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求職生活指南:個人概況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常州概況
常州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文字記載歷史的文化古城(歷史上有“龍城”別稱),同時又是一座充滿現代氣息、經濟較發達的新興工業城市。常州現轄金壇、溧陽兩個縣級市和武進、新北、天寧、鐘樓、戚墅堰五個行政區,全市總面積4375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351.6萬人。常州處于美麗富饒的長江金三角地區,與上海、南京兩大都市等距相望,與蘇州、無錫聯袂成片,構成了蘇錫常都市圈。常州有著十分優越的區位條件和便捷的水陸空交通條件,市區北臨長江,南瀕太湖,滬寧鐵路、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全市水網縱橫交織,連江通海。長江常州港作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年貨物吞吐量超過百萬噸。民航常州 | |
站有通達北京、廣州、大連、廈門、深圳、?凇⑽靼驳葒鴥20多個大中城市的航線。 |
常州在“十五”期間躋身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全國投資環境50優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城市,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江蘇園林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常州國民經濟綜合實力日益增強,對外經濟日趨活躍,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不斷完善。2005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02.2億元,按現行價增長18.1%,人均生產總值超過4500美元,這標志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上了一個新平臺。財政總收入實現220億元,增長25.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5億元,增長27.4%。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升,實現農業增加值56.5億元;工業經濟持續增長,全部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600億元,按可比價增長23%。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9家、高新技術產品156只,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部工業的比重達到32.3%。服務業服務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增加值達到450.4億元,增長16.6%;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0億元,增長16.3%。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九屆十四次全會提出的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兩個率先”、富民強市總目標,推進全面創新,加快有效投入,促進城鄉統籌,實現全面小康,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開創我市又快又好發展的新局面。這是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也是全市上下的統一認識。
堅持把開放型經濟作為帶動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進一步形成全市上下狠抓開放型經濟的強大合力。突出抓好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重化工、環保產業等項目的招商引資,力爭形成更為先進的產業結構和關聯集中的企業集群。不斷拓寬利用外資領域,提升外資在農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和服務領域的份額。完善重大項目的快速反應、綜合協調和跟蹤服務機制,大力開展區局聯手招商,吸引國際知名企業及其研發機構落戶常州,努力實現重大引資項目的新突破。注重簽約項目的實際繳資率和開工、竣工的考核,不斷提高招商引資的成效。同時,進一步擴大對內 |
天寧寶塔 |
開放,主動接受上海經濟輻射,積極參與"世博經濟",加強與兄弟城市及國內大集團的橫向聯合和協作配套。 |
淹城遺址
目前,在常州投資的國家和地區已達73個,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亞什蘭、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德國F&G公司、卡爾邁耶公司、曼內斯曼力士樂公司、法國法力諾公司、英國海浦沃爾斯公司、日本東芝、小松、普利司通、富士通、丸紅、三井、韓國現代、意大利雷迪斯、臺灣光陽等50多家跨國公司已在常投資落戶,美國德州儀器、查特深冷設備、法國圣戈班等一批技術含量高、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產業鏈龍頭項目也落戶高新區。這些大項目的建成及投產極大地推動了我市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真誠地希望廣大海內外投資者能夠前來一起分享常州經濟快速發展的成果,分享投資在這塊沃土上所帶來的成功喜悅。
常州將為廣大海內外投資者的到來,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環境。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地方財力再上臺階。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0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下同)15.1%。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6.5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795.3億元,增長16.3%,其中工業增加值716.4億元,增長16.5%;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450.4億元,增長14.7%。三次產業結構為4.3﹕61.1﹕34.6,二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全市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達37174元,比上年增長14.2%,按現行匯率折算達4606美元。在經濟總量迅速擴大的同時,地方財政實力也顯著增強,財政總收入突破200億元,達到220.4億元,比上年增長25.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5億元,增長27.4%;一般預算財政支出97.0億元,增長28.2%。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繼續上升,由上年的15.9%提高到16.9%。
2005年常州經濟指標
指 標 |
實 績 |
地區生產總值 |
1302.2億元 |
其中:第三產業 |
450.4億元 |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
103.8億元 |
其中:農業 |
50.1億元 |
工業總產值 |
3400億元 |
其中: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 |
2504.2億元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444.1億元 |
進出口總額 |
83.3億美元 |
注冊外資實際到帳(由驗資報告) |
7.3億美元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 |
769.8億元 |
房地產開發企業竣工住宅建筑面積 |
520.7萬平方米 |
郵政總收入 |
2.9億元 |
工業生產較快增長,貢獻份額不斷提高。2005年全市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3400億元,比上年增長 23.5 %,其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504.2億元,比上年增長25.6%。工業在全市經濟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5.0%,對GDP增長的貢獻份額上升到65.3%,分別比上年提高2.9個、7.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完成產值744.2億元,重工業完成產值1760億元,分別增長6.9%和35.7%;外商及港澳臺資企業完成產值721.2億元,增長30.1%,股份制企業完成產值1365.6億元,增長28.3%。全市工業用電量達145.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1%。
經濟效益繼續提高,運行質量穩步上升。2005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2459.6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實現利稅161.8億元,增長22.7%,實現利潤96.2億元,增長23.5%,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利潤總額達46.4億元,增長25.8%。工業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市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2%,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55.6%,比上年提高13.2個百分點,其中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增長21.7%,資本保值增值率達117.7%。
新興產業發展良好,總量規模逐步壯大。2005年,電子信息設備制造及軟件、生物醫藥及精細化工和新型材料三大新興產業經濟規模繼續壯大,全年完成現價產值398.4億元,實現銷售收入391.9億元,工業增加值95.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8%、13.5%和17.2%;實現利稅33.7億元,比上年增長23.2%,其中利潤22.7億元,增長24.8%。
規模企業數量增多,支撐作用日益明顯。2005年,全市納入統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3593家,比上年增加432家。全年有458家企業產值超過億元,比上年增加85家,其中27家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比上年增加5 家;利稅超億元企業達26家,比上年增加6家,利潤超億元企業18家,比上年增加7家。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如下:
產品名稱 |
單 位 |
2005年 |
比上年增長% |
布 |
萬 米 |
80652 |
3.2 |
印染布 |
萬 米 |
53743 |
-5.7 |
服 裝 |
萬 件 |
29670.3 |
13.1 |
發電量 |
億千瓦時 |
62 |
7.5 |
燒 堿 |
噸 |
223148 |
42.7 |
化學農藥 |
噸 |
28507 |
27.7 |
塑料樹脂及共聚物 |
萬 噸 |
26.6 |
-9.8 |
油 漆 |
噸 |
65347 |
13.0 |
化學原料藥 | <TD style="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PADDING-RIGHT: 1.5pt;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1.5pt;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medium none; WIDTH: 52.5pt;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