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就業難”與“民工荒”因何并存
就在“民工荒”持續蔓延時,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卻也愈發突出。
為何“民工荒”與“就業難”這兩者會在我國長期矛盾性地共存?《中國科學報》記者在兩會召開之際,采訪了幾位全國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
“人口紅利”拐點帶來“民工荒”
對于眼下的“民工荒”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大學副校長賴明勇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較長一段時間的“人口紅利期”,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持續上升,由1978年的55.1%到2012年的68.2%.但到2011年時,我國所具有的人口紅利已達到頂峰狀態,開始進入“人口紅利”越過拐點的特殊時期。
“國內勞動力成本已經開始加速上漲,給國內物價水平的穩定帶來了額外壓力。對國際市場而言,隨著我國比較優勢中勞動力成本因素的弱化,以來料加工形式出口為主的貿易也受到了挑戰。”賴明勇說。
他指出,今后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比重會繼續下降,同時消費的人口總數不變但進行社會生產的人口卻減少了,從而在GDP的支出方投資和凈出口作為產出減去消費的溢出也將會有相應的下降。原本拉動我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投資”的主導地位,將被一直處于落后的“消費”所取代。
“目前看來,一方面勞動力要素的潛在供給減少了,另一方面隨著投資的下降帶來了資本存量的減少,這將削弱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賴明勇表示。
“就業難”源自陳舊觀念賴明勇有著多年的教學與管理經驗,在談及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時認為,造成該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傳統的“讀”觀念和現代的“讀”、“用”社會需求產生了沖突。“高分能讀的大學生供給越來越多,但需求有限;能讀懂技能的大學生供給嚴重不足,但市場需求旺盛。”
同為全國政協委員與高校博士生導師的周浪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有著輕視手工勞動、只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的思想,許多家長不愿讓孩子成為擁有一技之長的技術工人,都認為這樣沒面子。”
他指出:“就我自己所教專業的學生來說,就業問題并不是很大。但我也接觸過一些就業比較困難、競爭激烈的專業,我認為這與當初高考時過分注重選擇專業報考有很大關系。”
對于大學生就業難與“民工荒”在我國同時存在的情況,賴明勇則表示,不能簡單地認為大學生與民工之間存在替代性。因為民工基本屬于低技術體力為主的產業工人,而大學生則屬于相對知識密集型。
他指出:“大學生就業難和"民工荒"都有一些共同之處,包括自愿性失業。但這些屬于摩擦性失業,持續時間并不會很長。”
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對于“民工荒”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賴明勇“雖有擔憂,但仍有信心”。
他建議,解決“民工荒”要以擴內需為主,大力發展小微企業進而增強市場活力,以產業升級提升增長質量。同時,培養新型大學生、提高農民工素質,提供公開信息減少勞動力市場摩擦,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以降低收入差距。
“在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方面,我認為更新傳統觀念是根本。同時要改革選材制度、提供多元化高等教育,鼓勵學校與企業、行業合作培養人才,此外還應提高高校教師教學的基本工資、提倡教育精神,建設科學完善的大學生就業信息市場等。”賴明勇說。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富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林中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則建議,可以將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與推進我國的農業發展相結合。
他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總體發展水平還較落后,目前存在著農業人才總量不足、農業科技缺乏領軍人才,基層農技人員年齡老化。“我建議國家應鼓勵各省市大力創辦農業科技院校,或在現有高校中增設農業科技專業,加大農業各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全面建設新型農業農村科技人才隊伍。”
【“就業難”與“民工荒”因何并存】相關文章:
就業難先見習12-01
企業招聘:“對人”難求,何求?11-13
顧海良代表:高校不會因就業難減少入學率02-18
就業難與自我意識02-18
就業難帶動“整形”熱02-16
解決用工難和就業難的工作總結02-26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究竟難在哪?11-18
大學生真的難就業嗎?11-11
IT專業難就業 只因學無專攻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