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5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
今天上了認位置這課,教學重難點都是:認識左右。
可以開始就問小朋友喜歡上數學課的請舉手,有的舉左手,有的則是舉得右手,現在想想就應該規定好統一舉哪只手,這樣就可以了解學生對于左右是否分清。之后就是找找身上還有像左右這樣一對一對的好朋友,學生都能說出一些,并能指出哪個是左邊的,哪個是右邊的。接下來的兒歌游戲:左手握拳頭,右手握拳頭;左邊拍拍手,右邊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通過這樣的練習先讓學生知道左右在哪邊。但在教學時,只顧形式了,沒有觀察學生是否都作對,也沒有反饋學生做的情況,所以可以開始就把這節課的重點給忽略了,學生有的根本還不清楚左和右。
之后出示課本的主題圖,直接問學生:小明和小紅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學生被這一問題問到了,沒有多少學生會回答。之后就轉而問,看看小明在小紅的哪面呢?這樣的問題學生還是會回答的。在讓學生說說其他人或者事物的位置關系時,學生還是不太會說“誰在誰的左邊,誰在誰的右邊”,說的比較亂,而且在圖上的事物學生還是很難分辨清楚它們位置關系。但當找兩個學生說一說他們的位置關系時,學生都會說的很好,“我在誰的左邊,我在誰的右邊”這樣的句子用的也很好。
之后教學“上下、左右”位置關系,學生由于對圖的觀察能力還不夠,因此,只能說一些簡單的上下位置關系,對左右還是不能說明白,學生還是搞不清楚,真是愁人啊!
“想想做做”第3、4兩天學生練習的還是比較好的,但在第5題的設計上,還是有些問題的。我直接問學生:誰的前面有幾個人,誰的后面有幾個人,這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回答。但最好是問“他的前面有三個同學,他的后面有兩個同學”這樣的問題,讓學生猜一猜他是誰?這樣的設計學生就會更感興趣。
今天在有校長聽課的情況下,我為了維持課堂紀律還發了小火,唉……我怎么就不能克制一點呢?
之后,校長給了我很多寶貴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我最大的問題就是現在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課堂,學生上課還是很亂,做什么的多有,要通過激勵的話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誰做得真端正,誰回答的真棒……”這樣的語言要經常說,還要有一個“榜樣”讓其他學生學習,榜樣的力量還是很重要的。
現在發現教書真是一門大學問,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去學習,好好加油吧,我的學習路還很長呢!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2
小學階段,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小學的數學教學,最令我煩心的是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原因較多,也是比較復雜的,我個人認為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及教學基本功是否扎實也是很關鍵的。于是我在教學設計中不斷的反思,上課前認真準備,同時我還積極的通過其他途徑來完善自己的每一節課堂教學。
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學生,學習上困難比較大的學生特別多,在教學中,我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诖,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于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實行幫教活動,每一個學困生都找到一個學習優秀的好朋友來每天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輔導和考試,教師定期進行抽查。
。2)我作為數學教師每天的工作計劃中就有關于學困生的輔導工作。
。3)學困生自己制定出具體的學習目標,以不斷促使自己努力。
但是,教學中,我明顯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氣氛不活躍,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對于優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對于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講哪兒,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而對于后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要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讓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著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簺]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愿意學這門學科。
1、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反思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最撓頭的是怎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這里的原因是多樣的,也是復雜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內容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學一些課時,用不同的方法就會取得不同的效果。本學期在設計一些課時,我拋開了書中的例題,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處理的好處不僅解決了課的重點而且節約了教學時間。大家又一次進入了學習的高潮之中。盡管要通過多個情境解決幾個知識點,這么大的容量,由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熟悉和感興趣往往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長此以往,學生感到厭煩在所難免,厭學的癥結所在。
2、對學生的兩極化現象的反思
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在學生的實際學習中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以我現任教的三年級為例,數學的各項成績在歷次抽測和考核中均還理想,但從口算到應用題,每一項都有幾個差的學生。我就想,為什么差的學生越教越多呢?于此同時,我也發現部分學生在大多數同學熱火朝天的學習過程中,差生扮演的只是鴨子叫雷的角色,不僅提不出問題,甚至記不住常見的計算方法,更有甚者連練習題都不愿意做。而對于這部分學生,常規的處理方法是忽略不計的,日積月累,錯過的東西越來越多,與大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所以我覺得,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更要因人而宜,我們也不能用公開課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生,我認為我們可以吸取公開課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開課的方法。這樣差生會更差,作為教師應該及時補差,不讓學生掉隊。
總之,我覺得,數學教學活動是一個最具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收到實效,避免失誤。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3
20xx年3月21日,我很榮幸參加了大同縣教育局組織的聽課、評課活動,聽了縣優秀教師趙君老師的公開課,授課內容是五年級數學《確定位置》一節,真是受益匪淺。從開頭的導入一直到最后別致的結尾都深深吸引和打動著我。
首先,在這樣一個輕松的環境中我體會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作為青年教師,我認為我一定要時刻秉承新課程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作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
一、注重語言藝術,時刻記得德育教育
聽了趙老師的課后,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了,她的語言讓我無比佩服,一句“數學就是為了尋求一種簡單”就貫穿了一種數學簡單的概念,讓學生輕松的學習,在戰略上藐視,而少去了對數學的恐懼,以致更輕松的學習。趙老師常說“你們太棒了”,“你們比老師想象的要聰明的多”,“你們跟數學家想在一起了”,對學生的這種鼓勵性的語言特別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趙老師也不是一味的鼓勵學生,有時她也會強調“同學們,回答問題要干脆、利落”,“腰板都挺直了”,這正是對孩子們的德育教育,她非常注重孩子們上課時的每一個細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最后,趙老師通過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她說:“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弊寣W生明白學有所用,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學得更有勁兒!從這些話語中,我知道了對于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語言藝術是十分重要的,同時進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二、注重課堂細節,關注每一名學生
在講課過程中,趙老師有一次故意出錯,這一錯好處可真是不少啊,既能引起走思學生的注意,讓他們收回心,重返課堂,跟上老師的思路,還能讓正在聽課的學生記憶更為深刻,讓所有的學生真正理解“數對”的含義。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會注重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關注到每一名學生,把每一節課組織好。
三、學會融會貫通
在開始創設情境的時候,趙老師讓學生回憶了二年級“組”與“排”的概念,在后面拓展提升時,又用到了四年級所學的“用字母表示數”,將小學知識柔和起來,融會貫通,這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筆。
四、教師要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
今天,我才真切的感受到應變能力的重要性,回憶課堂,趙老師講到讓一列學生站起來,突然那個學生似乎不懂了,老師就突發奇想說難道你要組一個長方形嗎?這一問,既緩解了尷尬地氣氛,又使學生不至于感覺自己犯了錯誤而緊張。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刻意去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
五、為課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一節課,好的開始固然重要,而精彩的結束也是畫龍點睛之筆,在課程最后,趙老師設計了一個六乘六方格,里面填滿了字,最后趙老師用坐標的形式將“認識你們很高興”一句話表示出來,一方面為學生復習了本節課的內容,檢測了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也是跟學生很好的分別語,讓每位學生都有意猶未盡之感,為整個課程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在最后,受領導啟發我思考了“小雞”和“小鴨”的不同,我的學生到底應該成為“小雞”還是“小鴨”呢?我想,還是應該讓學生們自食其力,自己探索,自己去“找米吃”,不要像那木頭一樣的“小鴨”,每天張開嘴讓我去塞,那樣總會有一天塞不進去的,而怎樣能讓我的學生變為“小雞”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全面貫徹新課程的理念,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好習慣。
我想,作為一個支教生,我會在這僅有的一學期的時間中,盡量去讓我的學生變為“小雞”,我會力求去做一名教育家而不是一個教書匠!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4
——復習用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在各位老師前輩的指導下,我執教了二年級上冊《復習用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節復習課,反思這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有成功,也有遺憾。
首先先說說個人認為成功的地方,如下:
一、活動化的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本節課在組織教學材料時,創設一個去貓數學樂園玩這個生活情景,將學生置身于現實問題的情景中,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體驗到生活是數學的源泉,了解了數學的價值,增強了應用數學的意識。還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解決一系列問題,學生成了游玩的主角,并在玩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整堂課,學生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參與熱情,師生、生生、群體間都在互動,學生玩了,樂了,也學了。
二、加強對比,加深對用乘法解決問題的理解。
本節課,我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數量關系的分析,并在多處地方設計了對比,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觀察、去討論、去爭辯,讓學生在對比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例如:“把小女孩澆了4棵樹,小男孩澆了2顆樹,兩人一共澆了幾棵樹?”與“小男孩澆了4棵樹,小女孩澆了4顆樹,兩人一共澆了幾棵樹?”進行比較,明白加法與乘法的區別,接著追問,4人澆了多少棵,9人呢?引導學生比較,使學生發現這些題的共同點都是求幾個幾是多少,可用乘法計算,從而進一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再如摩天輪這道題,通過三道算式的對比,了解到乘法與除法直接的聯系。
三、重視對學生進行一些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我感覺本節課最出彩的地方是在解決了4人、9人澆了多少棵樹后,教師繼續追問,你還能知道幾人澆了多少棵?小朋友很自然說出5人,6人、7人等人澆了多少棵,再通過一系列的對比,發現從上往下看,每人澆4棵,澆得人數越多,澆的總棵樹就越多,并能很順利的解決10人澆了40棵,11人澆了44棵。很自然地向學生滲透了函數的基本數學思想,并運用規律解決了簡單的數學問題。
四、練習設計層層深入,重視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在本節課中,我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將數學思考融入到不同層次的練習中,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獲得思維的發展。如第一層次:基本練習;第二層次:對比練習;另外還有拓展練習、綜合練習等,每個層次都有各自的側重點和明確的目標。如“小紅和小強各要寫48個大字,小強每天寫8個,小紅每天寫6個。要寫完這些字,小強用了多少天?小紅呢?”另外還有“小明帶了24元買禮物,正好花完,他可能買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記錄下來。”那一題,這些都需要學生能在較多的已知條件中,正確選擇有用的和必需的數學信息,而不受多余條件的干擾,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美。開始的基本練習有些簡單,口算卡適當加一些乘加乘減會比較好;另外在植樹的那道題目結束,要是添加一個乘加的題目,那么后面的“小明帶了24元買禮物,正好花完,他可能買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記錄下來。”這道題小朋友就有地方下手了。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5
本學期,我們數學教研組在“加強學習,更新觀念,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堅定不移地實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轉變教研理念,改進教研方法,優化教研模式,積極探索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研工作新體系”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踏踏實實地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加強理論學習、新課程標準學習
我校數學教師普遍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缺乏一定理論作指導,而實踐經驗只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用一定理論來指導,那么這個經驗才能稱之為經驗。課改已進入第二學期,教師的觀念有了一些變化,但教學理念的切實轉變,基本理念的基本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所以,本學期我們仍然加強教師的培訓,學習《數學課程標準》,使廣大數學教師進一步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
2、認真鉆研教材,運用新的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在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一些理論的基礎上,組織了教師圍繞課題上研討課。在教學中,教師都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鉆研教材,駕馭教材,在領會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學中,老師們也都能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中領會知識、感悟知識。
3、借助集體的力量,搞好課題研究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制定一份以年級組為單位的集體備課計劃,通過集體備課這一形式,加強了教師間的合作交流。同時也使“導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在面上得以開花,在點上得以深入。
4、發揮傳統優勢,搞好數學特色建設
本學期教研組在學生一頭,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有每日口算進課堂、每月口算等級賽、學期連環題比賽;有每兩周一期的數奧起跑線;有數學小論文比賽;有數學手抄報比賽;有的數學競賽。在這些活動中涌現出許多活躍份子和能手,為學校特色建設出了一份力。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研修日志
通過本次網上數學研修的學習,作為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進一步認識了新課程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立足于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實踐新課改。網上研修學習很快就要結束了,我個人感覺在這次學習中收獲很多,盤點收獲有一些感受。
加強教學反思,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聽課教師的評課建議,及時修改、補充、調整、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個教師如果堅持寫教學反思,幾年以后很可能成為名師。我們要堅持寫課后反思、階段性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6
摘要:教學反思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 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 它為教學實踐開辟了一個新天地, 啟發教師反思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優秀的地方, 在探索中把自己鍛煉成學者型教師。下面, 筆者結合教學實踐, 談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數學教學; 教學反思; 教學得失; 教學評價;
一、以教學得失審視反思
“得”的方面:重點反思這堂課的特色是什么?例如, 教學目標是否達到, 學生學習方法是否適當, 教師是否真正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教學評價是否有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否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是否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等等。
“失”的方面:也要從上述的各個方面去審視, 去查找問題, 查找哪一個環節設計不合理, 哪一個問題設計不科學, 哪一個活動組織、指導不得力、合作不到位等等。還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現類似的問題, 如何改進教學設計與教學行為, 如何應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突發問題, 如何精心設計、組織、上好每一節課, 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等等。只有這樣, 教師才能做到教學設計、教學行為、教學思想同步進行。
二、以教學評價促進反思
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 更要關注過程。不同的學生, 評價的標準、內容、方式也應該不一樣。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目前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的情況下, 筆者首先在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中嘗試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評價, 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
1.課堂中的個性化評價。不同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是不盡相同的, 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是個性化的。如, 將“敢于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 很好!”送給外向型的學生, 將“你講得很好, 聲音非常洪亮。”送給內向型的學生, 將“這種想法別具一格, 令人耳目一新, 請再說一遍!彼徒o創新型的學生, 將“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 這種方法值得學習!”送給不善言辭的學生, 將“善于傾聽, 樂于思考, 也是一種良好的習慣。”送給思維緩慢但虛心好學的學生等。這樣的評價, 能激勵不同類型的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張揚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品質, 提高了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進步的能力。
2.作業中的個性化評價。作業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另一種方式, 所以在作業批改中, 筆者采用了“等級”加“短語”的評價, 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對一些優秀的學生, 采用“優秀”、“思維敏捷”、“解法妙”等簡短的激勵語, 肯定學生的成績, 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 激勵他們繼續奮發向上;對各方面表現都一般的學生, 采用“良”、“進步很大”、“爭取再努力”、“細心些好嗎”等深情委婉的批語, 這樣可以調整其心理差距, 激勵其不斷進步;對一些能力較差的學生, 采用“再努力!”、“多動腦筋好嗎?”、“如果把字寫得再端正些, 那該多好!”、“大家都看到了你的進步, 希望你繼續努力!”等評語, 可以起到提醒、鼓勵的作用。
3.成長記錄袋中的評價。在成長記錄袋中, 設計一個“評價”欄, 在“評價”欄中有“老師對我說”“爸爸、媽媽對我說”“同學對我說”, 并且還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反思, 并定下發展目標。有的學生說:“我的成績很好, 但字寫得不好, 我要加強練字!睂簳r沒有達到要求的學生, 教師允許他們進行延緩評價, 允許他們經過努力或在他人幫助下達到目標后, 再記錄在成長記錄袋中。
教師要經常在教學過程中找準時機, 順勢引導學生反思自身的學習狀況。這不僅是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手段, 還能在反思中培養學生的客觀分析能力, 增強學生的自我反思意識。認識自己, 了解自己, 挑戰自己, 是個體健康成長、獲得成功不可缺少的一個因素。過分地肯定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短處, 會導致盲目自大, 經不起挫折的打擊;過分地否定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優勢, 則會導致自卑怯懦, 消極怠惰。反思意識的形成和反思習慣的養成, 能使學生勇敢地審視自我, 虛心地取人之長, 補己之短, 從而超越自我, 不斷地健康成長。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7
4月中旬,我有幸參與了縣上的送教下鄉活動。本次活動的主會場在中心小學舉行,而看課活動的主要形式——同課異構,更是讓我們基層教師從中獲益匪淺。經過我鎮的教師和縣上的名師同上一節課,讓我們看到了名師的風采,從她們身上學到了備課、上課的技能,同時也深深的體會到了我們和名師之間的差距。
看課中,自我的感受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們的課堂為什么效率低”“我們的課堂能不能到達較高的層次”一向縈繞這我,而這些思考,也一向伴隨我回到了單位。可能是第一節看的是數學吧,所以縣上王教師和我鎮的張教師同上的數學三年級下冊《比一比》給我留下的印象較深,感悟也叫頗多。為了更好的說明上頭的兩個問題,以及今后我們的課堂應當怎樣去做,接下來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實效性談一談自我不成熟的見解。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高我們的備課上課本事呢?
一、直面學生的數學現實——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即: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設計教學。找準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教學目標切合實際。
解決策略
1、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確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n前調研
2、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上!是腥朦c
3、教學實際要關注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H歷過程
二、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資料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所以這個學習情境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
解決策略:
1、有思維價值的數學活動情境
2、美麗的童話情境
3、思維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
4、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習情境
5、源于數學知識本身的`問題情境
三、選用適宜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親歷數學化的過程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所以,應采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
解決策略:
1、想辦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
2、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
3、探究學習良好情境,有明確的探究目標,有具有挑戰性、具有價值的探究合作學習的問題。
4、在“組內異質、組際同質”分組原則基礎上,實行動態編排小組,打破組內長期構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則處于從屬地位狀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樹立形象,給每個人供給發展提高、改變自我的機會。
四、抓好雙基、適度訓練——促進數學知識的內化
抓住數學概念的本質教學是數學教育永恒的話題。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無疑要對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給予重視。數學概念是支撐數學大廈的根基,數學基本本事是建好大廈的保證。所以,知識必須到位,本事必須訓練。抓好雙基義不容辭。當然,“數學雙基的要求應當與時俱進地調整和豐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礎,構成“花崗石的基礎上蓋茅草房”的局面。沒有基礎的創新是空想,沒有創新的基礎是盲目的。我們應把創新意識和實踐本事的培養融合于教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數學思維訓練的過程之中!
解決策略:
1、給數學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數學基礎知識定好位,打好樁。
2、根據數學知識的縱向發展,幫忙學生將它連成“知識鏈”;經過橫向溝通,幫忙學生將它連成“知識網絡”;再經過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構成立體的知識模塊。
五、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捕捉巧用教學資源——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發展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組織、有步驟、有計劃的一項復雜的心理活動和智力活動過程。提高它的實效性必須有教師課前的周密策劃,即準確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教學預設是教師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
課堂教學活動是應對著不一樣個性的生命體,它又該是充滿活力的生成的過程。教學活動正是“靜態預設”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過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這高質量的精心預設。所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寬容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機智篩選課堂生成,從而到達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解決策略:
1、精心預設——準確把握教全面了解學生
有效開發資源適時準確評價
2、關注生成——寬容地接納生成理智地認識生成
機智地篩選生成巧妙地運用生成
以上是我對如何提高數學課堂實效性的笨拙見解,我想,如果教師在備課和上課中如果能夠做到“教學風格樸實一點;基訓練扎實一點;教學容量厚實一點;學生思維活躍一點;教學方式靈活一點”那么我們學校的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也會“高”!而我們的教師也會“名”!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8
課堂教學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課堂教學活動,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制造或創設的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
一、聯系生活,創設情境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絕大多數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找準每一節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入點”可讓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你幫爸爸、媽媽買過東西嗎?想買一本標價是11元的書,你準備怎樣付錢?想怎樣簡便地把錢付清又不用營業員找錢,你有好辦法嗎?然后請代表說說看。”這樣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日常買東西付款的方法再現,讓他們議一議,說一說初步建立十進制的體會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這樣聯系學生生活實例進行教學就會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喜歡數學。
二、加強直觀,創設情境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精心設計知識的呈現形式,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當學生弄清周長的含義后,我首先出示了一個用鐵絲圍成的圓,讓學生自己動腦求出圓的周長,學生發現只有把鐵絲剪斷、拉直就可以測量圓的周長,即“化曲為直”的計算方法;接著我又讓學生計算手中硬紙片圓的周長,他們有的沿圓的一周貼上透明膠帶,有的用繞線的方法,還有的把圓滾動一周又可以測出圓的周長;然后指著黑板上畫的圓,問:“你們能求出它的周長嗎?”“有”,我啟發說:“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發現了,我相信同學們經過研究后一定也會成為當代的祖沖之,教學反思《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蓖瑢W們研究的興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紛紛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創設情境。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編制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體通過圖像的形色、聲光的動態感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教師運用三維動畫技術,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孫悟空拿著一把米尺問豬八戒:“你能用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長嗎?”豬八戒拿起米尺邊量邊數: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時,豬八戒犯難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時教師暫關機,利用常規教學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長度,讓其他同學人人動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長度,都會遇到豬八戒遇到的問題:不夠一米或不夠一尺的長度該怎樣表示?使學生認識到生活實際中確實存在著這些問題,怎么辦?以引起急于解決的懸念,激勵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進行推測和猜想,讓學生通過實踐自己去拓展數的范圍。此時教師認真設置問題,組織學生廣泛討論自己的見解,同時教師要耐心聽取學生的看法,保護、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討論之后,教師邊評價小結邊開機,畫面上出現孫悟空指著豬八戒的腦袋說:這就要用到分數。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數嗎?這樣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了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意識。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有更多機會表現自我,課堂上要多給一點時間和空間,盡量讓學生多說、多想、多做、多讓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9
素質教育推行到今天,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明確所要講授新課的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師最基本的教學技能,也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很多教師卻做不到這些。大部分教師都認為自己的教學目標很明確,自己想要講什么,想要教會學生什么,都會明確記錄下來,并且認真按照執行,以為這樣就行了。殊不知,教師的教學內容可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為什么學、怎樣學等;不僅僅是教會學生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具體來講,教師只是教給了學生關于教材的內容,在課堂上不停地說教,幾乎占據了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學生完全沒有發揮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為了教而教,為了板書而板書,為了上課而上課,就是沒有為了學生。一堂課下來,讓我們感覺不是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反而是學生在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可見,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教學目標是不準確的,沒有根據學生而設定的教學目標是不正確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課堂為載體,時時處處想到學生,將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為最終目標。
二、教學方法不正確
教師的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把知識傳達給學生。表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是教師要研究教的問題,而不是研究學生怎樣學的問題。教師的課堂教學需要給學生設定一定的教學情境,這是一種學生吸收知識、內化知識的過程。但是現在的很多教師只是強調課堂教學的外化作用,忽視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時是不同步的,他們心里想到了卻不見得能夠說出來;明明自己會做但不一定能夠講解得出來,而教師偏偏要花大把的時間在給學生講解上;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析問題的能力,把學會的知識用在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上,可很多教師還是要把時間放在幾道抽象的應用題上,讓學生算來算去,結果卻因此打消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學習。教師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做出合理的教學安排,使其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設置教學環節,無須學生太多的考慮。但實際上,很多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狀態,成為了教師教學的工具。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應用題時,時常會把解決應用題所用到的知識提前給學生準備好,而不是讓學生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被限制在一個固定的范圍內,不利于學習和提高。另外,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等教學軟件不斷引入教學,本應該給教師的教學增添生機和活力,但很多教師盲目追求所謂的“新穎”“時尚”,過多地使用教學設備,甚至濫用,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作用,減少了學生的活動時間,不但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效果,反而影響了教師的教學。那么,什么樣的方法才是教學的好方法,能夠促進教師的教學呢?我以為,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研究:首先,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明確真正的教育目標。觀念決定行為。當今世界是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是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層出不窮,我們已經沒有精力去把所有的知識都學會,也不可能全部學完。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讓學生學會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發展節奏,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終生學習的生存理念。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明白自己的任務,明確自己的責任,在數學教學中,既要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又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意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這樣,教師就不會因為學生成績不好而生氣;就不會為了單方面追求形式完美而設計課堂效果;就不會為了片面追求及格率、升學率而進行“應試教育”。如此,我們的數學課堂才會出現生機和活力,煥發新的青春。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課程改革的成敗。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這方面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在實行百分制的時候,量化學生的分數就可以評價教師的成果。隨著等級制的到來,這種本來能量化的東西也變得模糊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用更好的心態、更高的境界來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如,開始實行等級制時,教師討論給學生的應用題評分的問題:如果一道應用題的解答正確,只是答語寫錯了,這題是否算過關。按常規這當然應該算,因為這不影響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價。但有的教師認為如果這樣,那干脆告訴學生一律不寫答語,反正不影響成績。這一個很小的問題恰恰反映出改革給我們帶來的新課題,我們要以更高的思想素質對待今天的改革,要自覺主動地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并不是立即見成效的學生學習習慣、創新能力、學習興趣、思維能力的培養上。
總之,數學教師只有真正具備了較高的素質,才能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地方、成長的搖籃,才能在教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使課堂教學真正收獲實效。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0
小學數學生活化是以課堂教學生活化為基礎的。新課標喜愛倡導小學數學的生活化,針對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嚴重脫節的現象提出來的,但并不是否定傳統的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與數學實踐能力,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數學將教學的生活化,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情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更高。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數學教學源自于實際的生活,生活生產的進步又為數學教學的發展提供需。數學與實際的生活緊密的相連、不可分割。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不僅僅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還要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數學思想與數學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數學的知識,人們的日常消費、銀行的利息結算、物業費的交付與管理等等都需要人們應用數學知識。因此,新課標下數學的課程標準提出:小學數學教學要有效的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學習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形成科學的數學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1、學生學習狀況的要求。數學學習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但是學生對數學學習卻沒有絲毫的興趣,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不會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做不到學以致用。這與傳統的數學教學的弊端有著一定的關系。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在課堂中主要是聽,機械的進行記憶,學習空間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缺乏探索的主動性與創新性,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必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2、新的教學教材的要求。在當前的教育領域中,小學數學的生活化已經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學教材編寫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教材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但是在實際的編寫過程中,還有許多的問題,生活化的現實內容聯系的不夠緊密,生活化的題目缺乏創新性,生活化與時代的要求相脫節。因此,需要不斷地對教材進行創新,充分的充實的教學內容。
3、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性。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邏輯推理,忽略知識外延與背景的介紹。在課堂教學中,仍然是“一張黑板一支筆,一張嘴巴講到底”,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根植于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兩大法寶就是填鴨式教學與題海戰術。學生沒有時間與空間進行自己的思考,失去對數學教學的興趣,對數學教學越來越方案,甚至逐漸的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若想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二、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需要注意的問題
1、注意不要過分追求生活的原型。小學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的結合,是當前教育比較重視的問題。因此,有的教師認為,小學數學教學全部的教學內容都要與實際的生活聯系,否則就不是成功的教學。有的教師實施教學的生活化,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并且實施新的教學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需要與學習內容相聯系,而不是強硬的、沒有限制的生活化,將本來沒有必要的生活化給披上生活化的外衣。我們經?梢钥吹剑谌粘5慕虒W中,有的教師為了設計創新的教學情境而費盡心思,有的可能會有科學依據,有的就是生編硬造,會很容易誤導學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要有數學知識都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找到原型的錯誤思想。有的教師認為,生活是服務于數學的,但是實際上,數學的發展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服務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生活化,教師沒有必要沒借口么節課都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要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的實際能力,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
2、數學與生活聯系比較形式化。在實際的教學中,有許多的教師看似進行了生活化,但是實際上只是將知識與生活簡單的加在一起,對于數學教學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沒有多大的價值。如教師咋講解“一定能摸到紅球”,教師常做的做法就是讓學生摸球,感受摸到不同顏色的球的可能性。這種就是較淺層次的生活化。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交接學生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實踐中來,運用自己已有的實際生活經驗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感受到數學的實際的應用價值。在教學中,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再例如,學習“哪種方式更合算”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一個超市為了更好地吸引客戶,設立了一個轉盤,可以自由的轉動。顧客消費滿200元,可以有一次轉動的機會,當停在紅色、藍色、黃色不同的區域,可以獲得不同的購物券,其他區域沒有購物券。如果顧客沒有興趣進行轉動,可以直接獲得20元的購物券。教師要讓學生死來,如何進行設計,對顧客來說比較合算。這種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設計,有利于學生積極認真的思考,有利于發展小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偠灾W數學教學生活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地思考與探索,提高數學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1
第二單元 描述物體的位置
“位置與方向”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具有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到“學習活動是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所進行的必要活動”,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要讓學生多動手。不少學生會說但是一旦動手就錯,特別是對“東偏北,還是北偏西” 以及在地圖上標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實際問題時,學生很茫然。我結合例一組織學生分組討論:1號在東北方向(或者偏東方向)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匯報交流時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如果學生提出結合角度來表示位置的方法,則因勢利導,課件演示30度、60度;接著請學生描述1號檢查點的方向。教師說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的,也就是夾角較小的方位。如果學生不能想出結合角度來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師則以合作學習者的身份,提出建議:能不能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有關角的知識來幫助我們呢?引導學生根據方位和度數說出具體的方向。并強化練習還可以怎樣說:南偏東45度 、東偏北50度 、西偏南25度、北偏西15度。通過對比練習,學生能理解本課難點,會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2
一、教學流程
《認識角》本節課的教學我把重點定位于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難點是讓學生了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結合教學前對學生的學習了解,我抓住積累感性經歷。
教學時我采用的是先讓學生感知角,豐富學生的感知;二是畫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三是在生活中找角,鞏固對角的認識;四是做角,加深對角的認識與理解;五是演示角的大小,發展學生的思維;六是總結欣賞角,提升學生能力。通過這樣的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
二、教學意圖
1、從感知: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動手做中發現數學。通過讓學生感知角——畫角——找角——做角——演示角——欣賞角一系列活動來進行,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2、在感知角之后,學生基本已經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體會到角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再由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學生書空畫角之后,及時設計“判斷”練習,通過辯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通過多種方式的參與體驗,引導學生深化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學生由感知建立完整表象的過程。
3、“動手做一個角”是本課濃墨重彩的部分,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這里,提供給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小棒、吸管、毛線等,學生可以借助這些材料通過合作交流做出角,這中方式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活化,也讓加深了學生之間的數學情感。在學生展開活動時,老師參與學生中間,即時采集有用信息,為教學服務。有的學生用一種材料不止做出了一個角,這個過程也是學生思維層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們多向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地閃現。這部分是我覺得處理比較得當的地方,學生通過制作角這一活動,由對角表象的認識,抽象出角概念。
整節課下來,學生不僅積極參與主動獲取新知、同時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在過程中我也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 ——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采用了看一看、摸一摸、畫一畫、辯一辯、找一找、做一做、想一想、比一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去感悟,去體會 “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之間的關系這一特征。
三、教學不足
總之,整節課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悟,不僅主動獲取新知,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思想。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在角的大小比較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與語言來描述比較的方法,沒有特別強調和總結,因此這部分的內容有些學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徹;二是個別同學比較活動角時學生思考、交流組織不夠高效,以后需加強;三是教師的數學語言不夠精煉嚴謹,以后多學習加強鍛煉。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3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趣味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經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在現實課堂中有的教師要求學生依靠單純的記憶、模仿、訓練只是有利于學生應試,而對學生邏輯思維本事、確定推理本事、概括本事的發展幫忙很小,更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了。下頭就本人的教學實踐和聽課后的收獲淺談一下對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數學
高效課堂教學必須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經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推理本事,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系;體現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二、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1、創設生活情境: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所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到達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例如,教學數學廣角,我就設計了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用小石頭來引入課題,小石頭是學生們平常愛玩的小玩具。我讓他們感覺到,他們的小游戲都能夠跟數學有關。
2、創設故事情境: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并且能夠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數學啟示。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就設計了教師去旅游時看到猴子,編了一個小猴子給媽媽分餅吃的故事。故事給我們帶來一個問題,然后用問題引出了課題。學生興趣倍增。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3、創設挑戰性情境:根據教學資料,創設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創設游戲情境: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穩定性差,分配注意的本事較差,教師可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學習,以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及增強學習效果。
5、創設發現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并不是都讓學生去發明創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發現,這種發現本身就是創造。例如,在教學體積時,我利用學生學過的課文《烏鴉喝水》,并動手拿一個瓶子根據課文故事情節,做一個實驗給學生看,讓學生以看到的現象發現規律。
6、創設實踐情境: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本事。
一個生動趣味、富有挑戰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情境,能夠巧妙地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得學生對新知識滿懷無比強烈的求知欲。
三、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本事。
四、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傊,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4
一、《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小數乘法的內容有:小數乘整數;小數點搬家;小數乘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混合運算以及整數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整數乘法為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的第三步,學起來應該是比較輕松的。
但在每節新知教學后的練習中,學生的正確率都不容樂觀。出現方法上的錯誤、計算上的失誤錯誤現象
面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懂得課堂既要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講清算理,又要突出積的變化規律、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突出因數中小數的位數與積中小數的位數的關系。
二、《小數除法》教學反思
在《小數除法》的教學過程中,我有以下收獲: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可讓學生結合貨幣單位之間的關系,利用生活經驗可以解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學生可以利用學過的知識,將其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并逐步體會將沒有學過的知識轉化為已經學過的知識的思想。
2、提供生動有趣的現實學習情境。通過一些現實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計算、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除法意識。有效的數學教學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在這一部分教學中還有好多不足之處:復習整數除法的時間過長,耽誤了時間,導致課堂練習時間短,練習題量小。沒能達到精講多練,今后在這方面要多多注意。
三、《觀察物體》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不僅僅是要學習形式化的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5
隨著時代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育正悄然地發生著許多新的變化。什么是理想的課堂?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面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品格、價值追求,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與學生對話交流?課堂上怎樣讓他們真正成為主動者,參與到老師的思維體操中來?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有人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學生,才能走近真實的教學,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場所,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當前,老師們正在認真貫徹新標準的要求。我作為一名課改一線的老師,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一些新的變化。教學中有收獲與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尷尬,前不久,我就遇到過一次。
在教“比的意義”的這一節時,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環節:
1、教育“比”的第一個作用:同類量的比。
①請第一組同學(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自由提問。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幾人?
b男生比女生多幾人,女生比男生少幾人?
c男生、女生分別占全組人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d男生是女生的幾倍,女生是男生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e男生比女生多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女生比男生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趯栴}進行分類
a―求兩個量的和。b、c、d、e―對兩個量進行比較。
、鄯治鰧蓚量進行比較的方法,各有什么特點?(b―差比,c、d、e―倍比)
、芙沂拘碌谋容^方法:“比”,在教師引導下用“比”描述兩個量的關系。
2、歸納比的意義。
3、教學例2:一列火車2小時行180千米,用“比”來描述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引出“比”的另一個作用:不同類量之間的比。
4、教學“比”的各部分名稱,“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
5、教學求比值的方法。
6、練習。練習反饋效果較好。
下課了,我正為教學效果感到滿意時,經常愛提問的一個男生走過來,對我說:“老師,我覺得用從前的知識來描述兩個量之間的關系既清楚又明白,為什么還要學比呢?”我不由得愣住了,學生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呢,為什么會否定新知識的作用呢?坐在辦公室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翻開教案,再讀、審視,自己的教學設計從頭到尾都清楚地說明了一個特點:“遠”。
首先遠離生活。完全以教材為中心,以教材作為學習活動的全部內容,并把知識點分為一個個的小步子,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課開頭利用第一小組男、女生人數來教學新知,僅僅是將狹隘的生活情境作為一種激趣的手段,沒有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對教材生活化的處理忽視了現實性,割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其次遠離學生!氨取痹谏钪杏兄鴱V泛的應用,不少學生已有這方面的知識積累,但我在課堂忽視了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所學內容完全由教師提供,“小步子、短距離”的提問,其實否定了學生自主探索、思考的主動性,剝奪了學生自主建構的權利和獲取廣泛數學活動的經驗。一節課更像純粹的數學思考活動,主動地位早已被我倒置了。雖然他們掌握了比的意義和作用,但頭腦中有多少是真正屬于他們自主習得的知識呢?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第二天,我修改了教案,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又走向另一平衡班進行教學,情況如下:
1、引入課題
、俪鍪尽啊谩碧,詢問學生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樣的符號。
、谡故疽唤M資料,說說自己對這些比的理解。
a第47屆世乒賽,王勵勤以4∶3戰勝對手,奪得冠軍。
b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比是8∶1。
c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數比是7∶8。
d國旗長和寬的比是3∶2。
e一種農藥,藥粉與水的比是1∶800。
、劢沂菊n題:今天我們不研究兩個量之間的差比關系,主要研究兩個量之間的倍比關系。
2、新授
①學習“比”的第一個作用:同類量之間的比。
a根據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比是8∶1,寫出幾組等值的人民幣和美元。
b根據國旗長與寬的比是3∶2,設計一面國旗。
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白8∶1,3∶2既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也表示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幾分之幾。
、诮虒W“比”的概念
a提問:通過以上練習,你覺得比相當于一種什么運算,比號相當于什么符號?
b歸納比的意義。
、叟e例應用,并學習“比”的另一個作用:不同類量之間的比。
a學生舉例:應用“比”來描述生活中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
b根據學生回答與隨機引導,選擇“總價、數量之比”作為例子,通過討論比值“單價”的含義,引出比的另一個作用。
、茏詫W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和求比值的方法。
3、應用練習。
4、結課:讓學生自己說說對“比”知道了些什么。
我期望著,自己的教學能得到學生的肯定。事實證明,我走近了學生,看到了學生的真實風采。第二節課主要有以下一些改進:
新課的引入貼近學生實際。從詢問學生入手,使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有了一個展示的舞臺,加強了數學和生活的聯系。通過提供典型材料,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些比的理解,既有助于了解學情,找準學生的認知起點,也有助于學生分辨差比與倍比的區別。為新課的教學搭橋鋪路,我欣喜地看到學生話多了,興趣濃了。我所展示的一組資料中a、b兩條就是由學生提供的。看到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比為8∶1時,一位學生說:8元人民幣只能兌換1美元,真令人心痛。
新課的教學貼近學生心理特征。對常見的人民幣與美元的比、國旗的設計,學生饒有興趣,而且很快寫出了幾組簡單的比,所舉的例子也豐富多彩、思維活躍,自學反饋也較好。這一切說明本節新知識的傳授方法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構建,自我內化。無論是動手操作,思考提問,還是自主學習都重視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應用,教學方法的變換符合學生的學習歷程,激活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成了學習的主人。
比較兩節課的作業情況,第一節略好于第二節。主要原因是:第一節課的學生完全按老師的要求答題,格式書寫嚴謹、正確。第二節的學生在格式書寫上有一些缺點,但方法靈活,答案也多樣,顯示了學習策略的多樣性。另一個不足是對難點“比與分數、除法的區別與聯系”教學中有所忽略,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答案。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真實的課堂。
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過程是生生、師生交流,積極互動的過程,使學生通過互動得到其相應的發展是我們進行教學的根本宗旨。而讓學生動起來,最基本的條件是:課堂教學應走近學生,走近學生的知識基礎、個性特點和差異,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訓練思維、展示才能、發展素質的場所,才是學生和老師都希望的真實的課堂。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19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1-26
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01-08
小學教學反思數學10-20
小學數學的教學的反思10-30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13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