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中,我很注意“德育”滲透點,使學生從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啟示: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
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學生學法:采用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匯報交流。
教學中我激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發動學生互助解疑,在討論交流中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完《烏塔》這篇課文后,我組織了一場辯論會。
論題:正方——烏塔說中國的孩子缺少樂趣。對!
反方——烏塔說中國的孩子缺少樂趣。錯!
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雙方輪流發言,唇槍舌戰,你來我往,好不精彩。結果讓我吃驚不小,學生辯得有模有樣,確實不錯。我覺得以后這樣的活動可以多點,既可以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應變能力。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2
研究課..真的要拿來"腌"制了……雪藏噶久才端出來。不過個人感覺告別了作繭自縛階段。
這樣的“特殊階段”,老師們還是如故圍坐在一起討論,說烏塔其人,說略讀課的上法,說中外孩子的區別,說某一教學環節怎樣處理更為妥帖自然,說408和409兩個版本教法的異同,說這節課的改進和自己的設想……這個故事及其主人公確實能帶給我們很多沖擊,讓思維泛起漣漪。不管從哪個角度去言說都覺得津津有味。
樂陶陶地聽老師們評課。無比享受。非常感謝各位的意見!末了,還和YQ在樓道口歡談許久,聊內容與形式之辯,聊一節課的“魂”,聊我們都想追求的“共鳴”。她說,今天的課她不激動,還是覺得不如拋出一個核心問題讓大家來充分碰撞比較激動人心,由此產生的經久不息的討論也許才能真正讓這個形象深入人心并常常活躍在課后我們和孩子的話題談資中,讓“烏塔精神”延續它的魅力。
在今天的課上跟學生合作還是滿愉快的。4個班上課4種感覺,每個班的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精彩。就“你為什么提這個問題?”以及這些問題所折射出的孩子們深入、個性化的思考跟學生進行了個別交流,非常有趣。這都要靠一張小小的“自學表”。真的很好用。感謝田校出的主意。但是在小組合作時,這張表格的意義似乎不大。組內互相學習的氛圍沒有出來。最大的遺憾是時間沒把握好,沒讓孩子在討論之后表達感受。否則還可以聽到他們更多的精彩,碰撞出更多火花……對一節課的思考是無窮的。如果有機會,我有興趣做更多的嘗試……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上略讀課,試圖駕御思辯性比較強的課文,是嘗試“做文本的知音”,不做“教參的二道販子”,試圖去解讀教材、解讀學生、解讀生活的開始……我會記住這節課的。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3
我所執教的《烏塔》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個人游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學這篇課文目的一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國家兒童的成長經歷,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閱讀有主見的見解,并愿意與大家交流閱讀感受。
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目的,設計的幾個環節來達到教學目的的效果比較成功:
1、自讀自悟,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研讀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成長故事,從頭至尾只字未提對小姑娘的評價,因此需要學生研讀課文。從故事中去體會小姑娘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設計了替小姑娘的老師用中文給小姑娘打個來中國學習轉學評語的情節,激發學生從課文中的小姑娘的行為、語言中去體會小姑娘的特點。
學生興趣很大,當了一回老師給學生評語,聽課的老師也反映這情節設計是本堂課一個亮點。
3、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主見的見解,并愿意與大家交流閱讀感受,設計了一個小小辯論:一個未成年孩子該不該獨自遠行?這一個環節意在檢查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程度,和交流閱讀后主觀的見解。
(當時一節課容量太大,討論不是很成功,只有三個同學發了言,但第二節課繼續時,課堂生成特別活躍,正反方同學唇槍舌戰辯駁得有理有據,特別當大部分同學提出不安全,萬一被人綁架了怎么辦?每人都有智斗的方法去對付。最后周瀅琰同學一句話切中要害,歐洲是一個文明的地方,不會出現上述擔心的情況,博得了全班同學的掌聲。)
4、設計回答校長的一個問題,使中國的小學生樹立了自信,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中外兒童各有所長,也各有差異。
5、最后作業拓展題: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聽聽家長成熟的見解,以便增長知識,使自己更加成熟。
不足的地方有:
⑴ 獨立閱讀課文,研究課文時要不讀全文,可讀重點段來理解,以免占有課堂時間。
、 學生質疑的詞語放在后面的研讀課文中去理解。
、 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多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去讀去悟。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4
《烏塔》這篇略讀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默讀和思考的時間,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了解課文寫了一些什么事,引導學生獨立讀懂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比較容易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我再引導學生針對這些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然后,我拋出問題:小學生獨自外出旅游好不好?這問題看似普通,其實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閱讀課文的見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學生的辯論,為領會內容提出認識做了準備。
我把持有兩種不同觀點的同學分成正反雙方,通過辯論來引導他們提高認識。學生們積極性相當高,我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學生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我對學生的觀點作了總結:烏塔獨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學習,但是并不是鼓勵大家像烏塔一樣獨自外出旅游,畢竟安全是第一位的,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采用多種方法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學生聽了,也頗有同感。這樣的教學設計,給了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活動的機會,營造了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的氛圍,因而,整個課堂充滿了生機,充滿了快樂,充分發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發現,從而學習烏塔獨立自主的精神。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5
課文描寫了一位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這對從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說,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這篇課文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思想意義方面都讓我班學生感到新奇、興奮。故對這篇課文的讀書積極性相當高,可以說是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致勃勃地
去讀,自然收獲也相當多。無論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還是審美的樂趣?傊瑢W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學完課文后,我在班級里舉行了“一個14歲的小姑娘獨自漫游歐州,究竟是好,還是不好?”辯論會。這是我班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形式。正反雙方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口水之戰”:
正方認為只要作好充分的準備,可以一人外出旅游,這對烏塔今后的成長有好處;烏塔真勇敢,讓人好佩服;這是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烏塔是那么自由,離開爸爸媽媽的管束,像小鳥那樣飛出去了。哪像他們除了學校就是家,活動的空間那么小,簡直是井底蛙,籠中鳥;什么時候他們也像烏塔那樣出去走走,闖闖,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認為烏塔還小,不應該一人外出旅游,這樣太危險;一個小女孩獨自外出,家長一定非常非常擔心呀!俗話說得好,兒行千里母擔憂呀!一個小孩子獨自到異國他鄉,她能安排好個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嗎?沒有大人的指導,她能增長多少見識呀!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錢的喲!雖說烏塔有自己賺點錢,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掙的很多錢……
好一場唇槍舌劍,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贊可夫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豐富多彩的
思想,情感,詞語。今日,我重溫此語,倍感親切。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6
四年級的老師有事請假,我自告奮勇去代課,剛好他們班的教學進度該講這一課了,于是我就走進了《烏塔》。
《烏塔》是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寫一個德國小女孩獨自一人環游歐洲的故事,令人向往之余又浮想翩翩,但是作為一篇小學語文課文,我在這節課上要和學生一起學習什么?我在問自己。讓學生知道有這樣一個女孩?讓學生增加獨立的勇氣?讓學生批判我們的教育?似乎都和語文課的關系不大。
我想到了趙鏡中先生的《教課文還是教閱讀》,我還想到不久前度過的一些關于臺灣閱讀教學策略的文章,在臺灣諸多閱讀教學策略中最吸引我的是圖像化組織,我想不妨試試。抱著這樣的態度,我上了一節不一樣的《烏塔》。
首先我和孩子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在解決了字詞之后,我要求孩子一邊默讀課文,一邊圈畫出有關烏塔的信息進行交流。孩子們一邊說,我一邊在黑板上簡單記錄,然后有意識地將所有信息納入一個人形圖中,我告訴孩子們其實用圖像組織相關信息閱讀的策略是基于腦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半球,左腦掌管抽象思維,右腦掌管形象思維,圖像化閱讀教學策略將左右半腦有機結合,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閱讀方法,除了人形圖之外,你還可以化成蝴蝶圖(我又隨手在黑板上將人形圖改為了蝴蝶圖),或者是任何你想畫的圖形,只要你覺得有意義就行。然后我讓孩子們試著自己畫一畫,寫一寫。
沒想到孩子們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7
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烏塔》一課。小姑娘烏塔的行為不但對于我們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來說是一種震撼,對于我來說也簡直不可思議。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竟然獨自一人到歐洲去旅行,真讓人佩服。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這樣設計課堂教學的,首先讓學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然后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烏塔的性格特點,并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作為依據。最后以“一個小女孩該不該獨自出游”為論點,讓學生分正方、反方展開辯論。
剛開始,課堂教學按照我的設計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沒想到,到了最后一環節,讓學生圍繞論點展開辯論時,課堂卻變得混亂起來,同學們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雙方爭執不休直到下課鈴響,也沒有辯論出個之所以然來。結果,這堂課在我的懊悔中,在學生的滿頭霧水中結束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究其原因,我覺得我的教學存在兩點問題。
一是因為我沒能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們課外知識比較貧乏,對于國外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情況一無所知,對于其他國家的國情也不了解,所以對于烏塔的很多行為都覺得不可思議,因此就有同學提出了“法律規定,不準不滿十八歲的參加工作,為什么烏塔能夠打工賺錢去旅游呢”這一疑問。如果我能在課前讓學生搜集了解有關外國孩子生活和學習情況的資料,那么對于學生理解“14歲的烏塔為什么能獨自一人游歐洲!本陀泻艽髱椭恕
二是我駕馭課堂的能力較差,當學生因為“一個人出游如果出現了危險怎么辦?”這一問題時,我茫然不知所措,如果我能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反問:“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烏塔有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呢?還有,課文圍繞‘十四歲的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這個問題都講了哪些事?”再組織小組繼續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論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如:烏塔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是如何做準備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讀了大量的書籍以了解歐洲各國基本情況,在家設計好了旅游路線,做好了周密的考慮,還利用每個周末的時間去掙錢準備旅費等。她這種持之以恒的頑強自立精神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為了安全起見,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局電話,以備求助。為了不讓家里人擔心,定時給家里人打電話,寄明信片。她這種考慮周到、有備無患,心里有著他人的品質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這樣才能真正形成了人與教材的對話。
如果這樣安排的話,那么我相信這節課留給學生的就不是困惑了,而是心靈的震撼,是無限的思考。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8
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孩子向烏塔學習,但不是要模仿她獨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豐富自己的閱歷。為此我組織了一個小小的辯論:一個外國小女孩可以獨自一人游歐洲,而對我們中國小學生來說,這卻是一件不敢想的事。
烏塔的做法和說法你贊同嗎?接著我讓學生立足課文語言,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在一番思考之后,同學們展開了唇槍舌劍的辯論。正方觀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外出旅游,既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又可以增長自己的閱歷,豐富自己的經驗。積累了經驗,這是人生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不能做溫室里的花朵。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反方的觀點主要集中在擔心周圍環境的安全隱患,也談到了電視、書本也是很好的獲取知識的渠道。最后我讓學生進行了一分鐘演講,談談我們到底該如何鍛煉自己的獨立自主的能力。教師適時引導并提醒孩子們向烏塔學習,并不是要模仿她獨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豐富自己的閱歷。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9
《烏塔》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文中的烏塔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理念上都與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有著極大的反差。
烏塔的行為不但對于我們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來說是一種震撼,對于我來說也覺得簡直是不可思議。文章內容較淺顯,我讓學生帶著“你認為烏塔是個怎么樣的`孩子?”這一問題自讀全文。學生經過初讀交流,對烏塔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以后,我便花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反復閱讀和思考,并在課文中找出具體表現烏塔特點的語句,畫一畫,品一品,讀一讀。
課堂中,我還讓學生就烏塔提的問題“中國的孩子缺少很多樂趣吧?”進行了一場辯論。正方觀點:是!反方觀點:不是!學生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雙方輪流發言,唇槍舌戰,辯得有模有樣,很不錯。課后的家庭作業布置學生寫“由《烏塔》想到……”大多數學生都能很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讀后感受,能結合烏塔的事情來分析,有的提出自己的愿望,有的懂得了要學會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么事都依賴父母,要勇敢,要堅強的道理等。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10
以往的課堂教學,通常是老師問學生答,而且都是帶有一種強迫性的語氣。許多時候,學生往往出現沉寂與冷漠。如果,我們改變一下提問的方式,比如:誰來當小老師設計一個問題,讓大家來回答。當老師提出問題時,用一種請求的語氣說,你能幫幫老師嗎?這樣,學生就會很樂意地回答。
有一次,我在教學《烏塔》一文時,學完課文后,便提問:“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想對說烏塔些什么?”這時,教室里便一下子沉寂了下來,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舉手。見此情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老師都有很多話想對她說,你能幫幫老師嗎?你能代老師說說話嗎?”這是,同學們紛紛舉起手來,有的還說老師我來幫你。
看著同學們都樂意幫老師的神情,我感到很欣慰。有的學生說:“我想對烏塔說,你真勇敢,一個人獨自游歐洲。”有的學生說:“我想對烏塔說,我要向你學習,自覺鍛煉自己。”有的學生說:“我想對烏塔說,你是可愛又可敬,我能和你一起游玩,那就好呢!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11
《烏塔》這篇課文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女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第一次接觸這個文本時,在一天半時間里既要聽課評課,又忙于教學設計與制作課件,在解夠讀文本時不夠深入透徹,在設計教學時偏重于人文性,但也有設計了小練筆,讓學生遷移運用本課的寫作方法。直到試教時我仍在糾結“如何讓學生更快地理解文本呢?”“板書應該如何設計會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呢?”在思緒理不清的狀態下進行試教,盡管很流暢地按照教學設計完成了目標,但仍覺得未能讓學生深入地去理解文本,領悟作者的意圖。
在游校長的幫助下,我調整了整個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教學環節“激趣導入——預習檢查——研讀感悟——小試牛刀——總結全文”;仡欎浿茣r的教學過程,較為滿意的有以下方面:
一、激趣導入。
以一組美麗的異國風光圖片欣賞拉開課堂的帷幕,接著,在學生的贊嘆聲中出示了歐洲地圖。我說:“多美的風景!同學們想去游覽一下嗎?有一個小女孩年僅14歲,卻獨自一個人游覽了圖片上這些美麗的地方。她就是誰呀?”揭示課題后引導學生質疑。學生紛紛回答:“烏塔遇到危險怎么辦?她沒錢了怎么辦?”為下面理解文本作下了鋪墊。
二、預習檢查。
預習有利于學生在課堂更快更好地掌握內容,但只布置不反饋,只流于形式。通過同桌互相檢測,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既有督促作用,也為下文的學習掃清了障礙。
三、探究感悟。
學習是基于學生已有知識發展能力。我認為知識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學生要有一定的知識,然后放手讓他們自學,這樣可以發展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能力是學生知識和經驗的結合。此環節首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為什么年僅14歲的烏塔卻能獨自一人游歐洲?”這個問題切入,挖掘文本里反映小女孩烏塔的獨立精神和獨立人格的表現,跟“我”對比,跟中國孩子對比,通過反復斟酌關鍵語句,引導學生概括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既關注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又關注了工具性。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思考:假設一個14歲的中國孩子能不能獨自一人游歐洲?為什么?有的學生說:“能,但很少!庇械膶W生說:“不能!苯又矣肿寣W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舉個例子。同學們各有說法:“有些人不會做飯,更不會洗衣服。有些人自己不會照顧自己!苯涍^一番討論以后,才讓學生再讀課文,并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探究:烏塔為什么能獨自一個游歐洲呢?交流時,我試著去觸發學生內心思辨表達的欲望,從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能把自己的觀點概括起來,達到本課的目標。最后的小練筆“我對獨立的思考”也是為了訓練孩子遷移運用課堂所學而設計的。
反思不足之處:
一、解讀文本的能力有待加強。
教師應從工具性和人文性為出發點去解讀文本。在試教課上,我只關注了文本的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修改以后,我在關注文本中所反映小女孩烏塔的獨立精神和獨立人格的表現這一人文性的同時,也認真思考學生掌握些什么能力。最后在游副校長的指導下,決定引導學生學會從文本中提取信息,找到表現烏塔“獨立”的例子,并概括陳述自己的觀點。
二、心理素質不過關。
在錄播時,學生第一次到錄播室上課比較緊張,而我自己也比較緊張。課前交流時,為了舒緩學生的緊張,我組織學生玩了一會兒游戲才開始上課?墒切Ч幻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一緊張,思維也打結了,即使學生回答得很精彩也只給了個簡單的評價,鼓勵性不強。我的情緒影響了學生,學生比較拘謹,無法暢所欲言。
盡管課堂尚未完美,但與試教時相比,仍是有進步的。我相信,只要繼續努力,就會有更好的自己。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12
《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文中的烏塔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理念上都與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有著極大的反差,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這些,使用好教材,這對教學效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我先把課文中易錯字(讀音、字形)找出來,和學生一起討論容易弄混的讀音和形近字,通過組詞,理解詞義加以區分,然后圍繞著文中難以理解的詞語,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方式解決掉,接著是檢查課文,針對學生讀錯或不熟練的句子加以指導和練習,并理清了課文的寫作順序。
在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和學生們開始了對文章的品讀。女孩兒烏塔是一個獨立、有思想的孩子。文中通過直接描寫與對比描寫相結合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12歲的女孩烏塔獨自游歷歐洲的事。這是一篇典型的寫人文章。教學時,應該讓學生體會女孩的性格。因此,在教學時,我以“女孩兒烏塔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統領全文,學生勾畫有關的語句。在交流中,學生首先說道“烏塔是一個自理能力強的孩子!比缓髧@課文的第二段開始交流。學生能抓住“麻利”一詞和烏塔自己穿衣體會出烏塔做事很熟練,從烏塔所說的話體會出她很有經驗,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我幫孩子們總結出:這說明烏塔是一個獨立、成熟有經驗的孩子。接下來學生提到烏塔做事很有計劃,圍繞第五段展開交流,在這里學生抓住“整整三年、自己掙錢、查找書籍……”再次感受到了烏塔的獨立、成熟,并從最后一句體會到她的懂事。為了讓學生體會更深刻,我補充指導了“一摞書”,也引導他們體會到了烏塔的性格。文中烏塔語言的描寫,學生只能說出她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但不能更深的體會所說話的條理清晰、邏輯嚴謹,也能體現她的獨立,需要教師提點。在交流烏塔性格時,學生結合獨自游歷歐洲也說出烏塔是一個勇敢的女孩。
最后給學生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烏塔,面對一個我們的同齡人,你們想說些什么呢?”給留給學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靈的震撼,是無限的思考。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如何解讀文本,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更深的認識。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13
《烏塔》是篇寫人記事的文章,講述了德國一個14歲的小朋友烏塔獨自游歷歐洲的事情,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以及對生活的熱愛。下面我簡單說一下我觀課后的思考:
一、以讀促思,層層深入
佘老師大致安排了三次集中讀書的時間,一次在輕松愉快地談話導入課文,引導學生看世界地圖和歐洲地圖后,出示了學習要求,安排了初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畫出不理解的地方。老師給了孩子們足夠的時間讀書,我覺得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只有讓學生充分和文本接觸,與人物對話后才能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有的老師上課這點做的不到位,學生對課文不熟悉就提一些問題,學生只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隨后,進行集中認讀生字詞,因為字詞教學不在是中年級教學重點,和教學時間原因,佘老師基本是“一筆帶過”。接著以填空方式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方法很好的,至少學生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去說,隨著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到高年級后可以不再用這樣的方法。二次緊扣《烏塔》導讀引導學生再讀課文:你對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有什么看法和見解?學生再次自由放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找相關語句,我想這里如何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是否要好一些,因為隨著學習深入,有聲讀書不太適合理解課文。隨后師生對話,師:一個人外出游玩,好還是不好?生:不好,危險。生:好,鍛煉獨立生活能力。生??。三次引導學生讀書要求更高,層次更深,教師提出一個中心問題:烏塔是怎樣的孩子?要求快速去讀,可以圈圈畫畫寫寫。我想這種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讀書,讀書目標清楚,學
生自然會投入進來。只是佘老師要求用2分鐘時間讓學生寫寫對烏塔的評價,雖然落實了“寫”的訓練,但時間到底有些倉促,學生恐怕也寫不好。這次讀書是理解全文、體會文章思想重要環節,如果適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深入理解課文,相機概括出烏塔做事有條理、有獨立意識、責任感,為人熱情禮貌等品質特點效果會更好。
二、面向全體,以生為本
佘老師的課堂是很民主的,歸功于老師引導的好,老師總能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說、去寫,以學生學習和發展為教學根本。比如在引導學生讀書的時候,老師總是面帶微笑地等全體學生讀完,然后不急不緩地提一個問題推動教學往下一個環節發展。學生說不全面,甚至說錯了,老師總能耐心地引導出大家比較滿意的答案,我想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語文應該是輕松愉快的,是有效果的。
三、教學基本功扎實
佘老師的教學語言規范,普通話很好,聲調抑揚頓挫,表達準確連貫;板書清楚,畫龍點睛,書寫認真,字體優美;操作課件熟練,能用現代教學技術提高教學效果(建議不用鼠標,直接用白板筆或手指操作大屏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希望《烏塔》有第二課時教學,這篇課文除了理解課文,體會感情,評價人物外,應該還有其他語文方面需要教學的東西,比如,本課詞語還是很豐富的,筋疲力盡、愜意、游歷、一時語塞、反駁、邏輯等詞語是什么意思?要不要培養理解詞語能力?特別是烏塔的個性特征是如何表現的?抓住人物語言、神態、細節等描寫,通過與作者和中國小朋友對比等方法來表現烏塔有獨特見解、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以及烏塔對世界的看法和對生活的熱愛。還希望學生能把課文讀得更熟練,讀出理解讀出感情來。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14
本組教材以“我國的世界遺產”為專題,選編了精讀課文《長城》《頤和園》、略讀課文《秦兵馬俑》。《長城》一課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也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頤和園》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秦兵馬俑》詳盡介紹了秦兵馬俑。3篇課文都配有精美的實景或實物圖片,展現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是引領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一扇扇窗口。 這一組課文,都是寫我國的文化遺產的文章。是引領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一扇扇窗口。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引起探究我國的
“世界遺產”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保護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的意識。因此,訓練的重點一是理解內容,增長見聞。二是品味語言領悟表達。三是通過朗讀感受文章表達的情感。 在閱讀感悟課文重點內容時,放手讓學生質疑問難,再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指點。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課文、相互討論等得到答案,在關鍵處給予點撥。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深入研究,感情文章內容。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景色的美,還引導學生探究課文是怎樣描寫景物的特點的。并指導學生體會課文在寫作上的特點,達到讀寫結合。尤其是學了《頤和園》一課,讓學生也寫一次瀏覽活動,應用了按瀏覽順序寫作的方法。 另外,本單元還讓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查找關于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料,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為習作打下了基礎。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 篇15
一、第一環節的教學,在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比較容易地歸納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時,我提出:“你認為烏塔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學生帶問題再次品讀課文,抓住文中的句、段加以體味,學生們的目標明確,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
在匯報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充分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認為烏塔很熱情,很聰明,有的學生認為烏塔很會過日子,會打算,有的學生認為烏塔很愛學習,愛讀書,有的學生認為烏塔很懂事,自己掙一半旅費而且還給家人買禮物。在交流時,學生能抓住文中重點句子談自己的理解。但感覺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學生們談到烏塔旅游前的準備時,我應該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語句讓學生深入體會到烏塔是一個有現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的孩子。比如:學生談到“為這次旅行她準備了整整3年,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兒童玩!睂W生談到這時,教師應適時點拔,“為了旅行她還做了哪些準備?”把學生們的注意力放到晚上“我和烏塔的談話中,而且應該通過朗讀烏塔說的話體會烏塔的人物性格,自我感覺,如果這樣的話,學生們對烏塔的認識可能更加的深入。
二、在第二個環節的教學時,我首先提出問題:讓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獨自出行,好不好?(對于“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議?)這個問題看似普通,其實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閱讀課文的見解,更重要的是,它引發了學生的辯論。在學生的思想中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是小孩子獨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獨自出行,很好。對于這兩種觀點,教師沒有急于做出結論,而是給孩子們創設一種充分展示自己看法的情境,學生們暢所欲言,課堂氛圍發主、自由、寬松。當然學生所發表的見解也并非孤立地隨意地說,而是密切聯系課文,探究課文的過程,不僅深入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扎實訓練了本單元的知識點,形式新穎活潑,探討有實效。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充分肯定學生,只要能說出自己的見解,我都予以鼓勵贊揚,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又有利于保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勇于發表獨立見解的習慣。
【小學語文《烏塔》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烏塔》教學反思08-04
小學語文烏塔教學設計及反思12-05
小學《烏塔》教學反思01-23
小學烏塔的教學反思10-28
烏塔教學反思11-25
小學烏塔的教學反思(7篇)11-03
小學烏塔的教學反思7篇11-03
小學烏塔的教學反思精選7篇11-03
小學語文《烏塔》說課稿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