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直面職場“發病率”最高的10大困惑
職場人,不管是白領、藍領,還是灰領、粉領,人人都有煩惱和困惑,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奥殘隹鞓分笖荡笳{查暨2005年度職場醫生評選”活動通過公眾網絡投票、郵寄投票等調查后得出結論,在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職場困惑中,10大困惑在滬上職場人士中“發病率”最高。No.1:職場第一大困惑——職業規劃缺失
“發病”期:職業尋求階段
“高!比后w:應屆畢業生、職場新人、頻繁跳槽者
“職業規劃缺失”在此次調查中高居職場困惑第一位。
經調查,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競爭力城市,80%的白領有職業規劃意識,但事實上,只有不到20%的職業人做過專業的職業規劃。職業人對職業規劃的專業性、科學性認識不夠,沒有規劃或者是規劃不科學,導致個人職業發展處于“走哪兒算哪兒”的狀態,沒有明確的目標。盲目擇業、頻繁跳槽等都是職業規劃缺失帶來的后果。應屆大學畢業生、工作經驗較少的職場新人,以及頻繁跳槽者是“高!比后w。
專家支招:
科學的職業規劃是在全面認識個人性格、興趣以及價值觀等因素的基礎上,結合外部市場環境、社會需求做出科學、具體、清晰的職業路線設計。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就像一張個人職業發展的路線圖,指引你循著設計好的路線走向成功。職業規劃可以自己給自己設計,也可以尋求專家的協助,不管用何種方法,盡早給自己制定一個明確、可行、科學的職業規劃,是明智之舉。
No.2:職場流行病——職業倦怠
“發病”期:職業適應和發展階段
“高!比后w:在職人士
職場流行病——“職業倦怠”位居職場困惑第二位。長期、超負荷的工作運轉,使眾多白領、高管和企業家身心疲憊不堪、煩躁易怒、心情沮喪、疑慮重重、挫折感強及悲觀失望,從而導致職業上的倦怠,對工作失去熱情和興趣,找不到工作的動力,覺得事業前景模糊,自信心下降,甚至個人發展陷入停滯。
專家支招:
國際一般把工作倦怠分為三個方面:情緒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我國的職業人士也不例外。面對工作倦怠,首先需分析引起倦怠的原因,是長期高負荷運轉工作壓力過大?還是因為薪資過低、人際關系不佳等原因引起的情緒低落與成就感降低?或是這份職業根本就不適合自己?
理性地分析了導致職業倦怠的原因,才可能對癥下藥。
No.3:職場“環境問題”——工作缺乏安全感
“發病”期:職業選擇、適應及發展各個階段
“高!比后w:所有職場人士
工作安全感是指一個人在職業中獲得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它是一個人職業成功的基礎,也是一個人生活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僧多粥少,在供過于求的市場環境中,單個的人往往處于弱勢,受到競爭的威脅,工作壓力大,工作穩定性下降,工作安全感降低。再加上目前一些用人單位在用工過程中存在種種不合法的做法,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導致了工作中不穩定因素增加。據一項調查分析顯示:68%的白領在工作中缺乏職業安全感,自覺“朝不保夕”,職業焦慮嚴重。
專家支招:
導致不安全感產生的因素,有時是外部客觀環境,有時可能是個人的情緒和心理原因,或者兼而有之。職場的外部環境是不可改變的,職場人只有去積極適應。面對競爭帶來的壓力,最好的方法是不斷修煉“內功”,提升個人職業競爭力,使自己抗風險的能力增強;如果是個人合法權益受到不公正對待,就拿起維權的法律武器吧。
No.4:擇業難題——職業定位模糊
“發病”期:職業選擇階段
“高!比后w:應屆大學畢業生、職場新人、跳槽或轉型者
很多大學生臨近畢業了還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工作,很多職場人僅僅因為新東家給了高一點的薪水就一跳再跳,還有一些發展不夠順利的人動輒就想要通過轉行來改變命運,這都是職業定位模糊惹的禍。在擇業、跳槽和轉型中,定位模糊使很多人不知何去何從,陷入迷茫。
專家支招:
職業定位是通過對行業發展背景的充分了解,根據自己的性格、興趣等來確定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方向。只有有了明確的定位,才能按部就班地實現職業目標。
多數人的職業定位模糊,主要和其職業價值觀的形成有關。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等慢慢地形成較為明晰的職業概念,隨著個人職業經歷逐漸豐富,心態越來越成熟,個人的職業定位會越來越清晰。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職業中至關重要的東西——態度、價值觀,這是確定個人職業定位的關鍵。
No.5:工作安全問題——職場過勞
“發病”期:在職時
“高!比后w:工作繁忙、壓力大者
過勞已經成為職場上的普遍現象。工作量過大、一個頂三的情況并不少見,白領、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教師等職業群體屬于高發群體。很多職場人士背負著過重的工作負荷,對自身能力過于迷信,愿意承擔責任,追求職業成功。只要能解決問題,能夠產生績效,就不惜長期加班,長期處于心力交瘁之中,不斷透支健康,過勞因此成為痼疾。
專家支招:
職業發展是階段性的,越往上晉升責任就越大,壓力也越大。很多人把年輕當做自己最大的資本,缺乏對壓力的自我管理,也往往忽視個人的承受能力,長此以往使得個人身心健康出現問題。38歲的網易代理首席執行官孫德棣,還有陳逸飛、王均瑤等英年早逝的名人已經敲響了職場過勞的警鐘,建議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的職業人士更多地關注個人的身心健康。
No.6:打工者永遠的“痛”——薪情不如愿
“發病”期:在職時
“高!比后w:打工者
薪情不如愿也許是打工者永遠的“痛”。薪情不如愿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種是個人的價值被低估,老板給付的薪水確實低于市場平均水平;二是對自己抱有過高的期望值,同時對市場行情的認識不夠,認為自己應該得到重用,應該得到相當豐厚的報酬,這是個人認識上出現了偏差。
專家支招:
如果處于第一種情況,可以通過主動跟老板要求加薪等方式來求得更能體現個人價值的報酬,或者通過跳槽、轉換行業等來實現薪水的增長;而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就必須要調整心態。影響薪資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作經驗缺乏、技能不熟練、競爭力不足、個人潛能有限等都有可能導致薪水達不到期望值。這種情況下,分析自身的優勢劣勢,把注意力放在怎樣提升個人能力上,將來才能得到高回報。
值得一提的是,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但也是最短視的。如果沒有更高的工作目標,讓薪資成為衡量工作的唯一標準,極不利于個人職業生涯發展。
NO.7:職場年齡歧視——大齡求職障礙
“發病”期:35歲以后
“高!比后w:大齡求職者
人才市場中“35歲現象”普遍存在,大齡求職者往往因年齡而被擋在工作的大門之外,大齡求職者目前在擇業中遭遇重重困難。
專家支招:
根據一家專業機構的分析,大齡求職障礙主要存在于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人群。這些人在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系統上往往沒有形成較強的競爭力,在過去很長一段職業經歷中也忽視了個人知識和能力的“保鮮”。隨著年齡增長,知識出現老化,競爭力縮水,因此在職場中始終處在較低層面的競爭中。拋開用人單位對年齡的限制,這部分求職者必須通過充電、再學習等方式來更新知識、提升能力,才能跟上市場的需要。
No.8:“辦公室政治”難題——職場人際沖突
“發病”期:在職時
“高!比后w:所有打工者
職場人際關系難處、人際沖突已成為人們普遍必須面對的困惑。智聯招聘一項對職場新人做的調查顯示:在“當你是新人時,最頭疼的事是什么?”的問項中,選擇率排在第一的是“處理與上司的關系”,有30%;“專業知識欠缺”排在第二,有20%;“與同事的關系”也有17%。在職場打拼的人,很關鍵的一條就是EQ技能——人際關系處理能力。一個人即使擁有一身本事,也不得不學著了解辦公室的生態環境,這樣才能在辦公室的政治游戲中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專家支招:
有句話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職場中的人際關系問題是任何一個人都不可避免且必須面對的。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在招聘中看重溝通能力強、情商高的人,原因也就在此。就算你是個天才,也要學著真誠地與同事合作,學習如何面對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這也是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
No.9:擇業困惑——求職技巧匱乏
“發病”期:職業尋求時
“高!比后w:應屆畢業生、缺乏經驗的職場新人
如果把整個求職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甄選企業、投遞簡歷、面試過程、試用期,各個階段都有諸多方法和技巧來提高求職成功率,而很多人往往不懂得這些技巧,不懂得如何包裝自己,因而在競爭中處于弱勢。
專家支招:
雖然技巧不是最重要的,但在擇業時卻是必須的。網絡、書本上,各種各樣的求職技巧不少,在擇業前不妨拿來參考一下。當然,求職成功的關鍵還是看個人素質和能力,不能唯技巧論。
No.10:轉換職業的困惑——轉型陣痛
“發病”期:職業重新定位、轉型時
“高!比后w:跳槽者、轉型者
一般工作2-3年的職業人都會碰到轉型問題,覺得這個職業并不適合自己,希望有所調整。但當一個人不得不放棄從事多年的工作,轉向另外一個行業或者工種類型時,沒有了原始的積累,便會產生困惑和疑慮。
專家支招:
轉型既是機遇也是危機。轉型時必須考慮到自身的特質,這其中包括:你的職業個性、經歷、優劣勢、相匹配的職業競爭力等;還有行業個性,又分為:行業、企業的特性及發展趨勢。當然,轉型并不意味著你就能夠取得職業的成功,只有始終瞄準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把握行業、企業的發展趨勢和導向,找到最理想的契合點,才會使得轉型成為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最佳跳板。
來源:中青在線
【直面職場“發病率”最高的10大困惑】相關文章:
職業規劃專題職場新人困惑11-06
30~35歲職場男人最困惑08-05
職場困惑:我為什么不能接受表揚08-05
職場生涯中我們經常面臨的一些困惑10-28
“星座招聘”凸顯求職困惑08-02
職業生涯規劃的困惑08-30
男秘的困惑誰人能懂?08-13
大學生就業困惑08-18
員工關系管理的最高境界07-30
開解大學生擇業困惑(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