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中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在前一段學習2—5的乘法口訣中,已積累了一定的編寫口訣的經驗。能熟記2—5的乘法口訣并加以運用。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但仍存在個體差異,比如說有些學生已經會背九九乘法表了,但不是建立在理解乘法意義的基礎上。
正是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知識與技能:通過情境的創設,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在觀察、分析中理解并掌握6的乘法口訣,能應用所學口訣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索,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理解編出的6的乘法口訣,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在鼓勵評價中,讓學生樹立自信,體驗成功,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去分析、去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
本課的重點是經歷編制口訣的過程,熟記口訣。難點是用6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利用青蛙的謎語導入,并將小青蛙貫穿于整堂課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首先,我利用8道口算題對 2到5的乘法口訣進行了復習,然后自然地過渡到對6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小青蛙的粘貼畫這一情境圖,注重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自編口訣,并且自己去發現口訣的規律,這種教學方法既尊重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也給學生創設了主動探究的機會。編完口訣、找完規律以后,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口訣,教師再運用拍手背、開火車背、師生對口令、齊背等方式來檢查記憶效果。最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些練習既有看口訣、寫算式的形式,又有動物藏題這種圖文并茂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總之,我是通過創設情境、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在游戲中讓學生學會了6的乘法口訣,化解了本課的重難點。
這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在個別環節的處理方面還存在許多不當之處,教師的語言、教態也缺乏感染力,班級管理方面還存在許多尚待改善之處,望各位領導批評指正!不吝賜教!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2
1、認識時間
。1)鐘面上有時針和分針,走得快的,較長的是分針;走得慢的,較短的是時針;
(2)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1個大格有5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
。3)時針走1大格分針要走一圈,所以1時=60分;
。4)半小時=30分,一刻鐘=15分鐘
。5)時間的讀與寫:如3:30,可以讀作3時30分,也可以讀作3點半;8時零5分應寫作8:05。
2、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要按著時間的先后順序安排事件,時間上不能重復。
(2)問過幾分鐘后是幾時,先要讀出現在是幾時,再推算過幾分鐘后是幾時幾分。
。3)時針和分針能形成直角的時刻是3時和9時。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第一課,是常見量教學。這節課教學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面和整時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與幾時半,同時也為學生以后學習時、分、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
。ǘ┙虒W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依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明確時、分的含義,能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操作與演示,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的過程,理解常見的時間單位,掌握基本的時間知識和技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體驗時間的知識就在身邊,形成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ㄈ┙虒W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能準確數分(5分5分地數)。
2、能讀、寫幾時幾分。
教學難點:
1、理解1時=60分。
2、概括認識時間的方法。
3、正確認識“幾時差幾分”的時間。
。ㄋ模┙叹吆蛯W具的準備
課件,鐘表模型,制作鐘表
二、說學生
二年級學生對于時間并不陌生,生活中按時上學、放學、看動畫片、睡覺,經常接觸時間,并已掌握了關于時間的一些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供學生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
三、說教法、學法
。ㄒ唬┱f教法
根據“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我以學生參與研究為主體,給學生提供放手的思維空間,創建新型的教學結構。
運用演示法,通過直觀而形象的動畫,演示時針分針運轉過程,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實踐、合作交流中,達到知識的自我構建。
運用引導法,概括看時間方法時,適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進而得出結論,扶放結合,相得益彰。
運用延遲評價,讓學生在自我反思中修正,掌握知識的同時收獲成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ǘ┱f學法
根據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學習方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反思,我選取的學習方法是:
讓學生探究思考,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充分利用鐘表模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撥一撥、認一認、想一想、試一試中完成對新知的探究。
讓學生合作交流,通過小組討論看時間的方法,撥鐘練習,相互糾錯,獲得知識的同時,達到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四、說教學過程
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思,做中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是學生學習數學,構建知識,形成能力,塑造品質的方式,基于以上理解,我設計了以下步驟:
。ㄒ唬┱w設計,有以下4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ǘ┉h節設計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猜一猜: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噠嘀噠不停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
以猜謎的形式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興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參與學習,為這節課的順利進行做好心理準備。
2、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這是本課的中心環節,由于本課容量大,知識點多,因此我設計了5個活動,我將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獲取知識。
活動一:復習舊知,認識鐘面
讓學生說出鐘面上的時間(8時,1時),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過認讀已經學過的時間,讓學生們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獲得成功的體驗。
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什么?小組內交流匯報。(設置組長,監督員,分享員)(12個數、時針、分針、格子。)
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鐘面,同時初步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通過學生觀察和交流可以說出: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有5個小格。
你知道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嗎?
這一問題是本課重點部分的第一個突破口,學生可以通過加法、剛學過的乘法等各種方法來計算出12個大格里有60個小格,給接下來的認識分針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礎。
活動二:認識時
課件演示:閃動時針,從數12走到數1。時針走1大格經過的時間是1時。
時針從12走到1是1小時,時針從幾走到幾也是1小時?
學生發散思維,任意說出時針從幾到幾也是1小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維得到張揚。
。ㄕn件演示:1時多)現場操作演示時針指向幾時多,引導學生說出時針是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如果時針指向學生不確定,可以延長指針,讓學生明白確定時針的指向。
這是本課的一個亮點,通過靈活的現場教學演示,讓學生更加明確時針的指向,為后面學習認識幾時幾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三:認識分
師: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邊說邊演示。
利用課件邊演示邊提問:
分針從12走向任意一個數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針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認識每個數字各表示幾分,是本課的關鍵,因為學生前面對鐘面上數60個小格掌握了各種方法,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以致用,遷移轉化,得出每個數字各表示幾分,分針走1圈是60分,比較輕松的突破了這一關鍵點。
活動四:認識時、分的關系
理解1時=60分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難點
根據前面掌握的時針走1大格是1時,和分針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動畫的形式,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時=60分。這里沒有讓學生動手撥鐘表,并非削弱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是考慮到學生在紛亂的針與格中觀察時分的關系,其效果不如多媒體演示更加生動,直觀。在學習中尋求的學習方式,以期待的學習效果。
活動五:學會認、寫鐘面時間
是本節課的重點。
出示例二3個鐘表,請學生試著認識鐘面上的這3個時間,和同桌互相說說各自的方法
學生們學到新知后渴望實踐,出示這3個時間,形成新的'認知沖突,而這些新問題正是學生利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可以解決的,例如:時針是走過4,是4時多,分針是指向9,是45分,和起來就是4時45分。通過再次的小組合作交流,去發現、經歷和體會認讀幾時幾分的方法,體驗成功的樂趣。即提高了學生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接下來是在黑板上出示了這3個時間,讓學生認讀,指導書寫方法
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從認識時間到會讀時間,再到會記錄時間,全面而又系統的把認識幾時幾分這一知識重難點突破了。
3、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動手實踐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1、讓學生撥出第一節課下課的時間8時40分。
兩個同學為一小組,一個同學撥鐘,另一個同學說時間。
2、撥出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的時刻,讓小伙伴猜一猜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新課程標準精神的體現。注意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一些基本的練習,既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又有利于培養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時間觀念。
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讓學生自己總結,不但使學生學會了認識時間,而且懂得了操作實踐,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同時滲透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到生活中去尋找時間的不同表示。打通書本與生活,使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生活之中,實現有效的溝通。這樣,學生將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無盡的數學知識,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
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我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而是遵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精心設計,讓學生懂得學好數學就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充分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同時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運用多媒體與實物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構建教學模型,使原來抽象的概念更加具體化、生動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認識時間”是在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由于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注意選取富有情趣的學習素材并借助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教學開始,我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和課本的主題圖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關系,并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授部分分為這幾個層次:首先,多媒體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12個數、指針和格子。緊接著,通過圖像的閃爍及聲響效果,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了5個小格。然后,再通過動態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了時和分。接著,通過動畫演示和xx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周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于60分,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最后通過“小芳的一天”、給小動物找座位、“吃”水果,認時間這幾個活動來鞏固新知,貼近學生生活,體現了“生活數學”的新理念。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3
1、教學設計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這節課的實際教學中,我感到達到了本課的預期教學目標:上課的時候,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爭先恐后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數學,學會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數學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教學活動,激發他們的興趣,讓學生親身去感受數學,并萌發一種“數學真有趣,我要學好數學”的心理。課堂教學的開始,我設計用我們北國冬天最常見最美麗的雪花引入,學生通過觀察知道了雪花有6個瓣,學生在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借助雪花圖案,積極主動的.編制6的乘法口訣。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學生之間的智力、生活經驗與環境都有差異,即使面對同樣的問題,他們的思維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異的,教師的講解與細問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被扼殺,學習的潛能也從中受到了抑制,更談不上樂于學習。我還安排了智慧屋,介紹奇妙的6,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知道自然界除了雪花有六個瓣以外,還有很多與6有關的自然現象和科學知識。因此,應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有利于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
本課通過創設小動物郊游的情景,獲取小動物有幾只的數學信息,促使學生復習乘法的意義導入。通過說一說、填表格的方式探求三輪車的輪子有幾個,感悟每多1輛車就是多一個3,探究三輪車的輪子可以用乘法算式解決,尋求解決幾輛車有幾個輪子的簡便方法是利用口訣,進而學生編制3的乘法口訣。發現口訣的規律,獲取口訣記憶的技巧。
在情景創設部分,利用小動物郊游的情景,有效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學生說出數學問題時,可以相關的引入說出數學信息,從如拉入主線部分。
說一說有幾輛車有個輪子呈現三輪車有幾輛,相應呈現出數字,降低學生說的難度。同時熟悉3個3個數,以及幾個3的感悟。懸接下面填寫表格2對應的幾輛三輪車與幾個幾的關系降低難度。
表格2的重點是編制口訣,所以其余有幾個幾、乘法算式、口訣,適當的降低難度。例如:口訣可以寫出前面的兩個字,算式符號應該寫出來,采用填空降低學生書寫的時間。同時在寫之前,教師先講解,學生更明白。把這部分的時間降低,整節課更緊湊。
學生交流部分,口訣編制后,學生交換口訣,說說錯誤的口訣是什么,哪里錯了,加強生生交流。培養生生交流能力,促進傾聽能力的提高。
反饋部分,表格1、表格2的反饋都不足。表格1,學生的表達,教師沒有進行有效處理。反應出學生算理的不清晰,進而說不好。
探索3乘法口訣規律時,應呈現出3的口訣,通過學生的觀察、發現,找出規律。同時利用習題,加強對規律的運用。3的乘法口訣規律的探索應在學生大量朗讀之前進行?谠E的記憶是在讀、發現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有技巧的操作活動?谠E的記憶是種豐富的`活動經驗,不可舍棄,致使學生死記硬背。能夠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問題解決部分教師注意學生思維表達的完整性,只有明晰算理。學習才是有效的活動。
今后加強以問題為主導的學習方式,通過一個個問題促使學習走向深入,促使知識不斷內化。知識內化的過程是學習的重要過程。學習如何更好的追問幫助學生理清數學的本質特征,在語言表達上有長遠的進步。
整節課中,缺乏整體調動學生情緒的主線;顒虞^少,教師評價不足,情緒感染力不強,不夠新穎有趣。
改進措施:注重整體把握學生、教法、教材。多學習教師評價語言!
教學應該是拉著蝸牛走路,是需要慢動作的,讓每個環節都處理的精致,緊密,每個環節都緊扣。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掌握制作作息時間表的方法,能正確數出從某一時刻到另一時刻經過了多長時間。在這節課中已讓學生體會到時刻與經過時間兩者之間的區別。歸納出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可以用數格的方法數出某一時刻到另一時刻所經過的時間,也可以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用減法求出經過了多長時間。在這節課當中需要改進的是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的體現出來,課堂中的無效對話比較多。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發現班里有幾為學生課外知識很豐富,發現程安哲回答問題很有數學味,知道站在數學的角度去回答數學問題,比如說在回答“昨天1:30--4:30這段時間你在做什么時,”有人提出疑問是下午的嗎,還是凌晨的?這問題提得很好。這時程安哲舉手說“因為一天有24小時,鐘面上只表示出12個小時,所以時針一天要走兩圈,因此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下午,一種是凌晨,但我覺得下午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是凌晨這段時間大家都在睡覺,這個問題就沒什么意思的`。'通過學生他提出疑問,學生自己解答,很好的解決了這個數學問題。在以后的課堂要多創造類似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智慧.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6
2、3、4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學生對乘法口訣有了初步的感知,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但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先談談做得好的地方。
1、教學設計層次清楚,一步一個腳印,每個環節的教學都落到了實處,學生對新知的掌握較好。特別是2、3的口訣,一堂課下來,大部分學生都能背下來了。
2、創設情境教學,學生興趣高,學習的效果好。在情境中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得出有關的乘法算式,并編出乘法口訣,親身體驗了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因此對乘法口訣的理解非常好,印象很深刻,也有利于記憶。
3、能及時捕捉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進行調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4、練習的設計由淺入深,既有基礎題又有開放題,特別是“填一填”的設計很好,放開了學生的思維,達到了活學活用。
5、對口令的游戲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關系融洽,學習積極性高。
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很扎實這既是一個優點,但同時也是存在著不足的地方。由于太過扎實,有很多地方顯得老師包得太多,放手不夠,例題的呈現形式也顯得過于單一,在設計時可放得更開一些。如3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可以改為先用課件出示3棵幼苗,接著再出示3棵,最后再出示3棵,讓學生說說剛才的過程,并試著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編出乘法口訣。4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就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從情境圖中找出4的乘法算式,并編出4的乘法口訣。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從扶到放,既能達到教學目標,又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教師的語言不是很規范。如不應該說幾個幾,而應說成幾個幾相加,板書也應跟上,這都是不嚴謹的表現,以后鉆研教材應更細致一些,多和其他老師商討,數學老師的語言一定要規范,嚴謹。
3、問題的提出應準確,嚴謹,不能太瑣碎。教師對每一個問題的提出,要有價值,要能引起學生的有效思考,不能太繁瑣。如我在教學時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3的乘法口訣里,每兩句相鄰的口訣之間相差多少呀?”這就顯得不準確,指向不清楚,因而學生的回答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在提完第一個問題,我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口誤,因而接下來我改正了自己的提問:“4的乘法口訣里,每兩句相鄰口訣之間的得數相差多少呀?”這樣一問,指向就清楚多了。但在說得數兩個字時聲音不突出,語速又較快,因而部分學生可能還是沒聽清是什么,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在提問時應有意識的突出關鍵的字眼。
4、導學案設計的不夠科學合理,比如“一組表示幾個幾?用乘法怎么表示?兩組呢?”,總怕學生做不到,步子邁的太小,有時沒有合作探究的必要。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發揚優點,改正不足,多向優秀教師學習聽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7
《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并能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但現在的學生聰明可愛,課外知識豐富,喜歡有挑戰性的數據學教學內容,雖然這些大數更抽象,對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但他們非常樂于接受挑戰。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是創設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積、生產總值等數據,使學生的學習情趣高,學習氛圍濃。對于數一數,我加強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小方塊,合作數小方塊,給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十萬在多大,一百萬有多大,借助計數器掌握大數的數法,了解數的組成,加深對數的概念的理解,對于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從而理解這些知識。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8
本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導入環節,和學生進行拍手游戲,老師先拍幾下,學生比老師多拍幾下、少拍幾下,然后讓學生把老師和學生拍的次數畫一畫,這個活動對學生來說并不難,但是這個導入環節的練習為本節課的新課教學求比一個數多(少)幾打下基礎。 在探究新知環節的第一個例題,我是這樣設計的:呈現主題圖后,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四個過程:知道了什么?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口答。在怎樣解答環節,體現我們學校的“先學后教,自主發展”策略,讓學生借助導入環節的經驗,引導學生采用畫圖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解答,然后借助課件進行全班交流,最后引導學生對解答的過程與結果進行反思和檢驗。在第二個例題,我在解決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依據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獨立完成。
在展示交流環節,我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業進行交流,讓學生互評,說一說幾號作業更好,為什么?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說到點子上,效果較好。當在交流為什么用減法時,學生說是因為求比誰少而用減法,為了不讓學生形成比誰多用加法,比誰小用減法的思維定式,讓學生明白求大數用加法,求小數用減法,所以我調整了練習環節的練習題設計:原來的習題設計是課本上的習題,而改為班級的男生、女生人數進行教學。處理不太恰當的地方:
1、在出示主題圖時,缺少了有一點德育滲透。
2、在更改習題的處理上,有點倉促,如果在處理的細一些,讓學生列式算一算,明白不是說比誰多用加法,比誰小用減法,而是分析要求的問題是大數還是小數,會更好些。
3、課堂環節不夠完整,沒有小結。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9
本節課通過提供學生喜愛的幫熊貓媽媽分竹筍的教學情境,有效地組織實施讓學生動手分一分、說一說的活動,以達成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的教學目標,力求使學生在經歷體驗除法意義的過程中,協調發展他們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
認識的過程應該是體驗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總有一種強烈的需求---總想自己是個發現者、探索者,他們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體驗到創造的快樂。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機械地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經歷建構知識的過程。本節課通過讓學生動手幫熊貓媽媽分竹筍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分的過程中認識和理解除法算式的兩種不同含義,把抽象的除法算式與具體的情景聯系起來,為今后學習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表達的過程應該是規范的過程。數學語言是規范和嚴謹的,能用規范的數學語言描述身邊的.事和物,是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環節。二年級學生要實現在觀察的過程中由日常用語到規范的數學語言、由具體到抽象的轉變,是不容易的,他們進行抽象概括的能力還相當薄弱,因此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節課,教師根據預設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體驗除法算式的意義,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逐步規范他們的數學語言。整節課,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描述除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意義,例如:例4中12÷4=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而例5中20÷4=5表示把20個竹筍每4個分一份,分成了5份,也就是求20里面有5個4.這些數學語言的描述,體現出學生對除法算式意義的理解已從具體過渡到抽象,體現了學生數學語言的發展軌跡。
應用的過程應該是發展的過程。用數學是數學發展的需要,是學習數學的最后歸宿。本節課,在學生理解了除法算式的含義之后,教師將知識面進行拓展,聯系生活實際,要求學生找找生活中能用除法解決的問題,學生列出除法算式后,要求說說每道算式表示的含義,這是對學生掌握本節課知識的檢驗,因為學生只有在真正理解的除法的含義的基礎上才能做到這一點。本節課,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空和交流的平臺,不僅有效地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應用數學意識,也使學生的而數學能力和思維品質真正得到了發展。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
《100以內數加減法》的整十加減整十數,對學生來說,都比較簡單在以前口算練習中80%學生已經學會,于是我決定采取學生主動學習特點,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由情境導入,讓學生提問并解決,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解決問題中說說是如何算的。
第二,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在教學的第二個環節中,我要求學生嘗試用簡潔易記的口訣來總結算法。如兩位數加一位數,計算方法是先用兩位數的個位去加一位數,再用得數加整數。學生討論總結出許多口訣,“個位加個位,后加十”、“先加個,再加十位”、“個加個,再加十”……學生說過之后,又讓同學找一找你喜歡的.口訣,并說說理由。發言中,學生認識了口訣需要盡可能抓住重點、簡單容易記憶。
教師需要讓學生自主探究生活的奧秘,體驗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豐富感受,點燃智慧的火花,充分發現和挖掘學生的創造力!笆谌唆~不如授之以漁”,口決學習法是一種常見的記憶方法、整理方法和復習方法。在教學中,讓學生自由總結學習口訣,從而體驗和感受口訣學習法,并通過評比自己喜歡的口訣,了解編寫口訣的一些基本要求。這個方面的知識不是教師理論的講解,而是學生自己實踐中的親身感受,這種認識可以更加深刻的融入記憶深處。教師在學習中需善于捕捉學生的智慧,放手讓學生自由探究與認識實踐中的各種知識和體會。
我讓學生多做些練習來鞏固算法,學生不同解法,我給予一定的肯定,但讓孩子比較出最科學的方法,然后計算。我覺得學生學得較好,只是要多加一些游戲可能學生會更感興趣。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1
《用乘法口訣求商》,是一堂計算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均分、認識了除法之后學習除法計算題的開始,是計算方法的教學。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經歷用乘法口訣求商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根據具體算式正確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成功之處:
在教學例題時前,我設計了兩個熱身。
挑戰一:補充口訣和算式。這個版塊主要讓學生補充乘法口訣和算式中缺少的部分,為今天的學習做好鋪墊。
挑戰二:看積想口訣。這部分設計是想求乘法算式的商。進而提出乘法口訣還有其他的本領呢!小朋友們想知道嗎?用這樣的語言激發起孩子們學習乘法口訣新本領的學習愿望。當孩子們充滿著好奇的愿望想學習這種新本領時,讓同學們看一段他們親身經歷的秋游活動,直接過渡到例題的教學。
例題我是這樣設計的:教材上的例題是12個小孩做秋千,每2人一組,分成幾組?整個例題用孩子們喜歡的視頻呈現,將靜態的圖片變成了動態的動畫,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問題出現后問孩子們,你會列式嗎?這個問題難不倒孩子們,他們剛學過除法的意義,能正確的列出算式。這時我問孩子們:你為什么會列出這道除法算式呢?目的在于復習放學過的除法的意義。122=?先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探究,用12個圓片代替12個同學,每兩個圓片一組,讓孩子們動手探索,能分成幾組?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動手很快會發現,都分成了6組。教師讓孩子們看看是怎么分的,兩只一組同樣也是分成了6組。這時我提出:當我們沒有圓片時,不能動手分一分了。還可以想出哪些辦法也得出102的商呢?請孩子們集中大家的智慧,小組討論討論,看能想出多少種方法。孩子們討論時,我也進行了適當的指導幫助,幫助孩子們組織自己的語言,鼓勵孩子們多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孩子們提出不同的想法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孩子們需要老師贊美!
通過多種方法的介紹,我進行小節,實際上這么多的方法都是可以想我們學過的乘法算式2()=10,進而想到必須用乘法口訣來計算,也就引入了我們今天的教學內容:用乘法口訣求商。這時在看黑板上102=5的這道除法算式想的過程,和孩子們進行回顧。最終我們是用了一句乘法口訣算出了它的商。這時在出現試一試的兩道除法算式,讓孩子們自己解決。當孩子們順利計算出這兩道除法算式商的時候,要強調你用了哪一句口訣?多問幾個孩子,加強孩子們的印象。
例題和試一試僅僅讓孩子們初步接觸了用乘法口訣求商這種方法,還需要大量的'練習來鞏固。這時就需要保持孩子們的注意力。低年級的孩子不能僅僅用做第一題,第二題,第三題這樣的練習方式。孩子們的注意力一直都被這種情景所吸引,所以上課時效果很好。由一道乘法算式一道除法算式用同一句口訣,說算式和乘法口訣。這部分的練習都貫穿著用乘法口訣求商這個重要的內容。整個練習孩子們興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不足之處:
整節課學生都是在經歷探索的過程中尋求新知,我講得還是不少,給學生探討、思索、經歷的時間和空間還是不足,使得他們在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積極性高,這幾方面還有待提高。我覺得這就是生本教育理念的體現。同時這節課都在充滿童趣的情景中讓孩子們學習到了新的本領------用乘法口訣求商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2
這節課學生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我認為教學成功的地方主要體現在較多地貫徹了課改的新思想,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利用學生喜歡的童話故事引入新課,不僅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且還能讓他們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我根據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大膽放手讓學生展開對新課內容的學習,我只是適當地指導、點撥。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思考空間,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3.讓學生動手操作,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變枯燥的計算教學為有趣的動手活動,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4.兩處設計開放題,既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又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把數學學習生活化、實用化、問題化。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操作中合作交流,面對同一個問題,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有的甚至還有多個不同的答案,這樣既充分張揚了自己的個性,又達到了“取長補短”的效果。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3
在本課的學習活動中,多次讓學生參與觀察活動,鼓勵學生能根據指定的視圖要求進行擺物體的活動,發揮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擺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更為充分的鍛煉。在觀察、比較、實踐中,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經驗,從而深化對實物與視圖關系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形象直觀地對物體進行觀察,提高學習效率,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本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創新的思維火花、熱烈的氣氛都有利于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主體性、探究性、實踐性。
(一)主體性。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基于這一指導思想,本課的設計始終圍繞著“自主參與──獨立學習──深刻體驗”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自主意識,從而主動去獲取和領悟感性材料中的簡單數學問題。如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學習活動中,繼而讓學生獨立沉浸在豐富的學習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勵學生自己選擇觀察的方向,再畫一畫,畫好后又讓他們離開自己的座位,從不同的方向去觀察所畫的物體,最后,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互相啟迪,體會到在實際的生活中,幾乎所有的'物體都是立體的,而觀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二)探究性。
本節課注重為學生營造探究條件,一方面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己帶自己喜歡的玩具刀課堂上來;另一方面我也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之中,同學生一起觀察,這樣的操作活動既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又能通過他們的探索逐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實踐性。
對于這節課,我準確把握了教學要求,每個學生我準備了學具,切實組織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強化了視圖與實物的認識,做到不以教師的演示來替代學生的操作,不以對教材中的插圖觀察來替代對實物的觀察。數學是一種工具,一種將自然、社會運動現象法則化、簡約化的工具。
數學學習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學會建立數學模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這節課中,大量地創設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之中,“學以致用”,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課中觀察玩具、用品等,都采用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聯系生活,開闊視野,同時延伸學習,使學生能從看到的物體的某一個面,聯想到整個物體的形狀,培養其觀察立體實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4
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關注學生的數學情感和情緒體驗,使學生投入到豐富多采、充滿活力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去,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促使學生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后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我就《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談談:
教學設計體現新課程理念
新大綱提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在課堂伊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并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在學生形成正確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認知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課堂上,我讓學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使學生的`感官參與經歷“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促成他們豐富了對角的認識。這樣,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出發點,把數學知識的傳授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生活”的原則,學生在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形成強烈的成就動機,并藉此內驅力開始探究,從而創造成功的心理體驗。
能處理好教師的角色
教師擺正了自己的位置,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學中教師是以一名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引而不發;學生難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組織動手操作;學生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小組合作學習等,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如有學生指出扇子圖中弧線與線段組成的圖形是角時,我沒有否定,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折、摸、畫、自學課本等辦法,自己去辨別、
理解角,領悟角。學生畫角時,又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嘗試的空間,學生想怎樣畫就怎樣畫,使他們擺脫了來自教師和教材的束縛,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自己去實踐,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感悟,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盡情表達、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問題的解決。
課堂訓練扎實張弛有度
即體現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做到練有目的,練有重點,練有層次,形式多樣,針對性強,并注意反饋及時、準確、高效。思維拓展題的教學,不僅是知識獲得的過程,更是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本節課多處設計思維拓展題,如用所給的材料做角,“在一些組合圖形中你能找到幾個角?”“思考一張圓形紙可以折出多少個角?”等問題。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更拓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讓一些同學個性飛揚,同時也體現課標所要實現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恰到好處
現代教育技術是信息傳播的載體,在傳播的過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強信息強度的功能,本課例依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采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圖文聲像并茂,多角度激發學生興趣。如動態演示角的形成和比較角的大小等,這樣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而動態的畫面與學生的思維活動緊密相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發揮,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得到發展。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學得實在。
在教學中還有需要學習改進的地方,比如注意細節問題,傾聽同學的發言等。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
這是一節實踐活動課,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鞏固對前面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應用。本課是由“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和“用小棒拼擺圖形”兩部分內容組成,在第一節小組教研的基礎上,形成的二次教案。再次教學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看一看擺一擺》是利用拼、擺、量、畫幾何圖形的活動,加深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體會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感受圖形變化的樂趣。
我先讓孩子們在我的要求下拼擺基本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六邊形、角等。接下來擺基本圖形的'組合:用9根小棒擺5個三角形、11根小棒擺5個三角形、7根小棒擺2個正方形等。最后讓二人小組合作自由拼擺,巡視時發現學生的表現要比想象中好。二人小組擺的有聲有色,只聽一號同學說:我們來擺2個六邊形看看用幾根小棒?一會兒,二號:那我問你20根小棒可以擺()個五角星?看來孩子們的合作能力是提高了,確實該放手時就要放手了。
1.內容生動有趣,激發學趣,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中通過從不同位置觀察實物玩具,將“看”和“擺”兩個不同的數學活動內容結合起來,通過看一看、擺一擺、拼一拼、說一說等活動,全面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學生數學意識和思想,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掌握幾何圖形的特征。
2.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能力
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的能激起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然后放手讓學生主動操作、自主探究,使學生去嘗試和探索,并盡量讓他們有充分的思考和展示的過程,比較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注重情感教育
課件都是和生活聯系緊密的,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增強學
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象的感知“只有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才能和大家友好相處”的生活道理。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6-14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精選】07-07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5-25
[推薦]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7-06
【精】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3-31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精】03-31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4-13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推薦】04-07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熱門】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