題書上也有不少題目和三個階段相關,所以針對選修班我在課堂上仍然做了適當的補充。

          (三)更新對教材的認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新課程中增加了許多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新進展、時代性強的新內容,這就要求我們盡快更新“相對老化的知識結構”。高中生物增加了以前沒有學過的知識,比如必修一第五章中提到的“細胞凋亡”、必修二第五章生物進化中有關分子進化速率的計算、必修三第二章“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等。還有一些內容原本只出現在老教材的“課外閱讀”部分,現在課本中教在正文中占據了一定的篇幅,如必修二第五章生物進化中的“中性突變”學說,必修三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等內容,這就要求我們要加深對這一部分內容的研究。我的做法是首先閱讀課本、教學指南,吃透教材內容,研究題目,發現其蘊含的知識點,并借助網絡進行知識擴展與儲備。如在“細胞凋亡”一節中書上提供了正常細胞、凋亡細胞和壞死細胞的DNA電泳圖。我在對DNA分子的電泳作資料收集時,在網上獲得了三種細胞的DNA電泳的動態圖,于是收集下來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幫助他們獲得更為直觀的感性知識,從而有助于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四)設計教學案幫助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我們這一類學校中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上課極易分神,更不愿意做筆記,所以我在進行必修二教學的過程中,嘗試進行了教學案的設計。我們玄武區從去年起就開展了“四邊”活動,即教師邊導邊教,學生邊學邊練。我的教學案設計的主旨就在于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邊聽課邊思考,邊學邊練。在“教學互動”環節中我嘗試配套教材的“積極思維”、“放眼社會等欄目設計一些填空題、圖表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學閱讀或小組討論,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如在“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學習過程中,針對“2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設計了一個自學閱讀題,幫助學生認識到自由組合定律與分離定律間存在的關系,并充分理解2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圖解中蘊含的豐富內容。再如對于“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染色體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我設計了具體的題目,把教材上枯燥的文字敘述轉變成遺傳圖解的形式出現,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填寫,既鞏固了前面所學的自由組合定律遺傳圖解的書寫原則,又構建了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品質。

          (五)注意練習和測檢的分層設計。學生做作業的目的是為了鞏固課堂知識,加深理解和實際運用知識,是構建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新課程下高一開設9門功課,在沒有分科前,這9門學科是齊頭并重的,學生無法有側重點,課后作業負擔相對較重,不少同學把完成作業當糊差事。在客觀事實面前,如何發揮出作業的重要意義?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能力分層布置練習,對于生物配套的兩個習題冊,《學習評價手冊》上的課前預習部分“自主梳理”和大部分的“自我評價”題是對全體學生的要求,《實驗冊》則作為一部分中等偏上學生及優等生的習題補充。在進行章節的知識檢測時,檢測題的設置也要體現層次性,一般有差異的題目分值在10—15分左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做,計分方式也不同,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檢測分數差值縮小,全班學生各自獲得不同層次上的平衡,在體會成功喜悅的同時,增強學習的信心,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自主性,進入一個新的良性心理循環過程。

          以上是我平時備課時的一些做法,一些嘗試,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不當之處請各位專家、同行批評正。

        【新課改生物備課的幾點做法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寫教育論文的幾點做法和體會08-04

        英語教師適應新課改的幾點做法08-13

        新課改下關于歷史教學的幾點想法論文07-14

        培養學困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幾點做法論文05-17

        高中地理概念教學的幾點做法的論文06-25

        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幾點做法的論文09-03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的幾點做法論文07-20

        新課改下中學體育教育論文06-21

        談指導高師音樂專業學生試講的幾點做法論文09-09

        關于新課改下的生物多媒體資源教學的論文07-1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