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培訓的“導師制”
企業培養人才的方式多種多樣,而選擇何種培養方式,則與行業的性質、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內部文化氛圍、員工的能力素質水平等多種因素息息相關。
“導師制”有何不同
什么樣的企業需要考慮使用“導師制”呢?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清楚“導師制”與其他培養方式相比有何不同。
員工a,是5年前通過校園招聘吸引來的優秀人才。在為企業服務的5年中,他先經過一年的一線銷售鍛煉,業績突出。又帶過兩年團隊,實戰管理技能得到提升。后派去印度做了為期半年的項目,積累了項目運作經驗;又到亞太總部進行了半年的全方位培訓,在系統地學習業務知識的同時,還拓展了人脈,F在,他的職務是運營部見習經理。
不久前,我們詢問了他下一步發展的計劃,并提供了一些需要承擔p&l的崗位。面對這些需要承擔沉甸甸業績指標的職位,他頭一回感到了困惑。于是,他報名參加了一個為期兩天的職業發展規劃培訓,但這次培訓并未讓他找到答案。他又打電話給同學朋友,大家也未提供可行性的建議。想問現在的老板,但親密感尚未建立,這時的老板并不是好的咨詢對象。
通過與a的進一步溝通,我們發現他時常提及一位曾在中國區工作過,后被派往東南亞某國任職的高管,他對這位高管充滿了敬意。那么,如果能讓這位高管來做a的導師將是一個理想的選擇。于是,我們這樣安排了。
通過以上案例,我們可以提煉出“導師制”區別于其他人才培養方式的幾個主要特點。
第一,“導師制”所關注的不僅是工作上的問題,更多的是個人問題。
此外,在工作中員工還有可能面對人際方面的困惑,或者對公司氛圍和企業文化的理解產生偏差等問題。這些個人問題無法通過參加培訓課程或工作坊(workshop)、e-learning課程、做項目等常規的人才發展方式來解決。“導師制”無疑是最合適的。
第二,“導師制”鼓勵長期的“一對一”的支持性關系。
“導師制”采用“一對一”的指導方式,因此,特別適合解決員工職業生涯發展進程中產生的各種個性化的問題。而絕大多數人才培養項目都是短期的、針對群體的,只適合解決普適性的問題。
第三,導師言傳身教的榜樣作用。
導師的挑選是嚴格的,他們一般都是企業里德高資重的人士,其本身就是成功的典范!皩熤啤敝校瑢煹陌駱樱╮ole modeling)作用、言傳身教的力量是獨一無二的。
第四,隱性知識的傳承。
大多數的學習方式傳播的都是顯性知識,就是能被總結進教科書的知識。而“導師制”在施行的過程中,mentee從導師身上學到的往往是很難提煉的隱性知識,比如為人處世的方式、想問題的思路、動態解決問題的能力、藝術化的領導技巧等等,而這些隱性知識對人才發展的促進作用更為顯著。
mentoring:需要鼓勵并重視
雖然“導師制”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但是如果要把它作為一個實實在在的項目在企業里落地推行下去,還是會面臨不少挑戰。而“導師制”能否取得實效,就取決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皩熤啤钡耐菩校紫葧龅降膯栴},就是企業對師徒關系(mentoring)的態度。
“導師制”中的師徒關系,多數是“非正式”的,不是公司強制指派的,不會出現在正式的組織架構中。如果企業文化不夠開放和包容,這種非正式的關系就容易被誤解和扼殺。所以,企業要有一個開放的人才培養氛圍。
人才培養的概念不僅僅局限于上司對屬下的栽培,而是全方位的人才培養觀念,具體體現在:對前來本部門進行交叉培訓(rotation)人員的關心,對跨部門項目小組的支持,對企業推行的各種人才培養項目的積極參與等等。有了這樣一個開放的、全方位的人才培養觀念,“導師制”的實施和推廣才會有適宜的土壤。
我們三年前開始在中國區推行建立coaching culture,在所有的領導力和管理課程中都會加入教練的概念,培養管理者“發展人”的意識。mentoring 與coaching相似之處在于:都是鼓勵mentee/coachee的自主精神,而不是依靠mentor/coach告訴他該怎么做,同時mentor在帶mentee的過程中,會運用到很多教練的技巧。
除了推行coaching culture以外,我們還推行名為“kfci”(know me,focus me,care about me, inspire me)的項目,倡導所有管理者了解下屬的個性,聚焦下屬的發展,關心下屬的生活,激發下屬的潛能。這些活動的推進,讓管理者發展下屬的熱情被真正地激發起來。
我們還將交叉培養人才方面的量化指標列入績效考核的內容里,規定管理者一年帶幾個國際畢業生或是本地畢業生,支持或參與幾個跨部門項目小組,領導或參與幾個社會責任項目等等。這些措施的施行,讓企業逐漸形成了開放、積極的人才培養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推行導師制就比較容易:一是因為經過前期的鋪墊,大家的接受度比較高;二是管理者的熱情已被激發,報名擔任導師比較積極。
mentor:挑選最合適的人
愿意做導師并不意味著適合做導師,挑選最合適的人來擔任導師是“導師制”能夠見效的重要因素。那么,什么樣的人適合做導師呢?
條件一:本身是資深管理者或專家。
導師發揮成功表率作用,就要是“榜樣”或“楷!,本身的資歷或經歷都要有說服力,能為mentee指明方向,進行有效指導。
條件二:是企業價值觀的代言人和踐行者。
滿足這一條件的人,他們的成功才能激勵新人實踐企業價值觀并取得成功。不然,很容易在企業里集結游離于核心價值觀外的小團體,這對企業和人才來說,都不是好事。
條件三:具備輔導他人的意愿。
mentee通常在什么情況下會萌發需要一個導師的想法呢?一般來說,一是在他們職業生涯的十字路口,對何去何從感到迷茫;二是在追求事業目標的過程中受阻;三是面臨未來職業生涯的新選擇,就像 前面案例里提到的員工a;還有一種情況,就是mentee僅希望借此探索發揮他們職業潛力的新途徑。
可見,絕大多數情況都是mentee面臨自我職業生涯發展的問題。面對這類敏感問題時,做導師的一定要有真誠的發展、幫助他人的意愿,因為輔導意愿直接決定輔導的質量。我們發現,這個意愿通常與導師所處的管理層級成正比例關系。
條件四:具備輔導他人的能力。
導師除了有發展他人的熱情,還要有輔導能力。除了自己要有比較豐富的人生閱歷外,面對mentee在職業發展方面或人生方面的困惑時,還要能夠把自身積累的豐富經驗和閱歷,通過諸如反思、問問題、質疑和反饋等方式傳導給mentee,并且激發他們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和決定。
有些導師把mentee當做推動自己工作進展的工具,沒有從mentee的需求出發,導致mentoring關系破裂。有時,導師太想證明自己是個“好導師”,因而忽略了mentee的感受,在還沒建立起足夠的信任關系時就急于推進,開始刨根問底,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mentee:要有正確的心態
mentee的心態準備是影響mentoring關系能否成功的另一關鍵因素。坦白地說,有不少年輕人會把導師當成通往更廣闊的職業領域的跳板,以為借此可以參加更有影響力的項目,獲得更快的晉升。好的輔導關系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mentee實現這樣的目標,但是如果求勝心切,甚至認為這一切是順理成章或理所當然,那就大錯特錯了。mentee心態的不成熟會令導師喪失輔導的積極性,其急功近利的表現會讓導師感到反感。下面,讓我們看一個較成功的案例:
員工b在后臺部門做管理工作,工作得比較得心應手。隨著公司組織架構的調整,她面臨著職業生涯的轉折——即將去一線部門擔任銷售管理者。盡管各種測評結果和同事的反饋都表示她很適合帶銷售團隊,但她自己非常困惑,甚至萌生去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鼓勵她參與mentoring項目,從“過來人”那里吸取經驗。我們為她提供了幾位導師候選人,這些人都擁有成功的職業轉型經驗。
b挑選了一位跟她有相似經歷的資深管理者,遺憾的是,這位導師的工作地點在迪拜,但b很想利用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幫助自己走出困境。她了解到導師的工作習慣,就是早上很早到辦公室處理郵件,忙完后沖杯咖啡,冥想片刻。所以,她特意選擇在導師最方便的時間段打電話過去溝通交流。小細節卻反映出b尊重導師、珍惜機會的心態,這種心態和準備也促成了雙方建立起非常融洽的關系。所以導師在輔導的過程中非常盡力,沒多久b就在導師的幫助下走出了職業選擇的困惑,積極地投入到新角色中去了。
所以,健康持續的mentoring關系離不開三個非常重要的相關者的共同努力,那就是企業、mentor和mentee.企業提供適宜的環境,并鼓勵這種跨部門、跨區域老人帶新人的做法;mentor雖說未必是mentee所在專業領域的前輩,但一定要有真誠幫助他人的意愿,并且掌握恰當的方法;mentee則要具備良好的心態,所以mentee的范圍圈定在企業里那些有自我發展意愿、有潛力的人才,他們通常珍惜機會并愿意為此投入額外的努力。
matching:事前培訓提高匹配率
除了有好導師和好心態的“徒弟”外,“導師制”要有效果還必須考慮“匹配”的問題,尤其是二者在個性和工作習慣上的匹配。
個性或工作習慣反差太大會破壞mentoring關系的和諧。比如,一個工作狂的導師和一個注重工作生活平衡的mentee,他們會遇到工作習慣的沖突進而引發其他方面的不和諧;而一個注重過程的導師和一個注重結果的mentee,會因為溝通的節拍不同產生分歧。所以,在匹配階段要綜合考量雙方的個性,有時,工作風格比專業背景、時間、工作地點等更為重要。
我們通常會提供三個導師讓mentee選擇,導師與學生之間要找到感覺才行,如果感覺不對,他們可以終止導師關系并重新進行選擇。
“導師制”實施的過程中,導師常出現的問題是:太強勢,導致mentee的過分依賴;工作太忙,屢次爽約而讓mentee失去信任等等。mentee方面常出現的問題是,把mentor當字典,事無巨細都要問;不懂得與人溝通的技巧,導致mentor反感等等。
為了更好地提高匹配的成功率,我們可以事先進行培訓達到防微杜漸的目的。針對以上幾個主要的問題,我們會要求擔任導師的人參加導師技巧、教練技巧、個性分析、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培訓;mentee要參加反饋技巧、溝通技巧、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等項目的培訓。所以,若將“導師制”作為一個項目在企業里推行,對相關各方的前期培訓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企業“導師制”應用的范圍也不同。有的企業為每位新員工配備導師,而我們針對新員工采用的是buddy system(伙伴關系),只有對高潛力人才才會采取“導師制”的培養方式。
正如我們一開始提到的,企業人才培養方式是多元、混合的。每個人才在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培養項目,并非每個項目都適應每一個人!皩熤啤辈皇墙鉀Q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就像人體要攝入多種營養才能保持健康平衡,人才的成長也是靠企業人才培養系統所提供的多元的、混合的、平衡的方法促成的。
【企業培訓的“導師制”】相關文章:
IT企業的員工培訓11-12
企業培訓的價值11-13
企業培訓之員工情緒培訓05-31
企業培訓:如何培訓業務代理?11-10
關于企業培訓師的培訓11-13
企業培訓工作心得11-12
企業培訓與認識誤區11-10
企業培訓帶來的好處11-12
企業培訓體系的建立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