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留學生扎堆海歸貶值 調查顯示起薪約3000元
對于23歲的沙葉舟來說,出國留學原本看起來很美。不管是在家里翻看曾在德國任教的姥爺帶回的德語書,還是聽曾在法國進修的爸爸講起的海外軼事,出國都是件挺帶勁兒的事。直到今年夏天,被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錄取后,沙葉舟拉著媽媽參加了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舉辦的留學行前交流會。沒想到在這里,他卻聽到了一個“不想聽到的事實”。
據英國大使館統計,沙葉舟攻讀的金融專業的碩士留學生,歸國后平均第一次就業率只有60%,起薪在3000元到4000元。
沙葉舟并非選錯了專業。根據最新發布的一份對7000多名海歸調查所得的《海歸就業力報告》,如今,海歸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58%受訪者的工作職位是普通員工。
這個數字就像一根針,刺破了這個準留學生充滿期待的希望氣球!皼]想到就業形勢已經嚴峻到和本土大學生同工同酬的地步了,那還花這么多錢出國干嗎?”沙葉舟反復問自己,一時找不到答案。
海歸們最常問的一句話是:“花了這么多錢,耽誤這么多時間,結果怎么會這樣?”
從交流會回家的路上,沙葉舟和媽媽各懷心事地沉默著,這時距離他出國的日子只有一個月了。到家后,這個學校辯論隊的選手召集全家開了個小型家庭會議,議題就是:從投入產出比上看,出國讀書到底值不值?
就在一年前,全家開會討論是否出國的時候,沙葉舟論點很明確:“作為家里學歷最低的本科生,考慮到金融業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前景,出國對我來說是恰當的選擇!
那次,他贏了,家人一致通過此提議。
這次,他的論點依然明確:“出國是筆大投入,一年的學費加生活費需25萬元到30萬元,可它的產出卻和同年國內應屆畢業生相當,我可不希望在很長時間內,投入收不回來。”
隨著越來越多的海歸遭遇就業瓶頸,能為沙葉舟的論點提供佐證的人并不少。今年4月從美國完成本科學業回國的葉梓,直到現在還在尋找自己的“產出”。
在找工作期間,她發現自己昂貴的學費能換來的,只有在接受群體面試時的一句提問:“有國外求學背景的這位同學,你怎么看待這個話題?”盡管如此,她最終還是沒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讓她有點郁悶的是,每當她自信滿滿地想要詳述在國外留學期間的學習和工作經歷時,面試官都會打斷她:“我明白,就是英語好,是吧?”
這樣的冷淡遭遇顯然跟很多人選擇出國的初衷背道而馳。根據啟德教育機構的調查,58%的留學生把“增強就業競爭力”作為出國目的首選項,而“專業排名”和“就業前景”則是他們最為優先考慮的因素。
無奈現實卻不如想象中美好。曾在招聘會上做現場心理咨詢的李智回憶說,在100多家企業參加的留學生專場招聘會上,招聘單位展臺前并不熱鬧,很多企業早早收攤走人。反倒是她的咨詢室前人頭攢動,海歸們最常問的一句話是:“花了這么多錢,耽誤這么多時間,結果怎么會這樣?”
“別看都是海歸,一點看不出什么優越感,反倒一個個眼淚汪汪的。”李智說,“大部分人不能接受,高學費換不回高薪工作!
在沙葉舟看來,留學應該是他的簡歷上最昂貴的加分項,可它的重要性卻未必能在工作的開始階段凸顯出來。
他算了一筆賬:“如果想一年收回成本,月薪就得達到1.6萬元,那不是一個應屆畢業生能找到的工作!”
他開始悄悄期待各種取消留學的可能:簽證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延期,最好取消;英國騷亂升級,學生不能前往留學……
盡管最終沙葉舟還是按原計劃踏上了留學路,他卻學會了更加直面現實:他讓自己盡量忘了此前對留學生活的美好期望,在行前的一個月時間里,到處打聽回國后的就業形勢。
我只希望能盡快畢業,盡快回國,盡快回去找工作
到達英國倫敦,開始從小就期待的留學生活,沙葉舟的形容是“郁悶”。在多雨的倫敦,他一個人拖著兩個20公斤重的大箱子,面對倫敦街頭還沒有結束的暴亂,揣著對回國慘淡就業前景的擔憂,“硬著頭皮開始了新生活”。
他發現,實際開始的課程除了所處經緯度跟國內不一樣,似乎和國內大學沒有特別大的區別——上課用的是同一套經典教材,授課方式依然是“點名-講課-問答-下課”的模式,除了站在講臺上的是異國面孔外,這一切并沒讓他感到“物有所值”。
今年從英國留學回來的澹寧也有著和沙葉舟一樣的感覺。短短一年的留英生活常常讓她產生懷疑——每天只是上課下課,沒學到多少跟國內不同的東西,連英語也沒有提高很多,就這樣在英國呆了一年,回去就能跟過去不一樣,就能找到工作了嗎?
“出國前,我覺得自己是一顆不起眼的土豆,別人都說,留學回來就變成金子了。可是現在我回來了,覺得自己還是個土豆,金子在哪兒呢?”澹寧說。
喜歡用自己所學的經濟學知識解讀世界的沙葉舟,把這一點歸為海歸貶值的原因:“以往信息通信不發達,留學生可以帶回國外的先進知識,作為一種稀有信息持有者,價值自然高?扇缃褚磺卸伎梢栽诨ヂ摼W上找到,海歸身上那層‘金’自然就漸漸脫落了!
另一方面,不管校內校外,走到哪里都是中國人。沙葉舟所在的金融學專業里,150名學生中有三分之二的中國面孔。而他在伯明翰大學讀書的同學則告訴他,自己所在的班上只有十幾個外國人,“整個兒一個中國班”。
恐怕將來他還會看到更多的中國人。據教育部統計,中國去年新增出國留學人員為28萬人。有留學機構預測,今年出國留學人數將超過35萬人。
如此一來,這些漂洋過海來上學的學生回國的時候,也會面臨一個龐大的競爭群體。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已達63.22萬人,預計“十二五”期間,留學回國新增人員將達50萬人以上。
用沙葉舟的話來說,這樣的形勢讓留學這筆買賣“套利空間減少”。在他看來,畢業生是一種商品,商品沒有決定自己價值的能力,它的價值來自于它的固有價值和市場對它的評價。而出廠的商品變得多了,市場定價自然不會太高。
更何況,這些出廠的商品還大多是同一個品種。據《海歸就業力報告》,59%的海歸留學時選擇的專業是經濟、管理類的商科專業。負責調查的鄭啟煌解釋說:“商科最熱,原因很簡單,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回國好找高薪工作,見效快嘛。”
而現在,“學金融的海歸起薪3000”這個數據像錐子一樣刺痛著沙葉舟。這個以前幾乎沒有時間觀念的人,為了“抓緊時間為自己增加附加值”,現在的生活變得像一本嚴格執行的計劃表——找一份實習,因為有了國外工作經驗,回國找工作會加分;在畢業前發一篇論文,這樣回國進學術機構會比較有利……
就這樣,“盡快”成了沙葉舟頻頻提到的一個詞:“現在我的出國期望并不是很高,我只希望能盡快畢業,盡快回國,盡快回去找工作!
就業也成了身處異國的中國學生聚會的熱門話題。下課后的教室,自習的圖書館,路邊的咖啡店,都是沙葉舟跟同學討論回國就業話題的熱門場所。但每次聊起來,大家臉上都是“一片愁云慘霧”。
“不管決定留在英國,還是回國就業,幾乎所有人對于未來該干什么都沒底兒!鄙橙~舟說。他只能一邊用大道理安慰別人,一邊自己心里發慌:我的未來該怎么辦?
沙葉舟算了一筆賬,只算學費的話,每小時的課程折合500元人民幣
從沙葉舟9月入學到現在,他見到中國同學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快去投簡歷!
“對于未來,大家都迷茫,可是我們沒有資本迷茫!鄙橙~舟說,“下半年一迷茫,歐洲企業招聘錯過了,過了年再一迷茫,中國企業招聘又過去了。你一迷茫不要緊,所有招聘都打水漂了,又要等一年,迷茫不起!”
這個對未來充滿規劃的小伙子每周都會登陸國內的招聘網站,搜索企業招聘時間,還會定期查收學校的就業辦公室提供的實習信息郵件,F在,一切跟“招聘”有關的事,不管是中國企業招聘計劃,還是英國公司招聘要求,甚至是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招聘時間,他都能有條有理地細數一番。
這個學金融學的小伙子和隔壁的博士生室友一起算了一筆賬,只算學費的話,每小時的課程折合人民幣500元,這讓他很心疼:“比如說你上課走神或者壓根就逃了這堂課,那這500塊錢都白白浪費了。當然了,要是連生活費都折進去,這個數字更驚人!
在一些家境條件好的留學生看來,這個數字不過是一頓飯的價格,但隨著越來越多工薪階層送子女出國留學,這種開銷卻讓他們十分在意。在啟德教育機構對于有意出國留學的學生的統計里,家庭年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占52.28%,報告稱,這個數據說明留學越來越平民化,越來越多家庭將留學當成一種教育投資。
而這筆投資能否保值,成了人們心頭的疑問。在心理咨詢師趙明遇到的咨詢對象中,一名雜志版面主編就成為了海歸貶值的犧牲品。原本為了升職而出國進修,卻在回國后發現,與他一起競爭的海歸越來越多,自己連原來的職位都應聘不上了。
這樣的例子動搖了很多人出國的信心。在大學做心理咨詢的李智常常遇到學生掰著手細數“出國的投入和產出到底值不值”,“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不過現在,“出國值不值”已經不再是一個困擾沙葉舟的問題了。在他看來,今天的留學生就是市場上流通的商品,商品是沒法給自己定價的,一切要看市場的評價。
剛入學不到半年的他已經向國內的幾家企業投遞了簡歷,現在他甚至還收到了幾份面試通知。
“這都是被現實逼出來的!鄙橙~舟搖著頭說。
【中國留學生扎堆海歸貶值 調查顯示起薪約3000元】相關文章:
職場新人起薪全國均值約1500元11-22
海歸留學生 北京筆試 與HR交流的情況02-25
重起薪,還是重發展?11-07
調查顯示:多數中國醫生對薪酬不滿意02-24
調查顯示 中國求職者有信心更換工作11-11
中國大學生起薪02-26
農民工起薪直逼大學生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