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推薦】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
本課時內容是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五課,教材在學生體驗了平均分、除法運算的意義以及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的基礎上,創設了“飛行表演”的情境,對于這一情境既可以提出乘法問題,也可以提出除法問題,這是教材第一次出現乘除混編,讓學生自己選擇乘法或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滲透乘法與除法之間的聯系。本節教材出現了有余數除法的算式表示,僅讓學生初步了解而已,不是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這堂課,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得比較好。活動環節的'設計,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過程性評價,在活動中實施得比較好,達到了預期的評價效果。在引導學生探討怎樣用算式表示平均分不能分完的情況時,矛盾設得好,激發了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在讀算式時,能夠充分尊重學生具有個性的方法,處理得比較好。
但是整個課來看,我的“導”有點偏重了,放得還不夠開。問題的設計還不夠開放,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空間。課堂只是達到活潑的“活”,還沒能達到靈活的“活”。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掌握制作作息時間表的方法,能正確數出從某一時刻到另一時刻經過了多長時間。在這節課中已讓學生體會到時刻與經過時間兩者之間的區別。歸納出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可以用數格的方法數出某一時刻到另一時刻所經過的時間,也可以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用減法求出經過了多長時間。在這節課當中需要改進的是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的體現出來,課堂中的無效對話比較多。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發現班里有幾為學生課外知識很豐富,發現程安哲回答問題很有數學味,知道站在數學的角度去回答數學問題,比如說在回答“昨天1:30--4:30這段時間你在做什么時,”有人提出疑問是下午的嗎,還是凌晨的?這問題提得很好。這時程安哲舉手說“因為一天有24小時,鐘面上只表示出12個小時,所以時針一天要走兩圈,因此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下午,一種是凌晨,但我覺得下午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是凌晨這段時間大家都在睡覺,這個問題就沒什么意思的。'通過學生他提出疑問,學生自己解答,很好的解決了這個數學問題。在以后的課堂要多創造類似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智慧.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3
方向的認識,既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經驗和常識,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圖形與位置的重要知識,這一節的目標是經歷在室外和室內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能指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在學習和生活中,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方向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在教學中我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環境和身邊的事物,通過觀察、判斷、交流的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對方向的認識水平。
一、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自主學習
本課的第一個環節,我先把學生帶到室外,在操場上辨認方向,提出問題:誰能說說我們怎樣辨認東、南、西、北?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中午太陽在南邊;太陽從西邊落下等。使學生在腦海里建立起有關方向的表象,同時,通過學生的口述活動,把少數人的知識轉化為全班同學的共同知識。接下來讓學生找方向和判斷方向,以加深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認識。在這里,老師充當的只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二、游戲中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方向的認識不能完全靠學生死記硬背,在充分借助現實情境讓學生辨認方向后,我加入了一個小游戲搶椅子,讓沒有搶到椅子的同學說出他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是誰,這樣不僅激發了興趣,加深了學生對方向的認識,而且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前與后、左與右的對立性和前、后、左、右的相聯性,豐富了教學內容。
三、存在不足與改進措施
盡管本課大部分同學都能充分的領會并運用,但仍有極少數同學方向感差,對他們來說辨認方向仍是一個難點,這就需要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通過個別指導來幫助他們。第二個問題就是結束太過匆忙,在一本雜志上我看到這樣一道題可以補充在后面做練習:
1、下午放學,小青出校門,太陽在前面,學校大門對著什么方向?
2、坐公交車,小青坐在車里,她看到太陽在她的右邊,公共汽車開向什么方向?
3、到了十字路口,公共汽車右轉彎,公共汽車開向什么方向?
4、轉彎后,小青看到路的左邊是醫院的大門,醫院大門對著什么方向?醫院的大門對著公園大門,公園的大門對著什么方向?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
《100以內加減混合》本節課是學生在2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能夠解決問題。
通過學生熟悉的公共汽車上下車人數的變化這一情景導入新課。公共汽車上原來有67人,到南山站后,下來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F在有多少人? 學生都有乘公交車的經歷,所以理解起來非常容易。學生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67-25+28= 解決現在有多少人。對于計算,這類加減混合式題是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運算順序與連加、連減的順序相同,所以教學時讓學生進行類推,學生可以自主的應用前面所學習的'筆算的方法列兩個豎式解決,然后讓學生自己想簡便寫法的豎式,最后老師再強調這個簡便寫法要注意的地方。這里很容易忽視引導學生67-25這一步求的是到站下車25人后,車上還剩多少人,42+28這一步求的是上來28人后,車上現在有多少人。我發現學生對于單純的計算可以模仿老師或者例題可以學會,算理學生也能理解,但是計算是為了解決問題的,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把計算跟解決問題分開了,或者列出算式就開始教怎么算,其實每步計算的時候,我們都該引導孩子這步是解決的什么問題。這點是我要反思的地方。我們不能為了計算而教計算,現在的孩子剛剛開始接觸解決問題,可以先把這個問題分析清楚,計算可以慢慢的教,我們還是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5
今天上了《解決同樣多的實際問題》這一課,這是蘇教版二年級新教材中新增加的一個內容,在上課之前我們二年級教研組對這課進行了集體備課,今天拿著我們討論后的教案到班上上課,我運用層層遞進的方法,由實物到數字,讓學生對方法進行感知概括。我出示紅色圓形和藍色圓形,引導孩子思考,用什么辦法使它們變得一樣多?在操作的幫助下孩子能夠說出三種方法,我還暗暗竊喜:這節課內容簡單啊,可以輕松完成教學任務了。接下來我讓孩子脫離實物,直接出示情境數字,讓他們思考:怎樣做才能使他們同樣多?
孩子對于“添上”和“拿走”兩種方法可以理解,但對于“將多的'部分拿一半給少的”這種方法,孩子難于表達完整,我盡量讓孩子多說,讓他們注意表達的完整性。因此這節課沒能完成教學任務。新教材我們在摸索在探討,希望我們的努力能有一點點收獲!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6
《一個星期有幾天》這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習7的乘法口訣。根據教材的設計意圖,本課旨在通過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編制乘法口訣的過程,在編口訣的過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訣,并能運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進而解決一些簡單的'乘法問題。
在教學中,我沒有完全放手,在整理前6句口訣后才讓學生自主探究后3句口訣。這樣做雖然照顧了自主性弱的學生,但卻影響了自主性強的學生探索的積極性。這點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兼顧。
從教學內容傳送的角度講,這是一堂沒有懸念的課。甚至可以說,沒有老師的講,學生也能將7的乘法口訣倒背如流。那么這堂課的意義又在哪里呢?我想我們對于乘法口訣的理解不能僅限于熟背成誦,而是更加深入的理解乘法口訣產生的意義和如何將它運用到乘除法計算中。這節課我著重想體現的是乘法口訣產生的意義和運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的便捷性。所以,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力圖表達我的創意。由于事先對于時間的預算不夠,第三個層次的練習沒有呈現。
從課堂效果來看,這是一堂沒有起伏的課。從環節的實施看,沒有做到步步為營。這主要是因為備課不充分所至,再加上教者的精神狀態不佳,給聽課的人呈現了松散的教學狀態。
從教學過程看,本堂課在每個環節都沒有做到細致。所謂課不磨不成形,計算課的教學研究才剛剛開始,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細心琢磨,認真學習,將計算課的研討進行到底。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7
1、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開始時,利用學生熟悉的蝴蝶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接著通過問題“看見這兩只蝴蝶,你發現了什么呢?”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愿望,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認識對稱物體的共同特征打下了基礎。
2、讓學生的親感親歷,在感知中總結學習。
在初步感知對稱圖形后,讓學生動手操作創作對稱圖形,感知它們的共同特點。經過和老師的共同探討后,親手剪出各種對稱圖形,進而通過折痕引出對稱軸的概念,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使學生了解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給幾何圖形找對稱軸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對稱圖形的特征和在教學中的運用。
3、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探究與合作學習的空間,限度的保障學生的主動參與。本節課按“初步感知對稱——親身體驗對稱——尋找欣賞對稱——辨析拓展對稱”的思路展開教學,通過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找一找、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限度的讓學生參與到探究新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生長過程,感悟學法,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發展。例如讓學生觀察美麗的'蜻蜓、蝴蝶、樹葉、臉譜圖形,講述自己的發現。又如,討論交流剪對稱圖形的方法,學生按所說的方法剪出對稱圖形,給學生以肯定和贊許。再如,展示學生剪出的對稱圖形,講述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擴充了信息交流的渠道,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從中也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鍛煉他們的學習的能力。
4、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軸對稱圖形可以是左右對稱,也可以是上下對稱,雖然教師展示了左右對稱(衣服),但在欣賞對稱圖形時,缺少上下對稱的物體,容易給學生造成思維定勢。
、、在研究長方形、正方形、圓的對稱軸時,由于圓的對稱軸有無數條,怎樣通過有限次的操作來發現規律,有待于教師更好地引導。
、恰⒃谟芯褪菍τ趯W生動手實踐的時間不夠充分。以上缺點和不足有待于改正。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8
本課是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基礎上,學習認識長度單位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讓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測量物體長度,結果學生發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都是量的數學課本的寬,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由此啟發學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第二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讓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可能數值上一樣,但由于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接著引出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統一規定,由此引出厘米尺,為后面學習厘米和米作了鋪墊。最后通過“做一做”、“量一量”等活動加深學生的認識。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9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學習的機會。本節課設計較好, “快樂的動物”開運動會這一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營造了輕松、快樂、融洽的課堂氛圍,可愛的小動物們增加了學生注意聽講、認真學習的動力。教學中,教師因勢利導,通過畫一畫、填一填、說一說,能引導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積極思考、探索,讓學生一步一步認識“倍”的含義;讓學生多說想法,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節課學生始終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的,他們學會了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不僅知識和技能得到發展,而且還獲得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體驗。同時教師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設計的問題具有層次性,突出了因材施教,關注了學生的差異。
1.當學生通過圖形直觀體會“鴨的只數是猴的2倍”的含義,并知道用除法算式表示它以后,教師是不是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嘗試用畫圖或列式去探究“雞的只數是松鼠的幾倍”?教材第46頁“說一說”的問題,讓個別學生發言之前,也要讓每個學生先填好答案和算式。總之要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和解題的機會,防止集體作業的方式。
2.教師意識到了在練習時要給學生獨立思考、個別作業的機會,但這個思想貫徹得不到位。表現在:(1)不給學生獨自解讀、理解題意的機會。實際上不理解題意的學生是有的,但需要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問題,主動去問老師或伙伴,這么做可以培養他們的進取心和責任感。(2)不讓學生獨立接受思維的挑戰,大多采用集體討論的方式來化解難點。事實上,學生沒有遇到思維障礙,沒有克服障礙就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解題操練,后者無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
在分析教材后,我認為學生在計算上的問題應該不大,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的計算出來,而該課的教學重難點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并能正確掌握計算順序。以此為出發點,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環節進行突破,并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一、用剪紙小人呈現學生游戲的情節,引起學生們關注身邊的數學。
一年級的孩子求知欲很強,在開學不久他們許多人就已經將數學書多次翻看。如果在教學中我再原原本本地使用課本情境,孩子們不會很感興趣。所以我采用自制的剪紙小人來呈現學生游戲的情節,讓學生通過小人參加游戲的人數變化,逐步建立連加連減的模式。并通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引導學生明確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這樣做達到了以教材為基礎,以學生有興趣的情節為依托,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探尋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二、玩一玩游戲,讓孩子們體驗學習數學有趣又有用。
在課中,我和孩子們一起玩一玩“乘車”游戲,引導孩子們關注乘客的人數變化,并用算式表示出來。從中使他們充分體驗和理解連加連減含義,能夠運用解決生活、游戲中的'數學問題。讓他們感到生活中有數學,游戲中有數學,學習數學有趣又有用。
為了體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在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同時,接觸連加連減,因此我還設計了購物游戲。購物是每個孩子都經常性接觸的行為,孩子們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進行連加連減的列式計算,讓運算順序、計算方法,潛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較枯燥、抽象的數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時在教學活動中,由于學生選擇商品的'自主性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計算過程也是不盡相同的,既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性選擇,又增大了全體學生練習的數量。
三、說一說課本例題的含義,加深對連加連減計算的理解。
在學生充分理解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后,就課本上的例題和“做一做”的習題,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看圖說一說帶數量變化的數學故事,根據數量變化的先后,結合算式說一說計算順序,培養了學生對生活情節發展的分析能力,并進一步鞏固知識。
課上下來,感覺學生學得還不錯,對計算方法、計算順序掌握的還可以,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的虛心學習,使自己不斷提高。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1
本課通過創設小動物郊游的情景,獲取小動物有幾只的數學信息,促使學生復習乘法的意義導入。通過說一說、填表格的方式探求三輪車的輪子有幾個,感悟每多1輛車就是多一個3,探究三輪車的輪子可以用乘法算式解決,尋求解決幾輛車有幾個輪子的簡便方法是利用口訣,進而學生編制3的乘法口訣。發現口訣的規律,獲取口訣記憶的技巧。
在情景創設部分,利用小動物郊游的情景,有效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學生說出數學問題時,可以相關的引入說出數學信息,從如拉入主線部分。
說一說有幾輛車有個輪子呈現三輪車有幾輛,相應呈現出數字,降低學生說的難度。同時熟悉3個3個數,以及幾個3的感悟。懸接下面填寫表格2對應的幾輛三輪車與幾個幾的關系降低難度。
表格2的重點是編制口訣,所以其余有幾個幾、乘法算式、口訣,適當的降低難度。例如:口訣可以寫出前面的兩個字,算式符號應該寫出來,采用填空降低學生書寫的時間。同時在寫之前,教師先講解,學生更明白。把這部分的時間降低,整節課更緊湊。
學生交流部分,口訣編制后,學生交換口訣,說說錯誤的口訣是什么,哪里錯了,加強生生交流。培養生生交流能力,促進傾聽能力的提高。
反饋部分,表格1、表格2的反饋都不足。表格1,學生的表達,教師沒有進行有效處理。反應出學生算理的不清晰,進而說不好。
探索3乘法口訣規律時,應呈現出3的口訣,通過學生的觀察、發現,找出規律。同時利用習題,加強對規律的運用。3的乘法口訣規律的探索應在學生大量朗讀之前進行。口訣的記憶是在讀、發現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有技巧的操作活動。口訣的記憶是種豐富的活動經驗,不可舍棄,致使學生死記硬背。能夠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問題解決部分教師注意學生思維表達的完整性,只有明晰算理。學習才是有效的活動。
今后加強以問題為主導的學習方式,通過一個個問題促使學習走向深入,促使知識不斷內化。知識內化的過程是學習的重要過程。學習如何更好的追問幫助學生理清數學的本質特征,在語言表達上有長遠的進步。
整節課中,缺乏整體調動學生情緒的主線;顒虞^少,教師評價不足,情緒感染力不強,不夠新穎有趣。
改進措施:注重整體把握學生、教法、教材。多學習教師評價語言!
教學應該是拉著蝸牛走路,是需要慢動作的,讓每個環節都處理的精致,緊密,每個環節都緊扣。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2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北師大課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已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6的乘法口訣.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他們已經歷了幾次編寫口訣的過程.因此,對乘法口訣的含義,怎樣編寫乘法口訣,有了初步了解.現在繼續學習6的乘法口訣,如果不改變教學方法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所以在上6的乘法口訣時我采用引導的學習方式,由學生獨立探索的學習,讓學生編口訣、記口訣、用口訣,在書上填寫,并進行相互交流來完成本堂課的教學內容.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通過學校要舉行寫字比賽,引出方格紙,再利用學生喜歡的卡通動物米老鼠和唐老鴨引出課題.這一環節,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從學生生活實際引入,并通過卡通圖,創設具體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估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在填寫6的乘法口訣時我采用引導的學習方式,由學生獨立探索的學習、并填寫,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樂于探究的積極態度,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引導學生發現6的乘法口訣規律時,首先讓學生對6的乘法口訣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再努力創造機會,通過探索和交流,從中發現口訣的一些規律,突出學生的探索與交流活動,讓學生以學習主人的姿態展現自我,發展自我.這樣,為學習后面的乘法口訣由學生獨立發現規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三、鞏固應用,實踐深化.
在組織學生練習時,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給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熟記口訣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學生喜愛的、有趣的練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用口訣進行練習,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創編數學故事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3
《數松果》的教學目標是: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5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
2、會應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并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本課是學生學習乘法口訣的第一課時,雖然有些學生已經會背乘法口訣,但還沒有真正地理解乘法口訣的含義。
因此,教學時,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方法及探索5的乘法口訣的規律上。學生掌握了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為后面學習其他乘法口訣打下扎實的基礎。
本節課力求讓學生學得輕松,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在備課時預設學生第一次編制口訣有困難,準備師先講解示范編前三句口訣,再多用些時間進行探索和交流,而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有部分同學已會背口訣,編制時脫口而出。因此,編口訣的時間縮短,把學習重點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訣的規律上,使學生在真正理解口訣含義的基礎上加以記憶應用。
總之,本節課從童話故事入手,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教學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良好。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4
一、目標制定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提出要重視口算?谒闶腔趥人對數的基本性質和算術運算的理解?谒銥閭性化、多樣化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口算不是作為筆算的臺階,而是一種不同的訓練,它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口算。它可以發展高層次的數學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從第一冊起每學期都由淺入深地安排了口算內容。本節課是第四冊幾百幾十加減法口算教學的第二部分,在學生掌握口算幾百幾十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方法基礎上,繼續教學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結合教材特點和低年級的認知規律,我將本課目標制定如下:
1、借助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口算的興趣,感受到口算的必要性,讓學生學會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去過超市嗎?
生:去過。
師:盧老師想,你們一定都喜歡逛超市,尤其是玩具超市。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逛逛玩具超市吧!
。ㄕn件展示:擺滿玩具的超市,每件玩具都注有單價。)
師:玩具超市的玩具可真不少,你們每個人都能挑選兩件自己喜歡的,你最想買其中哪兩件呢?
學生舉手說自己想買的玩具。
(二)探求新知
師:小明同學想買一輛遙控車和一只玩具熊,誰能幫他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錢呢?
師:一輛遙控車多少錢?
生:320元。
師:一只玩具熊多少錢?
生:90元。
師:要求買一輛遙控車和一只玩具熊,一共需要多少錢,誰能用算式把它表示出來?
(引導生從問題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
生:320+90=
。ㄕn件展示:320+90)
師:320+90到底等于多少呢?請你們拿出課堂練習本,自己先算一算。
學生獨立計算。
師:現在請你們來說一說,你們是怎么算的?
生1:把320分成300和20,用20加90得110,再用300加110得410。
師:你們說他的方法可以嗎?
生:可以。
師:你們聽清楚了嗎?請聽懂的小朋友來重復一遍。
多請幾個生來重復。
師:還有其它方法嗎?
生2:32個十加9個十是41個十,就是410。
師:非常好。他懂事用上我們前兩天學的整百數加法的口算方法。誰還有不同意見?
生3:把90分成80和10,320加80得400,400加10得410。
生4:先用32加9得41,再在后面添上1個0。
課件出示練習:
請學生口算并說出算理。(強調學生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
540+10 630+50 520+50 760+30 980+10
540+70 630+80 520+90 760+90 980+60
師:觀察這4組題目,比較一下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生:它們的相同點就是都是幾百幾十的加法,不同點是第一行的題目是我們前兩天學的幾百幾十的不進位加法,而第二行的加法是有進位的。
師:說得非常好,其他同學有沒有觀察出來?
師:小明買了遙控車和玩具熊后,想比較一下它們兩件,哪件貴,貴多少?誰能來幫助他,誰會用算式把它表示出來呢?
生:320-90=
。ㄕn件展示:320-90=)
師:320減90到底等于多少呢?請你們四個人分成一個小組討論一下。
生分組討論。
生1:32個十減9個十得23個十,就是230。
師:他說的對嗎?很好。他也是利用了我們前兩天所學的整百數減法的口算方法。
生2:把90分成20和70,320減20得300,300減70得230。
生3:把320分成300和20,20減90(生3說不下去。)
師:他想用我們前兩天所學的幾百幾十不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來口算320-90這道題,行得通嗎?
生4: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呢?
生5:把320分成300和20,20減90不夠減。
師:那該怎么辦?
生5:把320分成200和120,120減90得30,30加200得230。
師問生3:你聽懂了嗎?
生3:聽懂了。
師:請你自己訂正過來,說一遍給同學們聽。
生3:把320分成200和120,120減90得30,30加200得230。
師:真棒!能自己訂正過來,學會了真了不起!
課件出示:
請學生口算并說出算理。(強調學生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
410-10= 780-70= 360-20= 750-30=
410-30= 780-90= 360-70= 750-60=
師:觀察這4組題目,比較一下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生:它們的相同點就是都是幾百幾十的減法,不同點是第一行的題目是我們前兩天學的幾百幾十的不退位減法,而第二行的減法是有退位的。
師生共同總結幾百幾十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課件展示:
1、搶答下列各題:
340+20= 360+70= 140+70= 890+70= 340-70= 430-70= 350+70=
560-70= 910-70= 340+70= 110-70= 840+70= 960-70= 210-80=
2、改錯:
病例:340+70=310 病例:440-90= 450 病例:340-30=210
醫生:___________ 醫生:____________ 醫生:___________
3、開放題:
請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
3( )0+60=4( )0?760-( )0=6( )0
三、教學反思
每個學生的生活與數學知識背景、數學活動經驗、所處的文化環境、自身思維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課程標準教學新理念指出,數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應多樣化,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如何把握這一理念的指導,向學生提供的是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數學活動機會,而不再是定論式的客觀數學知識結構?反思"幾百幾十的加減法"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數學課堂上要達到教學設想所期望的目標,要具備以下幾點:
1、突出知識之間的聯系與綜合 數學是一個整體,其不同的分支之間存在著實質性聯系。按照教材的編排意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全過程。例如,在教320+90=時,我是讓學生自己先拿出本子計算,由學生自己摸索解題方法,從中感悟到今天所學內容與以往所學的異同。這樣,找準了知識的生長點,通過練習,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看到與前面學過的不同之處,從而感到新知識不新,舊知識不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2、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關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這節課我的教學內容是口算,但我并沒有直接出示口算題,而是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一個玩具超市的情景,力圖從真實的購物環境中提出問題,列出算式。玩具超市是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所以能吸引學生。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貼近他們現實生活的內容進行教學,才能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是密不可分的,使數學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而產生學習和探求數學的動機,主動應用數學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3、注重呈現形式的豐富多彩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努力讓孩子們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喜歡數學,從而主動地從事數學學習。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征,采取適合于他們的表現形式,培養他們一種愿意甚至喜愛的積極情感。例如,鞏固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由易到難,針對性強。特別是改錯,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學生當成小醫生,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在鞏固練習時,還設計了開放題,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做到課結束趣尤存。
4、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探索的過程形成自已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已的想法。例如,教師在提出"320+90到底等于多少"這個問題之后,要學生獨立思考完成,這樣不僅使他們明白遇到問題應該怎樣去思考,而且知道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怎樣由此(不進位加法)及彼(進位加法)。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了幾百幾十進位加法口算的方法,培養了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在教師提出"320-90到底等于多少"這個問題之后,我是讓學生分組討論,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發言,或表示同意或表示反對,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學會賞識和學習同伴獨特的、富有個性的見解。
5、關注對數學的理解,發展富有個性地學習 促進隨著開放式教學的深入開展,課堂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應用有關數學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上應盡量抓住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關注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及時調控課堂教學。這節課,整節課的目標之一就是為了教會學生口算的算理,但是教師并不是"填鴨式"地將算理一股腦兒地塞給學生,而是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真正做到"算法的多樣化"。
總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注重將數學與學生聯系起來,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課上教師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地從事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去經歷、體驗、感悟,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人人參與的機會,使每位同學都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中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在前一段學習2—5的乘法口訣中,已積累了一定的編寫口訣的經驗。能熟記2—5的乘法口訣并加以運用。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但仍存在個體差異,比如說有些學生已經會背九九乘法表了,但不是建立在理解乘法意義的基礎上。
正是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知識與技能:通過情境的創設,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在觀察、分析中理解并掌握6的乘法口訣,能應用所學口訣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索,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理解編出的6的乘法口訣,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在鼓勵評價中,讓學生樹立自信,體驗成功,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去分析、去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
本課的重點是經歷編制口訣的過程,熟記口訣。難點是用6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利用青蛙的謎語導入,并將小青蛙貫穿于整堂課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首先,我利用8道口算題對 2到5的乘法口訣進行了復習,然后自然地過渡到對6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小青蛙的粘貼畫這一情境圖,注重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自編口訣,并且自己去發現口訣的規律,這種教學方法既尊重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也給學生創設了主動探究的機會。編完口訣、找完規律以后,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口訣,教師再運用拍手背、開火車背、師生對口令、齊背等方式來檢查記憶效果。最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些練習既有看口訣、寫算式的形式,又有動物藏題這種圖文并茂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傊,我是通過創設情境、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在游戲中讓學生學會了6的乘法口訣,化解了本課的重難點。
這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在個別環節的處理方面還存在許多不當之處,教師的語言、教態也缺乏感染力,班級管理方面還存在許多尚待改善之處,望各位領導批評指正!不吝賜教!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上冊的教學反思01-05
小學數學上冊教學反思范文10-20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18
關于小學數學上冊期中的教學反思12-11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范文02-10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通用01-05
【熱門】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3-23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熱】03-23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薦】03-24
【薦】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