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2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
本課一開始出示情境圖,寫出除法橫式,我就直切主題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除法豎式,馬上就有學生“自以為是”的認為除法豎式與加法、減法等的豎式相同,我就追問他們,是這樣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它,我出示了一個完整的除法豎式,學生很驚訝,啊,是這樣的啊,他們發現原來除法的豎式是與乘、加減有區別的、是特別的。學生產生了疑問,激起了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愿望,也增強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要求。在本節課中,我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從而讓學生去發現除法豎式與橫式的聯系,以及這些數是怎么來的,鍛煉了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產生了思維的碰撞,學生之間互相啟發,最后碰撞出新的火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教學中“生2:6是2和3相乘得到的',生3:6是商2和除數3相乘得到的”。同學們互相影響,最后能把話說得既完整又正確。我覺得在一開始直接給出了橫式和豎式,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豎式,了解豎式,便于學生分析、發現知識規律,避免給學生片段、不完整的知識印象。教師適時引導,讓其探究。
在練習時出現了一些錯誤的現象,如在寫豎式時學生數位沒有對齊,有些同學把一位數的商與被除數的十位對齊,有的同學把除數和商的位置寫反了,于是我把這些現象進行展示。讓同學們判斷分析、訂正,既對新知鞏固練習,加深了同學的印象,又起到同學互相幫助的效果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
上完這節課,我聽了其他各位老師對我的評課及自己的感受覺得這節課在這些方面上得比較成功
本節課,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從事操作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比較注重學生的操作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比較兩個物體的輕與重,讓學生不斷體驗、感受物體的輕與重。通過讓學生“掂一掂、拎一拎和吊一吊”等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理解物體的輕與重和掌握判斷物體輕與重的方法,同時,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物體體積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況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斷方法。如:兩個物體重量差不多,用手掂不出,可以用橡皮筋吊一吊,又如,比較兩堆物體的輕與重時,用拎的方法較為合適等。
其次,教學環節層次分明,一環緊扣一環。課中通過創設情境和設置懸念,讓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去猜想、實踐、體驗、論證。如兩個物體掂不出(重量差不多時)如何來判斷,實踐中又產生新的.問題:兩堆物品又如何比較輕與重,五件物品選用什么方法比較好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情境設置,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掌握了判斷方法,培養學生估測能力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整堂課體現了思維性、興趣性、活動性和自主性,學生學得愉快、有趣、活潑,學得扎實。
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讓學生把五件物品按輕到重的順序整理。其實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掂一掂、拎一拎和吊一吊”等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這時候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尋找好方法來完成這一教學活動,因為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方法,然后可以讓他們說一說你為什么會用這個方法來判斷?你比較出來的結果又是怎樣的?最后讓他們討論并驗證得出結果?稍诒竟澱n中,我卻直接采取了讓學生用“吊一吊”的方法進行比較(也就是老師把方法直接告訴了學生),其實在這個環節學生是完全能夠自己得出結論的。如果當時用這個方法通過學生的實踐與交流,發現用掂太煩,根據從材料的特點來判斷出最重的和最輕的,最終通過合作交流統一認識選用吊的方法來判斷,從而自己解決了這一問題,就可以更好地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3
這是一節開放課,相當多的孩子在學乘法口訣的時候,并不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在設計課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想給學生一個機會展示自己,教育學生學習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會背乘法口訣而不知道其意義和來源是不行的,應該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5的口訣教學中是從算式入手來編制口訣,在這里想打破前一課時的教學順序讓孩子覺得新穎,或者是想讓聽課的老師也感覺有點新意吧,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按照順序并全部板書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學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對照算式和口訣有什么關系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口訣原來于此處編制的。對于這種教學思路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遺憾的是在引導觀察兩者之間的關系時,只問了一句你知道這些算式和口訣的有什么特點嗎?當學生還在愕然中便如蜻蜓點水般草草收場,此環節的教學在我的拉拽下學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訣所對應的算式,教學過程不算輕松而且也沒有出現我想要的大悟。知道自己要達到一種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課堂上才會收放自如。在這一環節上雖然知道自己想達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沒有想清楚通過怎么樣做怎樣引導才能達到這種目的,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事實上在一節課上關鍵地方的成功與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話,在此時完全可以多花費一點時間,引導學生發現口訣和其對應的算式的相同與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訣多了一個乘號,算式是由數字和符號組成的,口訣是中文大寫,如果把算式中的乘號蓋住的`話就能得到其對應的乘法口訣,那么口訣的來源也顯而易見了。想要學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學生不悟了。為了使學生對口訣的結果記憶更加深刻,我安排了學生用小棒代替筷子擺出9個2,記得當時說出了4點要求。
。1)請每位同學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
。2)要求邊擺邊說:一雙筷子有2根,2雙筷子有4根
。3)邊擺邊把14頁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誰的動作最快。我認為指出要求過多,不知學生是否聽懂或記住。自認為四點要求條理清楚,之所以提出要求的目的也是為了孩子在做數學時有的放矢,并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問題,而且在第三點提出后又恐擔心學生不知道表格的意思,在電腦屏幕上理解了一下每一格所表示的含義,看來插入理解表格學生還是可以看懂的,看來的確有畫蛇添足之嫌。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4
現在想想整節課上的真的很失敗,首先對教材的研讀就不夠,其次教學組織能力不行,最后是教師上課時沒有一點激情。唯一的一點優點就是課完整的上完了。
這節課我準備了課件,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可愛的小青蛙》這是一節乘法口訣的練習課,本來練習課就比較枯燥無味,我也在上課前意識到了,但我到上課時都沒有想到怎么去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說整節課上下來就是枯燥無味的了,幸好學生們對乘法口訣掌握的還比較好。因為沒讓我這個節課一個人唱獨角戲。
后來在老師們的指點下,我才發現原來這節課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簡單,并不是乘法口訣的練習課這么簡單,主題圖用兩只青蛙賽跑來開頭,這是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當然這個還得靠老師的組織了,我并沒能很好的借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在這個主題圖里蘊含了乘法的意義,這是非常重要的,但作為老師我并沒有看出來,這是我最失敗的地方。后面的練習我完全是按照書上的順序練下來的,這個完全沒有突出整節的重點,反而把學生的思想弄的很散,就是一節課學完了,會的還是會,不會的.還是不會,沒有任何進步。整節課的唯一的互動就是我問學生答,沒有任何新意,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中要設計課中操,這個課中操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緩解學習的疲勞,并且要設計對此節課知識點有幫助的游戲,這樣還能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雖然此節課上的很差,不過還是在經驗教師的幫助下學到了很多,這些好的方法我會用到我的課堂中的。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5
從現代課程理念來看,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因此評價一堂課,最重要的是要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自始至終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他們學習的情緒是不是達到了興奮點,是不是獲得了主動發展。基于這樣的觀點,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我試著在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方面做了一點嘗試。
1、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樂于參與
《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边@就要求數學教學從內容到方法要更貼近兒童,盡可能順應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要不斷地觸發他們的興趣點,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課一開始,我就通過事先設計好的一個事例,讓學生能從生活中的事例,感知東西要分門別類的放好了,這樣才不會出錯,其目的也是為了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正所謂“未登殿堂,先入佳境”。再用計算機向學生呈現了一幅動物運動會的畫面,這幅畫面既富有現實生活的氣息,又充滿了童話的色彩,一下子就緊接著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仔細觀察,操場上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參加了哪兩項活動?”從而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遷移到統計問題上來,接著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幫小動物們“發運動服”、“訂午餐”等一連串的問題,產生按不同的標準分類統計的意識。
2、引導學生經歷統計過程
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把教學目標僅僅局限在掌握簡單的分類統計方法上,而是著眼于讓學生感受統計問題的產生,體驗統計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首先,通過學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問題,引發統計的需要,這種需要很自然地轉化為學生經歷統計過程的內在動力。
其次,我又試著在教學的安排上做了一點嘗試。
1、授課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師與學生共動。
具體細節:在填統計表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報數我在電腦前操作。我的想法是: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更具體更直接的看到圖表的制作過程,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下將知識內化。但也有讓學生獨自完成的學習活動,如:學生自己動手完課本第95頁上的“想想做做”的第2題。我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到只有“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薄
同時又安排了活動和實踐作業部分,讓學生動腦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用今天學習的知識進行統計的`?我考慮到學生可能一下子發現不了,我就作一些小小的提示:“全班的小朋友,你想怎么分類呢?”,接著課件出示“中國象棋”和“積木”幫助他們開動腦筋,他們的想法會可能很幼稚但仍需鼓勵,并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在課下實施。我的用意是讓他們懂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很大的不足:
如:在教學的第二個環節“合作學習,探索新知”,我如果這樣設計或許會更好些:先讓學生自己試著把看到的小動物“數一數記下來”,當學生用以前學的一個統計表來統計自己提出的小狗、小兔、小猴各有幾只,跳高、賽跑的動物各有幾只時,他們遇到了一個麻煩,那就是由于分類不清,讓人很難一下子看明白到底一共有幾只小動物(看圖數是13只,看統計表算是26只)。這時,學生便對掌握更好的統計方法產生了期待。當學生面臨這個新問題時,他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思維異;钴S,都紛紛投入到尋找新的統計方法的探究過程中,我想這時的參與將會是更深層次的參與。
運用以前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學生的“記錄”顯然不夠科學,別人不易看懂,感受到了“挫折”,正因為有了這種“挫折”,才激起了他們主動尋科學的統計方法的積極性。接著,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獨立思考到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過程。最后,把分類統計的方法告訴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更能體現學生始終是在自主探究,對分類統計這一方法的認識不斷加深,從而充分的經歷了統計的過程。
再如:由于某些原因,沒能充分的讓孩子說說通過觀看這兩個統計表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對于同一件事物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標準”上分析得不夠透徹。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6
本節課是在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1、2的乘法口訣,根據學生自己已經有的知識經驗,我先領著復習乘法的意義,把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說一說乘法算式的意義,為學生總結1、2乘法口訣做好鋪墊。
一、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了創造,利用擺筷子的方法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抓住了小學生的心理來創設情境,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激起了學生學習的欲望,順利地完成了對新知識的學習。
二、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重視能力的培養。
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有了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基礎,在探究1、2的乘法口訣時,特別學2的乘法口訣的時,對學生半扶半放,讓學生通過用2根小棒擺一擺,讓學生主動學習,列出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老師根據乘法算式2×2=4編寫口訣二二得四,并講解了乘法口訣的意義。然后讓學生給自己喜歡的乘法算式題編口訣,學生很快就編出后面的口訣,這是我的意料之中,我追問你是怎樣想的?有學生就說因為2×4=8,所以口訣就是二四得八,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學生的興趣很濃厚。對1的乘法口訣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編口訣,這樣設計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體現了教學的一般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能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
我的課堂給了學生一個寬廣的自主發展、自由發散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去總結口訣、理解口訣,從而發現每一句口訣的含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2的乘法口訣教學,在環節設計上的跨度比較大,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能讓學生大膽猜想,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編出口訣,使學生能主動地去發現、探索、體驗,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口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取得了較大的收獲。知識的獲得完全依靠學生,主體地位比較突出,同時也注意到學生的觀察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很好的體現了課改的新理念,師生之間的親和力也比較強。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7
在本課的學習活動中,多次讓學生參與觀察活動,鼓勵學生能根據指定的視圖要求進行擺物體的活動,發揮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擺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更為充分的鍛煉。在觀察、比較、實踐中,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經驗,從而深化對實物與視圖關系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形象直觀地對物體進行觀察,提高學習效率,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本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創新的思維火花、熱烈的氣氛都有利于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主體性、探究性、實踐性。
(一)主體性。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谶@一指導思想,本課的設計始終圍繞著“自主參與──獨立學習──深刻體驗”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自主意識,從而主動去獲取和領悟感性材料中的簡單數學問題。如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學習活動中,繼而讓學生獨立沉浸在豐富的學習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勵學生自己選擇觀察的方向,再畫一畫,畫好后又讓他們離開自己的座位,從不同的方向去觀察所畫的物體,最后,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互相啟迪,體會到在實際的生活中,幾乎所有的物體都是立體的,而觀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ǘ┨骄啃。
本節課注重為學生營造探究條件,一方面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己帶自己喜歡的玩具刀課堂上來;另一方面我也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之中,同學生一起觀察,這樣的操作活動既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又能通過他們的探索逐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實踐性。
對于這節課,我準確把握了教學要求,每個學生我準備了學具,切實組織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強化了視圖與實物的認識,做到不以教師的演示來替代學生的操作,不以對教材中的插圖觀察來替代對實物的觀察。數學是一種工具,一種將自然、社會運動現象法則化、簡約化的工具。
數學學習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學會建立數學模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這節課中,大量地創設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之中,“學以致用”,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課中觀察玩具、用品等,都采用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聯系生活,開闊視野,同時延伸學習,使學生能從看到的物體的某一個面,聯想到整個物體的形狀,培養其觀察立體實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8
(一)強化創新管理,探究合作策略:
教學創新重在管理創新。一年來我們樹立的教學管理思路是:開發自我、同伴互助、專家引領、整合提升。做到“抓骨干、骨干抓”責任到人、“抓大組、帶小組”人人提高。為了實現教學管理目標,我校充分發揮校本培訓的作用,立足本校,抓管理、爭優質、提質量、促發展,為實現學校辦學目標而努力。
1、抓教師隊伍建設,從轉變教育觀念入手:
我們做到:
(1)鼓勵教師們學習新課標理念
我校為教師購置了大量的教學和科研書刊,并為每位教師了首都圖書館的借閱證。在學習上我校提倡教師們要:有計劃安排、有內容材料、有討論交流有記錄心得、有實踐體會、有論文總結;在學習上要做到:學---講---寫---展---評的有機結合;在提高教師學習效度上,我校給予教師在學習內容上以具體的指向:結合新課程的學習、結合科研課題研究的學習、結合學科特點的學習、結合自身特點的學習、結合學生發展的學習等。我校教師每人都有學習心得體會本,及時記錄自己的學習收獲和體會。利用每周二校例會的前十分鐘,我們都要進行“精彩十分鐘自我展示活動”,教師們就教育教學等方面學習體會、收獲和在教學中的一些嘗試、經驗、教訓或是教育教學上最新信息和動向,即將他們的所學、所感、所悟進行展示和交流。以達到相互促進、相互提高、資源共享的目的。另外,對于教師們的學習,本學期我們加大了抽查、互查,經過不懈的'努力,我校教師養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學校自覺學習的氛圍濃厚。學習使教師們認清了形勢,提高了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使教師們的教學觀念發生了極大轉變,有效的提高了教師們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
上學年我校充分利用學科教研大組指導作用,抓大組帶小組,開展“互動式”活動方式。語、數、科任三個大組分別進行了專題學習、音像資料的觀摩、輔導講座、專題研討、教學個案分析,學科教研活動等不同教研學習活動,如:期末我校各學科大組組織教師開展復習引路課研究活動,活動中我們提倡講課者與聽課者平等的交流和對話,問題研討已成為講座與研討活動的主要方式。
每學期學校組織交流展示,確實學有成效,教師們對教育觀、教學觀、質量觀、人才觀、學生觀有了新的認識,對學生質量的評價有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學校對教師工作的評價也體現了自主性、全面性、開放性、激勵性的特點。
(2)校長有明確的教學管理思想,帶領一班人,深入實際,重點指導以點帶面,全盤推動,效果顯著。近兩年我校注重對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有計劃、分層次、重實效,積極創造條件苦練教師基本功。為爭創語文、科任兩大學科,我校教師人人參與基本功培訓,采取了大集中、小分散的培訓方式,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學科帶頭作用,以學科大組帶學科小組,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首先加強了基本功自我培訓。我校要求每位教師在學習區教師基本功考核項目及要求的基礎上,找自身弱項,訂自訓計劃,學校予以指導,加強自我培訓的針對性。其次,我們發揮學科組的優勢,形成教師基本功組訓氛圍。同伴互助會使優勢得到互補。如:語、數、科任各學科分別開展了九次以上學科專項基本功培訓。為此,我校還以學科大組的組織形式,多次進行了基本功的培訓與展示活動。在教學基本功的展示中鍛煉了技能技巧,提高了專業素養。另外,我們還積極與教研中心聯系,聘請各學科專家來校進行指導。
(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一年來,學校為了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堅持教育面向全體、分層管理、因材施教,出現了一批全面發展的學生,也出現了許多發展有特長的學生,更可喜的是出現了后進變先進,智力得以開發的學生。
l、學校對畢業班工作能給予高度重視,連續幾年畢業生升學率達100%。沒有出任何問題。對其它年級學生注重加強平時管理,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保質保量,區、學區進行語數抽測成績良好。學校能為殘疾兒章創造條件,使他們隨班就讀,教師們給他們特殊的關愛,學校要求每位教師要與一個殘疾兒童交朋友,這項活動開展得很好,受到家長、社會的贊揚,使殘疾兒童能健康成長。
2、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能夠認真執行課程計劃,能夠開齊、開足課題,認真執行新大綱和學科教學文件的精神,積極組織教師學習研讀,校長主任認真做輔導講座,帶頭談學習體會,安排骨干教師做引路課,把學習要求落到實處。幾年來,學校一直把教研活動做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教研活動有計劃、有內容、有組織、有效果,圍繞科研課題研如何采用恰當的學習策略,指導學生進行自學,A級課均達50%以上,合格率為100 o。
3、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突出一點是狠抓課堂教學質量,目的是在保質量的前提下,減輕學生的過重的負擔;工作中。一直認真貫徹上級關于減負的要求,并依據學校工作實際,制定沙小“減負”措施。
4、學校注重加強和改進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定一套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管理辦法,建立了民主開放的管理模式,對教師進行全面的分層次的管理,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分層的管理,管理中力求體現科學性、形成性、自主性、激勵性,使其出現良好的運轉機制。校長與教學干部能深入課堂,深入教師,深入學生,參加教研,實地考查,新自指導,校長教學干部參加教研和聽課評課的次數均超過上級領導的要求,記錄檔案能評為優秀。
5、我校率先參與了區、市乃至中央教科所及有關科研課題的研究,研究期間,重點培養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建立了科研室,組織了科研小組,形成了領導干部人人帶一個課題,每位教師人人有子題,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效果,不僅榮獲了數篇論文獎和科研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培養了一支科研型的教師隊伍,我校的科研課題“小學生學習策略指導的研究”第一批被區教科所認定為由學校獨立承擔的區級課題。
6、以科研促教研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在教學研究中,教師們對學習策略的研究、對影響小學生學習策略的因素進行認識,并進行歸納總結。使教師能根據自己學科的特點進行分析,梳理總結出應培養的學生學習策略,如語文學科中的預習指導策略、自主閱讀指導策略;數學學科中的復習指導策略;勞動學科中的調查研究指導策略;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課后應用知識指導策略等。創新了多種教學模式:如音樂的“在民主原則下的問題—討論—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個性化原則下的選擇—創作—表現”的教學模式、“在主體化原則下合作—互動—創新”的教學模式;體育學科的“啟發式”和“創新式”教學模式,英語學科的“五步教學法”和“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勞動學科的“六字教學法”等10余種教學模式。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9
這是一節在課堂教學中某些地方的處理臨時發生了變化,可能是因為時間關系怕完整的教學結構無法展示給聽課的領導,以學生發展為本思想被淡化,關注學生的地方自然少了些,相當多的孩子在學乘法口訣的時候,并不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在設計課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想給學生一個機會展示自己,教育學生學習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會背乘法口訣而不知道其意義和來源是不行的,應該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5的口訣教學中是從算式入手來編制口訣,在這里想打破前一課時的教學順序讓孩子覺得新穎,或者是想讓聽課的老師也感覺有點新意吧,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按照順序并全部板書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學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對照算式和口訣有什么關系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口訣原來于此處編制的。對于這種教學思路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遺憾的是在引導觀察兩者之間的關系時,只問了一句你知道這些算式和口訣的關系嗎?當學生還在愕然中便如蜻蜓點水般草草收場,此環節的教學在我的拉拽下學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訣所對應的算式,教學過程不算輕松而且也沒有出現我想要的“大悟”。 李老師說的沒有錯:知道自己要達到一種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課堂上才會收放自如。在這一環節上雖然知道自己想達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沒有想清楚通過怎么樣做怎樣引導才能達到這種目的,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事實上在一節課上關鍵地方的成功與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話,在此時完全可以多花費一點時間,引導學生發現口訣和其對應的算式的相同與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訣多了一個乘號,算式是由數字和符號組成的,口訣是中文大寫,如果把算式中的乘號蓋住的話就能得到其對應的乘法口訣,那么口訣的來源也顯而易見了。想要學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學生“不悟”了。
在這節課中顧及過多,想展示的也過多,反而顧此失彼,一些傳統教學中的優點也給忽略了。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0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把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教學中向學生滲透尊敬老人的傳統教育。本節 課,我有意識的將數學中的教與學與生活中的“怎樣去老人家”以及“幫老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無論從情境的導入還是過渡語言的選擇,我都從學 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他們體驗到數學和生活密不可分,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實用性。這樣就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問題與教師挑戰性的語言的有機結合,使孩子 們的好生心被有效的激發起來,學生眼、口、手、腦并用,動心、動情,學習交流氣氛較好。到后來,我又以小組合作尋找寶藏這一活動再次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好 奇心,在學生找到寶藏后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變傳統的“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做數學”,架起“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橋梁。
不足之處:有時出現學生的不規范語言, 沒能及時地為其修正。教師的引導語言切入的時機把握不好,到第三個活動幫李爺爺到商場買生活用品,部分學生對起點的理解有誤,完成得不夠理想。第三活動時 間拖了一點,導致最后的寶藏游戲讓學生的能力提升沒有在課堂內完成。當然作為一名新教師,教學經驗還很欠缺,我將不斷地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1
通過統計與猜測<生日>一課,重在發展學生的統計活動的經驗,特別是通過學生自己出主意想辦法進行數據的調查,體驗調查方法的多樣性,進一步獲得統計數據的經驗。
通過圖片出示班級同學過生日的照片,讓全班學生都想到自己的生日,讓學生很快的進入課堂中。課堂上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的四季圖片,感受到了自然的美,營造了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
本節課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學生了解了數據的收集方法。他們認真思考,根據自己統計的數據,學生看到自己的生日的季節人數最多時,那種高興得心情溢于言表。讓學生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統計的`內容要為學生所熟悉、了解感興趣。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明白統計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認真的發現,做數學學習的有心人,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統計。所以在課程最后情景延伸為班級統計同學喜愛的書籍,使學生親身感到了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2
這節課的目的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之后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計量工具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做單位,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這是一節實踐性較強的活動課。我設計一系列活動。如:設計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打下基礎。認識1厘米,安排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第二次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厘米,學生找出很多,如:手指的寬度、牙齒、開關、紐扣、小獎品的寬度等等,我想對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勢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
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厘米的長度觀念。然后應用厘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今天課堂上學生都用“把物品左端對準0刻度,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這種方法,在判斷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在這里我讓學生比較兩種不同的量法,學生認為第2種量法從刻度3量起比較麻煩,要數或者要算。但也是可以的,我想體現方法多樣化,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在量一量,填一填這個活動中,留給學生很大的實踐空間,既讓學生測量已知物體的長度,又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熟悉的物體來測量它的長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達到在玩中練,在練中玩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能明白為什么要統一長度單位,而且也學會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較短的物體長度。但也有個別學生在量物體長度時總忘記對準“0”刻度。在今后應該多給學生提供測量的機會,以便熟練掌握測量方法,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時也要對少數落后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對于這節課中涉及的估測內容學生們完成得不好,估測能力差,大部分學生是靠用尺子量來完成估算習題的,比較依賴測量工具。我必須在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活躍。還有一個不足之處是第二種方法也是一句話帶過,有的沒有掌握好。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3
本課的學習是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本課針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重量問題,但對質量單位普遍缺乏認識這一現象進行教學設計。教學重點是幫助學生建立質量單位的概念,感知1克、1千克的實際質量并掌握它們之間的進率。
1、貼近生活,激趣引入。
由于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光靠觀察得到,所以教學中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引出新知,使學生感到親切,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質量單位的欲望。
2、在動手操作中,形成質量概念。
在教學中,通過掂一掂的動手活動引導學生具體感受1克和1千克大約有多重。
在克的認識這一環節中,讓學生通過“稱、掂、找、說”四個層次,讓學生認知克是用來稱量比較輕的物體的重量單位,通過用天平稱出1克,再用手掂一掂以及讓學生舉出身邊的例子來加深對克的感受,明確克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過反復掂一掂、拎一拎,在實踐活動中讓自己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1千克的實際重量,通過說生活中用千克來做單位的物品。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培養學生愛數學的興趣。
這一節還存在的問題是,對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差的同學來說,還沒有完全學懂,還要個別進行輔導。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學生自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學生為主體”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改為主動,是終身學習的基礎。我認為,數學預習有以下四個優點:
一、利于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潛力。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谧詫W課本時,學生由于認知潛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盡管在老師看來十分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后的思維斷點。由于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長此以往,水滴穿石,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越來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后,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能夠解決,教師沒有必要在課堂上設置情境讓學生解決。在單位時間內,解決三個問題與解決兩個問題,哪個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教師來說,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如果沒有預習,學生的大腦會一片空白,不能及時與舊知識鏈接,會毫不批判的無條件理解。預習后,當認知發生沖突時,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絡。
由于學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對同樣的知識構建的途徑必然也是多樣的。但因課本編排的局限,不可能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借鑒課本想法的基礎上,展現多樣化的見解,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滿足于課本知識的獲得,敢于向課本挑戰,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填補課本的空白點,從而到達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構建自己清晰的知識網絡體系。
四、利于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潛力。
在學生預習后,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動的使用課本帶給的素材。教師務必站在學生發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狀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資料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于教材。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為師生服務,不要成為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于接納的教學思路,并注意為學生的學習帶給適宜的空間。學生的心理結構、理解潛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課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樣分?重點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為了防止學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能夠改為: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樣分?
誠然,小學生年齡小,還不明白如何去預習,這就需要教師有步驟的分階段進行輔導。對于剛剛起步的小學生(如一、二年級的學生),教師能夠在一節課結束時流出5分鐘時間來一起預習下一節課的資料,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為他們在家如何預習給予示范,以此逐步培養學生預習的潛力和意識。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就能夠透過布置預習作業來促進學生預習。在預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4
我上了《千以內數的認識》第一課時,從課堂氛圍上來看,這節數學課比以往所有的課都活潑。這節課用的教具是計數器,當學生看到計數器時,高興的那勁兒沒法說。在分給學生計數器之前,我首先強調了上課紀律,說誰要是拿了計數器不用來學習的話,下一次老師就不發給他了。這一招很有效,課堂紀律出奇的好。
我帶領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得出10個一就是十,接著十個十個的數,得出10個十就是百,讓學生感受了滿十進一。這些都是對一年級的'知識進行復習,學生興趣很濃。接著我讓學生一百一百的數,數到900的時候,有的同學說出了1000,我感覺對以前知識的復習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學生已經接受了滿十進一。接下來我又讓學生撥了235這個數,讓他們看一看百位,十位,個位上的數字分別是幾,講了235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的練習。最后撥了605和320,讓學生通過撥珠,認識這兩個數在數位上的不同。最后讓學生做了課本第77頁“做一做”的第1、2題,并讓同桌互相看看撥的珠子是否正確,再說說各個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孩子們都學得很愉快,收獲也不小。
二年級的孩子,在上課紀律上比一年級強了很多,他們能夠有層有次的和老師完成一項數學活動,并且在活動中個個表現得很積極,以后在數學課中我應該多多穿插這樣的小活動。當然,在這節課中。學生對千以內數的讀法寫法還沒有落實好,應該再通過自主練習鞏固。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5
在教學這節課時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材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識對象,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教學本節課時,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有目的地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改編和加工。在課堂上我以“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為目標,以“乒乓球比賽”主題活動為主線,引領學生生動活潑地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學習方式
上課伊始,我就組織學生擺一擺,加強外部操作的直觀性,引導學生操作、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課中,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為運動員編號、自主探索不漏號、不重復的編號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探究過程,體驗了探索的成功或失敗。
3、轉變角色,在師生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討數學
我通過比較親切和有激勵性的語言來和學生交流,例如“真是棒極了!”、“你們樂意嗎?”、“選擇你喜歡的擺法”等,使學生完全是在平等、自由、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教師已經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不足之處:
1、在課堂教學中,激勵機制運用得少,致使學生沒有能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失去一次很好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機會,情感目標沒有充分實現。
2、在教學為運動員編號碼這個活動中,引導學生總結怎樣才能編得不重復、不漏號的方法時,對于方法的有序性引導和強調不夠,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關鍵教學難點,致使在后面有四個搭配物的更深層次的“搭配鮮花”活動中有重配、漏配現象。
3、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在訓練學生要把話說完方面強調夠,今后要注重在數學課當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6
在數學二年級上冊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透過簡潔清晰的圖表與實際生活聯系,從而把抽象概念和具體情境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仿佛在數學的海洋里暢游。這種教學方法如同點石成金般,將原本晦澀難懂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
通過與孩子們互動、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問題解決方案,我們實現了知識的共建與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授課老師充當著啟發者和指引者的`角色,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參與到數學推理中去。
我們以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為目標,讓數學不再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坎山”,而是一片展翅飛翔的“藍天”。通過豐富多彩的趣味數學游戲和活動,我們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在笑聲中思考。
我們把數學教育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其成為孩子們日常思考問題、處理事務時必不可少的工具。因為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功利性的工具性科目,更是培養邏輯思維、分析問題、解決難題的關鍵能力所在。
總而言之,在這段時間里,我們以耕耘希望來播撒未來的種子,以啟明星來點亮孩童心靈深處的智慧之火。正如那顆顆珍貴小寶石被鑲嵌于無盡星空之中,在無窮宇宙里閃耀出屬于自己特有的光芒。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7
這節課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過從學生喜歡的課本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然后通過組織學生實踐操作,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量出的結果不一樣;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長度有時量出的結果一樣,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為使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統一長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準備好要用的學具,曲別針和一角的硬幣7個。課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初步體驗用不同的長度作標準去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接著又用不同的長度做標準去測量不同的物體的長度。在這一個活動中有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直尺去測量課桌的'長,然后再用曲別針去測量數學書的寬。顯然教材設計者充分考慮教具的實用性,讓孩子能夠比較方便。而且是為讓學生的比較容易進行比較,進行大量的實踐的。但是孩子在測量課桌的長的時候,由于學生用的尺子長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測量的結果也不一樣。但是這一活動恰恰又讓學生體驗用不同的長度標準去測量同一個物體。
這節課,就目標而言,學生不難達到,但總體感覺上得太匆忙,不輕松。而且,每次總有個別學生不帶學具,不認真聽操作要求,這也是個問題。
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動課上,學生學具的準備、課堂紀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慮、重視的問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8
本節課教學還算順利,有成功也有失;為了很好地體現新課標三維目標和四基核心,我在教學時充分展現了概念的生成過程,不但讓學生學習數學的一些現成結果,還讓學生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我運用了活動教學形態,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情境創設的手段,先讓學生通過對比圖形大小理解面積概念,然后循序漸進的學習面積單位。我想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這節課做一反思:
一 、成功之處
1、親歷實踐,感知“面積”
面積概念的建立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中,使理解和建立面積這一概念效果很好。課的一開始,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入手,讓學生感到數學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引導學生通過摸、比、找、看和指身邊物體的面,讓學生從觸覺和視覺中直接感知物體表面有大有小,從而總結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緊接著又通過觀察比較黑板上所畫的長方形、圓形、“⌒”及大屏幕中菱形、正邊形、五角形等引出什么是封閉圖形、封閉圖形的面積;然后又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概括出面積的含義。這樣分層教學,降低了學生理解概念的難度,不僅讓學生全方位地感知什么是面積,又充分展現了面積這一概念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對面積這一概念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更注重了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關注生活中的物體。
2、創設矛盾,強化體驗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面積單位的建立。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讓學生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真正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我巧妙地設計了比較紅、黃、藍三張彩紙的大小,將學生引入重重矛盾之中,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解決矛盾,把知識和能力溶為一體,鍛煉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使他們經歷了從觀察——重疊——拼擺——用統一的標準來擺——面積單位的建立這一過程,從而理解了:要正確比較出兩個圖形的大小,所選擇的用于拼擺的圖形,形狀、大小必須相同,拼擺后會出現空隙的圖形不適合;真正體會到用正方形測量比較方便。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探索規律,有利于學生面積單位的表象形成。學生始終在興奮中思考、探索,知識的學習成為了自我需要,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挑戰和樂趣。
3、鼓勵動手操作,重視表象形成
新課標指出: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我在每一環節的設計中都很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在摸一摸中感知了物體表面的大;在擺一擺中理解了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在說一說、拿一拿、畫一畫、找一找、試一試等一系列操作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正確建立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4、鞏固運用中,盡享數學樂趣
用數學的'眼光審視客觀世界中豐富多彩的現象,這才是享受數學知識帶來的無窮樂趣。因此,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些符合他們年齡特征與生活經驗,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戰性的活動,
一畫、找一找、試一試等一系列操作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正確建立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4、鞏固運用中,盡享數學樂趣
用數學的眼光審視客觀世界中豐富多彩的現象,這才是享受數學知識帶來的無窮樂趣。因此,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些符合他們年齡特征與生活經驗,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戰性的活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享受成功的樂趣。例如:我設計的為小馬哈“修改數學小日記”這一活動,貼近生活,學生在爭著搶著去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同時,也為小馬哈的馬虎而捧腹大笑,享受到了極大的快樂,并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不學好數學就會弄出大笑話。“在同桌合作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量一量中”,使學生不僅學會了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從中掌握測量的技巧,更是體會了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斑有美妙生活化的填空題”中,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擁有著學習知識的興趣,也讓課堂上充滿著孩子的歡聲笑語,課堂才富有靈動的氣息。
二、失敗之處
1、這節課概念性知識點比較多,需要給學生大量的體驗,由于時間關系感覺給學生的體驗還不夠,導致知識點落實得不夠扎實。
2、本課內容安排十分多,讓學生感知面積用時太長,特別是封閉圖形那部分:感知封閉圖形的概念(怎樣的圖形是封閉圖形、怎樣的圖形不是封閉圖形)——探究封閉圖形的大小——不是封閉圖形大小不能確定——揭示封閉圖形的面積——歸納面積的含義,導致課堂上習題訓練不多,顯得前松后緊。
3、課堂上有效的評價語言在本節課中也體現不夠完善,在評價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評價語言單調,不夠多元。缺乏數學思想、方法等實質性評價。
三、改進措施
1、繼續學習新課程標準,依照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執行課堂,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給學生大量的學習資源,讓孩子們能夠充分體驗、感受,把知識點落實得扎扎實實。
2、把握好課堂時間,合理安排教學任務,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表現時空。
3、多元化進行評價,讓課堂變成“伯樂”。改變過去單獨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態 ,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參與到評價中,特別是學生自我評價,一方面可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他們的自我反思能力。讓“評價”走進孩子的“心靈”,充分發揮數學課堂的評價功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和諧、健康的發展,也是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四、如果讓我從新上這節課,我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面積和面積單位》分成《面積》和《面積單位》兩節來上,這樣既可以使這節課的概念性知識多得到分散,又可以讓孩子們在足夠的時間里進行實踐探索、感知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9
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于激發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而非簡單的模仿和記憶。在教學中,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雖然沒有明確的計算法則,但學生應該建立起一種基本的筆算除法學習策略,明白在進行筆算除法時應該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再做什么,形成一個合理的演算順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用直觀操作和筆算豎式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法,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
學生把一組52根小棒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有多少根?課堂上產生了多種不同的方法得到每一份是26根。其中很多學生采用了以下兩種分法:
A、將5捆小棒平均分成兩份,每份2捆,剩下1捆。將1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兩份,每份5根。再將2根平均分成兩份,每份1根。因此,共有5+1=6捆小棒,即26根。
B、將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兩份,每份2整捆,剩下1捆。然后將這1捆拆開,加上2根小棒,再平均分成兩份。
在第一次試教時,我沒有對A種方法進行評析,而是直接講解B種方法,并進行了演示豎式。部分學生跟隨我的思路模仿學習,但少數學生在獨立練習時顯得無從下手,可能是因為他們缺乏直觀操作和老師指導。這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0
今天我上課的主題是《認識小數》,一開始覺得內容似乎很簡單,但仔細思考后卻發現其中隱藏著許多困惑,這促使我深入思考、實踐,并進行深入的反思。通過不斷地思考和探索,我獲得了許多啟發和感悟,就像從陰暗的地方走出來,看到了光明一樣。這個過程讓我有了很大的飛躍。
1.深入鉆研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編寫意圖。
說到這一點,研讀教材,聯系相關知識點,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發現知識發展的脈絡,進行整體思考,是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理清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才能把握編者的用意,建立扎實的知識體系。在課堂上,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地展現教學魅力,享受成功教學所帶來的喜悅。
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教材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改寫活動。
在學生測量課桌面長與寬的情境中,我們可以引入新知識——米和米。學生可以看到課桌面長5分米、寬4分米,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將這些長度用米和米表示出來。接著,我們可以告訴學生米可以寫成0.5米,米可以寫成0.4米,讓他們初步了解小數的概念。在教學這道例題時,我們應該快速引入新知識,不必花費過多時間在測量具體長度上。重點在于讓學生理解米、米可以用小數形式表示,即0.5米、0.4米。教學結束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結,加強對0.5米、0.4米這樣的小數形式的理解。
在將幾元幾角的數量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時,需要注意整數部分的寫法。例如,將1元2角寫成小數時,我們可以先將2角轉換為元,即0.2元,然后加上1元,得到1.2元。同樣地,將3元5角寫成小數時,我們可以先將5角轉換為元,即0.5元,然后加上3元,得到3.5元。這樣的思考過程能夠幫助我們正確地將幾元幾角的數量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小數。
第三層次是第101頁第3、5兩道題,數形結合,適度提升對一位小數意義的理解。第3題要求將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若干份可以用十分之幾表示,也可以用小數零點幾表示。學生通過這道題目更清楚地理解十分之幾與一位小數的關系,從而深化對一位小數的意義的理解。第5題要求在大數軸上表示一位小數,內容比較豐富。①通過之前學習如何在直線上表示十分之幾的分米(第70頁第7題),學生可以繼續在數軸上表示一位小數,進一步鞏固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的概念。②在0與1之間有0.1、0.2、0.3……0.9這些一位
小數,在數軸上,我們可以將小數進行有序排列。比如,1與2之間有1.1、1.2、1.3……1.9這些一位小數,2與3之間有2.1、2.2、2.3……2.9這些一位小數。讓我們來看看以下已經寫出的0.1和1.2,聯系它們在數軸上的對應點說出對這兩個小數的理解;然后填出方框里的數,想想數軸上其它點所對應的小數;最后說說在數軸上的發現。
2.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小數的引入是因為在生活實際中經常會遇到“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是整分數”這樣的問題而產生。因此教學中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小數的現實生活作用。于是我一開始結合慶!傲ひ弧眱和澣胧謩撛O了“小明和媽媽”去超市這一生活情境,并且自始至終將這一情境貫穿于整個過程中,讓學生感到所學的內容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切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帶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3.實施有效遷移建立小數的數感。
數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素養,初步建立小數的概念,建立小數的數感,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是本節課的重點,那么如何建立呢?要通過知識間的有效遷移去達成。這個遷移點首先就是分數的知識,分數的學習對小數的學習特點是小數意義的理解有直接、顯著的影響。在例1中“5分米和4分米分別是幾分之幾米”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只要通過提問,引起學生的回憶和思考,就不難解決,然后不妨直接告訴學生:“米還可以寫成0.5米,米還可以寫成0.4米!笔剐岛头謹到⑵鹬苯拥穆撓,讓學生對小數的數感在分數這個平臺上建立。其次在練習中也應該引導學生細細體悟,實現有效遷移。如“想想做做”第3題,類似的圖在分數的學習中也見過,只是當時的圖更一般化,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定是10份,到這里,圖被特殊化為一位小數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數的模型。“想想做做”第5題有同樣的作用,只是這條數軸曾經是認識整數時常用的模型,而現在又拓展到了小數。深入地去挖掘,引導學生去理解,幫助學生建立關于小數的數感。
4.豐富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關于學習方式,應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特點,去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方式。本節課中,例1的教學選用了講述法,把小數直接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經歷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同時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觀察、操作、交流、討論,以直觀到抽象,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還伴有同桌、小組內的生生互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去優勢互補,充實認知;另外,也安排了自學環節,讓學生去看書自學,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合理設計習題,最大限度發揮習題的功能
本節課的習題設計非常巧妙,一個習題一個要求,教學時可以善于利用,充分挖掘,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結合實際情況,也增加了一些習題,如對口令、猜價格游戲,既活躍了氣氛,又更好地建立了小數的概念,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感受到小數與我們密切相關;判斷各是什么數,試圖讓學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晰整數、分數、小數的內涵。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7-15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5-15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1-09
數學小學二年級教學反思02-13
小學數學《分類》教學反思05-21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05-25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優秀)05-16
(實用)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7-05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優秀09-2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優選】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