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養老制度需頂層設計 退休年齡需延遲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社部)部長尹蔚民3月7日在全國兩會期間公開表示,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宏觀上和微觀上的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而根據《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報告》)的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應對地方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中央財政集中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管理體制進行統一研究,統一決策。
《報告》是中國第一部反映中國養老金的專題報告,于2011年12月20日完成并發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保障制度與理論研究中心(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為該份報告負責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華建敏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參加了發布式并對《報告》給予了支持。
早報記者近日專訪了鄭秉文,鄭秉文根據掌握的詳實數據,對未來10到20年中國養老金社會統籌賬戶收支缺口進行測算,并就中國養老保障制度頂層設計和未來改革方向等社會熱點話題展開闡述。
一 養老“五大支柱”不平衡
東方早報:目前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最大的問題在哪里?
鄭秉文:沒有頂層設計和長期測算,置制度長期可持續性于不顧,把社保制度看得太簡單,認為只要能發退休金就行了,不管未來的風險。這是目前最大的問題。因為我們目前社保的覆蓋面還比較小,隨著覆蓋范圍的慢慢擴大,新納入體系的都是年輕人,他們現在只繳納不用支付,現金流還可以,但以后就難說了。
東方早報:在你看來,中國養老保障制度應如何進行頂層設計?
鄭秉文:中國養老保障制度的頂層設計,就是要統籌所有的養老保障制度。要考慮一個國家的養老政策的戰略性、前瞻性、統一性,這就是養老保障制度頂層設計的基本原則。所謂戰略性是指社會保障只是經濟社會的一個子系統,它要配合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格局和發展戰略, 比如,要為增長方式轉變做出貢獻等,就是說要配合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而不能與此相悖;前瞻性是指既要考慮到中短期的各個養老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即經濟發展水平所能承受的負擔問題,又要考慮到符合一國歷史傳統文化的兼容與同向,符合對其經濟模式和福利模式的追求;統一性是指對個人而言退休收入的多元性、穩定性和充足性等問題,既要考慮到體面的退休生活,又要考慮到勞動力市場彈性和對市場的扭曲等問題。
養老保障制度的頂層設計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談頂層設計,可以從好幾個角度來分析。首先,我們從支柱的角度來看。
養老保障可分為五大支柱,分別為:
零支柱,即來自國家財政轉移支付的養老補貼;
第一支柱,來自于企業雇主和雇員雙方繳費的基本養老保險;
第二支柱,來自于企業雇主和雇員雙方繳費的企業年金制度;
第三支柱,來自于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市場的提供;
第四支柱,來自于個人的其他家庭養老資源,例如銀行存款,再例如經營性資產收入(房屋出租),還有子女饋贈和遺產等等。
從上述支柱分析的角度可看出,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五個支柱中的失衡現象始終未得到根本性轉變,目前壓力主要集中在基本養老保險身上即第一支柱上和家庭養老資源即第四支柱上。絕大部分人的養老主要依靠這兩個支柱,所以,國家的壓力大,家庭的壓力大,而幾乎全社會所有的注意力、政府的精力和退休人員的主要退休收入都在第一支柱上面。其次,第四支柱上即個人和家庭養老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利于拉動當期消費和緩解儲蓄率,因為大家的預期普遍不好,不敢消費。
相比之下,其他支柱顯得非常落后,沒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沒有發揮相對應的作用。如,第二支柱即企業年金的替代率僅為1%(替代率是指勞動者剛退休時的養老金占退休前工資收入的比例來反映養老保險的給付水平。它是衡量老年保障程度的關鍵性指標)。零支柱,即來自于財政轉移支付的養老補貼呈碎片化狀態,沒有全國范圍的統一政策。第三支柱,商業性養老保險的密度和深度差距都非常大。
【養老制度需頂層設計 退休年齡需延遲】相關文章:
跳槽需規劃11-07
求職面試需警惕11-07
跳槽需了解的問題02-18
職場充電需理性11-08
要充電,需理性對待03-19
HR招聘面試需提的問題11-22
IT需綜合人才,不再崇拜技術11-24
跳槽需考慮的幾個問題11-11
培訓充電計劃需“量身訂做”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