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通用17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1
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直觀比較物體長短和高矮的方法,這是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基礎。但對厘米和米這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沒接觸過,認識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數學概念的過程,需要經歷從直觀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體的過程,學生要通過不斷的感知、體驗、實踐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認識。這對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低年級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zhàn)。下面就這一單元的教學談談我的想法和做法。
1.讓學生經歷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建立表象
在作業(yè)中,學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棵大樹高40厘米。”“小明的身高130米!敝詴霈F這樣的錯誤,主要原因是沒有對長度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鮮明的.表象。所以在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1米和1厘米有多長,從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我還為每個孩子測量了身高。從而建立起米和厘米的長度概念。
2.通過聯(lián)想和比較來鞏固對厘米和米的認識
厘米和米比較抽象,必須借助一定的物體來認識理解。比如說在描述樹有多高時,可以讓學生先想一想我們教室的門有多高,再通過比較,樹要比門高多了,所以描述樹的高度應用米來作單位。
3.建立初步的估計意識和估計能力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估測的方法,來估計物體的長度高度。而估計在本單元中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難點。1厘米、1米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容易遺忘。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概念,可通過讓學生用自己身上的“尺”來估一估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記住這些身上的“尺”,對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概念和進行估測都很有幫助。
當然做到以上三點是遠遠不夠的,在平時的交談中,還可以有意無意地拿出這些知識和學生一起練習復習,也能讓他們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2
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非常多,包括認識厘米、測量物體的長度,畫出幾厘米長的線段。在認識概念的時候,先圍繞一厘米這個最基本的單位展開。先讓學生觀察1厘米,再在自己的直尺上感受1厘米,然后在生活中尋找1厘米,在認識1厘米的基礎上認識3厘米、5厘米等。認識了厘米之后學習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通過觀察、自主操作來熟悉測量的方法。最后是教學畫一條幾厘米長的線段的方法。
我覺得學生在學習厘米這個概念的時候并不困難,但是要加強他們的感性認識,要讓他們自己比劃1厘米是多長,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體。在判斷一個物體是幾厘米的`時候,如果圖示是從“0”刻度線開始,學生能夠準確判斷,但如果不是從“0”刻度線開始,就產生了比較多的錯誤:第一個錯誤是直接寫右邊對準的刻度線,第二個錯誤是多數了1厘米,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幾厘米的含義,是要從“0”刻度線開始到幾厘米的`長度,0是物體起始點,學生也沒有透徹理解1厘米的含義,是從一條長刻度線到相鄰的一條長刻度線之間的一段,而不是數刻度線。另外,學生在作圖時很容易畫不準確,長出一些,或者不到一些。因此后來我讓學生先在0和幾刻度的地方點一個小點,然后再把兩點連起來。這樣作圖的情況會好一些。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3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在上冊比較物體長短的基礎上學習的。盡管學生已有這方面的經驗和基礎,但由于長度單位及其操作應用是多種知識的綜合,涉及數、數數、空間觀念的形成和實踐技能等,針對二年級的小朋友的認知能力來說,也可以說難點了。
知識只有在能夠應用時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識!罢J識厘米,用厘米量”這一節(jié)課的目的在于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之后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直尺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一、從實際需要出發(fā),讓學生產生學習長度單位的欲望
教學時,我創(chuàng)設了“我想給同學們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須知道桌子的長和寬,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實際中測量長度的必要性,然后讓學生自己選擇實物作測量標準去量桌子的長,結果量得的數量不一樣,由此引起認知沖突,使學生體會到,要想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需要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從而產生學習長度單位的欲望。
二、向學生提供數學實踐活動的機會
這是一節(jié)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課,當學生有了學習的愿望后,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如:設計了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認識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第二次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厘米,學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寬度、一節(jié)手指的長度、牙齒、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這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我想對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勢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厘米的長度觀念。然后應用厘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課堂上學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對準0刻度,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這種方法,也有的學生采取其它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數的方法,通過讓他們對比,明白前一種方法方便且快。在判斷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但也是可以的,我想體現方法多樣化,注重學生的自主性。
三、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測量方法之后,我讓他們用直尺選擇身邊喜歡的事物進行測量,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fā)現數學問題,并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他們開始量書本、練習本的長和寬;有的量鉛筆的長;有的量刀子等,達到了在玩中練,在練中玩的學習效果。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體會數學的內在價值。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但無論怎樣精心設計的課,都會有問題的存在:
。1)學生觀察的能力較弱。
低年級學生觀察不全面,容易走偏。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多鍛煉學生,要正確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觀察問題,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學生“估”的能力要加強。
估一估較短物體的長度時,比較接近實際長度,但估計較長的物體時,誤差太大。根本就不知道大致在哪個范圍。這應該和平時的生活實際有點關系,現在的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數學比較陌生,那又如何叫他估得準呢?所以數學一定要和生活緊緊聯(lián)系起來,要讓學生在數學中經常感受到生活的味道。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4
我在教學長度單位《厘米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考慮到學生初次接觸,因此教學重點是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使學生建立起單位長度的觀念。
。ㄒ唬┳プ≈攸c,認識“1厘米”。
“厘米”這一單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而且較容易讓學生認識。所以,我將“厘米”作為教學的基點和重點,首先來認識。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學“厘米”這一概念時,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估一估,量一量。給學生提供學具,讓學生利用已有的`長度單位表象進行估測,再利用學到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看一看。通過觀察直尺,直觀感知“1厘米”的長度。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就是1厘米。然后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直尺,認識1厘米的長度。
3、找一找。從生活中找出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把數學和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
總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學中,利用量、看、找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操作、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在頭腦中切實、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空間觀念。
。ǘ┻\用遷移,認識“幾厘米”。
學習了“1厘米”以后,我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幾厘米”。使學生在觀察、比較、遷移過程中很自然地學會了知識。這樣設計,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ㄈ⿲W會測量,實際應用。
認識了尺子上的“1厘米”、“幾厘米”之后,教會學生用尺子進行測量,使學生掌握了長度單位的實際應用方法,同時也理解了掌握長度單位、掌握測量長度的方法的意義。
總之,數學教學中始終貫穿學生主體性和活動性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主動去探索,主動去發(fā)現,讓學生逐步建立起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一種思想。利用多種形式、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探索精神,以及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活動中獲得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才是我們教學要達到的真正目標。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5
認識厘米是本章第二節(jié)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從測量的角度觀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現象的意識,拓展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范圍,感受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長度、面積和體積等圖形與幾何部分的學習打好基礎。
本節(jié)課先學習厘米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長度觀念,并應用到具體的測量和估計活動中。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熟悉的直尺引入,但學生并不認識直尺,以尋找直尺上的秘密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在介紹直尺的時候對厘米的字母符號表示顯得倉促而不足,同時沒有指出1厘米億可以寫成1cm。
接下來的認識1厘米及尋找1厘米過程講解比較詳細,以及周圍尋找那些五的長度是1厘米的過程,語言缺乏精煉,需進一步優(yōu)化及提升。
但在直尺上尋找2厘米、3厘米及5厘米的過程中,學生討論很好,但是我引導不夠,最好是讓學生上臺自己指一指,數一數,認一認,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同時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相信用學生自己的話去理解、去講解相信效果會很好。
在最后的用直尺量一量的.活動中,學生觀察如何正確使用直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的過程中,或許我的提示過多,其實學生的眼睛很亮,可以自己發(fā)現,我的過多問題會成為阻礙學生發(fā)現的絆腳石,這樣不利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之后的討論中由于我過多的提示,學生討論顯得會比較多余。
在最后一道題的測量線段中各有多長,犯了一個最大的忌諱,題號出現錯誤,幸好被一些眼明手快的學生發(fā)現,及時糾正錯誤,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值得學習的一位老師,他們很多時候其實是很認真的、很仔細的,反而是我比較大意。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努力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教學工作有步驟地開展。課后,認真進行教學反思,對每節(jié)課做到有效總結。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不足,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6
本節(jié)課是在認識線段的基礎上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在上課時我注重學生的主動性的發(fā)揮,作為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著、組織者和合作者。對于厘米這兩個字,大部分同學都有所耳聞,所以在認識厘米這個長度單位時可以讓學生自學了解,再加以規(guī)范指導即可。
在認識厘米之后,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并用手比劃1厘米的長度,在這里我用了1厘米的小棒加深學生對1厘米的感受,進而了解幾厘米的具體長。
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在于量和畫,在這兩部分中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理想。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對于好奇心極強的'低年級學生,以生活化的形式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探究的興趣,可以說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本節(jié)課的實踐應用也能增強學生的探究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另外,在教學中我們老師應該注意收放自如,一味地牽著孩子走并不能讓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反而適當放手可以發(fā)現學生也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創(chuàng)新者。
但是,在這節(jié)課里我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規(guī)范性和嚴謹性,尺上的每一個數字都是代表刻度,在表達時應加上刻度二字,作為數學教師,在語言表達上應該多加注意;另外,對學生的語言訓練仍需多加強。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7
《認識厘米》是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這節(jié)課的內容挺多,要讓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厘米,形成1厘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學會用尺量1厘米的長度。上課時首先讓學生體會測量長度必須要有長度單位,同時了解到很久以前人們用身體的某部分作為長度單位,但是由于各人的差別,量的結果也會不同,讓學生明白測量單位不統(tǒng)一,測得的結果自然不一致,從而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后來人們發(fā)明了測量長度單位的工具,尺子的長度單位是統(tǒng)一的,厘米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通過觀察、比畫、比較、測量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用厘米度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通過具體方法的知道,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學生在學習厘米這個概念的.時候并不困難,但是要加強他們的感性認識,要讓他們自己比劃1厘米是多長,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體。在判斷一個物體是幾厘米的時候,如果圖示是從“0”刻度線開始,學生能夠準確判斷,但如果不是從“0”刻度線開始,就產生了比較多的錯誤:第一個錯誤是直接寫右邊對準的刻度線,第二個錯誤是多數了1厘米,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幾厘米的含義,是要從“0”刻度線開始到幾厘米的長度,0是物體起始點,學生也沒有透徹理解1厘米的含義,是從一條長刻度線到相鄰的一條長刻度線之間的一段,而不是數刻度線。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8
上課前,我的心里并沒有底,盡管這一課已是磨課數遍,但是心中仍有顧忌。因為這是自己第一次到外校接班上數學課,心想:自己的引導是否會到位;是否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我也深知孩子們的應答我根本是無法預料的,但我又特期待與孩子們的表現。
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兩次關于長度單位的直接經驗,即一年級上冊的`“比長短”和上一節(jié)課的自選單位測量。學生在這樣的測量活動經驗的積累中,已經對長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觀的認識,并會用“長、短、一樣長、短一些、長得多、有幾個什么那么長”等等詞語來形象描述物體的長度特征。所以本課的教學是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的。關注了學生已有的測量經驗,從學生興趣出發(fā),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先是通過故事《阿福的新衣》的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發(fā)認知沖突:裁縫師傅用手給阿福量衣服的長度,告訴徒弟身長三拃,徒弟認真地用自己的手量了三拃,做好了衣服?砂⒏4┰谏砩希瑓s太小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進而讓學生體會不同的拃做出來的衣服大小不同,讓學生理解統(tǒng)一標準的必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揭示1厘米——認識1厘米——制作并認識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量一量(量課前“師傅和徒弟的一拃長”及“數學書的寬約幾厘米”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厘米,學會測量。通過讓學生實際測量師傅和徒弟的一拃各有多長,并通過比較,再次體會建立統(tǒng)一標準的必要性。特別是在教學“制作刻度尺”這一操作活動時,學生們集思廣益,開拓思維,力求完美,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數學要來源于生活和現實,應用于生活和現實。我覺得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在于引導學生親歷數學思維的過程,學生研究的內容是現實的,采用了探究研討法,充分體現了新理念。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如:沒能很好地引導其他同學及時準確的評價,特別是來自于同伴的評價,這樣會更有效的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9
這節(jié)課教材安排的例題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厘米的概念,掌握一厘米的長度。教師首先介紹知道東西的長度,要用尺子來量,接著介紹各種各樣的尺,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緊接著設疑激趣,激發(fā)學生主動觀察自己的學生尺,不僅為下面認識厘米與用厘米量作了孕伏,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在生動愉悅的氣氛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從變化多樣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同時也提供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契機,便于學生進入積極探求新知的狀態(tài),從而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在探索新知的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指一指、比一比、說一說、想一想、找一找、量一量、畫一畫、估一估,多種感官的參與,不僅不斷激發(fā)學習熱情,對學生的'智力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也大有益處。
在課的結尾能力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故作為難,請學生幫忙用破尺子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真實生活情境中問題的能力,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考過程,真正學會了數學地思考,體驗到了數學的價值,并學會了如何根據直尺的特點選擇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也使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悅。我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豐富學生的厘米表象;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索空間,讓學生自己實踐;多樣化的測量方法在學生的體驗之中得以優(yōu)化,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科學的、合理的測量的方法在學生的體驗之中不知不覺地生成。
最后總結回顧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讓學生不僅說說自己的收獲,還評價其他同學的表現,通過自評、互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后設疑不僅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也為下節(jié)課認識米作了孕伏。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10
在教學《認識厘米》這一節(jié)課后,根據本課的具體情況,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常伴身邊的尺如此熟悉
學生對尺并不陌生,而且可以說是非常熟悉。從進入小學的第一天起,他們就和尺子成了朋友,生活經驗也告訴他們,要想知道一個物體的長度時可以用尺量。學生不太會像書上的例題一樣用手、用鉛筆盒、用鉛筆等東西去量。所以教學時我沒有這樣呈現尺,而是借用別人的想法,先出示兩條線段,復習線段的特點。引導學生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讓學生想到可以量出這兩條線段的長度,進而引出“尺是量長度的工具”。我覺得直接導入新課更貼近學生的已有基礎。將學生現有的數學經驗作為學生學習認知的起點,構建起探究新知識的“支架”,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去了解,探究尺的興趣,把數學研究的興趣延伸,讓學生采用多種方法到直尺上找出1厘米,2厘米,5厘米……學生不僅在頭腦里建構了厘米表象,而且深刻理解了直尺上1厘米就是1大格,3厘米就是3大格等等……
二、這尺又該怎么用
記得有一次講座聽過這樣一個看似笑話的真實事情,六年級的學生量不出考卷的長度,說是尺太短了。所以教學量物體時,特別是鉛筆盒的長度,我拿了學生身邊的一把三角尺,說:“尺太短了,我量不出來!庇袀學生很天真地對我說:“老師,我的尺很長,拿我的量。”我順勢問:“老師就想拿這把三角尺量,能量出鉛筆盒的長度嗎?幫老師想想辦法!睂W生馬上議論開來,就有學生提出“先量到這把三角尺的最大長度,用手按住記住量到哪兒在繼續(xù)量。”我補充了學生的發(fā)言,為了更清楚知道量到哪兒可以用鉛筆做個記號。并讓學生動手操作量數學書封面的長,大多數孩子的尺都是20厘米,數學書封面的長是24厘米,必須分開量。量完幾次后,我又讓學生說了說求出長度的方法(將每次量得的長度相加)。在以后的生活中學生會碰到類似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教學畫一定長度的線段,我讓學生畫一條5厘米的線段。在巡視學生畫的過程中,看見一位學生無從下手,是因為他的.尺只剩一半了,是從16開始的。我先讓他自己想想辦法,后來又把問題拋給了全體學生,尺子沒有0刻度怎么辦?怎樣畫出5厘米的線段呢?學生又想到了解決方法。
學生利用這把熟悉而又陌生的尺建立起了厘米的表象,又解決了在實際操作中的遇到的麻煩問題。通過這些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真實生活情境中問題的能力,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考過程,使學生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yǎng)。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11
在教授認識厘米時,我提出問題:“你能用自己的方法量一量課桌有多長嗎?”小朋友們開始動手測量。結束后全班集體交流:
——我用直尺量的,大約7把尺長。(我讓課前準備直尺的,所以大多數小朋友選用這種方法。但他們不認識測量單位,所以只能這樣說。)
——我用數學書量的,大約5本。(好方法,但是說的卻不夠完整)
——我用手量的`,大約9下。(他知道這個意思,表達的卻不是很好,應該是9拃長。)
讓他們實際動手操作了,所以小朋友們都有話想說,而且不一樣的方法。
在介紹測量工具時,先讓他們仔細觀察直尺上面有些什么。他們發(fā)現了數字和小豎線。接著我就介紹,這些小豎線叫做刻度。其實直尺上還有個地方你沒有發(fā)現呢。“cm!”“厘米!”各種聲音都出來了,只認識漢字,不認識字母!翱潭0到刻度1,這么長是1厘米。”我邊說邊用手在黑板上比劃(黑板上是課前畫好一把放大的直尺的一部分)。你能找出其他刻度之間也是1厘米長嗎?有兩個小朋友舉手,站起來回答正確。我狠狠的表揚了他。還有誰知道嗎?這次舉手的人明顯增多了,在前一個小朋友的提示下,他們能仿照著說出來!澳銈兡苡檬衷谧约旱闹背呱现赋2厘米、5厘米有多長嗎?同桌之間說一說!鳖D時班里人聲鼎沸,同桌討論的聲音此起彼伏,不一會,班級里安靜了,他們都說好了,都指出來了。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
有了前面測量的基礎,例2、例3的教授就很簡單,孩子們一眼就能看出鉛筆刀和紅色線段的長度,并能填寫完整。
前面的幾道例題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操作,自己探索發(fā)現,掌握的很牢固,后面的作業(yè)也完成的很順利。不過,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課時任務沒有完成。但我并不擔心,反倒有些欣慰。因為我發(fā)現,他們喜歡用直尺去測量身邊的物體,并且能夠準確的測出結果。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12
《認識厘米》這節(jié)課目的在于通過觀察、測量活動,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計量工具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在教學設計時,我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了教材,既發(fā)揮了課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從課本,設計了一定的開放性的教學內容,激活學生的思維,比較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
成功之處:
1、猜謎語導入新課,新穎富有童趣。
以猜“一物身體扁又長,平時文具盒里裝。老師讓我畫直線,趕快請它來幫忙。”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自然而然的過渡到新知的學習。
2、循序漸進,引導、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的表象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對二年級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指導必須細致、嚴密、到位才能正確建立起1厘米的`長度觀念。教學時,我重點指導學生的操作,使學生在操作中感知、領悟,順利建立起1厘米的長度觀念,形成了技能。同時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長度觀念。最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厘米的長度觀念,實現由抽象到具體的認識過程。
3、緊密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在實踐運用中體驗數學價值。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課堂教學應該著力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為此,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測量方法之后,放手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物體去測量,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聯(lián)系的,從而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
不足之處:
1、語言不夠精煉、準確。如:沒有講清楚什么物體的哪條邊長多少。
2、在教學1厘米時,知識強調了從0刻度到1刻度,這樣的1大格就是1厘米,沒有再讓學生找一找,尺上還有沒有其他的1厘米,造成了學生的定勢思維:從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而從1刻度到2刻度就不是1厘米。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13
今天上了《認識厘米》這節(jié)課,因為是公開課,思考了很多,思考這節(jié)課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該如何來呈現。早晨上完課之后,又思考了很多,因為下午要與大家交流;仡櫸业慕處熉殬I(yè)生涯,正是一次次公開課、比賽課的磨礪,讓我對數學課堂有了一步步更深刻的認識,也在這其中不斷的成長。
我通過三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
1、把握好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關系,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帶著和學生一起探討,站在學生的立場進行交流。注重兼顧差生,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交流討論中。是一節(jié)很實在的課。
2、重視“操作活動”在“圖形與幾何”模塊教學時的應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切入話題,合理的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注重知識的構建過程。
3、重視對學生課堂回答問題語言完整性的指導。在課堂中,鼓勵學生細致表達自己的觀點,適時通過追問、澄清、啟發(fā)等方式讓學生進行正確的表達和交流。
二、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
1、對一年級后期孩子的心理認知發(fā)展水平的把握不準。在課堂上很多時候的提問語言不夠精準,在學生回答不準確時,很多時候的`提問并沒有扣住核心問題。這是我的一大軟肋。這也是課堂時間把握不準的重要原因。
2、全面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對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應當非常準確,各個環(huán)節(jié)開展的教學活動也應當非常準確,我在盡量讓自己做的完美,很多時候適得其反。今天又忘記寫課題了。
三、兩點思考和一點請求
1、進一步加強對課標2011版的研讀,進一步深刻把握學段目標、單元目標,課堂目標,及其關系,做到課堂上時時刻刻心中有目標,緊緊圍繞目標。
2、在平常的課堂上訓練自己的能力,盡量當公開課一樣上。
3、請求各位領導、同事給予我誠懇的建議和指導。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14
本節(jié)課是對厘米的認識,看上去似乎很簡單,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完全是新的東西,如何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學到的知識很好的運用到生活中,至關重要。但經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認識了厘米,而且學習的非常投入,并自主延伸到生活中,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lián)系.下面就此談談這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
1、抓住重點,認識“1厘米”。
“厘米”是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學“厘米”這一概念時,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在認識尺子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讓學生自己尋找尺子上的秘密:cm、數字、刻度線;在認識厘米時,不是真接告訴學生“1厘米是多長”,而是讓學生先根據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猜一猜:1厘米有多長?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也能夠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再通過觀察直尺,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就是1厘米。然后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直尺,認識1厘米的長度。最后讓他們總結出:“尺子上相鄰的兩個數字之間的距離都是1厘米”的規(guī)律;并通過1厘米的小棒用手比劃出1厘米的長,并讓學生用心體會,再從自己身體和周圍物體中找1厘米的物體,進一步體驗了1厘米,這些活動都便于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形成體驗。總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學中,利用猜、看、找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操作、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在頭腦中切實、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空間觀念。
2、運用遷移,認識“幾厘米”。
學習了“1厘米”以后,我讓學生自己在尺子上找出和認識“幾厘米”,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在觀察、比較、遷移過程中很自然地學會了知識。這樣設計,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有利于學生對厘米的理解和掌握。
3、學會測量,實際應用。
認識了尺子上的“1厘米”、“幾厘米”之后,教會學生用尺子進行測量,使學生掌握了長度單位的實際應用方法,同時也理解掌握了長度單位的意義、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回想整節(jié)課,在教學中我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在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上還是不夠細,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體會,同時,教學語言也欠豐富,不太符合兒童口吻,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彌補這些不足之處,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我。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15
厘米和米是長度單位中最基礎的單位,也是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在目標中的體現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能根據實際情況估測生活中的物體。知道單位間的關系并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在集體備課和研課的時候,厘米和米是最易接受的,對孩子來說不難。但是在教學中高估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于是在教學中我采取慢進入的方式。所有的知識接受都需要過程,對于建立1厘米的表象找到標準:食指的寬度大約1厘米。每節(jié)課進行復習鞏固,通過了兩三節(jié)課的強化,發(fā)現很多孩子能夠很快速的比劃出1厘米長度。
對于米的教學采用活潑的課堂方式:制造矛盾沖突,探索米的長度。
1.師生比賽,引出米
師:請一位同學用直尺來測量黑板的長度(示范當直尺測量不夠了如何接著量),我等到同學量到黑板中間的時候再量,讓一讓你們,好不好?(學生爭先恐后,非常積極)
然后侯同學量的很認真,我用米尺量,我三下五除二就率先完成了。同學們都說老師欺負了侯同學,我就倍感委屈的發(fā)問:怎么欺負他了?
同學們熱情高漲,呼之欲出的理由,生說老師拿的尺子長,侯同學直尺短,不公平。反復追問幾次,全班達成共識:尺子的長短不一樣。
師:如果讓你們選,你們用哪個?
生:長一點的。
總結:直尺是用來量短一點的物體,長的就不方便了,我們需要找更長一點的尺子:米尺。今天來學習認識米。
2.建立1米表象,估測實物
米尺的長度就是1米,認真觀察長度,找到實物
我發(fā)現,當孩子找到和他們息息相關的事物時非常感興趣,都具有善于發(fā)現的眼睛。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滲入數學文化,找到感興趣的.,快樂的學習。
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節(jié)選,對本節(jié)課深有領悟:在課堂上孩子的積極性不高,問題不在學生,而在于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精準到每句和學生的對話及過渡語。而這樣巧教的功夫如何更快得到,通過大家的視頻找到適合教材、適合學生、適合自己的語言和方式,就能提高很多,和名師對接,能找到知識點的教學方法和數學上的準確用語,規(guī)范學生的數學語言,對以后的學習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創(chuàng)新——就是在懂的情況下再創(chuàng)造,盲目的空想是浪費時間。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16
一人同課多輪教學《厘米的認識》一課之后,我從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兩方面反思如下:
一、 教學設計時要善于發(fā)現學生出現的問題,改進教學設計,盡量做到細致,使學生能夠達成學習目標。例如在讓學生感知1 厘米時,我們發(fā)現一部分學生用的是拇指與食指指尖之間的距離,有的學生用的是拇指與食指指肚之間的距離,而且從尺子上比量完后,當學生把尺子撤掉之后,手指位置很容易變動,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孩子對1 厘米的感知。當聽課教師提出這個問題時,我意識到必須想辦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最終我選擇了利用學具中的小正方體,讓學生把小正方體捏在手中,感覺1 厘米。結果教學效果很好,孩子們很容易借助這個棱長為1 厘米的`小正方體來很好地感知1 厘米。
二、 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對發(fā)現的重要知識點進行小結,這是突出教學重點、難點的一個基本方法。我在第一輪授課時,就出現這樣一個問題:沒有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從0 刻度量起,怎么讀出物體的長度;從任意刻度量起,又怎樣讀出物體的長度,這樣使得教學重點不夠突出。但在第二輪授課時,盡管教師對這一知識重點進行小結了,但不是在孩子們的認識水到渠成之時,所以孩子們的認同度不高。所以在第三輪授課時,就讓孩子們從教師的板書中充分地去觀察,但因為教師總結的不夠通俗易懂,這又讓一小部分學生對這個重點理解得不夠透徹。比如:從任意刻度量起,物體的長度就等于兩個刻度之差,應該換種說法:不是從0 刻度量起,物體的長度就等于大刻度減掉小刻度。
總之,教學設計得合不合理,我認為需要教師更好地去關注學生,做到以生為本,而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比如討論分析之后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小結,需要在平日的教學中不斷地去磨練。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17
這一節(jié)課我安排了五個環(huán)節(jié):
預設以小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由于課件準備不充分,導致故事音頻沒有播放出來,所以口述講解,感覺效果不是特別好,很多學生聽得不是很認真。
讓學生體驗一庹,一拃,一腳等用身體的一部分進行測量黑板,課桌,講臺等的長度,讓學生進行感知,從而得出結論:不同的人進行測量同一物體,測量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所以需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從而引出單元課題《長度單位》。在這一活動中,同學們表現的'都非常積極,都試著去測量,每個人都積極地分享自己的測量結果。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chuàng)造活動過程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讓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測量—比較—探究”,進而深刻認識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認識尺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部分同學都閑不住了,課堂紀律不是特別好,當我讓學生觀察尺子,分享觀察結果時,有部分同學已經在拿著尺子敲擊桌子了,還有一部分同學用手中的皮尺折疊成各種形狀,我找同學分享結果時,很多同學都搶著回答,沒有紀律,感覺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些失敗,并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認識并感知1厘米,在認識厘米時,讓學生上黑板寫厘米兩字,比賽誰寫的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1厘米是今后學習測量和估測的重要基礎,利用多種形式豐富學生對1厘米實際長度的體驗,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感知1厘米時有一部分同學在玩所以這一內容執(zhí)行時間很少,是這一節(jié)課最失敗的一點。
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這一環(huán)節(jié),很多同學都會測量,但是能說出來如何測量的學生很少,只有幾個別同學說從尺子的0刻度開始測量,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所以對于學生的敘述能力和語言能力還需要不斷加強和提高
總之,可能是由于新老師,剛開學,他們還沒有進入收心學習的狀態(tài),再有我備課不夠充分,另有他們在暑假時間大都預習過可能知識都會了,覺得并不需要聽,所以感覺這一節(jié)課并不成功。
【小學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認識厘米》02-13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認識厘米》5篇02-13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認識厘米》(5篇)02-13
《認識厘米》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17
小學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10-14
《認識厘米》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篇12-17
小學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5篇04-16
小學數學《認識分數》教學反思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