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植物的莖》教學反思
《植物的莖》這節課有個典型的實驗:課前將一株植物浸在滴有紅色墨水的瓶子中,放在陽光下幾個小時,在課堂上讓學生切開植物的莖,發現莖內液體是紅色,從而推想莖的作用。之前的教學我采用過這種方法,但發現了缺點:
1、課前教師做的實驗學生不得而見,他們沒有經歷、目睹過這個過程,即使切開后發現了莖內有紅色的液體,他們也不會有太大的驚喜。
2、由于要在課前做這個實驗,時間上對教師的要求很高,一定得提前半天,還得在陽光下曬一段時間,所以不好操作。
3、由于本級部有6個班,上完一輪課要2到3天,如果要做6次實驗時間上很難完成,如果一次實驗多用一些植物,后來的班級觀察效果也不理想。
所以我想能否另辟蹊徑,找到更合適的教學方法,在能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我也能偷點懶呢。下面是我設計這節課時的幾點想法。
一、一株實體植物
我帶了一株灰菜,一株很大的灰菜,最粗的莖直徑有1厘米多。一上課就出示它進行復習:根和葉各有什么作用?然后讓學生猜測在葉和根中間的莖可能有什么作用?學生看到一株完整的實體植物,無論是復習還是進行猜測,都很顯性化、直觀化,很容易讓學生打開話匣子、敞開思路。科學老師一定不能怕麻煩,能帶實體的不要帶模擬的,沒有實體的也要有模擬的。讓學生實實在在的看到一個和所學知識有直接關聯的物體,非常重要。
二、類比推理和知識遷移
植物的莖是怎樣輸送水分和養分的,內部的通路是什么樣子的`,對于學生來講,是個“暗箱”,難以看到。但學生已經猜想到莖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輸送、運輸養分和水分,這和我們生活中熟知的馬路的作用非常相似。我們可以用類比的方法,讓學生先觀察馬路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功能,再遷移到植物的莖上,推想里面輸送養料和水分的通路是什么樣子的。從課堂上的實際效果來看,還是令人滿意的。
三、顯微鏡的適時出現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誹不發。在學生對植物的莖內部的通路進行了大膽的推想以后,他們非常期待證實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此時,適時地出示顯微鏡,讓學生細致觀察顯微鏡下植物莖內部的構造。學生的猜想得到了證實,水到渠成。學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們的教學目的也得到了落實?芍^雙贏!
四、人文教育的探索和嘗試
科學課中怎樣進行人文教育,既要適時又要適度,我一直在摸索中。本課是《植物的生活》這一單元的最后一課,通過這幾課的學習,學生對根、莖、葉這三個植物主要器官的作用有了一個整體的全面的認識。它們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相互配合、團結合作,構成了完美的植物體。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去賞識它、贊美它、學習它。所以,我主要設計:如果你把它看做一個人的話,你想對他說什么?你想怎么贊美他?由于火候正好,孩子們說的真是那么回事。
俗話說:孩子看著自己的好。古詩云: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對于自己的課,難免也會這樣。還請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非常歡迎!非常感謝!
【小學科學《植物的莖》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能量的轉換》小學科學教學反思范文12-26
小學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06-26
《點亮小燈泡》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6-16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精選8篇)06-17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15篇)10-06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15篇10-06
2021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精選8篇)07-20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08-29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通用15篇)10-07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合集15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