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二年級《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16 14:23:27 小學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學二年級《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4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4篇)

        小學二年級《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

          學生對于厘米的的概念應該比較熟悉,如常見的學生尺,三角板等都帶有厘米刻度,學生也用尺子量過簡單的圖形的長度。所以剛開始學習厘米的認識看起來并不難。

          而對于米的認識就有一定的困難,米雖然是基本的長度單位,但是學生接觸的。比較少,缺乏這方面的以驗,盡管在課堂上我找了專門的米尺讓學生反復認識,比一比,試一試,量一量,說一說等,了解一些簡單的知識如:1米=()厘米,500厘米=()米等還行,遇到稍復雜的單位如:媽媽身高1(米)60(厘米)可以,媽媽身高160(),好多學生都填“米”,對于米的單位長度的表象還是很模糊,所以米、厘米的認識是學生學習長度單位中的一個難點,要讓學生地正確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較困難的。

          我認為要加強學生對米和厘米的認識,必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讓學生在對自己比較熟悉的物品的長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認識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如量自己的數學課本封面的長和寬,鉛筆盒面的長、寬,橡皮的一個面的長、寬,自己的身高、爹媽的身高,書包的邊長,課桌面的長和寬,課桌的.高,教室門的長和寬,黑板的長和寬等等,這樣在學生經歷了大量的感知之后,頭腦中便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長度的表象,在使用這兩個單位時就會正確無誤。

          尤其是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多動動手量,多動腦想,多估一估,一開始估學生都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計得不準,我就鼓勵學生大膽地估,告訴他們生活用到估計的時候比測量還要多,明白估計的重要性,甚至還放寬了要求,要求估計的內容只要是估計的數字,不是測量的,誤差大小都給算對!這對于幫助學生盡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長度單位的表象有很大幫助。

          總之,學習這部分內容,不僅要借助學生熟悉的事物,還要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口,多動腦,多估計豐富學生的實踐以驗,在積累中形成以長度單位的表象。

        小學二年級《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2

          厘米和米的認識是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是今后學習其他長度單位和有關測量知識的基礎。認識厘米和米,不只是為了讓學生知道這些單位的名稱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并應用到具體的測量和估計活動中去。

          主要教學厘米的認識,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厘米實際長度的表象。首先設計了量課桌長度的活動。由于學生還沒有學習長度單位,還不會用直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因此,學生可能會用身體的某個部位來量,也可能會選用鉛筆、數學書等作為工具來量。這樣,各人選擇的標準不同,導致測量的結果也不完全相同。通過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體會用厘米作單位測量比較長的物體時費時、費力,進而引起學生學習其他的長度單位的心理需求。教學時,可以先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果用厘米作單位測量黑板的長度或教室門的高度,你覺得有什么不方便?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告訴學生: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通常用米作單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試著說一說,再出示米尺,說明:這是米尺,它的長度是1米。同事要求學生看著米尺比劃1米的長度,實際感受1米有多長。然后通過找出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體,進一步豐富對1米實際長度的感知。

          為了加強學生對厘米和米的充分認識,在課下我讓學生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測量家中的物體的長度,通過整合訓練,多數的學生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長度單位觀念,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識體系。

        小學二年級《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3

          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直觀比較物體長短和高矮的方法,這是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基礎。但對厘米和米這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沒接觸過,認識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數學概念的過程,需要經歷從直觀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體的過程,學生要通過不斷的感知、體驗、實踐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認識。這對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低年級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zhàn)。下面就這一單元的教學談談我的想法和做法。

          1.讓學生經歷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建立表象

          在作業(yè)中,學生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一棵大樹高40厘米!薄靶∶鞯纳砀130米。”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主要原因是沒有對長度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鮮明的表象。所以在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1米和1厘米有多長,從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我還為每個孩子測量了身高。從而建立起米和厘米的長度概念。

          2.通過聯(lián)想和比較來鞏固對厘米和米的認識

          厘米和米比較抽象,必須借助一定的物體來認識理解。比如說在描述樹有多高時,可以讓學生先想一想我們教室的門有多高,再通過比較,樹要比門高多了,所以描述樹的高度應用米來作單位。

          3.建立初步的估計意識和估計能力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估測的方法,來估計物體的長度高度。而估計在本單元中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難點。1厘米、1米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容易遺忘。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概念,可通過讓學生用自己身上的“尺”來估一估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記住這些身上的“尺”,對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概念和進行估測都很有幫助。

          當然做到以上三點是遠遠不夠的,在平時的交談中,還可以有意無意地拿出這些知識和學生一起練習復習,也能讓他們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小學二年級《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4

          因為厘米的單位比較小,在測量短或小的物體時常常用到厘米,課堂上我讓學生找身邊的或見過的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如:橡皮的厚、拉鏈的寬、透明膠的寬等),再找教室里適合用厘米測量的物體,(如:課本的邊長、橡皮的長、墻磚的.邊長等),幫助學生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達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時,我再引導學生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會用到厘米,總結在測量長度較短的物體時我們要用到厘米。

          認識長度單位米時,讓學生經歷用直尺(厘米做單位)不夠量的情況,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更大的長度單位米。然后仿厘米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同時還要理解米與厘米的關系:1米=100厘米。在這種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用卷尺親身體驗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從而理解米的感念。讓學生真正的體驗到了米這個長度單位的感念,從而提高了對米的認識。

          為了加強學生對厘米和米的充分認識,在課下我讓學生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測量家中的物體的長度,通過整合訓練,多數的學生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長度單位觀念,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識體系。

        【小學二年級《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4-08

        小學二年級《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4-21

        小學二年級《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反思4篇04-21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4-08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認識厘米》02-13

        小學數學《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8-18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認識厘米》5篇02-13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認識厘米》(5篇)02-13

        《認識厘米》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1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