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三角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一課,在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引導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看似方法“多樣”,其實并不“豐富”,只有一種,即“旋轉、平移”的方法。而且從學生角度來看,在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是用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要不是教師提供相應的材料,學生會想到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來拼嗎?
針對以上問題,本次教學中我進行了一定的改進,力求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欲望
創設情景,讓學生計算做紅領巾所需的.布料,為難之際,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發展了個性,而且讓學生懷著由好奇所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動進入認知活動方面的探索。
二、猜測入手,激發學習興趣
猜測是數學理論的“胚胎”,猜測是學生感知事物作初步的未經證實的判斷,它是學生獲取知識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猜測:你認為三角形的面積大小與什么有關?它可能轉化為什么圖形來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時學生就會躍躍欲試,從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學生一旦做出某種猜測,他就會把自己的思維與所學的知識連在一起,就會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于是就會主動參與,關心知識的進展,從而達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三、呈現挑戰性問題,讓策略更豐富。
在經歷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后,我又拋出一個挑戰性的問題:你能否就用一個三角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呢?這時,課堂出現了少有的安靜,教室里只聽見折紙、剪紙的沙沙聲,同學們都在專心致志地研究。我下去一看,大部分學生都象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一樣,沿高把一邊剪下來,再移到另一邊去,可無論如何也拼不成已學過的圖形;還有的,把三角形在手里翻來覆去,苦思不得其解。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幾分鐘后,有人打破了教室的“寧靜”:“老師,我發現了……”,原來他是先把一個頂點向對邊對折,然后把兩邊向中間對折,這樣就折成了一個長方形。我再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和拼成的長方形的關系:
三角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2
/
長×寬×2
↓ ↓
底÷2×(高÷2)×2
=底×高×2
由于時間關系,我沒能讓學生作進一步的探究,只能把這一任務留給學生課后再研究,我期待學生獲得更多的“精彩”。
【小學五年級三角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12-18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1-08
小學數學長方體表面積教學反思08-14
CAD中怎么計算面積11-13
建筑面積計算規則10-15
小學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4篇05-28
小學五年級面積應用題10-10
建筑面積的計算規范(匯總)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