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打造完美的職業生涯規劃
在這樣一個充滿變化、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危機與壓力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當公眾的目光一次次被政府組織、商業企業遭遇的突發性事件和危機風波所吸引,當艱難求職和頻繁跳槽令人疲憊不堪,當各大城市高企的房價讓人望而卻步,不少人開始靜下心來思考一個更加現實而嚴峻的問題-個人的職業生涯。
高校擴招、組織變革、年齡增長、知識老化,內外因素的綜合影響,讓更多的中國人感受到生活的壓力和發展的迷茫,"職業危機"仿佛突然變成了一個讓人心痛不已的字眼。從剛剛走出校門的天之驕子到闖蕩職場多年的白領人士,從普通企業職工到高級經理人員,不同角色、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行業、不同職位的人們的字典里,"職業危機"一詞開始出現并日漸清晰起來。
具體而言,職業危機可能因人、時間、環境、機遇而異,但普遍來說,從年齡層次來劃分,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大多數人最可能遇到以下四類職業危機。
20歲~25歲:選擇危機
20歲到25歲,這個年齡段的人正處于生理上的黃金時期,他們充滿活力、精力旺盛、富有進取心、對未來充滿憧憬,但卻普遍缺乏社會經驗。一方面非?释晒,希望盡快取得成績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可,一方面心境又比較浮躁,初涉職場,不少人會感到很難適應,甚至有時會懷疑自己的選擇。由于受到自身性格、價值觀、社會經驗以及客觀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比較容易出現職業選擇的危機和困惑。
所以,選擇第一份工作,找到一個良好的職業生涯起點,對于這一時期的人來說顯得至關重要。
對于畢業生們,面對眼花繚亂的職業和崗位,在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時,也往往會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選擇。在危機和壓力面前,很可能出現兩種極端。一是過于自卑,二是自視清高。初涉職場,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們在市場上幾次碰壁后,一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情緒。在這種情緒感染下,有人會選擇繼續進修,把讀研究生作為暫時的避風港。有人會降低要求,草率的找份工作。還有一些人由于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干脆在家待業逃避就業。而自視清高的人由于對工作單位、崗位職務、薪酬福利的期望值太高,在求職過程中也可能遇到挫折,從而陷入盲目就業的境地。
在職業狀態上,大部分人剛剛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從職位分布上看,這一階段的人基本上是企業普通職員或基層人員,或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的科員、干事等。當然,不排除一部分特別優秀的人,在天時地利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在這個時期就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整體上,這個階段的人多數處于職業發展的探索期。
對策與建議:把握起點,融入社會
理性分析:這一階段的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選擇第一份職業。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考慮兩個因素,首先是自我剖析,包括準確分析自己的核心優勢、核心劣勢、能力短板、發展潛能等。這個環節做好了,在擇業時可以減少很多彎路。舉個例子,如果你很不習慣與別人溝通,就不要試圖做人力資源的招聘經理;如果你天生嗓音很差,就不要嘗試成為歌手。自我剖析還包括認識自身性格和興趣,這一點也非常重要。性格外向、喜歡與人溝通交流的人,比性格內向的人去做銷售和市場,通常會更容易成功;讓不喜歡小孩的人去做幼兒教師,只會誤人子弟。
再次,要理性分析和把握地域、行業前景、企業環境等因素。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同樣資質相近、素質差別不大的人,有人在很短時間內就獲得職業發展的成功,很可能就由于行業選擇的不同。所以,初涉職場,應該在做好充分自我分析和內外環境分析的基礎上,理性地思考和選擇適合自己的第一份職業,設定明確的人生目標,制定相應的職業發展計劃。
樹立形象:第二項任務,就是要盡快完成角色的轉換,樹立自己作為職業人、社會人的形象。年輕人從學校踏入社會,給人的最初印象、表現如何,對未來的發展影響極大。一些年輕人,特別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總認為自己有知識,有文化,到單位工作后不屑于做瑣碎小事,不甘于從底層做起,不能給同事們留下良好的印象,這對年輕人的發展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危機。
平衡目標:由于大部分為白手起家,缺乏經濟基礎,初涉職場的年輕人對物質往往有很強烈的追求和依賴感,他們希望盡快擁有車子、房子,過上體面地生活,這種心理往往導致在擇業方面更具功利性,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報酬。我并不反對在選擇工作時追求薪酬福利,甚至當年在剛剛工作時也有很強烈的類似想法,但前提是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值。天上不會白掉餡餅,一個人的薪水收入,基本上是和他為組織創造的價值相對應,如果能力達不到,一味追逐高薪職位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有一點,某些短期收益很高的行業和職位,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對個人職業生涯的推動作用并不大;而某些行業則屬于短期內直接收益不高,但卻具備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在選擇職業生涯的起點時,需要平衡考慮短期利益和長期職業發展目標。
25歲~35歲:定位危機
經歷了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和融合,人的職業發展將迎來第二個階段:從25歲到35歲的調整和定位時期。個人認為,這個階段是職業生涯規劃最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的職業基礎和平臺,將直接決定以后的職業高度和成就。譬如在公務員隊伍中,35歲前能夠做到處長,那以后就很有可能上升到廳局級領導。商業企業中,三十多歲就已經是人力資源總監或分公司總經理,那日后進入總公司或集團決策層的機率將會非常大。因此,把握好這十年時間,以后的職業生涯將變得平坦暢通,而錯失這段寶貴的黃金時光,將很難再有機會彌補。
中國人常說"三十而立",30歲就如人生的期中考,是檢驗前階段成績的時期,審視過去,思考未來,并自覺不自覺地將此當作人生的重要門檻。許多人會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調整:有些打工的自主創業了,有些從這個行業跳到另一行業,有些人嘗試在公司內不同部門和職位間進行輪換,"定位和調整"成為30歲左右職業人士的主題詞。因而,處于這一年齡段的人們最容易出現的職位危機為定位危機。
出現定位危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外部環境因素影響。時代的發展和競爭的加速,讓一些看似前途無限的行業和職位在短短幾年內變成冷門,曾經風光無限的商業巨人則紛紛倒下,這一變化趨勢必然直接影響到組織中的個體。當三株公司從年銷售額80億元的頂峰迅速滑落直至宣布破產,其引以為豪的15萬員工不得不重新選擇職業;當90年代繁榮一時的it產業泡沫在21世紀初期相繼破滅,無數軟件公司研發人員開始重新思考職業前景;當長期占據壟斷性資源的國有企業逐一暴露于公眾面前,喪失"鐵飯碗"的職工們只能選擇接受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
另外一個因素是對自身認知的不足。認識自我對于個人的成長和職業定位卻實在是太重要了,但要清晰、準確的認識自己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地,越是有些能力的人,越不容易客觀的剖析自我和判斷周圍的環境。認識自我的兩個層面,說通俗點就是首先要清楚你有什么能耐,你能干什么;其次要明確你打算干點什么。道理非常簡單,但很多人卻不能真正明白,反而深陷其中。許多有素質、有能力的優秀人才,就是由于定位不準而在職場上反復挫折,這種事例屢見不鮮。
我的一位同學,大學四年成績一直都很優秀,英語水平非常好,思維活躍,也特別有創意,2016年畢業時經過層層面試,過五關斬六將后進入一家全球500強公司。當時全班同學僅他一人進入到這樣著名的跨國企業,其職業發展可以說前途無限,但半年時間不到我便聽到他辭職的消息。2016年春節我們見面好好聊了一次,他很用很堅定的語氣告訴我不甘于過那種替人打工的生活,想要做些屬于自己的事情。我沒有說太多反對的話,因為畢竟選擇是每個人的權利,當然每個人也都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盡管時機非常不夠成熟,他還是非常執著地開始了創業。一個缺乏行業經驗和必要社會資源支持,一個沒有明確創業思路而僅僅有滿腔熱情的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將生命中最寶貴的時間用來進行閉門造車式的創業,其結果可想而知。最終,在歷經三年多沒有任何實質性成果的創業嘗試后,他不得不接受失敗的現實,重新規劃其職業生涯。2016年6月,當我再次見到他時,明顯感到成熟和理性了許多,這時他的職業身份是一家在華外企連鎖餐飲店的見習經理。
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類人大多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最初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應該在哪個領域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所以頻繁跳槽換工作。而且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產生這樣的問題。因為似乎什么工作都難不倒聰明人,他們就有機會嘗試不同的工作,結果卻都是"蜻蜓點水"。幾年過去了,稀里糊涂的換了幾家公司,回過頭來才發現,年齡不斷增長,實質性工作經驗并未隨之增加,反而造成了自己缺乏專長、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局面。
對策與建議:準確定位,厚積薄發
這個時期應該是一個人風華正茂之時,是逐漸展現自己才能、獲得晉升、事業得到迅速發展之時,但前提必須是保證職業方向的正確以及自身不懈的努力。
方向決定成敗:此時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全方位審視自身以及職業的現狀和未來,明確職業發展方向。事實上,許多職業人在30歲以前對自己的定位不明確,沒有好好的規劃過自己的未來;蛘哂捎谀贻p功力太淺沒有經驗,所以把事情想的太簡單;或者由于年少,多少有些輕狂;或者僅僅囿于職業來考慮職業,沒有能夠從更高的高度上來考慮職業定位的問題。到了30多歲,隨著閱歷和經驗的增加,應當對自己、對環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匆豢醋约哼x擇的職業、所選擇的生涯路線、所確定的人生目標是否符合現實,如有出入,應盡快調整。
方向的確定有幾個不同的路線和模式,譬如定位成為某一行業或領域的資深專家;或者致力于躋身企業組織中高級管理層;或者自主創業;或者步入仕途等等。具體選擇哪一條道路因人而定,但一定要綜合個人志向、能力特長、社會資源及外部環境等因素確定。
培育核心競爭力:機遇往往偏愛有準備和有真正能力的人。
今天的社會,競爭和變化是永恒的主題,成功人士們的資質、素質及個性固然不盡相同,但一個共性便是他們擁有不同程度的他人難以超越或復制的核心競爭能力。不論任何行業或組織,出人頭地、鶴立雞群的人畢竟是少數,只有經過不斷積累和學習,厚積薄發,培育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才能大大加速職業發展和成功的步伐。
如何培育笑傲職場的核心競爭能力?我的核心建議有兩個:
第一,最大程度發揚自身核心優勢。上帝是公平的,他不會將所有的優點和幸運賜予同一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點,很多缺點甚至是難以克服的。真正聰明的人不會用自己的劣勢去和別人比較,那樣只會自欺欺人。只有將自身的優點和長處最大程度發揚和擴展,把天賦運用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才可能培育核心競爭能力。
第二,要專注。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一個人即使知識再淵博,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個人即使再能干,也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在社會化分工如此細致的時代,只有在一定時期專注于某一方向和領域,你才能做到更加專業。在同等條件和形勢下,當你比別人眼界更寬、思考更加深入、行業經驗更加豐富時,你的核心競爭力就開始形成了。
在跳槽中成長:更多時候,只是簡單的自我分析還很難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方向。很多人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業和職位,往往是通過職位的變動實現的。個人因為跳槽而更好的認識自己和發現機遇,企業由于員工的適當流動而保持活力、不斷創新。
但也有不少人,卻是為了跳槽而跳槽。有的人做出的每一步選擇看起來都沒有錯,他們或者通過跳槽增加了薪水,或者職位有所提升,或者遇到了一群好同事,但當所有的選擇加起來其整個過程卻是失敗的。
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跳槽要避免三個錯誤:
第一,不要輕易跳槽。也就是說,不要受短期利益影響而輕易改變職業方向。當你的職業規劃方向已經確定,特別是知道自己適合在哪個行業、哪個職位工作,就不要受一些小的利益誘惑而隨便改變。例如,如果你打算成為it行業的資深研發人員,并且也在這個行業積累了多年的經驗,你就不要再為了一兩千元的加薪而貿然進入你并不熟悉的快速消費品行業去做營銷。請記住一點,只有連續不間斷在同一領域的工作經歷才能積累成為有效的工作經驗。
第二,不要辭職跳槽。應該騎驢找馬,而不要殺驢找馬。從跳槽的技術操作層面來說,一定要在職跳槽,實在有特殊情況不得不先辭職再找工作也不要失業太長時間。人必須要務實,當失業太久連生存都有困難的時候出去找工作總會顯現出底氣不足。特別是職業履歷的空白將普遍會降低雇主對求職者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可以拿到offer,薪水也很難突破預期。
這方面的例子也有很多。譬如,我的許多全職mba同學,經歷了近兩年與社會相對隔離的學校生活后即將畢業時,由于缺少持續的工作經驗,再次擇業的起點和職位分布情況普遍不夠理想?粗麄儺厴I前焦急失意的神態,讓我們這些在職班的同學既為之同情又感到暗自慶幸。
第三,不要頻繁跳槽。跳槽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過適當的工作的變動和探索盡快確定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
任何行業和職位,不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感悟都很難做到真正了解,遇到挫折迷茫時,多些理性思考或請教有經驗的朋友及同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企業和職位,任何工作都難讓人完全滿意,不要總是想著用跳槽來解決問題。
在職業發展初期,太過頻繁跳槽更容易讓自己迷失方向,也常給招聘單位一種欠缺穩重、急功近利的不良感覺。如果職業方向和發展目標已經確定,隨著職位的上升,應該控制在不低于3年才換工作。超過3年,也要在有特別好的機會和收益的前提下才跳槽。
35歲~45歲:發展危機
從35歲開始的大約十年時間,大多數人將相繼達到職業發展的最高點,這個年齡段的職業人士的特點是:心態穩定、有信心,年富力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力很強,工作上也駕輕就熟。一個人在事業上所能達到的成就和職業高度,基本上在這個階段可以定型,這一時期被認為是人的職業生涯的第三個階段。
事實上,35歲和45歲,往往成為職業發展的兩道坎。在企業層面,許多公司招聘人員時都會將35歲作為一個分界線,招聘35歲以下員工主要側重于考慮學歷、個人素質和工作潛能等因素,超過35歲人員求職時則需突出以往工作業績、行業經驗和專業技術職稱等方面優勢。在提升中高層管理人員時,45歲以下的候選人則更容易獲得晉升機會。而在政府部門,提拔任用領導干部時也往往將是否在45歲以下作為一個重要因素。
從現狀來分析,這一年齡段的職場人士,應該算是各類組織中的"少壯派",相對于二十來歲的人來說,他們褪去了浮躁,多了些沉穩;相對于五十歲的人來說,他們仍然充滿活力,但稍缺火候。這樣一群收入逐漸豐厚、實權逐漸在握的人,自然對事業、生活、家庭都有不少要求,但各種壓力也隨之而來。
首先是經濟上的壓力。如果"混"的還可以的話,這批人在生活上是比較體面而豐富的,房子、車子、孩子、旅游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素質的維持離不開金錢支持,高高在上的房價、一路攀升的油價、昂貴的子女教育開支、家中老人的健康醫療、出外旅游及自身進修的學費,哪方面花的錢都不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職業發展方面再遇到挫折或重大變動,穩定而高尚的生活質量將迅速下降。
其次是橫向對比帶來的無形壓力。人類有一個普遍的弱點,不論工作、生活、還是情感,都喜歡拿來和其他人對比。有能力并不算太出眾的同事晉升了,祝賀別人的同時總覺得有些不快;參觀完別人裝修華麗的豪宅,回到自己家中難免感慨一番;同學朋友聚會,見到他人名片頭銜不是處長就是總經理,本來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蕩然無存?鞓,來源于自我滿足;而痛苦,往往來自互相比較。
第三種壓力是來自于后繼者。歲月真是可怕,總在不知不覺間讓你感到青春的遠去。一邊是逐漸逝去的青春與活力,一邊是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雖然有著經驗上的優勢,但面對"后生晚輩"咄咄逼人的態勢,中堅力量們總是會擔心被別人趕超替代,因此難免產生危機感。
對策與建議:調整心態,更新知識
這一階段,應該算是職場生涯中的收獲季節,也是事業上獲得成功的人大顯身手的時期。這個年齡段遇到的最大危機,往往為能否再上一個臺階,實現進一步突破與發展的問題。
塑造陽光心態:身在職場,總會有許多事情引發我們的感慨。有天生智者,自命不凡卻四處碰壁、施才無門,因為他的心態太過浮躁,總是認為老子天下第一。這類有"才"無"德"的人,不論到任何組織都只能"懷才不遇";有人沒有很好的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走了很多彎路,他不知道不同人間發展軌跡不同,可比意義不大的道理,所以難以面對和接受被同事和下屬紛紛超越,甚至成為自己的上司的現實;兩個資質、能力相近的人,由于心態不同,一個腳踏實地目標明確,一個好高騖遠投機取巧,幾年下來身價可以相差數倍。
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心態決定著我們能否成功。所以,當不能改變環境時,就努力適應環境;當不能改變別人時,要學會讓自己改變;不能超越強者時,就轉而向下比較。同時,要學會分解壓力,更多的時候壓力是我們施加給自己的。怨天尤人、自命不凡者,經常將通向成功的道路親手堵死。而以一種坦然、平靜的心態對待工作和生活,更容易獲得快樂和晉升的機會。
堅持持續學習:根據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人一生工作所需的知識,90%都是工作后通過學習而獲得的。很多人在此階段都會遇到知識更新問題,處在這樣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知識更新的周期日趨縮短,導致這批人在知識結構上與年輕晚輩的差別較大,只有不斷完善自己,更新知識結構,晉升的機會才越多。因此應該在工作之余多補充一些新知識,維持和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
這里有必要糾正一個觀念,不少人誤把學歷當作知識、把經驗當作能力,都是不對的。我從來不認為拿到文憑或學位等同于學到了知識,并且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在學校內學到的東西能夠直接用于實際工作的,可謂少之又少。真正的知識是在相關學科理論指導下,通過廣泛收集各類資料信息,吸收借鑒他人的思想和見解,進行二次思維加工后歸納總結得出的成果。只有全身心投入經過深刻思考和歸納,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知識,才能奠定自主創新的理論基礎。而關于經驗,有的人所謂的十年行業經驗也只是對行業有點粗淺了解,有的人干了兩三年已經有了很深的見識;蛘哂械娜俗屇愀杏X,雖然他的經驗很不夠,但他的思維方式非常好,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肯定會有不錯的發展。
拓展人際網絡:這個時期的職場人士的工作經驗、專業技能及管理水平已經趨于穩定,這時應該更加注意提升與他人交往溝通的能力,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形成自己的做事和領導風格,并著重于人際關系和外部資源的構建培育。在此階段獲得提升和實現職業發展突破往往已不僅取決于自身的能力和素質,良好的外部社會關系網絡和資源常常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
良好的社會關系和人際網絡可以通過發展以下幾個層面的人員來逐步實現:
一是同行精英及業內人士。通過參加同行交流、主題研討等形式,可以認識一批行業精英和資深人士,分享他人好的經驗和觀點,既促進自身專業技能及管理經驗,又可不斷挖掘一批行業朋友。
二是其他領域的優秀人士。這個社會,在一定程度上是屬于人際關系網絡的社會。多個朋友多條路的道理,在信息社會同樣非常適用。擁有一些不同行業和領域的朋友,不僅可以拓寬眼界、增長見識,還可能會有意向不到的收獲。
三是結交獵頭公司的朋友。
當你的經驗、閱歷和職位開始上升到一定層次,需要進一步突破時,這時可以考慮借助獵頭公司的資源和力量。大量事實也說明,與一兩家信譽良好、品牌影響力廣泛的獵頭公司建立長期聯系,認識結交一些獵頭朋友,將會大大拓展職業發展的空間。
45歲~55歲:生存危機
45歲以后,多數人的職業生涯逐漸進入晚期。成熟與無奈,非常形象的描繪出這個年齡段人的心理狀態。一方面他們仍然具有一定年齡優勢:處事老道、經驗豐富、專業精湛。但同時又具有明顯劣勢:來自家庭和工作的壓力變大,在工作中感到從未有過的寂寞,擔心被時代淘汰,低學歷、低職位者更加容易出現"飯碗"危機。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專業性職業人士如律師、醫生、教師、研究領域技術人員等,其身價和職業成就則與年齡成正比關系。對這類職業人士來說,姜總是老的辣,年齡的增長反而對其職業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整體而言,處在這個年齡段的人,事業成功與否已基本見分曉,大部分人的狀況是在原地踏步,什么晉升、工作野心反倒是次要的問題。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因此最害怕健康出現問題,最擔心失去工作,工作穩定對他們來說是壓倒一切的問題。
特別對女性來說,不論事業是否成功,她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定型,物質基礎和社會地位已明確,其生存狀態也比較穩定,因而生活滿意度較高,但同時也最怕出現任何變數。她們對家庭更依賴,更注重家庭的溫暖。男性的狀況略有不同,一些人仍然可能在50歲前遇到人生的又一次上升機會。
對策與建議:健康至上,規劃晚年
學會放棄:50歲左右還馳騁職場的人,往往已經成為商業組織、政府部門內的頂尖級人物或某些行業的資深專家。如果是管理者和領導,隨著退休年齡的逼近,人對權利的占有欲望可能會特別強烈,前些年出現了不少國企老總的"59歲現象",近年來隨著激勵體制的改革這一趨勢有所改善。從職場人士自身來講,應該要有放棄的勇氣,當然并不是說將權利全部放棄,而是應該避免事必親躬,要適當授權,將主要精力用在考慮戰略層面及全局性問題。如果為專業技術性專家或行業資深人士,大可以將自身多年技術經驗和行業底蘊發揮的淋漓盡致,這樣更能樹立權威和行業影響者的形象。
規劃晚年:完美的一生,必定要包括幸福的晚年生活。人近晚年,對物質層面的需求和依賴程度逐漸下降,隨著個人業余時間的增多,精神追求將上升成為生活主題。在此階段,有意培養一兩項興趣愛好,如音樂、攝影、書畫、藝術等,將令生活變得更加充滿情趣和充實。還可以多投入些時間在家庭,照顧家人、撫養孫兒,盡享天倫之樂。有些生活經歷豐富的人,不妨在退休后靜下心來將自己的人生和職業生涯回顧總結,寫寫文章甚至出書作著等,都是種不錯的生活方式。
健康,幸福之基。對于進入職業生涯晚期的人來說,沒有什么比健康更加重要的了。50多歲的人,學習的熱情和更新知識、充電的能力也遠遠不如后來者,除了極少數人外,多數人的事業、職位、名利等在這階段大局已定。而決定一個人在這一階段以及退休后生活幸福與否的最主要因素便是健康。
事實上,健康問題決不是只有在職業晚期才需要注意的,擁有幸福完美的人生,必須從年輕時就關注身體保健。
中國著名醫學保健專家洪紹光提出的健康新觀念:60歲前基本沒病,80歲前不衰老,輕松活到100歲。要達到這一目標,只有按照正確的健康理念身體力行。這里給朋友們推薦國際醫學組織維多利亞宣言中提出的四大保健理念: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總之,職業危機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它的漠視。只要認清人生職業生涯的規律,理性分析,準確定位,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完美的職業生涯。
【打造完美的職業生涯規劃】相關文章:
打造良好職業生涯規劃的黃金法則01-18
職業生涯規劃11-15
護理職業職業生涯規劃書12-12
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04-28
職業生涯規劃導言11-24
職業生涯規劃的期限04-15
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10-17
職業生涯規劃的困惑08-30
職業生涯規劃心得10-06
職業生涯規劃前言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