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張磅:一個看倉庫起家的CFO

        時間:2024-08-21 07:24:35 自主創業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張磅:一個看倉庫起家的CFO

        “我把電話線拔了吧,不然的話會有很多電話進來,打斷采訪不好。”身著白色麻布襯衫的張磅,架著黑邊眼鏡,斯文而細心。

          張磅沒有接受過正規大學教育,從15歲出道做學徒,在一家國有企業看倉庫起家,卻通過自身努力和學習成為了麥當勞中國區CFO。而他進入麥當勞工作時,麥當勞在中國僅10多家門店,當麥當勞在華發展超過1000家門店時,這個在麥當勞中國公司工作了16年的“元老”卻毅然選擇離開,于近期加入麥考林任職高級副總裁兼CFO,而一項麥考林拓展千店的計劃正等著張磅。

          小學徒的華麗轉身

          張磅盡管職業生涯如此華麗,卻一直有點小小的遺憾。

          “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進入象牙塔,我是蘇州人,15歲就出來做學徒,當時進入一家國有企業——蘇州紡織裝飾有限公司,一開始就是幫忙看倉庫,再打點小工。”張磅回憶道,自己雖然“功底”不算太好,但后天卻很努力,而且也有不錯的機會。

          1988年,張磅離開了蘇州紡織裝飾有限公司,在當時外企還鮮少在中國出現的年代,張磅有幸進入了一家中美合資企業——蘇州膠囊有限公司,也就在此時,張磅開始接觸到財務工作,與此同時,他自己也正刻苦地進行成人教育學習,通過自學考試學習英語。

          外企先進的管理理念激發了張磅內心謀求更高境界的激情。上世紀90年代初期,流行 “東西南北中,賺錢到廣東”的說法,于是張磅滿懷雄心壯志地隨著“民工潮”也南下到了廣州。

          由于有了蘇州外資的工作經驗和不錯的英語功底,張磅很快在廣州加入了廣東亨聯有限公司任職財務經理。當時由一群香港人負責與內地的溝通。“那個年代,香港人基本都不會說普通話,而我們也聽不懂廣東話,所以英語成為我們最常交流的語言。”

          在英語突飛猛進的同時,張磅也以自己的方式繼續學業,其以半脫產形式攻讀暨南大學MBA。

          一年后,已經積累了不少外企財務工作經驗的張磅加入了一家瑞典公司成為中國區首席代表。然而這份工作卻讓張磅意識到自己更適合做財務。

          “首代要做很多事情,包括銷售,這意味著我一個月中有25天在路上,其中20天是喝醉的狀態,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踏實的工作。”

          短暫的首席代表生涯讓張磅很快回到了財務崗位,而這次相中他的是全球知名的餐飲巨頭——麥當勞。

          困難成就一個CFO

          然而,在1994年加入麥當勞廣東公司任職財務經理的張磅卻發現有些“上當”。

          “當時的麥當勞在中國僅10多家門店,8個月沒有出報表,3年都被會計師事務所拒絕查賬,而我的前任幾乎帶走了所有的財務人員。”

          于是張磅只能請出納在當地招人組建財務團隊,但情況遠比想象的要嚴重。

          “我們不僅要做當時的賬目,還要將之前那些賬目都理順,工作量實在太龐大了。”張磅嘗試過54個小時除了吃飯和上廁所連續不停地工作,只因為有個同事誤將3個月的財務數字清零。

          “要說沒有想過離開,那是假的,但我始終覺得麥當勞是個值得讓人留下并學習的企業,你想,一個賣‘外國大餅油條’的企業可以做到遍布全球,那肯定有它值得推崇的地方,最后,我決定堅持。”

          張磅是那種要么不做,一旦決定就韌勁十足的人,他的堅持很快獲得成效,經過3個月的“魔鬼式”作戰,張磅和他的財務團隊將賬目初步理順,到1997年,張磅實現了自己要拿麥當勞中國區前三名的愿望——他帶領的廣東財務團隊獲得了麥當勞中國區財務業績第一。1999年,麥當勞總公司給張磅頒發了個人總裁獎,這也是麥當勞中國區首次獲此殊榮,當時全球僅有1%中層管理人員可以獲得該獎。

          不過張磅的職場經歷總有出人意料的時候。2001年,當他在財務板塊做得如魚得水的時候,卻來到一線,從打掃廁所開始,管理門店。

          “那時候每天早上6點來開門,從打掃到服務,所有一線崗位我都做過了,晚上打烊后,我還與一群20歲左右的年輕人一起吃宵夜,甚至通宵打保齡球,你們一定覺得做一個店長很辛苦,但那卻是我人生中非常快樂的一段時間。”在張磅看來,門店的工作壓力遠小于財務部門,最關鍵的是,他在門店一線操作中獲得了實際經驗,這也是他對麥當勞的企業文化頗為認可的一點。

          實際經驗讓張磅意識到如何去平衡需要花錢的市場部門和需要控制成本的財務部門之間的矛盾,一年后,他回歸財務崗位,任職麥當勞南中國區財務總監。2004年底,麥當勞中國區總部從香港搬至上海,于是在2005年初,張磅成為了麥當勞中國區CFO。

          “快艇”麥考林

          在麥當勞工作的10多年間,張磅平均每周都可以接到獵頭公司挖角的電話。

          “但我一直沒有動心,麥當勞已經是很好的外企,我再跳槽沒有意義,而本土民企的家族氣息太濃,一個職業經理人非常難融入,所以我一直沒有跳槽。”

          直到有一天,張磅遇到了麥考林CEO顧備春,他們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是在企業最困難時接手,并通過自身努力翻身。“麥考林的公司治理非常像外企,他們可以從200萬元年營業額做到今天的10億多元,僅花7年時間,絕對不容易,而且沈南鵬的紅杉資本愿意注入資金,也一定有他的道理。”

          在張磅看來,麥當勞好比一艘航空母艦,而麥考林則相當于一艘快艇,在后者,自己的發揮空間更大。

          經過一番考慮,張磅在今年7月正式加入麥考林,任職高級副總裁兼CFO。

          “麥考林有郵購、網絡、門店等幾大銷售渠道,目前郵購是占據我們銷售份額最大的形式,在中國市場已經做到了業內老大,而網購則排在第四,以門店來說,我們全國250家門店,距離最大的3000多家門店服裝品牌還有差距。”張磅透露,麥考林的理想就是要在各個渠道都做到行業老大。

          于是在近期,麥考林以自有資金投入1億元進行網絡營銷,以提升網購份額。而在線下方面,則制定了擴展千店的方式。曾經見證了麥當勞中國門店從10多家發展到1000多家的張磅是顧備春最為看重的完成千店目標的主力隊員之一。

          “我在麥當勞擔任CFO期間有過將全國近10家公司合并報表,成立全國財務結算中心的經驗,這些都可以參考用于麥考林今后的發展,當然,麥考林也有自己的特點,比如麥當勞幾乎在華沒有加盟店,而拓展加盟店是麥考林今后的大方向,我也必需加強風險管理。”

          懷揣著明年四季度赴美國上市夢想的張磅正算著一筆賬——以麥考林每年遞增50%以上業績來看,3年后麥考林年銷售額可超過50億元,10年后就是300多億元。“上市只是一個過程,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世界500強。”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張磅:一個看倉庫起家的CFO】相關文章:

        400萬英磅遺產引誘你上鉤11-23

        白手起家 創業項目11-20

        500元起家的“薯業王國02-18

        創業故事:從6000元創業起家11-23

        動蕩中前行,聽CFO講職業規劃02-22

        “波司登”從8臺縫紉機起家11-11

        辣子田螺起家到全國連鎖經營11-11

        “創業課堂”力助白手起家11-11

        從500元起家到月入19萬11-11

        500元起家到月入19萬11-1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strong id="h4knl"></strong>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另类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 | 日本乱辈伦视频 | 亚洲国产初高中女 |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 |

                  張磅:一個看倉庫起家的CFO

                  “我把電話線拔了吧,不然的話會有很多電話進來,打斷采訪不好。”身著白色麻布襯衫的張磅,架著黑邊眼鏡,斯文而細心。

                    張磅沒有接受過正規大學教育,從15歲出道做學徒,在一家國有企業看倉庫起家,卻通過自身努力和學習成為了麥當勞中國區CFO。而他進入麥當勞工作時,麥當勞在中國僅10多家門店,當麥當勞在華發展超過1000家門店時,這個在麥當勞中國公司工作了16年的“元老”卻毅然選擇離開,于近期加入麥考林任職高級副總裁兼CFO,而一項麥考林拓展千店的計劃正等著張磅。

                    小學徒的華麗轉身

                    張磅盡管職業生涯如此華麗,卻一直有點小小的遺憾。

                    “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進入象牙塔,我是蘇州人,15歲就出來做學徒,當時進入一家國有企業——蘇州紡織裝飾有限公司,一開始就是幫忙看倉庫,再打點小工。”張磅回憶道,自己雖然“功底”不算太好,但后天卻很努力,而且也有不錯的機會。

                    1988年,張磅離開了蘇州紡織裝飾有限公司,在當時外企還鮮少在中國出現的年代,張磅有幸進入了一家中美合資企業——蘇州膠囊有限公司,也就在此時,張磅開始接觸到財務工作,與此同時,他自己也正刻苦地進行成人教育學習,通過自學考試學習英語。

                    外企先進的管理理念激發了張磅內心謀求更高境界的激情。上世紀90年代初期,流行 “東西南北中,賺錢到廣東”的說法,于是張磅滿懷雄心壯志地隨著“民工潮”也南下到了廣州。

                    由于有了蘇州外資的工作經驗和不錯的英語功底,張磅很快在廣州加入了廣東亨聯有限公司任職財務經理。當時由一群香港人負責與內地的溝通。“那個年代,香港人基本都不會說普通話,而我們也聽不懂廣東話,所以英語成為我們最常交流的語言。”

                    在英語突飛猛進的同時,張磅也以自己的方式繼續學業,其以半脫產形式攻讀暨南大學MBA。

                    一年后,已經積累了不少外企財務工作經驗的張磅加入了一家瑞典公司成為中國區首席代表。然而這份工作卻讓張磅意識到自己更適合做財務。

                    “首代要做很多事情,包括銷售,這意味著我一個月中有25天在路上,其中20天是喝醉的狀態,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踏實的工作。”

                    短暫的首席代表生涯讓張磅很快回到了財務崗位,而這次相中他的是全球知名的餐飲巨頭——麥當勞。

                    困難成就一個CFO

                    然而,在1994年加入麥當勞廣東公司任職財務經理的張磅卻發現有些“上當”。

                    “當時的麥當勞在中國僅10多家門店,8個月沒有出報表,3年都被會計師事務所拒絕查賬,而我的前任幾乎帶走了所有的財務人員。”

                    于是張磅只能請出納在當地招人組建財務團隊,但情況遠比想象的要嚴重。

                    “我們不僅要做當時的賬目,還要將之前那些賬目都理順,工作量實在太龐大了。”張磅嘗試過54個小時除了吃飯和上廁所連續不停地工作,只因為有個同事誤將3個月的財務數字清零。

                    “要說沒有想過離開,那是假的,但我始終覺得麥當勞是個值得讓人留下并學習的企業,你想,一個賣‘外國大餅油條’的企業可以做到遍布全球,那肯定有它值得推崇的地方,最后,我決定堅持。”

                    張磅是那種要么不做,一旦決定就韌勁十足的人,他的堅持很快獲得成效,經過3個月的“魔鬼式”作戰,張磅和他的財務團隊將賬目初步理順,到1997年,張磅實現了自己要拿麥當勞中國區前三名的愿望——他帶領的廣東財務團隊獲得了麥當勞中國區財務業績第一。1999年,麥當勞總公司給張磅頒發了個人總裁獎,這也是麥當勞中國區首次獲此殊榮,當時全球僅有1%中層管理人員可以獲得該獎。

                    不過張磅的職場經歷總有出人意料的時候。2001年,當他在財務板塊做得如魚得水的時候,卻來到一線,從打掃廁所開始,管理門店。

                    “那時候每天早上6點來開門,從打掃到服務,所有一線崗位我都做過了,晚上打烊后,我還與一群20歲左右的年輕人一起吃宵夜,甚至通宵打保齡球,你們一定覺得做一個店長很辛苦,但那卻是我人生中非常快樂的一段時間。”在張磅看來,門店的工作壓力遠小于財務部門,最關鍵的是,他在門店一線操作中獲得了實際經驗,這也是他對麥當勞的企業文化頗為認可的一點。

                    實際經驗讓張磅意識到如何去平衡需要花錢的市場部門和需要控制成本的財務部門之間的矛盾,一年后,他回歸財務崗位,任職麥當勞南中國區財務總監。2004年底,麥當勞中國區總部從香港搬至上海,于是在2005年初,張磅成為了麥當勞中國區CFO。

                    “快艇”麥考林

                    在麥當勞工作的10多年間,張磅平均每周都可以接到獵頭公司挖角的電話。

                    “但我一直沒有動心,麥當勞已經是很好的外企,我再跳槽沒有意義,而本土民企的家族氣息太濃,一個職業經理人非常難融入,所以我一直沒有跳槽。”

                    直到有一天,張磅遇到了麥考林CEO顧備春,他們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是在企業最困難時接手,并通過自身努力翻身。“麥考林的公司治理非常像外企,他們可以從200萬元年營業額做到今天的10億多元,僅花7年時間,絕對不容易,而且沈南鵬的紅杉資本愿意注入資金,也一定有他的道理。”

                    在張磅看來,麥當勞好比一艘航空母艦,而麥考林則相當于一艘快艇,在后者,自己的發揮空間更大。

                    經過一番考慮,張磅在今年7月正式加入麥考林,任職高級副總裁兼CFO。

                    “麥考林有郵購、網絡、門店等幾大銷售渠道,目前郵購是占據我們銷售份額最大的形式,在中國市場已經做到了業內老大,而網購則排在第四,以門店來說,我們全國250家門店,距離最大的3000多家門店服裝品牌還有差距。”張磅透露,麥考林的理想就是要在各個渠道都做到行業老大。

                    于是在近期,麥考林以自有資金投入1億元進行網絡營銷,以提升網購份額。而在線下方面,則制定了擴展千店的方式。曾經見證了麥當勞中國門店從10多家發展到1000多家的張磅是顧備春最為看重的完成千店目標的主力隊員之一。

                    “我在麥當勞擔任CFO期間有過將全國近10家公司合并報表,成立全國財務結算中心的經驗,這些都可以參考用于麥考林今后的發展,當然,麥考林也有自己的特點,比如麥當勞幾乎在華沒有加盟店,而拓展加盟店是麥考林今后的大方向,我也必需加強風險管理。”

                    懷揣著明年四季度赴美國上市夢想的張磅正算著一筆賬——以麥考林每年遞增50%以上業績來看,3年后麥考林年銷售額可超過50億元,10年后就是300多億元。“上市只是一個過程,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世界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