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時間:2024-11-29 10:22:11 宜歡 高中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通用20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通用20篇)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1

          一、從物理學科特點出發,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從物理教學內容出發,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物理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受到教材內容的制約,教材內容決定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也決定著教師與學生的具體雙邊活動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須突出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選擇教法應從教材內容實際出發,在眾多教學方法中進行比較,最后得出經過優化選擇的教學方法。

          一堂成功的物理課,通常是幾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組合,而不是幾種教法的隨意湊合,一定是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靈活地、科學地、創造性地進行優化選擇、認真實施的結果。

          其次,還要改革教師在課堂的講解方式。

          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必須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啟發性和綜合性,在課堂講解,可隨內容的不同采取相應的不同方式:如對教材內容從知識結構、邏輯關系推理論證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講解;對實驗性較強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在做好實驗的基礎上作啟發式的講解;對重點、難點、關鍵內容或學生容易發生差錯的問題,作點撥式講解;在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或進行練習之前,作提示性講解;根據學生在預習、自學或復習中所提疑點,作釋疑性講解。

          總之,課堂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學性,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不同的活動。

          二、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和能力基礎出發,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高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多有明顯的獨立性和興趣傾向,學習自覺性和獨立性比強,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課堂中常希望獨立思考求解,學習氣氛比較沉悶。

          這給教師了解學生帶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種情況,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加強講解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特別是講解時要注意反饋系統運用,如作業、討論、考試中的反饋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把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自學活動結合起來;將教師的講述和學生的討論、回答問題等結合起來,使得課堂教學成為師生的共同活動;充分利用機會,讓學生進行各種口頭的、書面的練習。

          三、從教學關系出發,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中心問題,是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實現教與學的統一。

          因此,必須加強課堂上教與學之間的交流活動。

          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教師是交流的主導一方,其作用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最優學習情景,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以各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學好物理知識。

          但教師的活動不能離開學生這個主體,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信息,發展各方面的能力。

          可見,教師與學生是組成教學的兩個最基本的因素,教師在課堂上的各項活動少不了學生的配合;而學生在課堂上的各項活動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所以,努力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根本。

          總之,物理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實際、不同的實驗條件,靈活而切合實際地選擇不同的教法,積極探索和認真實踐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方法,深化物理課堂的教學。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2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是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實驗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做好實驗應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一、認真備課

          我們有時一說上實驗課就松了一口氣,認為實驗課好上,學生喜歡上實驗室,積極性高,互動效果好,因而放松對實驗課的課前準備,或者說不知道怎樣來備實驗課。有的教師甚至沒有教案就匆忙上實驗課。其實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真正上好實驗課很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

          學生們的好奇心強、愛動手,實驗對中差生是一個引起他們學習興趣,從而使其學好物理的好契機,一個好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認真準備,上好每一節實驗課。

          如果沒有課前扎實的備課,就很容意出現“亂堂”,一節課熱熱鬧鬧,但有的學生的注意力沒有集中在實驗上,而是光忙著看熱鬧;或是有的學生很想認真做實驗但卻感覺無從下手。因此,上實驗課應當和其他課一樣備好課,寫好教案。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提前預做實驗,以便取得第一手資料,懂得每一個實驗的關鍵,這樣才能取得主動權,做到心中有數。許多老教師,雖然講課多年,每個實驗在他們心中了如指掌,每次上課前仍要認真預做。因為時間條件變了,因素也隨著變化,只有預做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做好實驗,上課前檢查每一組儀器也是應該做的一項工作。而不少教師認為這是實驗員的事,不予重視,結果實驗開始了,才發現有的器材短缺,有的儀器不能使用,至使一部分學生做不成實驗,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檢查每組儀器一定要認真,首先從數量上規格上檢查,其次看每一件儀器是否能用。考慮到實驗的過程中,有出問題的可能,還應有一些備用器具,以便及時補充更換。

          二、要求學生預習實驗

          提倡學生預習實驗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號召上,要布置預習題綱,且要采取多種方式檢查預習情況,逐步做到不預習不準進實驗室。例如可采用提問檢查,進實驗室前檢查筆記等形式;也可以權力下放到小組長,由他們檢查后匯報。對于無故不預習的'學生,可采取停做實驗先預習,課外補做實驗的辦法。這樣要求幾次就逐步走向正規了。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實驗課上,教師應抽出適當時間,向學生講清實驗的基本原理、儀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發生的故障,點出本次實驗的關鍵所在,啟發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查找發生故障的原因并排除故障。這樣能減少盲目操作造成儀器的損壞,又能使教師不陷于被動地解答學生的問題之中。這樣引導,學生反映收獲大,遠遠不止學到一點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了自己獨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老師也解脫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亂,有了指導學生的主動權。

          在實驗課上,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要認真觀察學生實際操作的全過程,仔細分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教師是在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過程中進行教學工作的,工作的重點,不是一般的講解和輔導,而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個別指導。特別對于基礎薄弱、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要耐心指導,引導他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指出努力改進的方向。

          有些實驗較難,而學生基礎又普遍較差,完成實驗有困難,如果時間允許,可以采用預先培養“小組長”的做法,利用課外時間,由各實驗小組長參加,先走一步,取得經驗,由他們帶動其他同學完成實驗。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3

          昨天,根據學校暑期培訓的要求,為本組老師開設了一節公開課。我執教的課題是“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由于是臨時接到的任務,所以備課時間比較緊。以前在上高一時,經常將第一節“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一節第二節“時間和位移”這兩節內容合并在一起一節課上完。而現在要求我第一節內容就要上一節課,那就要求我必須準備很多的素材。

          “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是高中物理的第一課,這節課主要是向學生介紹描述物體的三個物理概念。其中“質點”這個概念是一種科學的抽象,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學生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因此我在講授這個問題時,先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在描述問題的運動時遇到一定的困難,造成這個困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這個困難?”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先閱讀課本,然后再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最后我在進行總結。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方式還是比較好,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也比較高。

          參考系這個概念學生在初中階段有所接觸,我覺得在高中階段對參考系的難點就是我們在解題時能夠靈活的選擇參考系,因此我通過一道例題讓學生分別以地面為參考系和以火車為參考系分別列式求解,從而體會選擇火車為參考系解題的優越性。

          坐標系是為了定量的描述物體的位置及其位置的變化而引入,學生相對也比較熟悉。因此,在這一部分,我主要為學生介紹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還為學生介紹了世界上的另外三大衛星導航系統。

          整節課我覺得在“質點”這個地方的教學還有所欠缺。沒有讓學生充分認識為什么要引入質點這個模型,引入質點這個模型有什么意義。期望在以后再上這節課的時候可以把這個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4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教育使學生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通過一系列的教育,使學生成為有用的人才。高中物理作為整個高中課程的組成部分,教師應淡化學科本位的思想,就物理學科而言,應該是通過物理知識為載體,在學習基礎物理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一、高中物理教學,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常常被看成單純的認知體。在教學活動剛開始甚至尚未開始就被人為地劃分為好、中、差三個等級。一種流行的觀點是,學生在學業成績上呈現出的個別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是與生俱來的素質差異造成的,課堂教學對于這種差異的改善作用極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教師只能按正態分布的原理,以全班學生的平均水平為基準,根據中等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和實施教學,不難預料這必然會導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飽”的狀況。

          新課程改革所遵循的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單純的認知體,而是富有朝氣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為包括教學在內的“任何一種活動,人都是以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的方式參與和投人,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參與和投人”。其次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一模一樣的標準件,也不是一個僅以年級或班級為標志的抽象群體,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獨特個性的具體的人。第三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動接受體,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積極的學習主體。理論和實踐都早已證明,“如果提供了適當的學習條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的動機方面會變得十分相似”,人為地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斷和缺乏根據的。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要求教師應當立足于每一位學生當前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全面把握學生成長的各個要素,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指導策略,科學而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揚長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良好氛圍,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景,著眼于使全體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出對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引導并幫助他們把潛在的能力變成現實的水平,促進他們素質的協調發展和個性的充分發展。

          二、高中物理教學,需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改變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將信息技術滲透于物理教學之中。例如重力一節的教學可以用多媒體演示物體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落下的現象,引出重力;重力的大小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教師要放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的表格,最終的結論由學生自己得出,學生只有通過動手、動腦的探究實驗才能理解其意義;重力的方向學生可以通過觀察物體自由下落的方向、懸掛物體自由下垂線的方向了解重力的方向為豎直向下,進而糾正學生認為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理解,還有重力的方向并不總是直觀可以看出,運動狀態改變時重垂線不一定沿垂直方向。

          由于物理學與生活、社會有著極為緊密和廣泛的聯系,教師不可能將龐大數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塞給學生。因此必須改變“只有講過才算教過”的觀念,許多內容可以精選、精講、點到為止,更多的內容讓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其他補充材料(包括視聽材料)、收集各種形式的信息、調查研究和討論展示等方式學習。除了教材介紹的內容外,教師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準備幾個相關的小課題讓學生去做調查研究,把閱讀理解、收集信息、觀察記錄作為課后作業的一部分。

          三、高中物理教學,要構建新的評價體系

          物理課程應該改革單一的以甄別和選拔為目的的評價體系。在新的評價觀念指導下,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構建多元化、發展性的評價體系,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教師的不斷進步。人們在完成某項工作或在工作到達某一階段時應該進行反思,檢查思路和具體措施,發現錯誤和疏漏,這是責任心的表現,也是科學探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由于這個環節并不影響結論的得出和探究報告的完成,往往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另一方面,學生還常常不知道怎樣進行評估。教師在強調評估重要性的同時可以給出具體的方法。必要時可以要求學生把評估中考慮到的問題及相應的處理寫到探究報告中,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另外,評估的意識也要在除探究外的其他教學活動中體現。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于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它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教師。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5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但高一物理難學,這是人們的共識,高一物理難,難在梯度大,難在學生能力與高中物理教學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學生較順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學習任務。

          一、高中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過程、靜態的簡單問題,易于學生接受;教材編寫形式主要是觀察與思考、實驗與思考、讀讀想想、想想議議,小實驗、小制作、閱讀材料與知識小結,學生容易閱讀。

          高中物理教學則是采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研究解決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對象(可能是幾個相關聯的對象)多個狀態、多個過程、動態的復雜問題,學生接受難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表述嚴謹簡捷,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述科學、嚴密,學生閱讀難度較大,不宜讀懂。

          2.初、高中物理思維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學以直觀教學為主,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維的基礎之上,高中物理教學要求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在初中,物理規律大部分是由實驗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規律要經過推理得出,處理問題要較多地應用推理和判斷,因此,對學生推理和判斷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學生難以適應。

          另外,在初中階段只能通過直觀教學介紹物理現象和規律,不能觸及物理現象的本質,這種直觀教學使學生比較習慣于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對一些事物和現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觀點,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這種由生活常識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識所形成的思維定勢,會干擾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對物理本質的認識,造成學習上的思維障礙。

          3.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內容少,問題簡單,課堂上規律概念含義講述少,講解例題和練習多,課后學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試就沒問題。養成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考試考什么,學生練什么,學生緊跟教師轉的學習習慣。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不會讀書思考,只能死記硬背。

          而高中物理內容多,難度大,課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識相關聯,有的學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對待高中的物理學習,結果是學了一大堆公式,雖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來,就不知從何下手,還有學生因為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每次上物理課,都覺得聽不大明白。由于每堂課容量很大,知識很多,而學生又沒預習,因此上課時,學生只是光記筆記,不能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能及時地理解老師講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感到物理深奧難懂,從心理上造成對物理的恐懼。

          4.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解題能力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高中物理對學生運用數學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首先,在教學內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數學知識:

          (1)物理規律的數學表達式明顯加多加深,如:勻加速直線運動公式常用的就有10個,每個公式涉及到四個物理量,其中三個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適用范圍,學生在解題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

          (2)用圖象表達物理規律,描述物理過程。

          (3)矢量進入物理規律的表達式。這是學生進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難點之一。從標量到矢量是學生對自然界量的認識在質上的一次大飛躍。對于已接觸了十幾年標量的學生,這個跨度非常大,1+1=2,1-1=0,-2<1,“天經地義”,現在突然變了,兩個大小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兩個大小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學生難以接受。

          其次在應用數學工具解決問題的教學要求上對高中學生也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要能根據具體物理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進行推導和求解,并根據結果作出物理結論;要求學會運用幾何圖形和函數圖象表述、分析、處理問題。

          但初中學生升人高一時,無論在掌握的數學知識量上,還是對已學數學知識應用的熟練程度上都達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運動學中用v-t圖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時學生還沒有學過斜率概念;在運動和力的合成與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數知識,而學生卻只學過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數定義,一般三角函數定義和最簡單的三角公式都還沒有學,學科知識之間的不銜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學的難度。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

          1.高一物理教師要重視教材與教法研究

          根據教育心理學理論“當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存在著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點時;當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維加工的梯度時,就會形成教學難點。所以要求教師對教材理解深刻,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思維水平了解清楚,在會形成教學難點之處,把信息傳遞過程延長,中間要增設驛站,使學生分步達到目標;并在中途經過思維加工,使部分新知識先與原有知識結合,變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識的舊知識,從而使難點得以緩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師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初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一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降低“臺階”,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學中要堅持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原則。

          正如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所指出教學中“應注意循序漸進,知識要逐步擴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學應以初中知識為教學的“生長點”逐步擴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現要難易適當,要根據學生知識的逐漸積累和能力的不斷提高,讓教學內容在不同階段重復出現,逐漸擴大范圍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學生進入高一后,物理學習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在初中,為了適應初中學生思維特點(主要是形象思維),使學生易于接受,是從日常生活實例引出力的概念,從力的作用效果進行物體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產生原因。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高一在講過三種基本力的性質后,講授受力分析方法時,只講隔離法和根據力的產生條件分析簡單問題中單個物體所受力;在講完牛頓第二定律后,作為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再講根據物體運動狀態和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單個物體所受力;在講連接體問題時,介紹以整體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的思路。這樣從較低的層次開始,經過3次重復、逐步提高,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物體的受力分析思路與分析方法。

          3.講清講透物理概念和規律,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

          培養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在銜接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使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對每一個概念要弄清它的內涵和外延,來龍去脈。講授物理規律要使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了解概念、規律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如:運動學中速度的變化量和變化率,力與速度、加速度的關系,動量和沖量,動量和動能,沖量和功,機械能守恒與動量守恒等,通過聯系、對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要努力創造條件,建立鮮明的物理情景,引導學生經過自己充分的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從直觀的感知進入到抽象的深層理解,把它們準確、鮮明、深刻地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盡量避免似懂非懂“燒夾生飯”。

          4.要重視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的訓練

          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規律,討論規律的適用范圍及注意事項。例如:平行四邊形法則、牛頓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建立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過程的講解,使學生領會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通過規律的應用培養學生建立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訓練的重要途徑是講解物理習題。講解習題要注意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指導,有計劃地逐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講解習題時,要把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分析,并把物理過程圖景化,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物理習題做示意圖是將抽象變形象、抽象變具體,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從高一一開始就應訓練學生作示意圖的能力,如:運動學習題要求學生畫運動過程示意圖,動力學習題要求學生畫物體受力與運動過程示意圖,等等,并且要求學生審題時一邊讀題一邊畫圖,養成習慣。

          解題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學生解題時的難點是不能把物理過程轉化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再回到物理問題中來,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闖過這一難關。如在運動學中,應注意矢量正、負號的意義以及正確應用;講解相遇或追擊問題時,注意引導學生將物理現象用數學式表達出來;講運動學圖象時,結合運動過程示意圖講解,搞清圖象的意義,進而學會用圖象分析過程、解決問題。

          5.要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培養學生能力、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

          獨立思考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學習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師講解,而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學知識,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獨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在高一階段首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獨立鉆研教材,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多的給予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分析的時間與機會,使他們逐步學會思考。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使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閱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高一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從指導閱讀教材入手,使他們學會抓住課文中心,能提出問題并設法解決。閱讀物理教材不能一掃而過,而應潛心研讀,邊讀邊思考,挖掘提煉、對重要內容反復推敲,對重要概念和規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記憶,養成遇到問題能夠獨立思考以及通過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書籍和資料的習慣。

          為了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在定義概念和總結規律時,可以直接閱讀教材中的有關敘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在講評作業或試卷時,對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對物理概念表達不清而造成的錯誤,要結合教材的講述加以分析,使學生意識到這些知識在教材上闡述的是一清二楚,應該認真的閱讀教材。可以選擇合適的章節采用自學、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與效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重點設計思考題,使學生有目的地帶著問題去讀書,還應設計些對重點的、關鍵性的內容能激起思維矛盾的思考題,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和思維活動。

          (3)培養學生養成先預習再聽課,先復習再作業,及時歸納作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

          首先要上好高一開學第一節的緒論課,教師對學生提出要求;每節課布置課后作業時,講明下一節授課內容,使學生心中有數以便進行預習;實驗堅持寫預習報告,無預習報告不能做實驗。要求學生能夠逐步做到不論多忙,也要在課前先預習教材。一章學完主動地整理所學知識,找出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絡。由于教材的編寫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把完整的知識體系分到各章節中,如果課后不及時總結,掌握的知識是零碎而不系統的,就不會形成“知識串”,容易遺忘。要指導學生課后及時歸納總結?偨Y有多種方法,如每單元總結、縱向總結、橫向總結。不論哪種方式總結都要抓住知識主線,抓住重點、難點和關鍵,抓住典型問題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識框架。本屆高一從第一章開始就要求學生獨立進行單元總結,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議,選出好的全班展覽,同時教師提供一份總結以作示范。

          (4)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偻ㄟ^課堂提問和分析論述題,培養學生根據物理概念與規律分析解答物理問題、認識物理現象的習慣,要求學生“講理”而不是憑直覺。

         、谕ㄟ^課堂上教師對例題的分析和學生分析、討論、解答物理題,使學生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養成先分析再解題的習慣。

          ③嚴格做題規范,從中體會物理的思維方法,養成物理的思維習慣。

          (5)強調科學記憶,反對死記硬背。教學方法

          記憶是學習任何知識包括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也是物理創造性的源泉。現在學生不重視知識的記憶,或是什么都不記,或是死記硬背,許多學生到了高三才發現高一、高二時學的知識沒有記憶造成的困難。所以,從高一開始就要要求學生重視記憶,尤其是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記憶;要引導學生科學的記憶。準確的記憶是正確應用的基礎,理解是物理記憶的關鍵,對比聯系是記憶的有效方法,將所學知識與該知識應用的條件結合起來,形成條件化記憶才能有效地用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要指導學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規律的物理意義,明確其本質,在此基礎上,將易混的概念和規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較,找出區別和聯系,再行記憶。當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識后,要進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維過程。

          總之,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順應學生思維的發展規律,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方能順利的完成高一物理教學任務。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6

          一、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實驗的思想,方法,技能和素質是衡量一個學生物理水平的標準之一,高中物理實驗及其教學是物理課程和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基礎,又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方法和手段,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當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那就是:實驗教學的重視與加強,實驗設備的添置與更新,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在物理實驗教學的課堂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見怪不怪的現象,試舉幾例:現象一:媒體實驗就是學生通過媒體“看實驗”。過去的實驗“看黑板”,如今的實驗“看錄像”、“看投影”。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一些原本可以讓學生動手做的實驗卻用多媒體來展示,被稱為是“現代技術的運用”。

          現象二:程式化實驗,雖然學生動手,但以單純的機械操作為主。學生根據教師講解的實驗目的、器材、步驟,像做廣播操那樣,按照規定的程式進行操作,去獲取教師(或書本)所要求得到的實驗數據(或實驗結果),而不需要去考慮實驗為什么要這樣做,怎樣去做,更不必考慮實驗中可能會存在什么問題,以及需要如何去解決。

          現象三:試題實驗,就是學生用筆“做實驗”。由教師編制的大量實驗試題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而且挫傷了學生動手實踐的積極性,使實驗教學在“應試”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這些現象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那就是“重知識、輕方法;重講授、輕活動;重結論、輕過程;重機械訓練、輕實質體驗”。長此以往,學生實驗學習的積極性必然會受到壓抑,實驗教學也將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由此想到,能否通過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轉變陳舊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物理實驗學習方式發生改變,使實驗教學走出困境?

          二、高中物理實驗學習方式的改變

          上海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二期課改提出“以改變學習方式為突破口,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看,相對初中生,他們具有更為強烈的探究未知的動機,他們思維活躍,興趣廣泛,自尊心強,絕不會滿足于“按圖索驥”、“按方抓藥”式的實驗學習,因而改變陳舊的實驗學習方式是必然的、合理的選擇。

          1.學生實驗學習目標的改變

          實驗學習目標是學生實驗學習的靈魂。上海新課程方案將“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能力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方面整合起來,作為各學科課程目標的共同框架,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即由以知識為本位轉向以發展為本位。充分挖掘物理實驗的教育功能,研究制訂高中階段各個物理實驗具體的學習目標,使之成為實現知識、能力、態度有機整合的.載體,并進一步形成高中物理實驗學習的總體目標,為物理實驗學習明確了方向。

          2.探索有效的、多樣化的實驗學習方式

          在物理實驗活動中,學習方式應該多樣化。單一、被動的實驗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須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問題性、探索性和應用性。讓學生成為實驗活動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生實驗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權威的講授者和示范者,特別關注學生親身的感悟與體驗;诓煌膶W生對象和不同的實驗環境,這些形式可以選擇,各有側重,又互不割斷。各種形式舉例如下:

          自主活動

          通過學生自覺地參與實驗活動,確定實驗目標,制定實驗方案,選擇實驗方法,監控實驗過程,評價實驗結果,從而完成實驗任務;顒舆^程特別強調的是學生實驗的主動性,教師的作用是對學生實驗的困難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高一年級學生開展“落體運動加速度的研究”。要求學生二人一組,運用頻閃照相研究鋼球下落的加速度。學生必須完成以下任務:方案設計(直接測什么?如何測?);裝置調試;標尺制作;實地拍攝;照片分析;實驗報告。教師提供的幫助:方案設計提示;頻閃技術指導;參與討論,提供器材,進行質疑,點撥思維。學生在實驗活動中扮演的是主角,以實踐者、研究者的身份積極參與,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合作學習

          合作與交流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獲得知識,促進理解,提高能力,增長才干,形成學習團隊,對學生的發展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是高中物理實驗學習能力的較高要求,是對學生操作技能和思維品質的綜合檢測,是有效的實驗學習方式之一。實驗設計的特點是情景新、方法活,具有開放性,要求學生對實驗的原理有透徹的理解,對實驗器材有所取舍和組合,能根據設計的要求和條件,進行分析和判斷,制定實驗的方案,通過實驗全過程的描述和具體步驟的實施,得出有關的結論并做出必要的說明。

          實驗設計應遵循如下原則:合理性;準確性;可行性;簡潔性。高一學生研究單擺及其規律之后,教材提供了測重力加速度的方案。然而許多物理場景,如運動學中的自由落體、豎直上拋,動力學中的超重、失重現象,斜面上的勻變速運動等都涉及到重力加速度。所以,當教師提出“能否自行設計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其他方案?”時,立刻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同學們提出了多種方案,并走進實驗室,通過實驗活動去體驗真實,檢驗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分析測量結果的可靠性,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假設上。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7

          1、進行各種物理實驗,都是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應該從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上,切實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2、通過實驗,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領會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和解決實驗中的問題,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中學物理實驗又是學生將來從事科學實驗的起點。因此,在物理實驗課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4、加大實驗教學力度,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

          5、物理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前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感受更深。因此,教師要盡一切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6、物理實驗是研究物理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強實驗教學,不僅可提高物理教學效率,還可提高學生的實驗素質,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

          7、要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自主的實驗探究,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了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新精神。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8

          新課程改革從去年新學期開始到現在已將近一個學年,在教學工作中,我通讀教材,查資料,聽課,請教,精心編寫教案,落實教學目標,上好每一節課,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是新課上下來,常感覺效率比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過頭教高一,翻開以前的教案,反思當初的教育教學方式,感觸頗深。

          1、對高一新生引導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同時高校要求選考物理學科的專業占的比例相對較多固然是個有力條件,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陀^地分析,教學的起點過高,“一步到位”的教學思路是導致學生“物理難學”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臺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例如,關于“力的正交分解”這一基本方法的教學就是通過分期滲透,逐步提高的。這不僅是一個遵循認知規律的需要,其意義還在于不要因為抽象的模型、繁瑣的數學運算沖淡物理學科的主題,通過降低臺階,減少障礙,真正能夠把學生吸引過來,而不是把學生嚇跑了,或者教師一味的強調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學生就硬著頭皮學,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甚至變成了物理學習的“奴隸”。如果我們老師有意識地降低門檻,一旦學生順利的跨上的這個臺階,形成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再提高并不晚?墒牵话阈吕蠋煵]有很快領會這種意圖,因而在實際教學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圖文并茂的課本,不注意加強實驗教學,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只靠生硬的講解,只重視告訴結論,講解題目,這怎么能怪學生對物理產生畏難情緒呢?學生如果對物理失去興趣,對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對知識掌握不牢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有的老師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馬山就去講解大量的靜力學問題,甚至去講動態平衡問題,試想這時學生對合力的幾個效果尚難以完全理解,對平行四邊形法則的應用還不夠熟練,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這種由于教師的引導方法不當,導致學生一開始就覺得物理如此之難,怎么能怪學生認為物理難學呢?我們教師不應該把教學目標選擇不當的責任推向學校的考試,推向市場上的參考書,這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應該多從自身的教學思想以及從對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高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

          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并為以后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于創設物理情景,做好各種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發揮想象地空間。如果僅僅局限與對物理概念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物理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采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3、對物理教學前概念教學的反思

          前概念是學生在接觸科學知識前,對現實生活現象所形成的經驗型概念。而由于中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辯證思維還不發達,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成熟,考慮問題容易產生表面性,且往往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質。所以易形成一些錯誤的前概念。這些錯誤概念對物理概念的正確形成極為不利,它排斥了科學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學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頓以前,人們對生活經驗缺乏科學分析,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錯誤命題: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運動,沒有力作用,物體就會停下來。這個錯誤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由此可見前概念對人們認識影響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大腦中形成的前概念,對正確的應加以利用,對錯誤的要認真引導消除,否則正確概念難以形成。

          一、加強實物演示,豐富感性認識,有利于消除錯誤前概念,確立正確概念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經驗型,需要感性經驗支持。因此教學中應了解學生的實際,通過實物演示消除錯誤概念。

          太陽曝曬下的木塊和金屬塊的溫度如何?學生最容易根據自己的感覺,認為金屬塊溫度高,形成錯誤認識。所以只有通過實驗測定后,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感覺的錯誤,才能消除錯誤前概念,否則任何講授都是蒼白無力的。

          由于學生思維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往往以物質外部的非本質的屬性作為依據,形成錯誤認識。如學生認為馬拉車前進是馬拉車的力大于車拉馬的力,從而對牛頓第三定律產生懷疑。所以教學中針對這種問題設計一個實驗:2個滑塊,2個輕質彈簧秤,使一個彈簧秤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滑塊上,用另一彈簧秤拉動連在一起的木塊,去演示使一物塊前進時,另一物塊同時前進,通過彈簧秤顯示兩物塊之間相互作用力,這樣就可以排除學生形成的錯誤認識,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體”一節教學中,學生對任何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從同一高度豎直落下時,不同的物體將同時落地很難想象。因此教學中應強調“自由落體運動”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豎直下落運動,但在實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氣等阻力影響,結果當然不會完美。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實驗也就是要重復“伽利略斜塔實驗”,使學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體在空氣中,從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幾乎一樣的事實,然后對自由落體運動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實物演示及創造條件進行實物演示,積極消除學生的錯誤前概念,對提高物理學習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視物理模型的運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消除學生思維障礙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中對實際問題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經過科學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過運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點,抓住本質特征和屬性,可以消除學生思維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自己從生活中形成的樸素物理概念分析區別,拋棄錯誤概念,形成科學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運動的原因并指出,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時,設想的“理想實驗”就是建立了一個沒有摩擦的光滑軌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問題便簡潔多了。

          這是我在新教材教學工作中對以上三點的一點教學反思。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續堅持與寫好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這半年的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在新課程下,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往開來,做好教學反思,寫好課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的物理教師。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9

          高中物理新課程提倡物理教學方式多樣化,課堂教學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的理念,對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五章第一節《曲線運動》進行教學設計與實踐,預期目標與教學實際所達成的目標有一定的差距,感覺教學設計思想與實際教學效果并不是那么完美一致,現對《曲線運動》一節的教學設計及教學過程進行反思。

          (一)教學過程較好的地方

          1、讓學生以主編的身份進行對第五章進行內容編排設計,這樣使學生對第五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從中也能獲知物理學習的思維順序:是什么?(物理概念、規律);為什么?(物理研究方法)、怎么樣?(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變老師要教為學生要學。要求學生根據課題提出自己的問題,整節課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以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迷線索。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用多媒體及“教學資源庫”的動畫、視頻輔助教學,如砂輪、鏈球等視頻,以提高學生的感知視野,同時以提高教學效率。

          4、為加強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不能僅從現象得出結論,還要進行理論證明,為此在曲線運動速度方向的教學過程增加了運用極限法證明一般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5、讓學生動手動腦地參與學習,設計了一個隨堂小實驗,對演示實驗也作了一定的修改,比如演示曲線運動條件的實驗時,斜槽改為用半圓,讓學生同時能看到小球在半圓運動過程小球是從切線出來的`,后受磁鐵引力作用,導致小球做曲線運動。

          6、設想在引導學生觀察過程,對實驗進行對比,從中發現不同的地方,以期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理解對比方法。

          (二)教學過程不足之處

          1、教學案的問題設計不夠明確。因為是第一次使用教學案,學生不懂使用,若問題設置得當,要新授課教學案還是很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的。

          2、課堂中的隨堂小實驗,沒有明確先讓學生設計方案,導致很多學生沒有目地的亂玩,而且實驗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若改用半圓做實驗效果會好些。

          3、課堂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教學過程不夠緊湊,致使后來無時間進行目標達成的檢測。

          4、留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空間不足,老師提示太多,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太少,沒能充分體學生的主體地位。

          5、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投影出來,或寫到黑板上,致使學生同學所提的問題不能明確與記下,這樣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6、學生分組實驗過程,組員分工不明確,沒有指定誰負責什么?導致學生小組實驗,小組討論時效率不高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10

          廣大教師的實踐也證明:凡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強。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應把提高學生擔負邏輯思維能力放在首位。高中物理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呢?

          就思維發展來說,學生“在活動中產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維結構之間的矛盾,這是思維活動的內因或內部矛盾,也就是思維發展的動力。”環境和教育只是學生思維發展的外因。作為中學生,其主導活動是學習。而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掌握知識技能和行為規范的活動,是一種社會義務,從某種意義來說,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它對學生思維發展起著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學習內容、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對思維發展的影響上,即學習內容的變化,學習動機的發展和學習興趣的增進,直接推動著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包含著“量變”和“質變”兩個方面。學生知識的領會和積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維發展的“量變”過程;而在此基礎上實現的智力或思維的比較明顯的.、穩定的發展,則是心理發展的“質變”。教師的責任就是要以學習的難度為依據,安排適當教材,選好教法,以適合他們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們的學習需要,成為積極思考和促使思維發展的內部矛盾。創造條件促進思維發展中的“量變”和“質變”過程。應該看到,這兩個過程是緊密聯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學生思維的發展,它必須以學生對知識的領會和掌握技能為中間環節。而智力、思維的發展又是在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才能完成的。沒有這個“中介”,智力、思維是無法得到發展的。但是教師教學的著重點應是通過運用知識武裝學生的頭腦,同時給予他們方法,引導他們有的放矢地進行適當的練習,促進他們的思維或智力盡快地提高和發展,不斷地發生“質”的變化。這也就是學生思維結構的“質變”過程或稱“內化”過程。

          具體到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智力,特別是思維能力這個問題上,我國一些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與實踐,提出了“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思維能力的突破點,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好途徑”的觀點,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是因為智力是存在層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維的個性差異確定的,這種差異體現為個體思維品質,包括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五方面。它也是思維能力的表現形式。因而由此可確定思維能力的差異;思維品質的客觀指標是容易確定的,使定量研究成為可能;研究思維品質的發展與培養,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的一些弊病,并對之實施改革;思維品質的發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標志。其中思維的深刻性,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以及思維活動的廣度、深度和難度——是一切思維品質的基礎。

          就思維結構來說,皮亞杰提出了“發生認識論”,強調“圖式”概念。他的心理學思想中有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他認為“圖式”即心理或思維結構,“圖式”經過“同化”、“順應”和“平衡”,構成新的“圖式”,不斷發展變化,不僅有量變,也有質變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圖式的量的變化,“順應”是圖式的質的變化。

          任何一間科學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方法等組成的。概念、規律、方法等是相互聯系的;不同的概念、規律、方法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從而形成了該門科學的知識和邏輯結構。當然這種結構也在變化和發展著。應該說,人的思維結構和各門科學的知識、邏輯結構都是人們對客觀現實世界的反映,是緊密

          聯系的。因此,從教學必須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上來說,正如杰羅姆·s·布魯納所說:“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边@也符合現代系統科學(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的觀點,系統科學認為結構與功能是對立的統一。不掌握學科結構,就難以發揮該學科的功能。不僅如此,還認為任何系統都是有結構的,系統整體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而是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的總和加上各部分相互聯系形成結構產生的功能。

          新課程改革給教學實踐的改革提高創造了條件。我們要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積極思考,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迅速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11

          開學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在具體教學工作中高一初始階段,我注重了初中、高中知識的銜接,F將我的實際工作反思如下。

          一、教材及學法分析

          在初中階段只能經過直觀教學介紹物理現象和規律,不能觸及物理現象的本質,這種直觀教學使學生比較習慣于從自我的生活經驗出發,對一些事物和現象構成必須的看法和觀點,構成必須的思維定勢,這種由生活常識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識所構成的思維定勢,會干擾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對物理本質的認識,造成學習上的思維障礙

          初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教材資料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過程、靜態的簡單問題,易于學生理解;教材編寫形式主要是觀察與思考、實驗與思考、讀讀想想、想想議議,小實驗、小制作、閱讀材料與知識小結,學生容易閱讀。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但高一物理難學,這是人們的共識,高一物理難,難在梯度大,難在學生本事與高中物理教學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學生較順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學習任務。

          高中物理教學則是采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經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研究解決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對象(可能是幾個相關聯的對象)多個狀態、多個過程、動態的復雜問題,學生理解難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表述嚴謹簡捷,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述科學、嚴密,學生閱讀難度較大,不易讀懂。

          二、學生現狀分析

          學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首先不適應自身主角的轉變,教師已經把他們當成高中生對待,然而學生總是表現出心理年齡小于生理年齡的特征,比如時常犯“小性”,為了很不值得的事情和同學、教師沖突,無法正確理解教師的用意等等。

          環境的不適應,升入高中學生大多數所處的學習環境改變很大,學生間由于不熟悉,再到我校的合作學習,這些無疑要求學生有較好的適應本事,要求學生盡快適應學習環境和氛圍,盡快適應學校的課程改革的形式,盡快使學習走向正軌。

          根據教育心理學理論“當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存在著較大梯度,或是構成拐點時;當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需要增加思維加工的梯度時,就會構成教學難點。所以要求教師對教材理解深刻,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思維水平了解清楚,在會構成教學難點之處,把信息傳遞過程延長,中間要增設驛站,使學生分步到達目標;并在

          3.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1)物理規律的數學表達式明顯加多加深,如:勻加速直線運動公式常用的就有10個,每個公式涉及到四個物理量,其中三個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一樣的適用范圍,學生在解題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

          2)用圖象表達物理規律,描述物理過程。

          3)矢量進入物理規律的表達式。這是學生進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難點之一。從標量到矢量是學生對自然界量的認識在質上的一次大飛躍。對于已接觸了十幾年標量的學生,這個跨度十分大,l+l=2,1-1=0,-2<1,“天經地義”,此刻突然變了,兩個大小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兩個大小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學生難以理解。

          其次在應用數學工具解決問題的教學要求上對高中學生也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要能根據具體物理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進行推導和求解,并根據結果作出物理結論;要求學會運用幾何圖形和函數圖象表述、分析、處理問題。

          但初中學生升人高一時,無論在掌握的數學知識量上,還是對已學數學知識應用的熟練程度上都達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運動學中用v-t圖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時學生還沒有學過斜率概念;在運動和力的合成與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數知識,而學生卻只學過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數定義,一般三角函數定義和最簡單的三角公式都還沒有學,學科知識之間的不銜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學的難度。

          三、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

          高一物理教師要重視教材與教法研究中途經過思維加工,使部分新知識先與原有知識結合,變為再理解另一部分新知識的舊知識,從而使難點得以緩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師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明白初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一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降低“臺階”,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總之,在教學工作中,學生和教師正在逐步走向合作學習的正軌。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12

          機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的重點,學生對定律的得出、含義、適用條件應該有明確的認識。這是能夠用這個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教學中首先要重視這些內容,因此,我分三步完成機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課時的教學:第一步要使學生理解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通過力做功實現相互轉化,第二步從理論上推導機械能守恒定律,第三步要使學生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條件。

          1、動能與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

          這部分內容教材的編寫特點是很注意從生活中的典型實例入手導入課題。為此,我選擇設計了幾個的演示實驗:燒杯倒水沖刷葉輪轉動和豎直上拋小球,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了解到動能和重力勢能之間可以通過重力做功實現相互轉化,并作了適當的拓展:由以上演示實驗聯想到東漢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發明的水車磨坊和現代大型的水力發電站;得出動能和彈性勢能之間也可以通過彈力做功來實現相互轉化的結論。

          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體現了物理教學提倡實驗、觀察、思考的特點,又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教學設計發掘了教材資源,又不拘泥于教材,演示實驗新穎,操作順利流暢,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通過實例的分析,使學生了解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的定性關系,知道一種能量減少,必然導致另一種能量的增加;然后提出動能和勢能轉化有什么定量關系,讓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并提出猜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交流能力,加強師生的互動性。不足之處在于,由于擔心時間進度,處理不是很細致,提出的問題層次性不強。

          2、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論推導

          教材以小球的自由落體為例的教學設計,利用動能定理和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關系,要求學生自行獨立分析并推導出在只有重力做功情況下的機械能守恒定律。備課時,我參考了人教版物理必修2的相關章節的內容,從而決定在課堂教學中,引用當年伽利略擺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能量的'觀點其實早在牛頓之前就已經體現出來了,從而將物理學史的教學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并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表面上看來沒有關聯的概念之間其實存在著很多聯系。這樣讓整個推導過程上升到一個追尋守恒量的探究高度,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數學演算推導。

          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理論推導過程用時應該較長,教師應該細致觀察學生的推導進度,掌握好時間。這過程的處理還是稍顯倉促,學生在黑板上的演算推導略顯粗糙,有部分同學沒有事先選取零勢能參考面,所以應當提前強調這一點。我覺得必須要給課堂適當的留白,給學生自己思考和理清思路的時間,給學生充分分析和推理的機會。這就要求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以學生通過自學和引導學生發現知識和規律為主。課堂不是長篇累牘的講解知識。教師在課堂上起的是引導的角色,所以必須要做到內容上有所取舍并千方百計地精益求精,教學設計重質而輕量,這樣才能夠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的課堂教學安排。

          學生通過自行推導得出機械能守恒定律,要引導學生做好討論和交流,展示自己的推導結果。這一階段是前面理論推導的點睛之筆,對于學生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涵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千萬不能夠粗略帶過,必須加以詳細的分析和解讀,這部分我選擇以講授為主。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13

          關于物理的學習,很多老師都會遇到學生問這樣的問題:老師,我以前都沒有好好學習,現在想把物理學好,我該怎么辦,我該從什么地方開始呢?

          關于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完全是沒有完全從頭開始的必要的,因為物理知識的學習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千萬不可因為前面的知識忘記了,而重新開始,因為這樣的話,很可能會導致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而跟不上新課,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因此會得不償失。那么,這部分學生如何做才是正確的操作呢?

          首先,不要放棄對新知識的學習,因為新的知識最終也是會變成舊的知識,這樣會導致你不停的復習,不停的追趕進度,手忙腳亂,學習的任務不斷的加重,最后不得不放棄!

          第二,高中的物理知識是相通的,必修部分的知識真的是很重要的,它是學生學習后面知識的必備的基礎,比如在必修部分我們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那么學習選修3—1的'電場的時候,我們會學習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也會學到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勻變速運動,在必修部分我們學到了圓周運動的問題,在選修部分我們會學到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這部分也學的時候圓周運動,等等很多,因此我們在努力學好現在的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是我們在很好的復習,因此沒有必要從頭再來,否則,事倍功半!

          第三,根據高中物理知識的特點,學生應該多去練習正在學習的這部分知識,和相對應的習題,但是,我們不能一味的去做題,而不停下來進行思考與總結。讓學生不斷做題的目的是為了將知識運用的更加熟練,從而為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做準備,但是如果不停下來思考,它考察的是什么樣的知識點,和前面我們學習的知識有什么關聯的話,那么學生前面學習的知識漏洞還是很難彌補的,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一邊做題,一邊總結,這樣,當題目中不斷的出現必修部分的相關知識點的話,說明這是一個必考的內容,需要加強練習,達到復習最好的效果,這就如同生物上學習的“用進廢退”的原則,經常出現說明很重要,一定要弄清楚,弄明白!

          所以,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一定要請求一下老師的幫助,給予一定的方法上的指導,避免盲目的去復習,最終,導致學習的壓力倍增!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14

          我在講復習課時經常是費了力氣卻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原因在哪里?結合此次學標活動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我覺得主要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識”的復習課中,往往都是通過歸納,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梳理知識方法,這種做法,往往表現為老師津津樂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經心,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但一當老師提出一些創設性的問題時,學生則精神振奮,精力集中地思考問題,這就是明顯反映了學生需要通過問題來復習“基礎知識”的迫切要求。問題是物理的心臟,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道理就在這里,因而也就理所應當地順應學生的心理需要發揮主導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復習課中,以往教學往往是闡述一種“方法”后,立即出示一個或幾個相應的例題或練習,學生只管按老師傳授的“方法”套用即可,這樣,學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過程,即選擇判斷的過程,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長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學生上課聽得懂,課后或考試不會思考、不會做題”的現象。在解答問題上,學生就會束手無策,無從下手,這就是當前物理復習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那么,怎樣才能提高物理復習課的質量,使師生的辛勤勞作,換得豐富的碩果。我認為,要想讓學生聽懂學會,就必須為學生創造和安排練習的機會。例如在復習電磁感應時,可以根據解答磁通量,感應電流、電動勢的幾種方法,設計一組可將有關“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題目,讓學生去做,這樣就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應用自己的知識和思維方法掌握物理、運用物理的知識,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回顧所學的“方法”并作出相應的選擇判斷,從而輕松愉快地實現知識復習與能力提高,最后老師可以再進行歸納解答相關幾種解法。為此,我認為用這種方法進行物理復習教學,是解決當前物理復習教學效率低,質量不高的有效方法。那么教案應該如何設計呢?課前針對復習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幾組題目,將有關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換言之,即以題目為骨架編擬課時教案,在具體教學中,以題目開路(先出現題目,再出現其它),然后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和解教師借題發揮,畫龍點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知識,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并使學生智力與能力得到訓練與提高,變“講練講”為“練講練”,變“一法一題”為“見題想法”。

          如何實施呢?

          1、選題時,各題組要緊緊圍繞課時復習目標,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題規律,重復出現,螺旋式遞進,這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助于學生掌握問題的來龍去脈,加速從模仿到靈活運用的過程,能深深印入到學生的腦海中。

          2、題目的選編以考綱為綱,以教本為本,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組題目解完后,帶領學生回過來反思,本題復習了哪里基礎知識?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溫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題可以推廣,引申變式?哪些題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把后兩個疑問交給學生,使他們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4、題目要能及時反饋教學信息,隨時調節教學。因為能讓學生當場了解解題過程,知道正誤,及時反饋,教師由此也能立即獲得學生方面的信息。糾正或強化,隨時解決,不燒“夾生飯”,這樣教與學的針對性都強,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掌握了什么?還未掌握什么?哪些學生掌握了?哪些學生還未掌握?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15

          今年我從事高中畢業班的物理教學工作,反思一年的教學工作并結合今年及歷屆幾年的高考理綜試題,要想做好高三復習工作,我覺得應做好下面幾點:

          一、循序漸進,加深對雙基知識的理解

          高考對能力的考核要求首項便是理解能力。確實,只有對所學雙基知識都能深刻理解,才談得上運用它們進行推理、分析,去解決更復雜的問題。怎樣才算對所學知識做到理解了?舉例說吧,對交流電的有效值,如果以為最大值的√2/2倍就是有效值,那么,對這一物理概念就沒有理解。因為這只是對特定交流電的一個數量關系,不適用于所有交變電流的情況。必須從有效值定義本身去理解,并能運用它計算出不同情況中交流電的有效值,才達到理解的效果。又如,靜電場中的導體在靜電平衡到達時,其內部場強為零。如果對此結論誤以為導體內部沒有電場,則對這個物理規律也就沒有深刻理解。務必通過仔細體味,明確在導體的內部既有施感電荷產生的電場E1,又有感應電荷產生的電場E2,它們的矢量和為零;同理,施感電荷的電場和感應電荷的電場迭加的結果,則使導體各處電勢都相等。能這樣來理解這個物理規律,應用它去解決問題才算是到位了。

          怎樣才能做到深刻理解雙基知識?我認為必須安排學生堅持“循序漸進”這個原則。任何貪多、求快的復習安排,或以解題來帶知識的速成復習方法,都只能食而不化?靹t快了,然而對所復習的知識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達到正確理解的目的!把驖u進”是按課文的章節順序,穩扎穩打。具體說,可按以下幾項來操作:

         、賹γ抗澱n文堅持認真閱讀,及時消化,理出要點;

          ②獨立完成相應的鞏固作業,檢查自己對所涉及的概念及規律的理解程度;

         、勖空陆Y束,可借助一些參考書搞一次單元小結,理一理本章知識線索;

         、苊糠甏笮涂荚,再將知識回頭聯系。以上各項如能持之以恒,則對雙基知識的掌握定會有相當的收益。

          二、正確處理知識的全面和重點的關系

          我認為,總復習必須按照教學大綱掃描全部的知識。在這上面千萬不能心存僥幸,搞什么猜題押寶,隨意舍棄或疏忽自認為不重要的、不會考的部分。例如今年高考實驗考的是二極管,二極管應作為教學中的邊緣知識,如果未重視這些邊緣知識,就會丟不長施。尤其在時間有限的復習課上,老師一般很難詳細述及所有內容,因此,對于面上一定篇幅屬于識記性質的知識,需要要求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加以彌補,以免形成知識的缺漏。這就是正確處理知識面的意思。但在物理學科全部知識中,畢竟也有主次之分,所以還得在復習中注意突出重點。例如就力學部分而言,力和運動學知識可視為力學的準備知識,而牛頓定律、動量守恒定律、功和能的關系則是整個力學框架的重要支柱。對這些重點內容,復習務必追求突破性進展。所以,講課時要特別要求學生注意聽老師的總結及分析解剖;消化時務求深刻理解它們的'內涵。同時找些例題幫助學生熟悉它們的應用;練習則需要有一定的反復以求熟練掌握。只有正確處理好面和點的關系,才可能達到既揀芝麻又抱西瓜的最終目的。

          三、規范地做好各項練習

          練習在總復習中是舉足輕重的一環,要想通過練習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規范地解題是應該遵循的一個原則。具體說務求做到兩條:

          ①要規范地使用物理規律。不少同學常從生活經驗角度去解物理題,比如用動能定理時習慣從功、能的數值上加加減減來得到結果,而不問列式的物理意義。這種不規范的混亂的思維方式,只能使認知水平停滯在生活經驗的層次上,正是復習中一大障礙。物理學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維規律和方法,像動能定理的應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過程及研究對象在此過程中的受力情況,然后區別各力做功的正、負,再搞清過程的初態和終態,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數和等于動能增量列出方程,這之后的代數運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時練習中始終能堅持這樣規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時間久了必然會加深對規律的理解,能力一定會上升到新的層次。

         、谝獙㈩}做完整。我接觸過一些學生,做練習“浮而不實”,列出幾個物理方程便丟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數式但懶于代入數字運算等,都不肯將題解到底。他們之中不乏最后失敗的實例,均因為他們沒有從日常的練習中得到收益。許多物理題,粗一看解題方向似乎很明顯,仔細一解才發現里邊隱含著重要的變化及關鍵。再說,一個完整的解題要有嚴密的邏輯過程;要有簡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單位的處理;有數字的運算……所有這些,無不涉及雙基知識及個人的素養和能力,都是要通過訓練來加以提高改進的。那種蜻蜓點水式的解題,不可能在這些方面得到不斷啟發和訓練,題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實,最后必定導致復習工作的低效率。

          四、通過專題復習,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高三復習的后階段,在基礎知識的認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考慮搞一些專題性質的復習。采用歸類、對比的方法,加深對雙基知識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綜合、分析的能力。拿物理圖象舉例說吧,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原來散見于力學、熱學、電學等章節,初學時一般只能就事論事,學的是一個個圖線的某個方面的意義。復習時若還是機械重復一次,認識必然還是支離破碎,不能提高認知能力的水平。如果搞一個“物理圖線”的專題,綜合一下已有的對圖線的各項認識,就能從圖線的涵義、截距、斜率、走向、覆蓋面積等諸多方面全方位認識圖線的物理涵義。這樣,對圖線的認識、解釋、翻譯的能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決同類型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16

          一次公開課就是一次成長的歷程,在這個歷程中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應該來說動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本節課是動能和動能定理教學的第一課時,是整個動能定理教學中基礎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這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動能的表達式,掌握動能定理的內容,學會簡單應用動能定理解決物理問題,體會到應用動能定理研究問題的優越性。動能定理主要從功和動能的變化的兩個方面來入手。里面包含了:功、能、質量、速度、力、位移等物理量,綜合性很高。并且動能定理幾乎貫穿了高中物理的所有章節、是物理課程的重頭戲。反思我在這次公開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現將此次公開課的得失總結如下:

          1、個別學生課前預習不足

          在上這節課之前已經讓學生放假回家預習這節課,但是還有個別學生課前沒有讓認真的預習<<動能和動能定理>>和之前幾節課學過的內容,所以部分學生知識遺忘比較嚴重,在課堂上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還只是被動的接受老師和其他發言同學的觀點和知識點。

          2、對學生情緒的調動,積極參與問題的研究不足

          推導演繹動能表達式時,由于電腦臨時出現問題,使得處理這個環節還是有些粗,并且學生自己推導動能表達式是參與度還是不夠理想,探究動能變化與什么力做功有關時,參與程度不夠,所以,在今后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參與,多交流,多提問,不能滿足于自己一言到底。

          3、在教師問題引導上斟酌和研究不足

          對于新課程的課堂的教學,應該是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和研究問題,這樣對于知識的有效學習有大的幫助,但是如何的引導學生學習是一個突出問題,在教學中問題的創設上還是要多用心,多研究。要不會出現研究問題的盲目性,和無法正確的研究問題。

          在這次公開課中我感受到,探究是全方面的,不一定僅僅體現在實驗探究,學生的積極性要在合適的環境中、用合適的方式、合適的語言調動,以后我如果再上這節課,我會多從生活入手,將理論滲透到實際的事例中,這樣會更通俗易懂。

          以上幾點是此次賽教中的反思和體會。將這些不足的地方加以總結和改進,能夠對我以后的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把這些經驗融入到我的教學過程當中,才會讓我不斷的進步,知不足而奮進,才是最大的收獲。

          最后,衷心感謝學校領導和教研室的老師給我這次難得的鍛煉機會以及對我無私的幫助,真心希望得到各位老師的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17

          物理是學生認為最難學習的課程之一。學生之所以怕學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對科學的積極的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當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可以自覺克服困難,努力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積極良好的情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并促進其價值觀的形成。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無論是使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實驗技能,還是進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離不開情感的培養。所以在中學階段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一、科學中蘊含著人類優秀的情感品質對未知事物的好奇與沖動,是科學探究的開端,正是好奇心引導著人類打開了科學的大門,而每一個兒童天生具有這種情感。研究過程中的喜悅與快樂是建立在自己的思維過程和辛勤勞動的基礎上的.。這種情感體驗也是研究、學習過程中重要的情感之一。在科學活動中還可以造就人的客觀、公正、無私的情感。因為科學研究和學習都要求人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

          二、物理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物理學科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生活經驗的積累都有較高的要求,這使得大多數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而是讓學生長期處在一種膽怯、恐懼和過度焦慮之中,無疑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

          培養學生的情感,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意志品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也就是說,我們進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單純地為了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而是希望利用物理學科的這些特點,以高中物理課為載體,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學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成為有用之才。

          物理學科在高中階段可以培養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包括的內容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對公共事業的責任感、義務感、人道主義,等等。物理課程中包含有這些內容。例如,《墨經》中對力的定義,對小孔成像的解釋;沈括的《夢溪筆談》等。通過介紹可以使學生更加了解我國古代的科學成就和思維形式,這就是愛國主義的一種具體體現?茖W是把雙刃劍,既可以造福人類,又可以毀滅世界,通過對核能的講解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也就是使學生具有對社會的責任感。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18

          學生在高中階段對物理學科的學習普遍感到比初中難學,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該在教學內容、教學語言、教學方法、教學進度、實驗課教學、課后習題設置、作業批閱、章節測驗、期中和期末考試的試卷難易程度等方面,都應認真思考,以學生為中心,認真組織教育教學,因為,它將直接影響學生對物理學科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興趣等多方面的體驗,學生的這種體驗反作用于教師,也將不同程度地塑造教師的教學風格。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相長,每天要滿懷熱情地進入課堂,以飽滿的激情投入教育教學之中,使學生產生一種求知的欲望,激發起他們學好物理的思想火花。

          一、教師要有一顆愛崗敬業的心

          教師所從事的這一特殊職業,是一種良心活。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就要產生一種激情,這種激情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是我們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力量。這種動力和力量鞭策著我們不斷學習新的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充實自我,使我們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做到學生喜學、樂學、學有成效。

          二、要注重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對知識的渴望比較迫切,對每一個學科都有我要學好的信心和決心,我們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這一心理要素,認真組織好教學。

          1、減小高、初中知識的臺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認真備課和組織教學,把高深的物理學知識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和方法教給學生,教會學生如何理解概念、定義、定理和規律,切忌把大學普通物理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引入中學,以展示對物理概念、定義、定理、規律的嚴密性,否則反而增加學習的難度和深度,因為學生智力、所學知識、理解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達不到這一層次。

          2、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和知識轉化能力

          由于高中物理知識層次加深,對應的課本中的練習和習題的難度加大,特別是教輔資料中的一些題是高考題,有的比高考題還難,學生完成這些題感到比較困難,學習基礎差一些的同學感到無從下手。為此,教師在講解例題時要教會學生如何分析題意、審題,把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來,能用圖形表示物理思想和內容的,盡量畫出圖形能幫助學生對題意的理解,使解題思路更明確,解題的準確程度更高。同時要誘導學生做物理題時,首要的就是進行過程分析。只有把物理過程分析清楚,才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解題,分析過程時要注意把復雜的過程分析為若干簡單的過程,再分別對這些簡單的過程進行解答。這樣,題目的難度就降低了。如果沒有弄清題意和物理過程,那么解題的思路是混亂的,解題的準確度就會大大降低。

          另外,教師要強調畫圖在物理考試中的重要性,對應一個物理過程,必存在一個過程圖,那么,我們畫一個清晰明了的過程圖,能夠幫助學生更清楚地看到整個過程。還有,畫出的圖形是不動的,而且一些復雜的運動根本無法用圖形表示,這就需要在頭腦中建立起物理圖景,讓物體“動”起來。如果學生在平時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每做一道題,第一步就是根據過程分析畫出過程圖或受力分析圖,就能逐漸養成一種習慣性的解題步驟,從而增強學生的.過程分析能力。其次,畫圖有直觀、簡捷、明了等特點,常常是解題的好工具。物理圖的直觀性更強,更重要的是有些關系式必須通過圖像來得到,有人把受力圖或過程分析圖稱為“題眼”實不為過。

          3、認真批閱作業和檢測題,規范學生的解題模式

          學習物理不做習題和檢測題肯定是不行的,但學生做了習題和檢測題教師不批閱或抽查是不能全面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答題的規范程度的,教師只有認真批閱作業,才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了解了自己教學中的得失,能根據學生的存在問題及時給學生講解和改進自己的教法,教師批閱作業能促使學生及時做作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加深和鞏固,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審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均得到提高,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基礎打得更堅實,為高三學習物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19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從理論和專業基礎、教學基本策略等方面進行:

          第一、對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于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停留在對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原因是教學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為基礎。

          1、轉變物理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的特色。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

          2、豐富物理專業學識。學科專業知識對于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教師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學識呢?關鍵是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學術論文等。閱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東西,可以提高高中物理教師的專業素質,豐富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第二、對教學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知識基礎上,新課改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

          1、物理課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研究本身的課堂,并從本身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

          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

          三是平時注意搜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課的聽課活動。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方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并進行評課,課后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進而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3、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視本身的教學行為。新課改背景下,就物理學科來說,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第三、對高三物理復習課教學方面的反思。

          物理復習課的教學目標是為了鞏固和加深所學知識,使知識系統化,并且使學生掌握復習內容的知識結構,同時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復習教學中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實施探究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實現教學三維目標和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改變舊的教學觀念,提高復習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雖然新課改背景下關于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許多的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促進物理教師的成長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有助于物理教師成長為研究型、復合型教師。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20

          高二物理學習是整個高中物理學習的轉折點,我在高二物理教學期間,發現很多學生雖然學習很用功,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每次的考試成績低下,講過多次的題目還是錯,甚至剛講過的題目也做不對,使學生的自信心大受打擊。在跟學生談心時,很多學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這種情況在高二學生中相當普遍。這說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研究高二學生物理學習特點,以及針對物理學習上的困難提出相應的對策,不僅對高二學生學習物理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高二學生進入高三學習物理也有一定的啟發和促進作用。通過這一學期的高二物理教學,我覺得高二學生學習物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課堂問題:注意力不集中,課上不積極思考,一味的跟著老師走。

          2、解題中存在的問題:審題和分析能力差、理解能力差,如對概念的理解膚淺,答題是憑著感覺答;表達能力差,如作圖不規范,計算題解法不規范,不注重物理表達式的書寫。

          3、作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審題粗心、亂代公式、書寫混亂、運算能力差等。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與思考:

          1、切實學懂每個知識點

          學懂的標準是每個物理概念和規律你能回答出它們“是什么“為什么”等問題;對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識,要能說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本質區別;能用學過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物理問題。

          2、掌握物理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

          高中的物理的.學習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規律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如模型法,等效替代法,隔離法與整體法,獨立作用原理以及疊加合成原理等等。

          3、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4、講一題,懂一題;做一題,會一題

          作為物理教師,我們應該提高課堂效率,講究教學方法,做到講一題,學生會一題;培養學生做一題,會一題的思想,不要炒冷飯,講了多遍學生也不懂,學生做了多遍也考不出來。

          總之,高二學生物理學習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作為教師應采取相應的對策,降低對學生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精編習題,精講精練,以便提高物理成績。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6-26

        【經典】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6-14

        [精選]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6-29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6-24

        (經典)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5-15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4-05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07-08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精選)07-10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07-24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經典】07-2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