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22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
數學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稊祵W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坝袃r值”的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關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一節課下來,面對學生接二連三的出呼意料的精彩的對話,我不由得為他們喝彩。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闭n堂上,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主動,而且思維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我心里有一種深刻的感受越來越鮮明——這不就是我們新課標所追求的嗎?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
一、巧改教材,使學習的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小學生學習的有價值的數學應與他們的生活存在最近連接點、是思維最近發展區的`數學。
二、廣挖素材,讓數學從生活中來。
眾所周知,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因此,數學教學應廣泛挖掘各類生活素材,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是從活生生的生活中來的。
感興趣的學習自然充滿激情,讓整個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三、巧設題材,讓數學到生活中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本課的教學,我覺得理解什么、掌握什么、運用什么都不應該是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讓學生通過上這樣一節實踐活動課,使他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數學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的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己反思中加強“課標”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能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成長中創新!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教學設計獨具匠心,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把講變成學。教學中教師既能放心的退出去,又能適時地站出來,引導質疑,點撥難點,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正正經經地經歷了學習的全過程。教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v觀整節課,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教法得當,優化了課堂教學。
本節課,我們以“教學目標”為主線,按照目標導學的教學流程出示目標運用目標導學,使教師教得清楚,學生學得輕松。清楚較好地完成了我們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v觀整個課堂教學,其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運用目標導學,關注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本節課,我們以“學習目標”為主線,按照目標導學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本節課的重難點,站在學生的角度,將教學目標轉換成3個學習目標之后。教師制定了相應的學法指導,例如,在教學“初步了解平行線特征”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猜想、測量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按照“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索步驟去學習一些特征,為學生學會學習奠定基礎。
二、本節課,注重設計數學活動,促使學生理性思考,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例如,在“認識平行線”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移一移,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為正確掌握平行線概念提供了形象條件。促使學生對平行線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三、本節課,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充分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現與形成的全過程。
通過體驗與感受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例如,在教學“畫平行線”這一過程中,教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孩子們試畫平行線,使學生第一次體驗畫平行線的方法,然后對比各種畫法的優缺點,引導學生第二次體驗,尋找畫平行線的尺規方法,學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親身體驗中,掌握了方法,提高了他們的創造能力。
當然,這節課同樣也存在著需要反思的地方。比如說,教師在組織學生尋找,小魚平移前后的圖形中,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這一環節,教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我認為,如果教師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描出互相平行的線段,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還會使不同學生的思維差異得以顯現。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評意見,現在由請說課教師樊雪梅,做課教師李曉明。我們誠懇的希望各位評委,同行們留下寶貴意見,促進我們團隊更好的發展。謝謝大家!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3
《購物小票》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14——-15頁的教學內容,在這節課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知識鑲嵌于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真諦。教學中我始終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造探索的空間,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發展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留給我以下思考:
1、“教”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學習內容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梁,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數學內容的基礎。教師要有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要把兒童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及時收集和整理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空間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
2、“學”用現實的方法體驗數學。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搜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在上新課之前,我安排學生到超市去購物,這樣,學生就熟悉了購物的情境和過程,再通過教材,借助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材料幫助學生從身邊的事情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再精心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世界數學化的過程。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并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理解新知識,最終讓生活中的經驗提升為數學知識。
3、通過創設核對購物小票的情境,讓學生發現小票上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再激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欲望,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并不陌生,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了探索的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注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比如:在研究購物小票時,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從購物小票中發現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將獲取新知識與尋求策略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促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編制”生活內容。特別是在“應用拓展”部分,學生將學習到的新知識與生活實際緊緊的聯系起來,加上老師的演示,使學生真正的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目的。
4、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題中,學生在獨立思考后,意見出現了分歧,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這學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才不流于形式,這樣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思考,又學會了與人合作。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是北師大第四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課,教材的第一個問題:買包裝只需要多少元?有了前三節課的基礎,學生能夠準確計算出結果。
這個環節的重點是,計算后要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乘法和整數乘法之間的關系,兩者之間如何相互轉化,理解算理。第二問題:買彩帶需要多少元?這個問題在第一個問題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后,強調如何用豎式計算。這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在以前的小數加減法計算中,我們采用的是小數點對齊。所以在計算小數乘法時學生還會出現小數點對齊的方法。這種方法我們在教研時認為這也是對的,但并不是最優的方法。所以這個環節應該善于抓住生成點,展示學生的“小數點對齊”和“末位對齊”這兩種計算方法,讓學生自己對比,從而優化算法。第三問題:嘗試算一算。這個環節就脫離了情境,給學生呈現了抽象的算式,讓學生獨立計算,并在交流想法時,歸納出小數乘小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尤其要強調積的小數點位置的缺點。
這三個問題是層層遞進的,學生通過問題串,可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一種是“標準”的'末位對齊,另一種就是“錯誤”的小數點對齊。我并不急于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計算,而是讓學生思考“你認為這兩種方法哪種更合適?”這就引起了學生思維的碰撞,你一言我一語的,就探討出了“末位對齊”的計算。教學效果較好。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5
11月21日,我有幸參加石練小學與金岸小學數學教研聯誼活動,并在此次活動中上了《確定位置》一課。
本節課既是認識圖形知識的繼續,又是后面學習直角坐標系等知識的基礎。這節課要求學生體驗確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數對的意義和表示方法,能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來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數對”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教學時我沒有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對的表示方法,而是直接告訴他們,然后圍繞“這個數對第一個數表示什么?”“數對中第二個數表示什么?”“寫數對的時候要注意什么?”這幾個問題展開,讓學生體會數對的.含義和書寫,并使學生初步理解用數對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再通過確定小青班同學的位置幫助學生熟悉這一規則。之后讓學生嘗試用數對來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對數對含義的理解。
反思這節課,從設計準備到試教,到最后上完這節課,需要我反思的地方還有很多。
1、關于在實際教室里用數對表示學生的座位時,在數第幾組的時候,我沒有說明要站在觀察者的角度從左往右數,而從學生的角度想則是從右往左來確定,這樣就會導致有的學生對“列”和“行”的規定迷迷糊糊,現在反思才明白關鍵是我在教學時沒有突出以觀察者的角度來規定第一列和第一行。
2、對于課堂生成問題不能及時的處理。在課堂上讓學生根據座位卡找自己的新座位時,出現了兩張相同的座位卡(4,1),其實可以先讓學生去判斷一下是誰坐錯位置了,那么她的座位卡應該怎么改?但在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意外”時,我并沒有把它很好的利用起來,在這方面還有待我在教學中去實踐去探索!課堂教學是可以預設的,教師只有積極主動地把握臨時生成的環節,及時反思和調整教學內容,才能更有效的來調控課堂。
一節課已經結束了,但我的思考卻沒有終止,考慮著我教學的得與失。每節課都會存在不足,我們要在不斷的反思中不斷提高。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6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幾乎每個同學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我放在:證實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以及運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解決基本的實際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依然重視學生之間和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讓學生們都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動手感受三個角拼在一起可以形成一個平角,進而證實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這個過程非常重要,學生們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內角和180°的理解和認知。讓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索,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參與到數學的活動中去!
并且,在剪的過程中,我演示了三種不同三角形的拼湊結果,進一步證實,無論任何的三角形,部分形狀和大小,內角和都是180°。
現在反思一下,課堂中自然有很多好的地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是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在剪一剪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因為沒有剪刀,沒有真誠的去操作,還有一兩個個別的學生在演示的時候沒有演示好。
還有的同學,在剪之前,沒有做好標記,導致剪完之后,找不到哪個是原來三角形的角,這個是我沒有預見到的,因此我在第二個班級上課的時候,就提前讓學生們在三個角上面做了標注,這樣就不會再出現那樣的混亂。
另外,學生在反饋學習效果時,沒有做到我想象中那樣好的順序,以及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不過,我做到了不慌不忙,讓學生對學生進行糾正和幫助,課堂的氣氛和交流還是很好的。
因為學生基本的互相交流、討論和總結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接下來,我會進一步的放手,把課堂一步步的再去還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的調動學生自學的能動性!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7
《精打細算》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第5單元的第一課。本節課教學重在讓學生借助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通過自主探索與交流,發現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感受小數除法的意義。在教學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前復習除法和小數的相關知識雖然學生經歷過整數除法的學習過程,但由于時間相隔太久,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知識上的遺忘;而通過復習小數的意義,有利于學生對小數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因此,從課堂上學生學習過程來看,新課前的復習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現實生活既是計算教學的源頭,更是計算教學的歸宿。通過創設去學生所熟悉的百佳超市和供銷商場購買牛奶的場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細算的的主題,自然的引入小數除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體會小數除法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究小數除法的興趣。
三、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要求學生應當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當中學習知識,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算理,掌握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應對齊以及小數部分有余數添零再除的過程中,將課堂充分的交給學生,而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讓學生自己探索,組織學生相互質疑,合作討論。但學生經過努力后,依然對小數除法算理的理解有障礙。這時候,教師就應該轉變角色,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通過“元角分”知識和小數意義的提示,學生看到了前進的路標,快要停滯的航船再次展開風帆,破浪而行。老師此時就悄悄退居后臺,欣賞學生的智慧的碰撞。
四、回歸生活,鞏固提高本課設計了2個練習題,第一個是果醬題,緊扣精打細算的主題,鞏固剛學的知識。第二個是關于今年旱災的開放題,既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又能夠達到愛心教育的目的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
我還有很多的不足。特別在調控課堂和深挖學生的思想方面,還需要更多的提高。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8
《線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線與角”單元的起始課。本節課主要結合生活實例,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會用字母表示線段、射線和直線,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進一步認識線段的基本性質與兩點間的距離。
一、注重聯系生活。
課的導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開始,讓學生從實物原型抽象出“線”,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斜拉橋、樓梯欄桿下的柱子抽象出“線段”,激光、手電筒光線、太陽光等抽象出“射線”,地平線抽象出直線。
二、仔細觀察,主動發現。
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發現三種圖形的區別和聯系。聯系是它們的'形狀都是直直的,線段是射線和直線的一部分。區別在于它們是否有端點,有限長還是無限長,是否可測量等。
三、動手驗證猜想。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學生都知道,并能用自己的話解釋,但我仍然讓學生動手量一量驗證自己的猜想,最終證明直直的線段最短。
同樣,課后練習中,讓學生觀察兩條線段哪個長。好多學生都知道結論是兩條線一樣長,但“口說無憑”,讓學生親自量一量,驗證自己的猜想。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9
《商的變化規律》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熟練掌握除數是兩位數商一位和兩位的筆算除法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既為學習簡便運算作準備,也有利于以后學習小數除法、分數和比的有關知識,是小學數學中十分重要的基礎知識。
本節課主要采用了發現式教學法,小組討論式教學法。教師以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實現教與學的和諧多元化互動,通過啟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教學中去。學生一方面嘗試發現,體驗創造的過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合作意識,在小組交流,全班交流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借鑒,逐步歸納出商的變化規律。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重點突出。
一、故事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心理動力。托爾斯泰亦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币虼,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學習。聽故事小學生都喜歡,在本課教學中,我就利用了這一點,給學生講了《猴子分桃》的故事,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都投入到“猴子和猴王哪一笑才是聰明的`一笑“的思考當中,學習積極性非常濃厚,最后順利地進入了本課的教學中。
二、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他們獨立思考,同位交流和小組合作幾個環節,讓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合作歸納出商不變的規律,并讓學生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體驗探究與成功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自始自終的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數據都來自與學生,比較真實,讓學生參與發現規律、探究規律、總結規律的過程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嘗試、交流過程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三、讓學生學生有序觀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讓學生學習發現第一個規律時,我就要求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這樣學生的思路就清晰了,很快找到被除數不變時商與除數變化特點,在學生匯報交流時,又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再次提醒大家按一定的順序匯報,這樣一來孩子們的思維順暢了,表達也準確了。同時也為下一步的觀察奠定了基礎。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0
《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主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討論的活動中,經歷探索三角形三邊關系的過程,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本節課是讓學生以同桌活動動手操作的形式充分感知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和我的教學設計是相符的,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一、關注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在于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上,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環節:一是動手操作,發現問題,讓學生利用桌子上的紙條擺一擺,看看能否圍成三角形,結果有的學生圍成了三角形,而有的學生沒有圍成三角形,此時,老師接過話題:這是為什么呢?能否擺成三角形估計與三角形的邊的長短有關系,這樣很自然地就導入下一個環節的教學。二是同桌合作,探究規律: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驗的三張紙條的長度填寫表格,這個過程必須得學生親自動手,在此基礎上觀察、分析、發現、比較,從而得出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教學中,我有意設置這些實際動手操作、共同探討的活動,既滿足了學生的精神需要,又讓學生在濃烈的學習興趣中學到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二、關注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本節課我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學生熟知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情境,架起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的橋梁,使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如:由老師上班的路線圖導入,教學新知后我再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釋為什么老師上班走中間這條路最近?練習中的“用花盆擺三角形花壇”等都是從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三、將“猜想—驗證—歸納”貫穿始終。
整個一節課我都采取相應的措施引導學生自己猜想、自己驗證、自己歸納,體現了一種新的教育思想:知識老師是教不完的,可是老師教的這種方法卻可以受用無窮。
不足之處:
1、在教學中,我們不能束縛在教材的條條框框中,而忽視了班上少部分同學的靈感和智慧。在課堂中,如果我能及時捕捉這一信息,并因勢利導,我相信本節課,不僅能找出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還能找出能否三角形的三條線段的最優化方法,一定會為本節課增色不少。
2、不太注重教學細節,未能順利的駕馭課堂。如:學生動手操作時,具體要求說得不夠細致,導致有些同學操作時得不到要領,對學生出現不同意見時的處理,也需提高。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1
“小數點移動”這一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這一規律既是小數乘法算理的理論依據,又是名數改寫的重要基礎,在教材中地位顯著。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過程要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應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結合概念教學的特點,教學中,我首先做到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驗證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學生提出,名數改寫練習放手學生嘗試解決……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而驗證猜想由教師適度“導引”,填表口算環節精細處理小數點位移方法,既突破了這節課的難點,又幫助學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體現了教師的有效引導。其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新型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的難度更要求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我首先引導學生去理解小數點移動;然后指導學生總結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與原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通過單位名稱之間的轉換明確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數的10倍,而這個過程也是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接著引導學生根據這一規律,總結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三位……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最后指導學生根據“擴大”的規律,去總結“縮小”的`規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遷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歷了一環扣一環的探究過程。
以往,學生即便掌握了規律,在做具體的這類題目時錯誤仍然很多,如何能讓學生掌握這一規律呢?教學中我采取了這樣兩個方法:
1、從網上找了2個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規律:小數點,真奇妙,向左移動就縮小,向右移動就擴大,左小右大莫混淆.小數點,跳跳跳,幾個圈圈跳幾跳。
2、強化練習,并要求學生把小數點的移動過程寫出來。
教學中,我有時忽略學生的想法,沒能及時捕捉到學生發言中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學在動態中延續不夠,這些都是今后我在教學中要改進的。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2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最活躍的心理成分,是一種帶趨向性的心理特征。當學生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們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探索。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如果教師不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因此,在教學中,以故事創設情境,將數學置于童話般的故事當中,讓學生感到親切,引起情感共鳴,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本課中,小數點的故事、學生日記等就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寓小數與情境中,使學生喜歡小數,對數學感興趣。
二、注重方法滲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達爾文曾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是高一級的知識,是對知識的一種本質揭示,是數學知識結構的靈魂。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本節課中,在教學1分米=0.1米時,滲透等量替換思想,并以此為基點展開,先讓學生初步感悟十定制分數與一位小數之間的聯系,進而鼓勵學生由此及彼、遷移類推得到許多一位小數,再讓學生比較這些小數的共同點,歸納出一位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遷移、類比認識二、三位小數。歸納小數意義時,滲透抽象化方法,在學生多層面、多角度豐富感知的基礎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數量、單位名稱,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二位小數……,使學生順利地從直觀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三、幾點不足或困惑
小數意義這一課屬于概念教學,如何讓學生建立準確的概念,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本節課做的不夠,老師引導太多。概念教學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變學習方式值得研究。歸納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這里的問題設計我修改了幾次,但我覺得總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數的本質,特別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分數為什么能寫成小數,有的學生可能沒有理解。
小數的意義這節內容知識點多,在教學過程中,為防止把教學過程講的瑣碎,我在教學過程中,把小數的讀法、寫法、小數的組成三個環節運用點到即可的方法快速講解,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探究小數的意義及小數的數位順序表上。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3
《合理安排時間》是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難度較大,本節課主要是通過沏茶和烙餅兩個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并尋找最優方案。讓學生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從而感受數學的魅力。本節課自認為有以下特點: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
本學期,我針對我班的實際情況,對我班的數學教學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償試,那就是無論上什么內容的課,我都會讓學生自學,然后對于我們所學的內容出一個題目。本次授課也是如此。本節課,我針對本課的.重難點設計了合理的課前小研究。讓學生提前探究,這樣各層次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都會有自己的發現,盡管有些是粗淺的,甚至是錯誤的,但人是在錯誤中成長的,所以這無關緊要。因為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自然有了表達的欲望,所以討論時非常熱烈。人人有話可說,個個爭著要說,在相互交流中,孩子們有了思維碰撞,在碰撞中有了新的發現,從不會走向了會,從模糊走向了清晰,讓討論更具有實效性,在本節課可看出,例1沏茶的方案孩子們通過自學和組內交流,基本已掌握。而例2烙餅,孩子們在匯報時并沒有找到最優方案,而是在全班交流時通過其它同學的補充,才得出最優方案,讓大家豁然開朗。這正好突顯了全班交流的魅力,也是生本課堂中精彩的生成。真正達到了不教而教的目的。
二、當好學生的引路者,因勢利導,適時點拔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在本節課中,老師的合適引領能突出重點,提升思維。例如:學生匯報完沏茶方案后,我追問,為什么烙3張餅可節省時間?順勢導出能同時做的事情同時做。另外,在探討烙餅方案時,我課件演示,加強對比,并追問為什么方案2更節省時間,引出:要最大限度的使用鍋。讓學生從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思維得到了升華。總之,本節課我認為已較好的落實了各項目標,學生的表現也挺棒,敢說會說,經歷了知識形成過程,領悟了數學思想和方法,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落實了先學后教,不教而教的生本理念,強化了教與學的實效性,確保課堂學習的高效性。
當然,本課也有一些遺憾的地方,例如:個別學生答問不夠大膽自信。個別題目老師對學生的估計過高,本人在以后的教學中將更加努力的學習,以新課標的精神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領域不斷探索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最大效益享受教學改革帶來的好處。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4
《認識公頃》是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內容。本教學內容比較抽象,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聽過見過“公頃”這一詞語,但絕大多數學生對公頃的實際意義仍然是很陌生的。由于公頃是一個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怎樣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及生活經驗來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在教學新知識前,我帶著學生回顧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1平方厘米是邊長一厘米的正方形,大概有學生手指甲大小,1平方分米是邊長一分米的正方形,可以用兩個手進行比劃,類似于拍照的框架,1平方米也就是教室門的一半大小,以及區分了為什么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而不是10平方厘米,在以此類推其他幾個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關系,而后問:除了這些面積單位外你還知道哪些面積單位?自然揭示課題,學習“公頃”這一新知識。
因為課前已布置預習,所以我盡量讓學生自己說:課前你們對“公頃”這一教學內容已進行了預習,通過預習,你對“公頃”有了哪些了解?學生很順利地說出1公頃的概念: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這一概念還比較抽象,于是我引導學生感受100米這一長度,使學生對100米的長度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進而想象并體會出1公頃的面積大小。同時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讓28名學生在操場上圍成一個正方形,感受大約100平方米的大小,并讓學生思考大約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是1公頃。學生通過簡單的推理,體會到100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告訴學生操場的長寬,算出學校的面積是8000平方米,學生每天都會去做操,每周也會有三節體育課,對于學校的操場很是熟悉,對于公頃感知更準確,還有學校的教室大概50平方米,一公頃大概需要200個教室,我們學?偯娣e是3.6公頃等等,讓學生以熟悉的場所范圍為依據,并結合學生熟悉的環境做具體的描述,這樣有利于幫學生建立起對公頃的正確表象。
綜觀公頃概念的整個教學過程,我感到學生要獲得一個正確的數學概念,對于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1公頃的大小要想通過教師的描述是膚淺的,只有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身邊的事物聯系起來,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建立起對公頃的理解與感知。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5
由于本課教學內容是線的認識,小學四年級學生對直線、射線、線段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不容易掌握它們的特點,為了使學生更好的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我是這樣預設以下情節的: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開始就讓學生說一說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火車的軌道是怎樣的?斑馬線是怎樣的?等等這樣的問題能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我們從日常生活體驗數學知識,如從三個圖形中歸納總結出直線、射線和線段,學生從直觀到抽象,從生活中的事例到學生的學習知識的轉變,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而且符合學生發展的認知體系。這樣的情景設計即完成了銜接了新課內容,培養了學生的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在小組合作前,我先是讓同學們看到直線、射線、線段以及結合圖上,說一說三種線的特點(獨立思考3分鐘),用自己的話說你想到什么就說什么,讓學生敞開心扉,對三種線的理解到底是怎樣的,再通過小組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促進、達成共識。完全在學生開放的情景模式下展開。有的教學搞小組合作在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這樣的教學我個人認為是不完美的.,是不以不同學生發展為基礎的。假如說在小組合作前沒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時間,這往往是優等生的專利,而后進生只能是跟著走路沒思考。在小組合作4分后時我也和同學們互相交流說一說,逐步引導從端點、長度、與直線的關系中說一說。學生完全開放學習后要適當的引導是有必要,這樣有利于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輕負高質是現代教學的一個永恒話題,我們不能脫離這個目標。
三、實踐活動、體會規律。
讓學生動手操作,體現了學生自主性。從學生自己玩中體會通過一點能畫無數條直線,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從學生枯燥乏味的教學中解脫出來,符合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學的有滋有味,發揮了學生自己應有的個性特點。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6
在《垂直與平行》的課堂教學中,沒有花架子,沒有與課堂無關的語言和行為,沒有嘩眾取寵的調侃和媒體展示,所有的一切教學手段都是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分類為主線”展開探究活動,提出“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同學們想象的兩條直線的樣子畫下來?”“能不能把這幾種情況進行分類?”這樣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通過想一想、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等多種活動進行觀察、思考,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通過分類,分層理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現數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發現垂直與平行現象。在處理教學難點“在同一平面內”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在長方體的不同面上畫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提問學生是否平行,幫助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關系“必須在同一平面內”,直觀到位。
成功之處:
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扎實有效。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不足之處:
1。重難點處理解速度較快,后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后進生。
2。有一名學生的發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
3。時間把握不夠好,后面還有一個小環節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己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改進措施: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己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己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己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己成長中創新。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7
今天我執教的內容是條形統計圖第一課時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會繪制簡單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條形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下面我將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注重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本節課一開始我從近期的天氣情況引入,出示紫陽縣20xx年10月的天氣表,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通過問題導入,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收集數據的需求,使學生主動參與統計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活動經驗,利用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來表示數據。通過自主探究、同伴交流在對比中發現并掌握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課后練習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
在習題的設計上,通過“鞋店一周銷售情況統計圖”和“汽車通過情況統計圖”,進一步培養學生識圖、看圖、制圖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四、注重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
數據分析是統計教學的核心。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你能清楚的把它們表示出來嗎?”引導學生整理數據,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數據,引出條形統計圖。在后續的教學中,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的分析,如:“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鞋店老板,在下次進貨時,你有什么想法?”等,培養學生運用數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課后反思整節課,教學中還存在以下不足:
1、學情的把握不準,預設和生成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這也對我今后的教學敲響了警鐘,要在備教材的同時更要做到備學生。
2、小組合作缺乏時效性,組內成員分工不明,導致時間的浪費。
3、評價語言單調,缺乏針對性,沒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課堂調控能力有待改進,時間前松后緊,練習量不夠。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8
《旋轉與角》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銳角、直角、鈍角,感知了圖形的旋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操作活動,認識平角和周角;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過教學,知道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形成過程,理解各角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教材從旋轉入手,使學生體會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從而引出平角和周角。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手操作,旋轉活動角得到相應的角,這不僅幫助學生復習了學過的角,也讓學生初步感知旋轉可以得到角。接著還是通過活動角旋轉得出平角和周角,進而介紹他們的特征和畫法,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整個教學設計我是按照以下三點要求來寫的.:
一、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主體性
這節課從復習銳角、直角、鈍角到認識平角、周角都是由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完成,在操作活動中自己掌握所學知識。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是一個發現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也達到了讓學生動手動腦相結合的目的。
二、讓學生把數學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該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來自于生活,又必須回歸于生活。數學的教與學應該聯系生活實際,注重現實體驗,變傳統中的“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做數學”。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比如:折扇、鐘面、倒立、雙臂側平舉等等。這些動作、物體都能從生活中發現到,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三、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闭n堂教學更加關注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往。其中,交往意味著關系的平等和主動的參與,互動意味著民主的對生活與合作的建構。在本課中,學生之間合作了兩次,一次是討論平角是不是角。還有一次是合作探究平角、周角與直角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共同的討論、研究,大家得到共同的發展。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如教學中缺乏動態生成資源的處理技巧,如何合理準確利用生成資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等,在以后教學中應加強。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9
四年級的期中試卷分為8個部分,口算、填空、判斷、選擇、計算、畫圖、看圖填空和解決問題,包含了大數的讀寫、位數、計數單位以及四舍五入、線的認識、圖形的旋轉、簡便運算等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面考察,對于我們班的孩子來說,在填空和判斷上花費時間過多導致計算和解決問題上沒有過多的時間進行思考,針對這份時間分析如下:
一、掌握較好的內容
1.對于口算題,這部分包含了小數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以及簡單的混合運算,對于這部分孩子們的掌握較好,失分率在一分左右。
2.在大數的讀寫和四舍五入和大數的比較上,學生對于這方面的知識掌握較好。
3.對于估算,包含填空和解決問題的第4題,孩子們能夠正確的使用估算。
4.在作圖上,畫角度和畫垂直線與平行線上,學生能夠正確的使用量角器、三角板進行制圖。
二、知識缺陷
1.對于審題方面,沒有進行正確的審題,導致失分,入填空題第5題,題目問的是時針轉過的角度是多少,有部分學生理解成分針轉過的角度,導致連失2分,再如計算題方面,(8+40)×25=25×4×80沒有認真看清題目中的符號,以及多個的計算題同樣的問題,會做但是因為不認真導致失分。
2.對于圖形的旋轉方面,試卷上的這個等腰三角形,孩子們畫的是圖形B旋轉的圖形,而題目需要的是A旋轉后的圖形,在旋轉上面,有部分學生旋轉后中心點變了,這個題目對孩子的空間能力要求較大。
3.在計算能力上還需要加強,本張試卷的`需要較大的計算能力,學生的錯誤率較高。
4.對于生活常識上,孩子們閱歷較少,對于往返火車票的理解上,存在誤差,有的理解成兩次就多加了一個240,有的理解成每天都需要,就乘上了12。
三、彌補不足
1.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提高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培養孩子們對于簡便運算的理解和由衷的使用簡便運算,形成習慣。
2.在審題上,形成風氣,培養孩子們的審題習慣和告別馬虎行動,提高做題的準確性。
3.對于生活常識方面,對于課本和試卷出現的外,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多關注身邊的事物提高對周邊事物的簡單認識,及時的吸取簡單生活常識。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20
教材根據現實生活情境,在識別直線相交與不相交的基礎上認識平行線。本課的學習目標是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認識平行線。探索平行線的畫法,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在生活中學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又服務于生活,本節課王老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身邊的事物出發,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一開始給學生呈現生活化的校園照片,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問題意識,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通過畫面欣賞、分類辨析、勾畫特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同時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找一找身邊的平行線、生活中的平行線,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學習有用的數學,在學生活中的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做中學數學
做中學是新課程所提倡的,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做中思考、做中質疑、做中學習、做中得到發展。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擺一擺、折一折、畫一畫等活動,想辦法創造出一組平行線,讓學生在擺平行線、折平行線、畫平行線時親歷創造平行線的過程,同時在做的過程中體會到平行線的特點,加深對平行線的.認識,使親身體驗創造過程,在做中學會知識,學會思考,學會創造.三.在交流探索中學數學
在本節課王始終堅持讓學生在交流探索中學數學,而不是直接教給學生答案,在引導學生畫平行線時,王老師不是直接教給學生畫法,而是先讓他們自學課本,然后在探索與交流中掌握平行線的畫法,在交流于探索中體會平行線的意義、掌握畫平行線應注意的問題等,從而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雖然在課堂上學生的交流有時不是很主動,農村的孩子膽小,口語表達不清晰,致使很多學生習慣于全班答,但王老師堅信,只要王老師有這種意識,持之以恒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人交流的能力,學生之間的交流、師生之間的交流會更主動,更積極.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21
《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是四年級“數與代數”的部分內容。本課的學習,目的是要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與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對于求速度這個問題學生并不陌生,可以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因此,本課的難點是學生對“速度”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學生在生活中,對“速度”的感知是模糊的,沒有形成模型,是需要經過學習逐漸明確的。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課開始創設了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并把這個情境貫穿于本課的始終。在導入新課這一部分,我結合亞運會這一特殊情境,通過運動會上跑步比賽輸贏的計算方式,引導學生說出比快慢的多種方法,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分析發現:路程、時間都不相同時,又怎么比呢?通過這一問題情境的設置,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帶著疑問自然地進入新課,又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伏筆,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目的。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從而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強烈愿望。我們要讓枯燥的數學課堂煥發生機,具有魅力,必須為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的情境。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對學生的注意始終有一種吸引力。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享受獲得知識過程中的那種愉快。因此,我在最后的練習中,也創設了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體現了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理念,同時還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樂趣。
反思本節課,覺得在很多細節的地方還需要仔細琢磨,特別是引導學生對于“速度”這一概念的理解,力度明顯感覺不夠。應該先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實例,感知速度的快慢。然后在引導理解求出的速度所表示的具體含義中概括速度的概念,再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強化對速度概念的理解。
這節課雖然上得不怎么樣,跟同行比起來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對于我自己來說,已經是有很大的進步了,因此我自己也覺得挺滿意的。當然,不足之處還有待改進,我會加油的!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22
一、共同的地方:
1、明確小組學習目標。小組學習目標明確之后,每個組能帶著他們的目標進行學習,并且小組長更能關注他們組員的學習情況,這樣也就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精氣神。在課后調查學生的想法時,學生也認為小組學習目標還是要的。
2、學生初步學會了總結方法。學生在自學例題后,能把課本中例題的知識總結成方法或步驟展示出來。
二、上面兩點是課堂較好的地方,但也有共同的問題:
1、學科班長的培訓還不細致,例如在課堂流程中環節的銜接不流暢;在小組自學后要展示時不會觀察板面選擇小組展示等等。
2、小組長的培訓不細致。例如:在自學后板書時雖然有總結的步驟,但每個步驟也要明確的說明;每個組有2個組長,這2個組長的分工不夠明確;組長在輔導組員時輔導什么,怎樣輔導可以讓組員形成學習力等等。
3、時間上前松后緊。在獨學、對學、群學和預展的時間上過多,主要還是小組長的培訓沒有達到一個高標準。
三、不同之處:
1、時間方面。
在昨天的課堂中,時間上剛剛好。一是五(2)學生他們自己的班級,他們的小組成員是固定的,組長負責的`四個組員是固定的,在小組學習時更有默契;二是他們的小組陣地是固定的,每個小組知道他們的板面位置,板面怎樣規劃。在今天的課堂中,從12:05——12:55超時10分鐘。原因是五(1)學生到了五(2)的教室后,隨便找了位置坐,小組成員臨時組成,組長臨時選取的,在小組交流時沒有默契,并且不清楚本組的板面在哪里,這也是我特別疏忽的地方。
2、補充質疑方面。
今天的課堂中質疑更多一些。五(1)班能有更多的學生提出問題,解答問題。昨天五(2)的課堂中更多是精英展示。這也是需要在五(2)班要加強的地方。
四、努力方向:
1、明確小組學習目標,提起學生的學習精氣神。
2、學科班長、小組長通過每節課加強培訓,從細節開始。
3、平時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多向學生要方法。
4、努力使課堂實際盡可能的實現所備課堂設計。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19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01-08
小學數學的教學的反思10-30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13
小學教學反思數學10-20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