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工荒,“吃不飽”的錯
17.5萬,這是2011年初濰坊“兩會”上,勞動部門預計的濰坊當年全市城鎮勞動力供給總量。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能拉動就業約7000人,濰坊今年人力資源市場似乎有些人滿為患。
然而,在上半年的幾乎每一次招聘會上,用人單位似乎都在被一個全國性流行的詞語所困擾用工荒。用工荒,就業難,這兩個反義詞如今同時存在,總有一個是偽命題。問題就出在,雙方不在一個話語頻道上。
錯位的拉鋸戰
7月9日上午11點,畢業于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劉志全再一次失望地走出了四平路上的人力資源市場。轉了一上午,看了十幾家單位,竟然沒有定下一個崗位來,招聘啟事上清一色的營銷業務員崗位根本讓他提不起胃口。
2007年畢業的劉志全先后在濟南的幾家公司干過廣告設計、營銷策劃甚至是游戲推廣員,今年4月份,他辭去了工作,想憑借自己的經驗換一份待遇好一點的工作,然而幾個月轉下來,他還是沒有找到一家讓自己滿意的公司。
在歷次的招聘會上,“劉志全”們有很多,每次招聘會,他們都滿懷希望抱著簡歷去應聘,然而最終找到合適飯碗的卻沒幾個。
公務員和國企待遇好,僧多粥少,競爭激烈。不好的單位又沒人愿意去碰,就這樣,他們永遠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招聘會上,每逢招聘會必然參加。
困惑的不僅僅是求職的“劉志全”們,還有用人單位。
按照常理,面對數量龐大的大中專甚至是技校畢業生,用人單位完全可以隨心所欲地層層篩選到自己的“意中人”,但事實證明,這只不過是多數企業的一廂情愿。不少企業從年初就開始招人,但似乎永遠招不滿。
趙見遠是一家機械公司的招聘人員,一個星期至少有五天在為公司的招聘忙活,每周一、三,他在人力資源四平路市場物色人選,周六則轉戰新華路人力資源市場。他說,今年過了春節后就開始負責為公司招人,但公司仍然處于缺人狀態。
濰坊中諾利特新能源科技公司業務主管李振華也在為招兵買馬頭疼著。
在14日人力資源新華路市場的例行招聘會上,他望著大廳里的二十幾個求職者直搖頭。作為一家生產性公司,他希望能夠為公司招聘到有經驗的工人,但真實的招聘情況讓人失望,好多人為了爭奪這個崗位不惜篡改履歷。
為了招到人,中諾利特公司常年在濰坊人才網數據庫尋找人才,但一批一批的人試了好幾遍,最終能用的沒有幾個。
李振華還記得,有一次公司招聘司機,要求有三年以上的開車經驗。在出示了三年之前領取的駕照之后,一名應聘者順利過關。但是在一次送貨的途中,李振華讓這名司機驚出一身冷汗,號稱駕齡3年的司機竟然連最基本的行車道都不清楚。后來他才知道,這名司機拿下駕照后就基本沒有開過車。
一邊是“求職若渴”,一邊是“求才若渴”,但兩邊忙忙活活,卻都是“求之不得”。在人力資源市場上,供求雙方好像是在打一場根本就是錯了位的“拉鋸戰”。
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一方面是工廠希望以較低的人力成本獲得最大的生產效益,另一方是日益高漲的物價增加了求職的薪資預期,看上去,這似乎是用工方和求職者“戰爭”里最大的矛盾。
但問題絕不僅限于此。
從當前最大多數的招聘信息來看,大量招聘普工的企業,月薪一般都在2000元以下,五六千元的高薪是鳳毛麟角,相當多的營銷業務員實行的仍然是底薪加提成的計薪方式,基本工資一般都在800元左右。
這樣的條件對于求職者而言,顯然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在當天的例行招聘會上,省外一家高校畢業的市民張婷婷此前曾在一家單位做過財務工作,后來因為結婚生子而辭職。孩子出生之后,她開始面臨著二次就業的苦惱。
“現在物價水平很高,特別像奶粉、童裝這種小孩子的東西,都特別貴,你說一個月就給我發個1000多塊錢,這樣的工作我能安心干下去么”,在求職無果之后,她這樣向周圍的人說出自己的失望。
然而,并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現在的求職者真的很難滿足,工資低了不干,勞動強度太高不干,甚至是離家遠近也成為他們考慮的重點”,在14日的新華路人力資源市場上,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主管王文曄認為,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現在的求職者要求也越來越高,單單是工資條件,已經沒有以前的誘惑力了。
在他看來,有經驗的工人每月2000—3500元的工資,另外,公司還以每人8元錢的標準為工人訂制午餐,這樣的待遇在濰坊來說不算很低了,但仍然人手短缺。
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實際上真正在市場上能夠達到這種水平的并不多見,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對工資待遇和生產條件的不滿意,目前市場上工人的流動性也非常強。
一家服裝制造業的負責人劉女士表示,公司每個月都在招聘,有時候這個月招50人,下個月還能留下20個就不錯了。有些企業甚至提出,如果員工能在企業呆上半年,以后每個月工資增加30~50元,但效果也不明顯。
濰坊市一家藥品公司的招聘負責人陳先生在與記者討論企業招人難的問題時說,為了迅速招到員工,現在很多單位都簡化了招聘程序,沒有統一的面試時間、考試時間,對求職者的限制條件也很寬泛,往往來者不拒,而用人單位這種快餐式的招聘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對求職者沒有任何約束力,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成了司空見慣的事。
實際上并不存在招人難,而是雙方的需求難以對接。濰坊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市場科科長王良斌這樣解釋。
因為從市場的統計數據分析,每年進場招聘和網上招聘的崗位數量和求職者呈現的是大體平衡的態勢,并不存在大量的缺口。
在王良斌看來,目前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形勢雖然還未完全扭轉,但是勞動力供給已現拐點,隨著國家的西部大開發,和人們對于家庭的重視,“離土不離家”已經成為不少勞動力輸出地農民工的共識,如今,已經不是企業說用誰就用誰的時代了。
而大部分的企業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仍然不注重于改善自己的用工環境,不能加強企業的文化建設,這樣的企業即使招到了人,也留不住。
把勞資供求“代溝”填上
17.5萬,這是2011年初濰坊“兩會”上,勞動部門預計的濰坊當年全市城鎮勞動力供給總量。在人力資源供求市場上,兩邊都“吃不飽”的問題,說到底還是因為供求信息錯位了。
針對目前人力資源市場最為缺乏的技工崗位,就業部門的市場調研表明,目前信息的不暢通成為阻礙用工單位和勞動者雙方最大的障礙,如何能夠讓雙方實現全方位的對接,成為政府部門努力破解就業怪圈的主攻方向。
王良斌認為,目前的情況是,現在農村的富裕勞動力有很多,但是這些人距離城區很遠,基本不會參加招聘會,而企業也不太可能專門到農村招聘,現在的招聘市場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大量的就業信息利用率太低。
為了破解這種就業怪圈,目前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也在探索新的招聘方式,除去每周在四平路和新華路兩個市場舉辦6場招聘會之外,還增加了新的招聘方式。
一份統計數據表明,1—6月份濰坊人才網人才庫新增個人信息近3萬份,比去年同期增長40%;累計提供各類就業崗位18600多個,通過網站與用人單位達成初步就業意向5000余人,網絡招聘實現了新突破。
而針對大量的技術工人和普通勞動力沒有上網習慣的特點,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將目光瞄向了媒體招聘,通過報紙的發行量優勢,將信息從主城區覆蓋到農村勞動力市場,打造現場招聘、網絡招聘和媒體招聘三位一體的招聘平臺。
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調研科的負責人高愛群說,目前在就業存在結構性矛盾的大背景下,政府應該做的就是為雙方打造一個信息暢通的就業平臺,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人才的主渠道。
【用工荒,“吃不飽”的錯】相關文章:
1000家企業用工513家“吃不飽”11-16
傳統服務業為何仍持續用工荒11-21
解決員工一套房 “用工荒”不用慌11-17
浙江“用工荒”顯現勞資雙方互相“瞧不上”11-14
新生代農民工催生新一輪“用工荒”?11-24
“就業難”與“民工荒”因何并存02-21
創業投資 中小企業仍鬧“金”荒11-11
跳槽,專家提醒錯時競爭11-10
職場跳錯槽如何辦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