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做個身心健康的經理人“六法則”
當今社會醫學越來越發達,不健康的人卻日益增多,尤其是背負沉重壓力的職業經理人,他們不同程度地遭受著形形色色疾病的困擾:身體上的、心理上的,其實后者比前者更為可怕、更難治愈。衡量你的心理機能成熟與否,心理學家阿爾波特歸納出六條標準,可以作為參考這六條標準是:
一、自我擴展的能力,即可以積極地參加各種活動。一個人對其實際活動和精神活動的參與性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二、與他人關系融洽,具備對別人表示同情、親密或愛的能力,對任何別人都能表現出溫暖、理解和親近,容忍別人的不足與缺陷。
三、有安全感,自信,不受消極情緒支配,能耐受挫折、恐懼和不安全的情緒沖擊。
四、具有現實的知覺,能夠準確、客觀地知覺現實,接受現實。
五、自我意識良好,能準確把握自己的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并能調整其相互關系,也知道自己心目中的自己與別人眼中的自己之間的差異。
六、有一致的人生哲學,有奮斗目標和人生哲學。
在這六條中,經理人具備的越多,心理則越健康,反之則存在疾病的可能性越大。一旦已經患上了各種心理疾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找有經驗的心理醫生,并相信他們會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你逐步恢復心靈的健康。此外,以下 “六法則”有助于經理人擺脫心理隱患,重塑快樂健康的人生——
第一,營造有利于經理人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在國外,心理咨詢專家幫助經理人克服精神危機、擺脫心理障礙的事,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說,成功經理人背后有兩股力量在支撐:一是法律顧問,另一個就是心理醫生。社會各方要盡可能地為經理人創造寬松、愉快的工作環境。如:啟動經理人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工程、開辟“經理人心理咨詢中心”、開通經理人心理保健咨詢熱線等。
第二,切實減輕經理人的心理負擔。減壓需要減負。作為企業的行政管理部門,要努力為經理人營造和諧的外在環境,主動為經理人排憂解難。目前我國雖然沒有專門幫助經理人治療心理疾病的機構,但是可以通過特殊的培訓來達到此目的。如:加強企業人文精神的培養、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心理學素質等。
第三,在身體與事業之間尋求平衡。工作再忙,也得有個“度”。凡事盡力而為,但也要保持一定的彈性,否則超負荷的運作必將導致疲于奔命,結果就會積勞成疾。經理人要以自己的精力、能力為限,把所有事情全面安排好,分清輕重緩急。
第四,處理好事業與家庭的關系。事業與家庭并非不相容,身為經理人的你,不能認為自己事業上有成就,就可以少承擔家庭的義務和責任。有責任擔負起家庭成員的義務,你才會有幸福的家庭。
第五,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新時代的經理人,自身一定要有“MQ(心理商數)”。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適時適度地調節好自己的心態與情緒,特別是要主動接受生活的挑戰。
第六,確立正確的財富倫理。平和的心態、寬容和愛心是健康心靈的必備要素。對經理人而言,利潤和市場固然重要,但沒有必要用犧牲自己和別人的快樂與健康去換取;商�?v然險惡,但也并非人人都是陰險狡詐之徒。愛社會、愛國家、愛自己,愛下屬,愛客戶,甚至也愛你的競爭對手,讓一切焦灼在心靈的愛意中消融,才是做企業、做人的至高境界。
【做個身心健康的經理人“六法則”】相關文章:
12法則做個職場“范兒女郎”02-27
女性職場成功之六大法則11-11
職場生存法則05-20
職場黃金法則11-27
創業的黃金法則11-15
職業轉型曲線法則11-21
哈佛校長的擇業法則11-11
經營自我的黃金法則11-09
潛伏的職場生存法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