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精選20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
本月召開家長開放日活動,從反饋情況看,家長普遍對我班的班風、學風及學生學習情況的好轉較為滿意和認可。在個月我教授的內容有第七單元:認識鐘表;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包括9、8、7、6、5、4、3、2加幾);并且對學生的作業習慣進行了培養,下面我先談談教學方面:
在這月中,我與同學們共同學習了如何認識鐘表,并在教授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在上這一單元時,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動手能力,通過看實物鐘,觀察鐘表上有些什么?讓學生說一說,并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其次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它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這一部分學習的好壞,將對今后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的影響。本單元我分為三個小節完成的,即:學習9加幾——8、7、6加幾——5、4、3、2加幾。
當然作為一名新老師,我對教材的把握還有很多不足,常常把握不了一節課的重難點,所以今后我還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研讀教材教法,多向優秀的教師請教,讓自己的教學水平能盡快提高。而在學習習慣上,這個月離期末考試越來越近,我加強了學生們的作業習慣的培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習慣。
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做出指導和示范,如,課堂上在講解例題時要先示范讀題方法,強調多讀,弄懂題目具體意思,弄清有幾個已知條件和問題,遇到不懂的及時作上記號,養成用符號標記習慣,同時指導分析對比的方法,還可以讓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及解題的想法等等。
(2)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習慣。
計算是小學生數學 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不管題目難易都要認真對待。首先看清楚計算符號,專心對待每一步計算,還要讓學生明白培養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對認真演算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表揚,及時樹立榜樣。
(3)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首先要向學生提出做數學作業書寫格式要規范,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范。對于作業的書寫情況,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揚為主。
(4)培養學生專心作業的習慣。
一年級小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梢韵驅W生提出,作業盡可能的一次性做對,最好不用橡皮檫。
雖然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相信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扎根、結果。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2
數學課其實是思維訓練的場所。老一輩人常常認為數學學得好的人往往比較聰明,這并不無道理。因為數學學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重任,一套好的數學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設計得多么美麗,也不在于設計得多么新穎,關鍵是是否能給學生們廣闊的思維訓練空間。在加減法(一)5的加減法一課中,小雞吃米的.數學故
事是這樣設計的:5只小雞吃米,有兩個盤子都裝有米,同學們猜猜看,小雞吃米時會出現什么情況?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幾和幾"相比,無疑前者給了學生一個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與教材的新思想靠攏,在上《前后》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裝扮成不同的小動物,依次是小熊、烏龜、公雞、兔子、大象、小狗。請他們說說大象現在排在第幾?如果我想讓大象排在第二,你們有什么好方法呢?當然學生們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實現了數學課的價值,進行了思維的鍛煉。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3
在教學改革的今天,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學習內容都發生了變革。新的數學課程理念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是有著更為寬泛的內涵:讓學生愿意去親近數學,了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這一基本理念出發,我選擇這個課型的,算是對我自身的一種挑戰,也是起一種拋磚引玉的作用吧!
二、興趣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式。
我的教學設計注重了以收集信息為支點,以設計存款活動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例如:在周末的時候,安排學生自己去調查儲蓄知識、教育儲蓄和國債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也激發了學生的學興趣,結合前面學過的有關存款知識,能夠自我探求合理的儲蓄方式,學生既感興趣,又能學以致用。不僅會比較哪種儲蓄收益高,還明白了合理存款的真正含義。我們的家長在《放飛希望》上寫到:“本次的數學作業雖然有難度,但更貼近生活,值得肯定,希望今后多些這方面的能力的鍛煉!
三、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
再說,當今信息時代,收集、整理、應用、反饋信息是現代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本課的'教學課前小研究時,充分利用計算器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減輕煩瑣的計算,騰出時間、精力去思考數學方法,尋找規律,進行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小組的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有效學習方式。根據學生收集到的信息,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設計具體的存款方案。小組匯報后,及時讓學生補充不同的思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情況。這樣有利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勇氣和個性,使學生思維更清晰。通過多媒體的幻燈把學生書寫過程投影到屏幕,學生都能夠看到思路是否正確,書寫過程是否規范 。學生在合作中,鞏固了百分數和利率的相關知識,并在學習中經歷了“數學化”過程,并從中獲得了數學思想、方法與策略,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驗到了學習樂趣及自信與成功。
五、不足之處:
1、應該更多的去關注數學能力差,學習基礎差和一些內秀,膽小的孩子,多給他們提供一些鍛煉的空間。
2、教學機智不夠。在學生匯報存款方案時,錯失了抓住學生意見的不同點產生分歧,例如學生1說:“我建議媽媽不用計算就可以做出選擇,利率越高,利息就越高!”我出示利率表后讓學生觀察,同意這種說法嗎?學生2:“不同意。為什么存款六年沒有買三年國債利息高!”我應該抓住這個生成機會的。應該讓學生們回答這個問題?為什么呢?肯定會有學生說:因為這里是一種組合存款,如果媽媽存款10年或者7年,肯定是”而我只是讓學生們再觀察利率表,再聯系前面學生的百分數得出:“本金和利率一定的情況下,存款越長利息越高!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4
作為班主任,在開學初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整頓與管理,整個班級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生的學習風氣與班級集體氛圍有了很大的好轉。十月份,我將工作重心放在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化管理上:加強學生文明禮儀習慣、個人衛生、課堂常規要求、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個別調皮學生及后進生的思想教育,任用我班的唐巖歡同學為班長;完善班級綜合量化評比制度,做到獎罰分明、有錯必究,更促進了學生的自覺性。
作為數學老師,在第一單元檢測中,三年級的平均分較差,因而我從以下方面扭轉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方效率:課堂上減少老師講,盡量擠出更多的'時間給大家練習,每節課都會讓一部分學困生到黑板上做題,以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嚴把作業關,不認真完成的要一追到底,直到交上來為止,不合格的作業一定要重新做過,錯題必須認真改正;加大培優補差的力度與容量,第一單元數學不合格的學生重點補習。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我們進行了第二單元的檢測,兩個班的平均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不僅很多家長較為滿意,更多的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勁頭更大了,積極性更高了 。
雖然一個學期已經過去了一半的時間,學生們在不斷進步。我相信,在各科任老師的共同配合下,在同學們高漲的學習情緒中,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大的累累碩果等待著我們師生共同去擷取。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5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新教材中,加強心算、允許估算,計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有的學生發現了5+8其實用8+5來想更好,把5拿來分成2和3;有的學生認為剛學了9+5=用它來推算出結果更簡單;更有學生掰起手指頭一手比8,一手比5,重疊的是3,那就是13。在我們看來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學生的'應用中它們卻很自如,原因源于這些都是他們的真實體驗,多樣化的知識由此產生。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6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1班和2班數學科任教師。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但他們都有強烈的求知欲。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教材的特點,本學期我在教學中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鉆研教材,備好課。
作為一位老師,你的本職工作就是要教好書,而要教好書,你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幅圖、每個符號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真擬訂好教學計劃。根據每節內容,認真確定好教學目標。
二、認真組織課堂教學。
一年級教學內容少、淺,所以在課堂上很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要組織好一節課,須得下一番苦功夫。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使教法新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饋。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教學時采用直觀教具演示,讓學生看得見,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口說一說動手的過程與結果,從而達到動口、動手、動腦的目的,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講練結合,練習中多以游戲形式進行,讓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教學數的組成時,以“對口令”、“拍掌”、“出手指”等游戲進行練習,教學10以內加減法時,以“開火車”、“對口令”、“搶答”等游戲進行練習。這樣,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記得牢。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得樂,樂于學。
三、及時作好教后反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動能力,有些學生課堂上常開小差,對老師教的知識掌握不夠,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每節課的作業及時批改,認真反饋,及時發現,及時輔導。對學困生除了學習上多輔導,同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交談,把師生的距離拉近,逐漸使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助他們進步,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7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
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離不開數學。既然如此,那么,數學教師能否布置讓學生寫日記或周記之類的“數學生活”手記呢?
讓學生把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事例、感受或自己的獨特想法記錄下來,讓他們體驗到生活須臾離不開數學,從而增強他們對數學的應用意識,使其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興趣,并且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否則,那樣的教學必然是呆板而膚淺的。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識,與信息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顯然不能適應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吸收并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這些數學題材哪里來呢?通過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記錄下來,教師則對這些素材加以梳理、提煉,就可以成為通俗易懂而又鮮活的例題,學生通過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活動,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數學思想家”。
通常我感到語文老師通過讓學生寫日記、作文,和學生的情感溝通是比較多的,那么數學老師如何實現和學生的溝通呢?我覺得除了找學生談心,找家長了解情況之外,通過文字溝通也許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哪個同學有難題?哪個同學跟不上?哪個同學最近有心事?抑或老師哪里講得不清楚?……都可以從日記中反饋得到并及時處理解決。
我們一直在強調教學要因人而異,這是對的,但是我覺得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因人而異是很難的,講快了,學習底子差的同學跟不上,講慢了,思維快的同學“吃不飽”。怎么辦?通過讓學生寫數學生活日記,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每次搜索一道趣味題、思考題做做,給老師批改,我想對他們也是有好處的。
數學生活日記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比如還可以鼓勵學生讀一些數學家的故事,然后寫下讀后感等等都可以。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是否可行?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這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中進行嘗試!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8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筆算。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口算,以及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和兩位數加兩位數加法筆算(包括不進位和進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100以內筆算減法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難度。為了突破難點,我在講授新知識前充分復習了舊知識,出示了一些十幾減幾的口算,學生直接搶答,從而從認知上、思維上讓學生做好準備。在新知識的傳授中,當學生自主得出算式“56—18=----”后,繼續向學生提出質疑“我們上節課學習的不退位減法個位上6減2是夠減的,可今天這道題個位上6減8不夠減,怎么辦?”
在教學時我主要采用讓學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新知,并且通過學具的操作與演示,對重點和難點進行層層突破。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我認為我們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我重視了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我相信學生,承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56—18=”該怎樣計算,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實踐操作去發現方法。在合作、交流、匯報自己的方法中讓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達到互相啟發、共同進步的目的。列豎式計算學生也出現了不同的思路,我再次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比較、發現,整個教學過程都突出了學生經歷、參與、探討的過程。
學生出現的`問題:
。1) 個別學生相同數位對不齊。這幾個學生要進行單獨輔導,讓他們認清數位,知道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
。2) 個位不夠減,知道從“十位退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但是計算十位和十位相減時,學生不把借的“一個十”給還上再減,致使整個計算結
果多了十。
(3)個別學生在列豎式時,落寫減號,等號后的得數忘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中互相創新,在啟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在這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共同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教學反思
1、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興奮狀態。
從課一開始,學生就以一種輕松的心情進入情境,“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級孩子思維處于積極、興奮狀態,在學生感興趣的畫面中學生的思維火花開始點燃了。接著的“看評比欄”學生的興趣有增無減孩子們的想象又一次打開了“閘門”,在自主遍題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且掌握了如何去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從中提出問題,鞏固了題目的結構和數量關系。沒有呆板的數量關系的說理分析,靈活、積極的思維狀態勝過了說理,這是我在新課程中“用數學”方面的對“說理分析”的嘗試性的突破。 從學生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興奮狀態。
2、學習的主動權始終掌握在學生手中。
問題的產生、提出、解決這一系列過程都是孩子們自行完成的,教師在其中始終處于引導者的地位。、“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二(2)班有多少人,”順理成章地把畫面“切換”到了“評比”的“鏡頭”!皫煟菏鞘裁辞闆r呢??和同桌交流一下!薄皫煟嚎戳诉@些信息,你能解決什么問題嗎?”教師始終處于引導的地位,由學生根據畫面情況及自己的想象提出問題,在同桌或小組交流中解決問題。
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完善地解決問題,并掌握了用減法解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問題。當主動權掌握在孩子手中時,孩子們的創新思維是會不斷閃現火花的。這是我本節課自感比較滿意的地方。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9
今天,我講了《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整節課下來,我感覺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鑒。
1、情境的創設由生活中的乘車問題導入,數學源于生活,抓住這一點,讓學生處境生情,以乘車情境作為導入,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同位的交流,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途徑。由于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很顯然提出的乘車方法也就很多,但針對這節課的設計,我只是選擇了其中的一組方案進行學習。情境的導入,為學習新知做好了鋪墊。
2、探索新知由乘車方案入手,讓學生嘗試發現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對于解決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習了口算的方法、擺小棒的方法等多種方法進行計算。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課堂上孩子們基本上應用了口算的方法,只有幾個孩子用了列豎式的方法進行了計算,針對孩子的做題方法,只是讓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對于筆算,指了一名學生進行了板演,此時讓孩子認真觀察孩子的筆算方法和過程,并且讓板書的學生說了自己計算的過程。此時的我,有了新的想法,立標課有一定的模式,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豎式的寫法也是一種模式,學生的第一感覺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學豎式的寫法時,我在黑板上進行了板演,讓孩子們接觸模式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據板書的豎式,但對于如何計算,便把這個問題交給了孩子,先讓學生同位之間交流算法,然后學生展示,在展示的時候,有的學生從個位算起,有的.學生從十位算起,對于這些豎式的計算方法,我并沒有提示孩子非得從個位加起不行,而是給學生留有了下一步學習進位加法的計算空間。在教學進位加法時,學生對于從個位加還是從十位加產生了疑問,有的學生說,從十位加好,有的學生說從個位加好,并闡述了自己的理由(從十位加太麻煩了,個位進的1要加上,還得把十位上的數再擦掉,不如從個位加起方便。給予學生所說,學生進行了練習,從中體驗了知識的生成過程。
4、鞏固練習以基本的筆算開始,加深學生對于本節課的認識,同時提高了學生對筆算算理的理解。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0
學生有了學習目標,就要奔著目標前行了,那么學生如何才能到那里去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主導作用,所以一定不是老師替學生到那里,而必須學生一步一步的走過去!
那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汽車里的語音導航又有什么聯系呢?
把學生學習比作是到達某個目的地,那么學生自己就是駕駛汽車的司機,作為教師,就是告訴學生目的地的方位,具體怎么走,是高速優先、還是距離優先等實際的行駛路徑還是學生自己決定的。
所以教師的引導作用是不同于語音導航系統的,語音導航系統幾乎把每個路口的行駛要求都說的一清二楚,司機就只是支配了自己的雙手控制方向盤和雙腳控制速度而已,完全沒有控制自己的大腦,只是“聽話”的按部就班而已。這樣最終雖到達了目的地,但學生依然未能記著自己來時的路,即便是原路返回都有一定難度。這也造就了學生只走路不記路的“應試”模式了。
學生需要的不是詳盡的“牽著鼻子走”,而應該是在走錯時能夠及時的得到提醒和修正。這樣才是真正的學會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發散思維,舉一反三的理解新事物、新現象,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到達目的地時,知道自己走過什么樣的路,這些路是什么樣子和叫什么名字。當再次需要這些路時,腦中能夠迅速的提煉出來,然后為之所用。這才是真正的會開車!
那么連貫到學習上,就是教師放手給學生自主學習,不怕學生錯,學生出現錯誤,及時的提醒或修正,典型的錯誤在全班進行強調要求。最終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時,讓學生自主的回顧學習過程,就像是“來時的路”,遇到了哪些疑問,是如何解決的.;新知識點是怎樣的用處,對之后的學習會提供哪些便利呢,像新路車少路近一樣便捷;把學習過程中磨礪的韌性保留下來,為今后的學校、社會學習提供最有利的學習品質。
學生如何到那里去,一定是主動的去,教師就是學生手里的指南針,當偏離大方向時,指南針就能夠給予提醒。古時的航海大家就是拿著一個指南針發現的新大陸、遨游的全世界的,他們有教師的引領嗎?他們創造的輝煌就像正在學習的學生追求的那樣,所以請教師們做好學生手里的指南針,而不是那便捷交通工具上的語音導航。
甚至有的教師不僅僅是語音導航,還是肢體導航,不但說著怎么走,還動手去“干擾”學生轉動方向盤,恨不得自己坐在副駕駛位置去開車一樣,結果一定是悲劇的。
學生如何到那里去,需要學生學會學習,認真落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親力親為,不做學習的奴隸。教師們,我們要做好的就是成為孩子手里的指南針,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不要做精準的導航系統,把孩子本應動腦的機會給剝奪了,這其實是無比殘忍的。有時高科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1
本節課目標主要是:1、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2、引導學生學習由舊知兩位數加兩位數筆算方法,向新知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進行知識遷移,進而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該課按照自己的設計比較圓滿的完成了。
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如:嚴謹的思維習慣、扎實的'解題作業習慣等。這是我以前沒有意識到的。在學習完筆算減法的方法后,我讓學生比較了兩位數加兩位數與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相同點,卻沒有比較不同點,這不能說不是個遺憾,因為有的孩子是容易不看加減號的,一個數位上加,另一個數位上減。
在本節課中我采取了一次學生合作學習,但放在練習環節,如果放到學習例題時,效果應該更好。課中小結時不要過于放開,應對從哪一位算起給與一個規范的說法:筆算時從個位算起!
我對主體部分的鉆研比較注重,對練習的處理相對毛躁,基本上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做,然后及時面批,缺乏對習題的對比引導。如98-80=和98-8=,如果不拎出來讓孩子們比一比,這個習題資源就浪費掉了。對練習形式的處理也不夠靈活,只是直接用了書上的練習,在該課快結束時插入一些變化題型,可以一掃孩子們的疲倦,再次刺激學生的興奮點。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2
簡便計算是小學計算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簡便計算應該是靈活、正確、合理地運用各種性質、定律等,使復雜的計算變得簡單,從而大幅度地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墒请S著簡算類型的不斷增多,學生開始對一些類型混淆了,隨著簡算方法的多樣化,簡算的準確性也大打折扣。于是,我開始困惑、開始思考、我開始發現:簡算不僅要求學生能明確運算順序,正確計算,而且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覺,能夠進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夠進行簡便運算的特征,并合理地進行簡便運算,所以有必要進行一次系統的整理與復習,幫助學生理清當中的奧秘。
本節課主要的教學流程是:
一、從常規的口算入手,讓學生通過口算初步理解口算的一些技巧,
二、通過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進行整理,并進行匯報,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喚起回憶;
三、利用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例,讓個別學生進行匯報,并特別提醒同學注意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錯誤發生;
四、通過題組的對比,讓學生找出哪些能簡算,哪些不能簡算,進一步理解簡算的要求和特點,然后基本練習、綜合練習的應用進行反饋,達到練習的目的。
本節課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
1、能讓學生自己整理本單元的知識點,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系統的整理,培養了學生概括和歸納的能力;
2、從學生的錯例入手,讓學生從身邊的典型問題入手,再讓學生自己分析、改正,同學之間及時提醒等方式,減少錯誤率的發生;
3、通過課堂上多讓學生說一說、評一評等方式,培養了學生分析說理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學得更加有自信。
4、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如:88125,學生做出了兩種答案:
、、88125=80125+8125=10000+1000=11000;
②、88125=11(8125)=111000=11000。我請學生分別介紹了他們的想法,他們說:第①種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讓他們分別同125相乘;第②種則將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換率和結合率,先把8與125相乘,最后再乘11。
首先肯定答案都是正確的;兩種解法的區別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種解法是用加法進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第②種解法用乘法進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方法不同卻有異曲同工之處,希望同學能有側重點地選擇算法。最后強調:簡便運算的思路會有很多,只要把握湊整這個解題關鍵,正確、合理地使用運算定律,就是正確的。這樣教學,不僅使學生學會了單純的簡便運算,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初步理解了學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書本上的知識必須運用到實際當中去的道理。
本節課仍有不足之處:
1、本節課對于把一個數拆成兩個數的形式可以是相加、相減、相乘、相除等形式,可是在這節課中出現得不是很明顯,對于學生概括知識點不是很全面;
2、學生在計算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小問題,在后面教學中要更加注意;
3、對于中下生的輔導,兼顧得也不是很周到,如:算理的分析、書寫的理解、式題的特征等,可以通過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等形式進一步讓學生不掉隊。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3
分數對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教學時,我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后“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點是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局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說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現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說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說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于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盡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并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于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于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么,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及連加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一節課緊緊張張,很充實,也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本節課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到位,教學效果良好。
一、用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摘西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整節課始終使學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二、本節課還重點培養了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和發現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交流的環節中,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事情,鼓勵學生在眾多的信息中選擇信息,并利用已有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在拓展延伸的環節中,又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聰明才智,鼓勵學生自主編寫題目,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盡情地展示自己。
三、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是和合作學習相輔相成的'。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合作交流之前,給學生充分的獨立解決問題的時間,不僅有助于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也有助于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而獨立思考之后把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大家一起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各種個性化的算法進行比較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相互接納。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5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最重要的是教書育人,而要做好教學工作就必須具備精湛的專業水平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為了以后更好提高教學效果。經過一番深思,我個人覺得數學教學,應該作到夯實“三基”,理順知識網絡。促進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鞏固掌握相當關鍵。我從中得到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二、高度重視新課程新增內容的復習
新課程新增內容較多,F行教學情況與過去相比,教學時間比較緊張,復習時間相對短,新增內容考察要求逐年提高,分值也不斷加大。在新課程試題中,有些題目屬于新教材和舊教材的結合部,在試題中采用新舊結合的方法。
三、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學、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工作
在自己作題時有意識的找出最佳方法,盡量不要有較大的思維跳躍,同時結合參考題解加以取舍,也可以把精彩之處或做錯的題目做上標記。查漏補缺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除了把不同的問題弄懂以外,還要學會“舉一反三”,及時歸納。 總之,今后我要認真鉆研數學中的`每一個知識點,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虛心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同時積極主動的學習老教師的實際教學方法,與此同時,我努力做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做好學生的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高。盡量少留下一些遺憾。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6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边@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句實實在在的話,只有真正做到了,數學才不會是一些枯燥的計算,而是真正讓孩子們得到成就感,得到快樂的一門課。
在期末測試后,批改三年級數學試卷的時候,遇到這樣一道題目:
算式“120×4÷3”還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請試著寫出一個能用它解決的生活問題。(提示:完整地表達數學信息和問題,不解答)
這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當然孩子們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可是有一種答案卻讓我為之擔憂,答案是這樣寫的:
我計劃每天吃120個蘋果,4天吃完,實際上3天就吃完了,平均每天吃幾個?
看到這樣的答案真是讓我哭笑不得,可是根據題意提問題,從邏輯上來講是沒有問題的,可是聯系生活實際呢?顯然這是脫離了生活實際的。如果只是單純地為了迎合計算的需求,而去提問題,這樣學習數學還有什么意義?這樣的學習,是完全不能迎合現在素質教育,與生活實際越來越貼近的考試題目的。也違背了我們學習數學的初衷: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我們要做的,就是拿生活中真實的事例來講解數學,而不是為了讓孩子們單純地學習計算。數學其實是一門特別有意思的課程,他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其中的邏輯,條理性,各種各樣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都是在我們長大之后怎樣處理事情的方法的原始積累。
二年級的數學中會出現類似這樣的題目:
有33人去旅行,要坐車,每輛車最多做7人,至少需要幾輛車?
有些孩子的`答案是這樣的:
33÷7=4(輛)……5(人)
答:至少需要4輛車。
這樣的答案顯然是錯誤的,盡管在算式當中出現了4輛。聯系應該生活實際想一想,33人去旅行,那就要求每個人都要坐上車,一個人也不能落下,這就要求剩下的5人還需要1輛車,所以正確的答案應該是:至少需要5輛車。
還有這樣的題目:
小明拿16元錢去買筆記本,每本筆記本5元,最多可以買幾本?
正確答案應該是這樣的:
16÷5=3(本)……1(元)
答:最多可以買3本。
在這道題里面,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剩下的1元錢,是不夠買筆記本的,所以只能剩下了,最多只能買3本,而不能再加1本。
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數學,其實它沒有什么捷徑可走,沒有一層不變的方法,最好的方法都是結合生活實際想出來的。
所以,我們在講解數學課的時候,與生活貼的越近,才越有意思,與生活貼的越近,數學才越好教。千萬不能為了單純地解決計算問題而去講解方法。對于小學的數學教學,任何脫離了生活實際的數學都是毫無趣味性可言的,也是枯燥無味的。
讓我們努力把數學教的有意思一些,有趣一些,那就走進生活當中,去講解我們的數學吧!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7
半個學期很快過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面對幾種現實反思如下:
1.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反思
任小學低年級數學,最撓頭的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這里的原因是多樣的,也是復雜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內容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學一些課時,用不同的方法就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本學期在設計一些課時,我拋開了書中的例題,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處理的好處不僅解決了課的重點而且節約了教學時間。大家又一次進入了學習的高潮之中。盡管要通過多個情境解決幾個知識點,這么大的容量,由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熟悉和感興趣往往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長此以往,學生感到厭煩在所難免,厭學的'癥結所在。
2.對學生的兩極化現象的反思
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在學生的實際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嚴重,以所在任教的三年級為例,數學的各項成績在歷次抽測和考核中均還理想,但從口算到應用題,每一項都有幾個差的學生。我就想,為什么差的學生越教越多呢?于此同時,我也發現部分學生在大多數同學熱火朝天的學習過程中,扮演的只是鴨子叫雷的角色,不僅提不出問題,甚至記不住常見的計算公式,而對于這部分學生,常規的處理方法是忽略不計的,日積月累,錯過的東西越來越多,與大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所以我覺得,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更要因人而宜,我們也不能用公開課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生,我認為我們可以吸取公開課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開課的方法。
總之,我覺得,教學活動是一個最具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才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8
今天我上了小數乘整數的第一節課。課堂上我沒有使用書上風箏圖,而是利用課本第7頁的第2題表格:先填出課本的價格,再計算總價。因為新學期剛開始,同學們剛拿到新書,讓他們直接在自己書上找出單價,這比風箏情景圖更讓他們感興趣。而且讓學生把自己尋找信息能以表格形式整理好,更簡潔明了。我教第一個班級的時候,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自己提出數學問題,學生都提出這些書一共化了多少元。根據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用加法解答。在反饋中有的學生直接口算的,有的同學是列豎式解答。我讓他們說說怎么想的。然后我再次強調了小數加減法豎式中一定要小數點對齊。結果在講小數乘法時,寫小數乘法豎式格式錯誤很多,許多同學都是象小數加法那樣寫,只記住小數點對齊。
在第二個班級執教時,我索性自己直接提出如果買5本音樂書要多少錢。3.4×5這個例題很有典型性,對于三種算法的理解學生掌握的比較好,和對乘積中小數末尾有0的處理都解決了。然后讓學生計算買15本,23本多少錢。在乘數是兩位數的小數計算中出現問題比較多:計算中間過程出現小數點;還出現先撇掉乘積中0,再點小數點…我是這樣引導的:把小數3.4看作整數34后,就變成了整數乘法34×15,那么計算過程中還會有小數點嗎?到底先點小數點,還是先去0,我讓學生討論,在討論中學生明白,只有在小數中末尾的0才可以去掉,所以點上小數點后才是個小數,才具有小數性質,小數末尾的0才可以去掉;不然如2400是個整數,去掉末尾兩個0,變成24,就縮小到了原來的1/100。當學生意見產生分歧時,卻又說不清其中道理時,老師讓他們在爭論中,對比辨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只有經過這樣體驗獲得知識才是深刻的永遠的。
由于第二節選擇的例題更有典型性,而且把本課要受干擾負遷移的小數加減法豎式索性回避了,所以新授課討論時間比較充裕,教學效果也明顯提高。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9
二年級現在在上10000以內數的認識,其中有幾個問題我有點反思和疑問。
題目:
(1)從一千起,一個一個地數到一千零二十;
。2)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
。3)10個100就是1000。
遇到這樣的題目,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都會問老師,要寫語文字還是阿拉伯數字。其實對于我們老師來說,寫哪種數字問題不是很大,主要懂就行了。但是對于低年級小朋友來說寫語文數字和寫阿拉伯數字是一定要區分的。所以就這個問題我請教了經驗豐富的老師,她的意思是最好給低年級的學生統一寫怎么書寫,即使這個問題不大,但是書寫規范對于低段年級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所以后來我給學生們規范了下寫法,數數的',以及數字的寫法用阿拉伯數字,計數單位、數字的讀法用語文數字。做了個規范之后,學生們的作業明顯有了進步,做題書寫都規范多了。但其實我有點疑問,為什么寫哪種形式的數字不重要還要給學生們規定呢,到后來高年級時又要給他們的已有認識進行修改,何必多此一舉呢。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20
雖然我是數學老師,但是作為一年級的班主任我也非常關注和重視一年級學生的拼音以及識字,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采取的方式不同。
我在最近三個月的自修課上,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教學:
一是引導學生發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于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點點滴滴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通過語文老師留給他們的拼音練習反復地讀加深他們的記憶
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校內,在家里,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欲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
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
當然作為數學教師我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個好的教師,每節課除了能夠按計劃保質保量完成既定教學目標之外,還理所當然應該以自己流利準確的語言,豐富廣博的知識,從而使學生經常能有一些意外的收獲。而我覺得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待加強,導致學生在有些數學問題上表達有些過于復雜。
在課后輔導方面,我做的也有所欠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平時對學生的要求不是很嚴格,沒有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任務。很多一年級學生還停留在學前教育的狀態,思想以玩為主。
二、對作業的要求也不是很嚴格,作業量比較少,以至于學生不能熟練地掌握已學的知識點。
三、對于差生也沒有進行針對性輔導。
任何一個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善于通過反思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這是任何一個教育者從普通教師走向教育專家乃至教育家的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期中考試之后,我就作了深刻的反省,不斷拷問自己,并從中獲得了新的教育啟迪。
今后我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
一、加強自己的授課能力,讓學生真正投入去學,學而不忘。
二、要求學生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并做到及時批改,及時講評,及時輔導差生。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形成一股良好的學風。
四、對于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將及時向家長匯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起抓。
成長是一個過程,永無止境;反思也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我的教育之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將繼續迎來一批又一批新的學生,將繼續上好一堂又一堂的課,將繼續面對一個又一個預想不到的教育難題……但只要我保持著對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我就會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樂,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質,在實踐中豐富教育的智慧。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06-22
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反思12-31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06-18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精】04-02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熱門】04-02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8篇04-02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精選15篇04-02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精選15篇02-22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5篇11-25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5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