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就業、擇業之“鏡”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第二十二魏徵》記載了唐太宗在得知朝廷重臣魏征病逝以后,傷心之余對左右群臣發的一番感慨,即“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鑒,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鑒亡矣。”“以人為鑒,可明得失”不僅僅是在說魏征地位的舉足輕重,而更多的則是體現一代英主虛懷若谷、勇于納諫的蓋世風范。一代明君尚可以人為鏡,放下天之驕子的尊榮,勇于納諫,而反觀現實的巨大差別不禁讓我想起了“自以為是”的當代大學生。
提到當代的大學生就不得不提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是一個重要課題。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的表現又大致分為以下兩類。
首先是畢業即失業。雖然當代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有很多,譬如:大學無休止的擴招,導致教育水準大幅縮水;經濟的不景氣,促使就業機會的減少等等;但還是一句話,是金子到哪里都發光。并不是說競爭的加劇,會使真正的人才沒有了就業的機會。事實說明當代大學生自身的價值有待提高。
其次是頻繁的跳槽。很多大學生畢業一兩年了還沒有穩定下來,很多時候還得靠父母的接濟過日子,究其原因是頻繁的跳槽或長時間的不就業導致入不敷出,更談不上事業的原始積累了。但頻繁的跳槽掩蓋的是大學生與當代經濟體制的不協調;是大學生與當代企業文化的不融合;是當代大學生從選擇的地位轉換成被選擇地位的不認同;是當代大學生面對從天之驕子的固有理念到普通工作者的巨大落差的不適應。
原因在那里呢?
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首席民企治理專家曾水良先生認為當前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的關鍵原因在于當代大學生“自以為是”的病態心理。
大學生到社會求職,本來自身存在很多問題,卻偏偏自以為是;缺乏不同角度的對自己的深入思考所導致的是不明白社會經濟活動所需要你扮演的角色;不明白用人方(企業)所需要你扮演的角色;不明白團隊領導者所需要你扮演的角色;不明白同事所需要你扮演的角色;不明白下屬所需要你扮演的角色;
而且在擇業過程中,不正之風還有一定的市場,往往出現好差學生分配上的“錯位”現象,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自信心動搖,導致價值觀、擇業觀上出現了嬗變,因而不能正確地對待擇業問題,不能正確地對待擇業中的挫折問題。從主觀因素上來講,首先,一個人擇業的成功,起決定作用的固然是自身的知識、能力、素質,如果自身知識儲備量少,能力不突出,綜合素質不高,這種自身條件的限制和需求之間發生沖突,自然在擇業中受挫。
其實是當代大學生“人生之鏡”沒有找到。“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哲人說過,人的成長是建立在不斷的發現自己的問題并不斷改進自己的問題之上,而發現自己的問題就需要一面鏡子。當我們虛心的看待工作中我們的主管、同事、朋友出現過的錯誤或成功的案例并加以領會,如果這樣我們的人生之鏡就找到了,在這個時候我們當然能明白社會、企業、主管、同事、下屬所需要我們扮演的角色,也就找到了自身存在的價值。
當代大學生將不可避免的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的生力軍,漫漫人生路即將開啟。切記!成長需要找到“人生之鏡”,只有將自己置身與這面鏡子中才能在成功之路上走的更遠。
【大學生就業、擇業之“鏡”】相關文章:
大學生求職:先就業后擇業11-14
大學生就業誤區:錯把擇業當專業11-21
就業指導之出謀劃策:擇業時的自我定位02-23
大學生新想法先就業后擇業11-11
大學生就業誤區:先就業后擇業并非鼓勵跳槽05-22
就業擇業的三大法寶02-27
應屆生難題:擇業還是就業?02-16
大學生擇業傾向02-18
職業生涯規劃錯把就業當擇業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