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馬原唯物史觀《社會存在與意識》知識點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創舉之一,也是考察的哲學熱點,考研沖刺階段復習,考生需要把重要知識點串聯起來,縱深復習,下面是對唯物史觀部分的幾個重要考點做的總結,大家梳理梳理。
與哲學基本問題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一樣,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就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不過是放到了社會的角度言說而已:社會存在就是全部的客觀世界,由三部分構成: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及其生產方式、地理環境、人口因素;而社會意識也就是人的意識。
“人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實踐,對于由人構成的社會,其存在和發展的全部內容就是不斷進行的實踐活動。因此,在構成社會存在的三個部分——物質資料的生產及其生產方式、地理環境、人口中,只有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地理環境是實踐客體的一部分,人口則是社會生活的主體,但人口不能主觀決定社會的發展,理由很簡單,人對客觀世界的改造程度是由主、客觀兩方面的`條件決定,條件和手段是主體不得不顧及的限定。所以,生產方式而不是人決定社會發展是人類社會物質性的集中體現。
生產方式是勞動者主體與勞動資料(勞動手段)的結合方式,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統一。生產力水平的標志就是勞動工具,工具表現生產力水平,同時區分開諸如石器時代、鐵器時代、青銅器時代等不同的社會經濟時代;勞動資料是生產資料的一部分,勞動者主體是否擁有生產資料決定了生產關系的性質,在隨后的政治經濟學中,馬克思深刻地認識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性質,歸根到底是因為勞動者沒有掌握生產資料。此外,在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我國分配制度中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按勞動要素分配與按勞分配最大的不同也是實質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的生產資料擁有不平等,而后者在生產資料的擁有問題上是平等的。
需要注意的是,生產關系雖然決定社會其余一切關系,但它本身并不是全部的社會關系。社會關系分為物質的和思想的兩個層面,只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物質的社會關系才是生產關系,因此,生產關系的外延比社會關系小,社會關系包含生產關系,這也是2001年文科多選題17題一個題支所考察的考點。
社會意識分別有三種完整的區分:①個人意識與群體意識;②社會心理及風俗習慣與社會意識形式;③作為上層建筑的意識形式和作為非上層建筑的意識形式。在這三個區分中,需要厘清的是后兩個區分。社會心理及風俗習慣是自發形成的,而社會意識形式則是系統性的。在第三個區分中的“意識形式”并非第二個區分的“社會意識形式”,后者是一個專有名詞。但是,作為上層建筑的意識形式首先必定是系統性的社會意識形式,上層建筑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因而并非所有的社會意識形式都是上層建筑。自然科學既非社會心理及風俗習慣,亦非上層建筑,而只是社會意識形式。總結來說,社會心理及風俗習慣肯定不是上層建筑,屬于作為非上層建筑的意識形式;社會意識形式中,只有具有階級性的才是上層建筑,其余的也屬于作為非上層建筑的意識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屬于上層建筑的意識形式我們稱之為社會意識形態,它并非上層建筑的全部,而只是上層建筑中的觀念上層建筑,上層建筑的另一部分是包括制度、組織和設施的政治上層建筑。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依賴性的同時,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即是說,社會意識歸根到底由社會存在決定,但是這種決定并非涇渭分明、當下發生的。社會意識的存在和發展、社會意識內部的相互作用以及對社會存在的能動反作用,這都是其相對獨立性的表現。
【考研政治馬原唯物史觀《社會存在與意識》知識點】相關文章:
考研政治馬原唯物史觀的知識點09-09
考研政治馬原高頻考點08-26
考研政治馬原重要的原理06-10
考研政治馬原高頻考點總結06-01
考研政治馬原導學篇的復習知識點08-12
考研政治馬原?脊啪淇偨Y08-22
論考研政治馬原復習方法09-09
考研政治沖刺階段馬原備考方案08-27
考研政治馬原的重要概念梳理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