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訓員工質量意識
培訓是給有經驗或無經驗的受訓者傳授其完成某種行為必需的思維認知、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可知,職場正確認知(內部心理過程的輸出)的傳遞效果才是決定培訓效果好壞的根本。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訓員工質量意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如何培訓員工質量意識 篇1
內容提要:質量意識是質量理念的表現形式,包括對質量的認知、質量信念和相關質量知識,具有對質量行為的控制作用。從心理學看,質量意識是一種超我意識,其形成、鞏固和發展都有賴于改進質量教育。
質量意識是質量理念在員工思想中的表現形式
一般說來,理念是抽象的、綜合的、概括的、提綱挈領的理性認識,而意識是理念的具體表現形式,是理念的推廣和擴展。如果說質量理念還只是對質量的“理性概念”,那么,質量意識則是這種“理性概念”的推廣和擴展,是質量理念的具體表述。質量理念是質量意識的核心內容,質量意識則是質量理念控制下的對產品質量、工作質量、生活質量、質量管理以及質量法治的認識和了解,還包括相關的質量知識。相對于質量理念,質量意識的內容更豐富,外延也更大。
質量意識是一種人們的理性認知,但可能更受著客觀實踐活動的影響和制約。通過長期的質量實踐活動,人們形成了質量意識。在質量意識的基礎上,才形成較為抽象的、綜合的、概括的、提綱挈領的質量理念。當然,質量理念一旦形成,反過來又會影響和制約質量意識。通常情況下,質量理念的改變要滯后于質量意識的改變。或者說,質量理念形成后,往往很難改變。而質量意識的改變卻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具體的質量實踐,對質量的情感,都可能影響著質量意識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從構成角度考察,質量意識包括了3種心理成分:
(1)對質量的認知。所謂對質量的認知,就是對事物質量屬性的認識和了解。任何事物都有質量屬性,這種屬性只有通過接觸事物的實踐活動才能把握。一般說來,人們總是先接觸事物的數量屬性,例如事物的大小、多少,然后才可能接觸事物的質量屬性。質量相對于數量,可能更難把握。通常情況下,數量可能是事物的現象,而質量可能涉及到事物的本質。要認知事物的本質,沒有一番艱苦的過程,往往是不行的。因此,對質量的認知過程可能比對數量的認知過程更長,也更難一些。從這個角度看,對質量的認知更需要通過教育培訓來強化。對員工來說,對他們認知產品質量特性、認知質量的重要性,僅僅通過他們自發的、盲目的、放任自流的實踐過程可能是很不夠的。因此,加強對員工的質量教育培訓很有必要。
(2)對質量的信念。對質量的認知是解決“什么是質量”的問題,而對質量的信念是解決“質量應當怎樣”的問題。質量信念往往可以使人形成一種質量意志,也就是在具體的工作中,能夠左右員工去完成相應的質量要求。質量信念還可能左右人對質量的情感,使員工對產品質量和質量工作形成熱愛的感情。從心理學角度看,質量信念聯系著與質量相關的知、情、意三個方面,在質量意識中具有核心作用。當然,質量認知是形成質量信念的基礎,但僅僅有質量認知往往并不一定就能形成質量意志,也不一定就能產生對質量的情感。也就是說,質量認知還不能起到控制人的質量行為的作用。事實上,企業中不少人,包括一些廠長經理,說起質量來頭頭是道,但由于其沒有樹立起質量信念,依然不把質量當回事。從這個角度來說,樹立質量信念的意義更重要。
(3)相關的質量知識。所謂質量知識,包括產品質量知識、質量管理知識、質量法制知識等等。一般說來,質量知識越豐富,對質量的認知也就越容易,對質量也越容易產生堅定的信念。質量知識豐富,也能夠提升員工的質量能力,從而使其產生成就感,增強對質量的感情?梢哉f,質量知識是員工質量意識形成的基礎和條件,但是,質量知識的多少、質量意識的強弱并不一定成正比。
質量意識是質量方針
不錯,員工在進入企業之前就已經有了自己的質量意識,雖然那種質量意識可能是樸素的、簡單的,甚至僅僅局限于消費領域。進入企業后,員工在企業質量方針地指引下,經過企業的教育培訓和其它方式的控制管理,逐漸將自己的質量意識與企業的質量方針協調起來,使其質量意識成為質量方針的擴展內容。
質量方針是企業“總的質量宗旨和方向”。對于每個員工來說,他對質量的認知,他對質量的信念,他的質量知識,也應當符合企業質量方針的規定,不能過分脫離企業“總的質量宗旨和方向”。但質量方針畢竟是“總的質量宗旨和方向”,需要員工在具體的工作中去執行。而具體的工作就可能涉及到具體的對質量的認知,對質量的信念和質量知識。例如,車工就要對自己的崗位所必須達到的質量要求有認識,對自己加工的.質量有信念,對相關的加工質量知識有了解。而這些都必須符合企業的質量方針。因此,他的質量意識一方面成為企業質量方針的擴展內容,另一方面又成為企業質量方針貫徹落實的根本保證。
質量意識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質量信念。質量信念是員工自己控制自己質量行為的關鍵因素。在工作前,質量信念可以使員工確定工作的質量目標;在工作中,可以使員工充分發揮自己對質量的認知和相關的質量知識,隨時調整自己的操作,從而保證操作符合相關質量要求;在工作結束后,可以使員工通過進行監視和測量,對工作及工作結果的質量進行評估,以確定是否達到質量要求。當質量沒有達到規定要求時,質量信念可以迫使員工去進行必要的返修或改進,以使結果達到規定的質量要求。而最重要的是,當質量與其它目標發生矛盾和沖突時,質量信念可以起到協調、控制和改變行為方式的作用,使矛盾和沖突得以合理解決。
質量意識的功能
質量意識在產品質量形成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質量意識差,是工作質量差的根本原因。心理狀態不佳,可能造成差錯,發生質量事故,但畢竟是偶發性的。質量能力弱,工作質量當然不會好,但能力弱可以通過學習訓練而提高。產品質量長期上不去,工作質量經常出差錯,追究起來,往往就追究到質量意識上。質量意識如何,往往可以衡量一個員工的工作質量,也可以衡量一個組織的質量管理成效。ISO9004:20000專門規定了“能力、意識和培訓”,把質量意識與質量能力并列。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關于意識和培訓,比能力和培訓規定得更具體、更詳細。從字面上看,其中一些內容,例如“文化和社會的習俗”、“組織未來的設想”之類,似乎與質量無關,但那正說明質量意識所需要的知識、思想、信念等,是相當廣泛的。
質量意識具有對員工質量行為的控制功能,使其行為符合質量意識的要求。特別是在質量遇到沖擊出現波動的情況下,質量意識往往能夠堅定員工質量意識所指導的行為,不因為外界的干擾而動搖或改變自己的質量行為。質量意識又具有對質量的評價功能。這種評價功能不是判斷產品質量水平的能力,而是質量意識在對產品質量、工作質量和質量管理功能的價值評價中的具體表現,反映了員工的價值觀,或者說是質量在員工價值觀中所占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質量意識在工作中還具有調節功能。員工在工作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對質量的干擾、沖擊、損害等等,需要員工進行必要的調節。質量意識就能起到這樣的調節功能。它是質量意識的具體表現,但又有其獨特的意義。
質量意識具有以下作用:
(1)對行為的方向性和對象的選擇性具有調節作用。意識能夠驅使人們趨向或逃離某種對象或事物,影響著一個人對某事、某物或某人作出他個人的選擇。員工對產品質量的意義(特別是與自己利益的關系)有深刻認識,對質量工作抱有肯定態度,就會樂意參加質量管理,重視工作質量;相反,質量意識淡薄,態度不端正,就會反感質量管理活動,忽視工作質量。
(2)對信息的接受、理解與組織作用。一般來說,人對有深刻認識并抱有積極態度的事物容易接受,感知也清晰;對沒有認識并抱有消極態度的事物則不容易接受,感知模糊,有時甚至給予歪曲。質量教育的實踐表明,質量意識強的員工,學習積極性高,學得快,學得好;相反,質量意識差的員工,學習往往出現困難,學不好,記不牢。意識和態度對信息還具有“過濾”作用,這種作用甚至反映到實際操作中。操作中看錯數據,往往也與質量意識有關。質量意識差,對相關的質量要求注意往往不夠,因而會“看錯”。而質量意識很強的員工,對相關質量要求不僅敏感,而且注意。
(3)預定對象或事物的反應模式。意識是在過去認識和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經形成之后就會使人對某種對象或事物采取相應的行為模式。質量意識強的員工,就會重視質量,對質量工作抱積極態度,在接受新任務時,會積極考慮新任務的質量問題,在完成新任務過程中就會時時把質量放在首位,而不論領導是否給他交待或強調過質量;相反,質量意識差的員工一聽說質量二字,心中就會反感,不管領導如何強調,也難以把質量放在首位。
(4)導致情緒上的不同體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不一樣,態度不一樣,所產生的情緒體驗也就不相同。一般地說,對認識深刻并抱肯定態度的事物和行為,可以給人帶來滿足、愉快、喜愛等內心體驗;對認識和態度上否定的事物和行為,則可能帶來相反的內心體驗。質量意識強的員工,質量態度往往積極,不但能積極參加質量改進,而且能產生肯定性情感,心情舒暢,容易產生成就感;相反,員工的質量意識差,質量態度就會消極,也就會感到這也不對那也不是,或者煩躁、冒火、生氣;或者惱怒、痛苦、不安。
質量教育的目的
質量意識的形成、鞏固和發展都有賴于質量教育。質量教育的目的就是促進員工質量意識的形成、鞏固和發展。也就是說,質量意識的建設依賴于質量教育,質量教育就是為了質量意識建設。當然,這兒所說的質量教育是廣義的,不僅包括了辦班上課、各種培訓,更重要的是平時通過開展質量活動對員工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任何一項行為,其內容、形式和方法往往源于其目的。目的明確了,內容、形式和方法也就明確了。目的不對,內容、形式和方法也就可能出偏差。教育總有兩個方面,—是教育者(包括教育的組織者),一是受教育者。這兩方面的目的(或者說其動機)又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不同,又怎樣把它們結合起來呢?
先說教育者或教育的組織者,即企業方面的目的。不錯,企業進行質量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產品質量,以求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但是,在質量教育和產品質量之間畢竟還存在一些中間環節。這就是質量意識的質量能力以及由它們所決定的質量行為。質量教育的直接目的當然是增強員工的質量意識,提高員工的質量能力。產品質量僅僅是質量意識和質量能力以及由它們所決定的質量行為的功能作用之產物,離開質量意識和質量能力以及質量行為這些中間環節,質量教育和產品質量以及經濟效益幾乎難以發生直接聯系。
不少企業對這些中間環節重視不夠,研究甚少,幻想著“立竿見影”,追求急功近利,結果欲速則不達。人們往往又把教育理解得過于狹窄,似乎就是上課講TQM,講ISO9000,講PDCA,今年講這一套,明年還講這一套。教育內容和現實需要脫節,再加上質量教育中其他形式主義作法,反而使質量教育達不到提高產品質量的目的,因此其內容、形式和方法都應當有所改變。
再說受教育者即員工的目的。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者必須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即有“我要學”的心理傾向,才能學習得好。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是由學習動機促成的。學習動機是對學習起推動作用的心理因素,它不僅決定著學習者的學習性質,而且也影響著學習成效。如果缺乏學習動機,不管外界如何施加壓力也是徒勞的。那么,員工接受質量教育或學習質量知識的動機又應當是什么呢?
員工學習的目的當然應當是提高自己的質量意識和質量能力,這是企業對員工的要求,員工自己也應當這樣要求自己。但是,員工的質量意識和質量能力提高后,得不到認可,得不到“用武之地”,得不到相應的報酬(包括精神和物質的),員工就不可能有較強的學習動機。質量教育必須與質量獎懲聯系起來,質量獎懲反過來又成為質量教育的基本前提。在質量獎懲不分明的企業,質量教育肯定是搞不好的。學習報酬不僅僅是指獎學金之類的物質報酬,主要還是在學習中獲取知識滿足員工需要的程度,也就是員工自己對自己的“報酬”。對學習優異者適當給予獎勵(如獎金、合格證書、表彰等)也是必要的。
為了激發員工的學習動機,首先應當對員工進行學習的目的性教育。在質量教育中,要使員工充分認識到學習對提高產品質量,對提高自己的質量意識和質量能力的意義,使他們感到學習內容與他們的工作密切相關,很有價值,他們的學習動機就會強烈起來。其次,在教學中要注意研究質量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激發員工的學習興趣,使員工通過學習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再次,還應當適當地采取獎懲、競賽、考試等動機誘因,激發員工的學習動機。如果對員工的學習動機注重不夠,質量教育不僅不能吸引員工參加,反而使員工容易產生反感。—旦形成逆反心理,把質量教育當成負擔,員工就不愿意參加學習,或者人到心不到,達不到質量教育的目的。那種用懲罰方式強迫員工參加學習的方法,更是不對的。
如何培訓員工質量意識 篇2
所謂質量意識,一個企業從領導決策層到每一位員工對質量和質量工作的認識和理解。它體現在每一位員工的崗位工作中,也集中體現在企業最高決策層的崗位工作中,是一種自覺地去保證企業所生產的交付顧客需求的產品——硬件、軟件、服務和流程性材料質量的意志力。
我們在日常的質量管理中,經常會以“員工質量意識不強”、“員工的質量意識差”等理由來解釋所出現的質量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員工的質量意識問題似乎成了我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借口。
如果員工的質量意識和態度發生偏差,則質量管理體系再完善,質量控制方法再先進也沒用,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如果沒有正確的質量意識,員工就會對質量管理產生反感,在工作中也就不會把質量放在首位,做得差不多就行了,許許多多的“差不多”就變成了差很多。
企業經營的根本是做徹底的產品主義者,靠產品和服務取得利潤,使得企業生存、發展和壯大。顯而易見,產品質量是企業經營的壓艙石。所以,成功的企業普遍對質量更加關注,降低質量成本(減少PONC值),提升產品質量,質量管理也成為企業管理的一個重點。
然而,質量管理在許多人看來是不增值的活動,就是監督,給干活的人挑刺。這種觀念是一種偏見,也是不懂得“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精髓,這種人的質量意識淡漠,對企業產品實現過程是極其危險的。
在質量管理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質量與技術、生產、營銷人員的爭執,如果質量意識淡漠的話,對不符合制度規定、不符合作業要求、影響產品質量的行為就很難堅持原則,常常會以不影響產品質量、僅是一點小問題而正常流轉直到顧客手中。
慢慢地,質量管理就會變成裝點門面,質量管理體系就會成為一種擺設,產品實現的過程沒有質量保證,風險隨之產生。
對于質量管理的理解,大多數企業并不是將質量當成一種競爭手段,而是當作一種必須應付的差事,有了這種質量意識,對質量檢查、審核、整改就是一種應付的心態,自然而然就是查出的問題改一下,其他該是啥樣還啥樣,不可能從系統化的角度來舉一反三持續改進提高。
產品質量的提升,靠的是每一位員工的工作質量的匯集。干好本職工作,按照作業指導書要求來完成每一道工序,把好每一個產品質量關,發現問題及時報告處理,產品質量就會水到渠成得以保證。
許多管理者認為,質量問題是質量人員或生產人員的責任,故而當質量與效率、周期、成本等問題不可兼容時,率先提出質量讓步計劃,這種質量意識會導致下屬對質量也是得過且過,出現質量問題就是家常便飯,產品質量的提升也就無從談起。
從質量意識與質量管理、產品質量的關系可以看出,質量意識是企業質量管理的核心,有了質量意識,在工作中就會考慮工作品質、產品質量、過程質量,就會想方設法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自然而然會在市場上響當當。根據我從事質量管理的實踐總結,提出以下提升員工的質量意識的建議。
1質量意識教育常抓不懈
一個公司,只有當領導層開始重視質量時,員工才有可能重視質量。質量工作的基礎是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靠的'是質量意識。領導層要策劃和參與員工質量意識教育,向員工表達質量的重要性,當員工認為質量很重要的時候,他一定會全心全力來保證質量。
可以通過質量案例,例如海爾砸冰箱事件、豐田精益制造等,并聯系質量管理文件在日常工作中的具體執行,讓員工明白怎么做才能符合客戶的要求(質量的定義就是符合要求),樹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第一”意識。
2在質量面前人人平等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是長期的質量管理工作的經驗教訓和有效管理方法的提煉與升華。要有章可循,堅持原則,履行在質量面前人人平等,要通過充分的授權來保證。
但對于新問題、新事物沒有現成的程序文件指導,這時就需要質量意識來指導。
例如:購入不好的材料,就難有好的成品;不依照標準的作業方法操作,不良率會增高;不良品多,效率就低,要經常返工;機器、工具、模具平時不保養,帶病工作生產不出好產品。
3堅持原則的監督和考核
對質量的測量不僅能為員工完成他們的工作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還能讓員工始終保持敏銳的質量意識。例如在PCB代工制造過程中,通過統計貼裝工段、插裝工段的生產過程不良率數據,發現異常立即反饋給當事員工,并且把實際的不良品拿給他看,如果條件允許,甚至會讓他自己動手修理。
通過此種方式,使得員工能夠隨時知道他們工作失誤的情況,并立即糾正,達到提高質量的目的。還可以延伸到各種質量管理數據趨勢圖,來控制不同時段的質量水平,使其處于合理區間,并不斷向好。
戴明指出,定額把焦點放在數量上,而非質量上,計件工作制是在鼓勵制造次品。必須慎重選擇監督和考核的標準,不能只看產量,而忽視了質量標準。
4正向激勵機制的建立和實施
表彰與獎勵是對員工出色的工作表現的認可,通過這樣的正向激勵機制會極大的提高員工對質量工作的熱情,提升質量意識。
德魯克說過一句話:員工會根據激勵的投向決定他們的行為。當我們開始激勵在質量方面表現優異的員工時,無疑會對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帶來很好的效果。
通過建立質量獎勵基金池,對員工的工作質量,可按月度/季度/年度進行評比,對質量意識表現佳的員工給予獎勵或旅游;對在質量管理工作中敢于堅持原則表現突出的員工,可以給予晉升或獎勵;
對于質量責任考核的扣罰,進入質量獎勵基金,使得為質量做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隊獎勵的力度加大,“一加一減”會使員工形成正確的質量意識價值觀。
質量意識的提升是一個源于教育、終于教育的不斷反復過程,其目的是要拚棄常見的三種不良思想觀念,即“差不多”會讓你與成功失之交臂、“錯誤不可避免”會讓“零缺陷”成為泡影、“這不關我的事!”會使全面質量管理成為一種口號。
因為一旦有這種思想觀念的苗頭,談質量意識就成為一句空話,已建立起來的質量意識也會驟然失效,產品質量下降將成為必然。
綜上所述,質量管理之路,需要企業最高管理層竭力創建;需要企業不斷提升員工的質量意識,要堅持PDCA循環的螺旋上升模式;需要做管理創新,要在不變中求變,培養員工的質量意識的靈魂。
員工質量意識提升,就可以使質量問題的發生率降低很多,產品質量就有了保證的根本。相信我們經過努力,一定會使企業在市場上站住腳,求得生存、發展、壯大。企業發展,員工得到回報,形成良性互動。
【如何培訓員工質量意識】相關文章:
怎樣培訓員工品質意識02-24
新員工如何培訓11-23
企業如何留住培訓員工11-23
成功企業如何培訓員工07-31
如何讓潛意識助力職場生涯11-14
世界名企如何培訓員工08-12
企業員工培訓:如何更實效?11-02
企業員工培訓:?如何更實效?11-10
如何制定新員工培訓計劃11-14
如何做好企業員工培訓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