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社會對男女兩性不同的行為期待不僅影響到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后的職業選擇,同時也會影響用人單位的招聘行為,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由于生理因素、婚姻因素,以及生育保險費用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等等,使得“女牌”勞動力的“性價比”低于“男牌”勞動力,這是女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從1999年起,我國連續擴大招生規模,使高等教育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整體就業呈現供大于求的形式,是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客觀因素。
一、前言
就業關乎民生,民生關乎國泰。然而,國內的人才市場需求與高校大學生供給形成巨大反差,其中女大學生群體的就業形勢頗為嚴峻,就業狀況不容樂觀。這是當前社會亟待解決的一項重大難題,不僅與女大學生自身專業水平和社會用人單位需求存在一定的聯系,同時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社會各界以及相關政府部門應予重視。
二、女大學生群體就業現狀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以國內重點大學為調查對象,往年男女大學生就業率占比基本是男生以絕對優勢領先,女大學生就業率明顯低于男大學生的就業率,且呈現出較大的就業差距。而且,從就業質量、就業層次、就業理想以及薪資待遇等多個方面來看,女大學生都處于明顯劣勢中。通過市場需求調查也可發現,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初期,就對用人性別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尤其是部分私營企業更愿意引入男性人才,這從根本上直接導致了女大學生的求職機會和就業范圍縮小,影響了女大學生的就業,并逐步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這一問題不僅加劇了我國就業難的形勢,且用人單位所表現出的道德荒漠,也助長了歧視文化的發展,阻礙了我國和諧社會發展的進程。
三、造成女大學生群體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
1.主觀原因
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觀問題可歸結如下兩點:自身的職業期望與心理素質。具體地說,大多數女大學生缺乏清晰的職業目標和前景規劃,多傾向于較為穩定的工作,會集中選擇較為大眾、安全系數較高但發展平臺較為局限的工作,從而影響了職業發展;再者,部分女大學生對工作的實質缺乏理智、客觀的認識和了解,常常以較為感性的認知來思考問題,慣以美好式理想來設置職業規劃,如將都市白領作為首要目標,期待擁有工資待遇高、又風光體面的工作,而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也是導致其就業難的重要原因。再加上部分女大學生受思維定式和傳統觀念的制約,習慣安于現狀,獨立意識與競爭意識都不強烈,無法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使得社會的高標準與其低能力形成鮮明對比,故而就業前景更是荊棘滿布。
2.客觀原因
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客觀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首先,現行法律法規可操作性不強,缺乏禁止性條款,規制就業歧視的僅有《憲法》和《勞動法》,且多為指導性法律條款,如提倡消除性別歧視,男女平等對待。等,當女大學生就業權益真正遭受侵犯時,卻缺乏具體可行的法律依據,顯然無法適應于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后的勞動力關系。其次,針對保護性的勞動立法多包含性別偏見。綜合考慮女性的身份及生理特性,國家針對性地制定了相關的保護性條例,如《勞動法》《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等明確規定了女性勞動者禁止從事的職業及勞動。而恰恰是此種保護女性的立法觀點、政策觀點,引導大眾普遍認為女性是弱勢群體,需要被保護,進而導致了社會對女性的就業歧視。 再加上相關部門的執法、監督力度不足。由于勞動執法監督的勞動行政主管部門隸屬于地方各級政府,限制了其督查作用的發揮,若政府致力于經濟利益的提升,則無法解決招聘企業因追求利益而造成的女大學生就業歧視的問題,相關法律規范也就無法有效落實。此外,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也是影響女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原因。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總是刻意回避女性,并優先選擇男性,從而忽視女性的工作能力和創造價值;同時,長期受男主外,女主內這種傳統錯誤觀念的影響,也促使女大學生在學習中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發展方向,缺少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對職業本質的相關認識模糊不清。
四、解決女大學生群體就業困難的應對策略
1.轉變傳統迂腐且失偏頗的認知觀念。要想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筆者認為首要改變不合時宜的傳統就業觀,改變社會對女性認識的偏頗,客觀按照工作能力和專業水平選拔人才。企業應為所有畢業生提供公平公正的競爭平臺,綜合考慮求職者的個人能力和素質修養,按照職位價值最大化選拔人才,以為女大學生創造更多機會,激發其潛力與熱情,也為企業長期發展拓展人才資源。其次,政府應加大男女平等宣傳力度,借助媒體實施干預策略,改變公眾性別觀念,加大對性別平等觀念的宣傳,逐步改變舊時腐朽的傳統觀念,消除性別歧視。同時,積極采取齊抓共管策略,全面落實相關法律法規,以有效改善就業環境,建立健全相關就業體系,從而幫助女大學生在日后就業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取長補短,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如會計、秘書、行政管理等工作雖不具備較高技術性,但繁瑣復雜,而女性心思細膩,忍耐性強,條理清楚,與之相得益彰。
2.提高女大學生自身品德素質與能力。首先,女大學生要樹立科學、合理的就業觀念,理智分析自身的職業能力與興趣特點,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與市場的主體需求,選擇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同時,要適當降低自己的職業期望,擺正心態,為拓寬自己的就業范圍而努力。其次,要不斷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和活學活用能力,融會貫通,將日常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具體工作中;并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以借助小組合作活動的開展,培養合作意識和獨立意識,增強自信心,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再者,要時刻保持積極健康的就業心態,努力克服自身的生理缺陷,增強自身抗打擊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不斷完善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社會價值和競爭力,為增加就業機會提供可能。另外,還要拋除傳統的就業觀念和就業認識,夯實就業信心,消除傳統職業性別差異觀念,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全新就業理念,為今后自主創業籌集資金和積累技術,發展人脈,為未來更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在這一過程中,也要在日常教學管理中不斷滲入就業指導教育,以鼓勵女大學生積極開拓,不斷創新,為實現人生價值而堅持奮斗。
3.加速高等教育培養模式調整與改革。基于客觀而論,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培養模式仍然較單一,與市場發展規律和需求有所偏離,并與新時期時代發展特點存在不同程度的沖突。因此,高等院校應該積極調整教育模式,轉變教育培養觀念,根據本學校的實際情況與市場需求,及時把握市場發展風向,為學生挑選適合的教學內容和評價體系,制定正確的培養方向和教學目的;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善課堂教學與管理模式,為培養眾多市場應用型人才而努力。學校教育作為促進大學生良好就業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其今后就業方向和就業可能的根本保障。因此,高等院校在培養模式的改革上還應當注重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基礎,遵循學生的就業理想,為其建立切實可行的教育培養機制和課程體系,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
五、結語
女大學生已成為新時期促進經濟發展與市場運營的中堅力量,在我國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政府層面應切實提高對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重視,進一步完善相關社會保障機制和就業的立法規制;社會層面也應增強性別意識 , 及時改造性別觀念,從而有效解決女性就業歧視問題,達到男女就業平等,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