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個稅遞延養老保險政策
11月,花旗銀行和友邦中國聯合發布《中國居民養老準備洞察報告》,該報告發布了首期中國城鎮居民養老準備指數,該指數得分為62.6分,“僅合及格線”。
12月9日,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同方全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聯合在京發布的《20xx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也透露出了類似的訊息:20xx年我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為6.51,雖與美國并列全球第三,但仍有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對于退休沒有充分準備。
上述報告指出,目前儲蓄、社會養老保險仍是我國居民主要的退休準備方式,居民退休收入結構的多樣性有待完善,政府、雇主、個人均需要對退休生活承擔責任。值得注意的是,35~44歲的受訪者尤其缺乏“后備計劃”以應對收入中斷帶來的家庭及個人財務風險。超過一半的居民受訪者意識到日后有接受長期護理的需求,有70%的居民愿意付出每年收入的0.5%~1.5%購買此類產品,但大家還是普遍擔心該類產品費用過高、難以支付。
在這種情況下,個稅遞延養老保險政策有望于近期落地的消息無疑是一場及時雨。這讓居民在等待“漸進式延遲退休”的同時,多了另外一種選擇。
“減稅養老”呼聲日高
20xx年11月,“十三五”規劃正式發布,提出“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一石激起千層浪,養老問題再度成為各方高度關注的話題。
近日,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公開表示,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稅收優惠政策或將在12月底前出臺,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在醞釀8年后也將最終落地。
數據顯示,在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中,第一支柱是政府“兜底”的基礎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及職業年金,第三支柱則是個人商業保險。目前,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費占比達90%,盡管其繳費率已達28%,遠超10%的國際水平,但平均替代率(退休金/退休前工資),則從77%持續下滑到了目前的45%左右。因此,“減稅養老”的呼聲日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實際上,國務院早在去年8月發布的保險業新“國十條”中就已明確提出要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在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推出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更進一步表示,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將采取類似EET(繳費及收益階段免稅,領取階段再根據當期稅率表繳稅)的政策,推進方式為:先在個別地區試點,再在試點的基礎上,財政部和保監會一起研究提出全國方案。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也表示,對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政策在今年內落地充滿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商業健康險稅收優惠政策已早一步落地。12月11日,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實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的通知》,對試點地區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按照24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個人所得稅前予以扣除!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這一方面將減輕個人購買商業險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將吸引更多人通過購買商業保險來完善自身的健康保障。同時,這也讓市場對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政策的出臺多了一分期待。
安邦:爭取稅延養老首批試點
《20xx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數量達到1.38億人,占人口總數的10.1%,首次突破10%。
不過,與日俱增的養老壓力,在催化“減稅養老”類政策出臺的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遇。來自全國老齡辦的數據顯示,20xx年我國老年人口消費規模達1萬億元,預計到2040年將達到17.5萬億元。xx年,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占GDP的比例將從8%增長至33%。
在政府的社會保險體系之外,以市場化破解養老困局已成普遍共識。目前,保險業內在“養老+”方面已有不少嘗試。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養老保險處副處長孫湜溪透露,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9家保險機構已經投資或計劃投資28個保險養老社區項目,計劃投資金額665億元,已投資金額224億元,占地面積合計1141萬平方米,涉及床位39794個。
此外,保險公司還積極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試點。以幸福人壽為例,公司從今年3月第一款相關產品上市到10月底,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地開展了試點。參保老人平均年齡72歲,目前已經簽訂了投保意向書的有40多位客戶,正在排隊等候的有200多。
合眾人壽和泰康人壽等則在養老社區方面進展較快。20xx年,合眾人壽在武漢投資建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險資養老社區,也是第一個借鑒美國“AAC+CCRC”模式的復合型養老社區,并同期推出了國內第一款與養老社區對接的實物養老保障計劃。泰康人壽至今已在北京、上海等7個城市布局有養老社區,并計劃在未來5~10年投資1000億,建設15~20個養老社區,先期構建擁有超過5萬客戶的連鎖養老網絡。
同方全球人壽首席人力資源及行政事業官王前進日前則表示,在未來的服務閉環圈里,公司將在醫院、遠程醫療、居家養老服務以及更高層次提高用戶端的支付能力,同更多的商業保險產品合作,將養老規劃服務與養老金融有機結合。預期幾年內可落地長期護理險,以解決老年人支付能力問題,從而進一步滿足社會存量需求的缺口。
安邦保險相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更是宣稱,一旦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政策出臺,公司將會打造銜接新政的養老產品,公司的基本策略是爭取成為首批試點公司,領先同業。
業內人士指出,在社保體系不斷完善的前提下,作為居民養老重要補充手段的商業養老保險也將隨著國家漸進式延遲退休、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促進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而迎來較大突破。
分紅型養老產品受推崇
與儲蓄和基金等金融產品相比,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具有期限長、回報穩定、養老用途明確、可年均化領取等獨特優勢。一般而言,商業養老保險又分為傳統險、分紅險、萬能險與投連險。傳統型養老險具有固定繳費、定額利息、固定領取的特點。優點是回報固定,在零利率或者負利率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養老金的回報利率。但是也有明顯缺點,即很難抵擋通貨膨脹的影響,F有的傳統養老險都有保證領取年限,一般為10年。
鑫山保代資深業務總監陳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個人應當把意外險、醫療險之類的風險做好之后,再配置養老保險產品,購買養老保險的年齡理論上來說不需要太過年輕。從產品方面而言,建議買終身年金保險(分紅型),且必須滿足保值增值、活多久、領多久。以往傳統的養老保險可能不太具有上述功能!标愊壬M一步指出:“與萬能險、投連險相比,終身年金保險(分紅型)足以覆蓋養老需求;與保險公司經營業績掛鉤,也能夠實現保值和增值。”
記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熱銷的養老產品多為終身年金保險(分紅型)。以一位大型壽險公司保險代理人向記者(客戶身份)推薦的《XX終身年金保險(分紅型)》為例,該產品被介紹為“針對注重養老的客戶群體所開發的一款專注于養老規劃的保險產品!蓖侗D挲g為出生滿28~65周歲;繳費期限為躉交、5、10、15、20年交;年滿55/60/65/70周歲(可選)后,每月按保額的10%給付養老保險金,保證給付20年(默認為按月領取)。此外,附加重大疾病保險,還可同時豁免被確診之日起2年內的主險應交保險費。該保代還告訴記者,對接養老社區的相關養老保障計劃也受到一些中產客戶的青睞。
此外,保險業精算師李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個人稅延養老試點在今年試點應該非常明確。雖然目前具體方案尚未出臺,但在評估試點給商業保險帶來的發展機遇時,他指出:“若一個人每月拿出500元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假設年化投資收益為3%,在其達到60歲時,經過每個月定投的投資復利將是非常顯著的。況且其中的增值部分是免稅的,僅收取稅收的遞延。是國家讓利于民,鼓勵消費的重要舉措。”
【淺談個稅遞延養老保險政策】相關文章:
個稅遞延養老保險政策有望于12月出臺03-28
保監會:個稅遞延養老保險或將提前試點03-20
個稅遞延型養老險政策12月出臺03-28
保險業新國十條中的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12-07
遞延所得稅資產09-17
解讀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優惠政策08-10
企業遞延所得稅的核算09-10
南通個稅退稅政策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