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
一、教學方式的選擇
對于新課教學,我們一般采用“探究討論式”教學模式,都讓學生在實驗室開展分組實驗進行探究。每一堂新課的教學都安排“討論與交流”環節,對于重要概念的教學更是安排多個討論的題目,讓學生去交流、去體驗、去產生情感、去建構知識。
對于復習、習題課我們是讓學生在課余自主完成一定習題的基礎上進行講授式教學,這樣可以增加教學容量、集中解決學生在應用知識時遇到的困難,保證雙基的落實。我校每周安排3個課時,我們的教學進度不追求速度,幾乎是一節新課搭配一節習題課。
二、教學資源的篩選
我們手上有廣東版、人教版、上海版、北京版、山東版等五種版本的教材及教師用書,其中廣東、人教兩版還配有教學光盤,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使用多種參考教材,有利于把握好教學的重點,有利于選取豐富的教學素材,有利于理解新課標的要求。比較以上各版本的安排,我們認為,廣東版至少有三個方面的顯著特點。以“從自由落體到勻變速直玫運動”的內容安排為例:(1)更注重學習的探究性。不只是第二章的標題用了“探究”二字,更是每一節都安排了探究性實驗。第1節安排了比較輕重物體下落快慢的分組實驗,第2節安排了用打點計時器來探究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實驗,第3節安排了伽利略斜面實驗。(2)更注重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先安排學習自由落體運動再安排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學習,是考慮到了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第三節的“從自由落體到勻變速直線運動”則是考慮到了從一般到特殊的認識規律。(3)更注重伽利略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整個章節,不管是落體規律的探究還是斜面實驗的探究,都貫穿了“觀察—猜想—數學推演一實驗驗證一修正、外推”這種伽利略科學思想方法。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以知識為載體,以實驗為手段對學生進行伽利略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讓學生在實驗和數學推演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方法,產生對科學探究的積極情感。
又如: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分析各版本教材,篩選合適的教學素材。在進行“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的設計時,就用了上海版的討論與交流的題目,用了人教版配備的視頻錄像。在進行測驗時,把幾本教材的練習題進行組合,也就基本把握住了課標所要求的難度。
至于學生使用的學習資料,我們選取了廣州市中學物理教研會編寫的《學習指導》,進行全批全改。這本資料有如下特點:對新課標的要求把握得準,題量適中,其中每節課的“提出問題”“歸納總結”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養成。特別是“提出問題”和“歸納總結”這兩個欄目,要求學生一定要完成,我們對學生說:“提出問題和歸納總結是發明創造的前提,堅持每節課去提出問題、課后去歸納總結,長此以往,不知什么時候就會迸發出創造性的火花”。
三、教學評價的思考
對于課堂教學的評價,我們是以“廣州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意見”為指引,通過自評、他評和互評,通過研討、對話和反思,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和自身教學素質的提高。我們高一物理組每個教師一學期至少要開一節研討公開課,研討課要求有課堂實錄和評課實錄,要求有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本學期已經進行了“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用圖象描述運動”、“從自由落體到勻變速直線運動”、“探究彈性形變與彈力”等四節研討課。通過多次的研討和互相聽課交流,我們對新課標的理解加深了,對教材的把握準確了,課堂教學精彩了,教學的效果提高了。特別是年青教師幾乎是有課必聽,教學水平提高非常快。
至于學生的學習評價,我們進行了階段性的評價(相當于期中考試),其中有一道試題引發了我們的思考。題目為:“某學生設計了一個測定自由落體加速度的實驗,在自來水龍頭下放一個金屬盤,調節水龍頭,使第一個水滴碰到盤底的瞬間,第二個水滴正好從水龍頭口開始下落,且能持續下去。然后用直尺量出水龍頭至盤子的高度h,再用秒表測出某一水滴下落的時間t,代人表達式g=2h/t2求出g的大小,該學生發現結果與當地重力加速度比較相差很遠,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你的實驗改進方案,寫出計算g的表達式”。該題給出的標準答案是:產生誤差的原因是:用秒表測量某一滴水滴下落的時間誤差太大,幾乎不可能進行測量。改進的方案是:將測量的時間進行放大,即測量n滴水滴的下落時間T(n>30),則每滴水下落的時間為t=T/n,則有g=2h/t2=2hn2/T2。該題的原型是第二章第二節的第5道家庭作業題,學生的答題結果大致有三類情況:(1)布置學生回家進行實驗并講評過作業的班,所有的學生幾乎都回答了與標準答案相同的結果。(2)布置過作業但沒有評講的班,約有半數學生回答了與標準答案相同的結果。(3)沒有布置作業的班,只有少數幾個學生回答了與標準答案相同的結果。后來我們對學生的答題進行了統計,學生回答了十幾種可能的`誤差原因和改進方案,他們分析得不太準確,但顯現出了創新的火花,對這樣的答題結果我們怎樣進行評分呢?還可以把相關內容設計成如下的探索性實驗的題目:(1)設計一個實驗去驗證重的物體不一定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2)請設計不少于三個實驗方案,驗證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為零的勾加速直線運動。(3)在做伽利略斜面實驗時,畫出的s-t2圖象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曲線,試分析可能的誤差原因。
四、教學實踐的反思
1.新課標要求下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對核心知識的掌握,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本人認為:(1)新課標的三維目標的第一項“知識與技能”相當于舊大綱的“教學目的”,但課標沒有忽視對物理核心知識的要求,而對學生的技能培養則提高了要求。(2)新課標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尊重學生的興趣、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我認為這樣做,能夠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親近感,從內心樂意去接受新的知識,使知識變得更易識記、更易掌握。例如,對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教學,以往的教學過程可能十分的簡單,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板演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接著講演例題一、二、三、四,最后總結解題規律結束教學過程。表面上看,整堂課講解了四道例題,教師會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實則不能,很多的學生經歷了幾個星期的學習也不能把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和位移與速度的關系式記下來。這是因為,學生沒有經歷探究規律的過程,沒有得到情感的體驗,很難去對知識進行建構,很難把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識記。生活中無關緊要的電話號碼、匆匆過往的行人我們能記下多少呢?
2.新課標實施過程中教師角色應該重新定位。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主動地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導的位置。本人親身經歷這個定位轉換過程,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課標要求下的探究式教學是傳統意義上教學的深化和提高,要做好“主導”比做好“主演”更難。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在我們心中根深蒂固,在教學中會不自覺地沿著老路去走,要徹底轉變,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認識、實踐的過程才能達到。
3.學生可以選學,教師也應該可以選教。新課標最有新意的是開設門類種多的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發展取向去選擇選修的科目,如果選修物理的學生少了我們物理教師怎么辦?我參加了學校出版的《選課指南》“通用技術”部分的編寫工作,寫了一篇,題目是“《通用技術》是新課標最燦爛的閃光點”旨在普及對通用技術這個新鮮事物的認識。通用技術課程設9~11個模塊,其中“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為必修模塊!半娮涌刂萍夹g”、“建筑及其設計”、“簡易機器人制作”、“現代農業技術”、“汽車駕駛與保養”、“服裝及其設計”、“家政與生活技術”、“制冷與空調技術”(此為我校開設的校本課程)均為選修模塊。我們物理教師特別是年青的教師,完全可以去學校申請主講1-2門通用技術課程,如果能夠一個學期教物理,另一個學期教一門技術課程,循環往復,對教師的發展定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4.新課標實施過程的難點。
(1)新課程的目標很高,而課時又太少,很難放開手腳讓學生去進行探究,探究過程很難深入細致。
。2)學生的討論與交流很難控制,不但要控制討論題目的數量和難度,還要實時控制討論的深度和廣度,更要控制好討論的時間。一但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教學內容將難以完成,要在課后再花時間去補。由于把課堂的時間大部分給了學生,教師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時間就成為難題,哪些話該說哪些不該說,事前都必須想清楚,有時可謂做到了惜字如金,且語言的速度也要進行控制。
。3)新課標對教師選取教學資源、處理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為了達到課程目標,每一章都安排了幾個探究性實驗,這對學校的實驗室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教學實施要符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設計之前就應該去評估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但現在的學生獲取知識渠道眾多,現有的認知水平難以估計,且認知水平差距較大。如在圖象的教學中,我們提問“在現實生活中,你們看到了哪些圖象?”,學生回答了,心電圖、腦電圖、股票圖、資源分布圖等等,這就出乎了我們的預料。因此,在關心本學科的新課標的同時還應該去關心其它學科的課程標準。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2
第一、對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于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行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為基礎。
1、豐富物理專業學識。
學科專業知識對于新課改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歷史與社會教師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學識呢?關鍵是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學術論文、物理著作等。閱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研究學生學習物理的動機、方法和興趣,不但足以提高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2、轉變物理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要轉變教學理念。
第二、教學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新課改下物理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重視物理實驗、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教學。
1、物理課的聽課活動。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范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并做了評課,課后,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2、物理課案例研究。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
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并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
。、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說,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總之,雖然新課改下關于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教師。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3
新課程改革從去年新學期開始到現在已將近一個學年,在教學工作中,我通讀教材,查資料,聽課,請教,精心編寫教案,落實教學目標,上好每一節課,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墒切抡n上下來,常感覺效率比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過頭教高一,翻開以前的教案,反思當初的教育教學方式,感觸頗深。
1對高一新生引導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同時高校要求選考物理學科的專業占的比例相對較多固然是個有力條件,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陀^地分析,教學的起點過高,“一步到位”的教學思路是導致學生“物理難學”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臺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例如,關于“力的正交分解”這一基本方法的教學就是通過分期滲透,逐步提高的。這不僅是一個遵循認知規律的需要,其意義還在于不要因為抽象的模型、繁瑣的數學運算沖淡物理學科的主題,通過降低臺階,減少障礙,真正能夠把學生吸引過來,而不是把學生嚇跑了,或者教師一味的強調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學生就硬著頭皮學,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甚至變成了物理學習的“奴隸”。如果我們老師有意識地降低門檻,一旦學生順利的跨上的這個臺階,形成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師并沒有很快領會這種意圖,因而在實際教學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圖文并茂的課本,不注意加強實驗教學,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只靠生硬的講解,只重視告訴結論,講解題目,這怎么能怪學生對物理產生畏難情緒呢?學生如果對物理失去興趣,對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對知識掌握不牢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有的老師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馬山就去講解大量的靜力學問題,甚至去講動態平衡問題,試想這時學生對合力的幾個效果尚難以完全理解,對平行四邊形法則的應用還不夠熟練,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這種由于教師的引導方法不當,導致學生一開始就覺得物理如此之難,怎么能怪學生認為物理難學呢?我們教師不應該把教學目標選擇不當的責任推向學校的考試,推向市場上的參考書,這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應該多從自身的教學思想以及從對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高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
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并為以后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于創設物理情景,做好各種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發揮想象地空間。如果僅僅局限與對物理概念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物理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采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3對物理教學前概念教學的反思
前概念是學生在接觸科學知識前,對現實生活現象所形成的經驗型概念。而由于中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辯證思維還不發達,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成熟,考慮問題容易產生表面性,且往往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質。所以易形成一些錯誤的前概念。這些錯誤概念對物理概念的正確形成極為不利,它排斥了科學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學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頓以前,人們對生活經驗缺乏科學分析,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錯誤命題: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運動,沒有力作用,物體就會停下來。這個錯誤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由此可見前概念對人們認識影響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大腦中形成的前概念,對正確的應加以利用,對錯誤的要認真引導消除,否則正確概念難以形成。
一、加強實物演示,豐富感性認識,有利于消除錯誤前概念,確立正確概念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經驗型,需要感性經驗支持。因此教學中應了解學生的實際,通過實物演示消除錯誤概念。
太陽曝曬下的木塊和金屬塊的溫度如何?學生最容易根據自己的感覺,認為金屬塊溫度高,形成錯誤認識。所以只有通過實驗測定后,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感覺的錯誤,才能消除錯誤前概念,否則任何講授都是蒼白無力的。
由于學生思維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往往以物質外部的非本質的屬性作為依據,形成錯誤認識。如學生認為馬拉車前進是馬拉車的力大于車拉馬的力,從而對牛頓第三定律產生懷疑。所以教學中針對這種問題設計一個實驗:2個滑塊,2個輕質彈簧秤,使一個彈簧秤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滑塊上,用另一彈簧秤拉動連在一起的木塊,去演示使一物塊前進時,另一物塊同時前進,通過彈簧秤顯示兩物塊之間相互作用力,這樣就可以排除學生形成的錯誤認識,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體”一節教學中,學生對任何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從同一高度豎直落下時,不同的物體將同時落地很難想象。因此教學中應強調“自由落體運動”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豎直下落運動,但在實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氣等阻力影響,結果當然不會完美。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實驗也就是要重復“伽利略斜塔實驗”,使學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體在空氣中,從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幾乎一樣的事實,然后對自由落體運動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實物演示及創造條件進行實物演示,積極消除學生的錯誤前概念,對提高物理學習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視物理模型的運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消除學生思維障礙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中對實際問題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經過科學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過運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點,抓住本質特征和屬性,可以消除學生思維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自己從生活中形成的樸素物理概念分析區別,拋棄錯誤概念,形成科學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運動的原因并指出,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時,設想的“理想實驗”就是建立了一個沒有摩擦的光滑軌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問題便簡潔多了。
這是我在新教材教學工作中對以上三點的一點教學反思。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續堅持與寫好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這半年的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在新課程下,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往開來,做好教學反思,寫好課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的物理教師。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4
在高中新一輪課改中推行的“物理課”,是在新課標的標準下展開的,此項改革旨在超越學科界限,強調各學科領域的相互滲透與整合,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自然和物理,建立開放型的知識結構,促進知識的遷移、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在物理課的教學過程中,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物理精神、物理態度和物理素養,鼓勵學生善于觀察,積極參與過程體驗,倡導學生自主、協作、勇于探究的學習精神和情感體驗。
下面,就幾年來物理課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談談我個人的看法與建議。
一、物理課教師面臨的問題與困惑
1、知識結構的變化帶來的沖擊
參加過新教材實驗的老師們普遍反映,物理課是最難教的課,有人甚至將物理課能否推行下去看作是影響課改進程的重要因素。
物理課程的最大特點是綜合,因此,在知識結構上與原來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的學科體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而物理課對各分科知識的整合也不是簡單的分科綜合,而是通過對內容的整合“讓學生從整體上的認識自然,從基本物理觀念上理解物理內容”(《物理課程標準》),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建立開放的知識結構,而且其學習能力也得到了發展,但是,把相關學科的“部分”內容重組于“整體”的學習主題之中,物理課本身就構建了超學科內容的知識結構,這就給原本分科授課的老師們提出了全新的教學任務,也對他們的教學觀念帶來極大沖擊。老師們不知道這門綜合性的物理課需要什么樣的知識儲備才夠用,因為很多知識和技能都需要不斷擴展和提高,任課教師在短時間內很難適應新的物理課程。此外,老師們還要利用大量的業余時間自學、自練相對陌生的學科知識內容,并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等,可還是覺得知識不夠用。
2、思維方式的變化帶來的不適應
原先的物理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涉及到的基本上是因果關系,思維方式主要是邏輯思維,學生學習的基本理論通常是公認的定律或定論,實驗方式也基本上是驗證性的實驗。在物理課里,展現給學生的多是當代科技發展的新成果,一個個千變萬化的自然圖像,有著許多不確定性的問題。在學習的方式上更強調對自然社會的觀察,對物理過程的體驗,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實踐。因此,要求教師們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更注重指導學生物理思考與猜想,敢于懷疑,主動觀察與動手實踐等等。例如,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試驗方案——收集證據——驗證假設——得出結論——評價交流”的學習方法。
目前任教的絕大部分高中物理課教師在自己的學習生涯中沒有這樣的學習體驗,不容易認識到課程思維方式的這種改變,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感到種種的不適應,難以達到新課程的要求,例如:教師在實驗教學和探究教學前,經常會把學生在實驗或者探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已經向學生交代清楚,而恰恰是這樣“面面俱到”的教學行為扼殺了學生主動思考的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教師自身必須學會由過去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逐步過渡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上來。
3、教學資源的缺乏帶來的困難
物理課的教材目前還處于研發階段,倉促而成的教材錯漏難免。這直接影響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課程標準的把握與落實。目前的物理課教學資源嚴重不足主要體現在軟件上,無論是圖書資源(包括配套練習),還是多媒體資源都有待一線實驗教師自己去開發。物理課教師的教學負擔普遍過重,教材涉及到的各個學科的活動,也需要準備大量的實驗材料,其備課量已經超過了中、英、數這些傳統的“核心課程”,不少教師已感到力不從心。即便如此,老師們也都在盡力去挖掘各種各樣的資源,但是還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學生、家長對此也頗有微詞,如果不盡早解決這個問題,將會影響教改教學的質量,教師改革的積極性也會因此受挫。
二、對物理課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1、開設“物理實踐活動”校本課程
縱觀物理課的探索與實踐,我認為,要使學生在
物理課中有更多的.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體驗的機會,建議高中學校在開設物理課的同時,研究開發“物理實踐活動課”
首先,設置專門的“物理活動實踐課”,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學生能通過實踐活動充分體現物理精神,經歷物理研究過程,對學生進行物理素質教育,其中包括物理的精神、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與體驗。
其次,開設“物理活動實踐課”能更好地發展培養學生個性,彌補理論必修課程的不足。在物理實踐活動課中,可以讓學生更多了解當代科技發展的重要成果,激發學生對科技發展的關注和興趣,并對那些有科技興趣和特長的學生進行思維、技能訓練,讓他們自由選擇所愛好的領域去學習、探究,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并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2、完善物理課師資隊伍培訓機制
物理課教學目前處于改革實驗階段,改革能否順利推進,師資隊伍的保障是關鍵,F在絕大部分學校的物理教師資源都比較緊缺,由于教學內容涉及面相當之廣,而目前銀川市對物理課教師的培訓時間太少且培訓時間和方式單一,杯水車薪很難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要想順利地推進這門課程的改革與實踐,我們不能僅僅把學習自然物理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作為培養學生物理素質的唯一內涵,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地把物理課理解為一種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動,這也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物理素養的過程。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去嘗試、去體驗,讓物理課課堂成為學校培養創新人才的大舞臺。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5
教學設想: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一節,知識點較少,正好利用此機會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并通過制機翼模型鍛煉學生動手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并進行安全教育。
課前讓學生準備好1角的硬幣、紙片、細線等實驗器材。
教學中,先復習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知識,告訴學生液體和氣體能流動,統稱為流體,并提出問題:流體流動時壓強是否會發生變化呢?
然后讓學生進行想想做做1“硬幣跳高”的實驗,先教師演示,再學生探究,并讓自認為吹得高的學生做給大家看,啟發學生猜想:可能是硬幣上方空氣流動時壓強變小了。布置課后實驗:怎樣能把硬幣吹得更高、1元的硬幣能否也吹過鉛筆等。
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再進行“吹紙片”的實驗,先猜測紙片會怎樣?然后進行實驗,發現紙片向中間靠攏,于是得出: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讓學生課后探究:吹的快慢不同時紙片靠攏的區別,紙張大小不同時的區別等。
然后引導學生思考:直升飛機靠頂部的螺旋槳升空,固定翼的`飛機頂部沒有螺旋槳,它又是怎樣升空的呢?秘密在機翼上。指導學生制作機翼模型并比賽誰做的精美、誰能演示讓機翼尾部升起來,最后講解(或用課件)介紹機翼升力的道理:空氣對機翼向上和向下的壓強差。
最后通過動手動腦學物理題1進行安全教育,題2進行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教育,指導學生平時注意觀察、甚至可以用學過的知識進行小制作。
40分鐘很快過去了。課后,參與聽課的老師都認為課堂氣氛熱烈、教師語言幽默風趣詼諧機智、駕馭課堂能力強,師生互動好,基礎差的同學思考、實驗也非常積極,“讓外行學懂了物理原理”。教學效果好。
反思本節教學,也還有許多可以改進之處。在教授主要內容后,還可以再補充一些相關實驗,如: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實驗,用水管的水沖乒乓球的實驗等,可更進一步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動手探究的欲望。
在教學活動中,還應進一步放開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總結,真正把學生的課堂還給學生。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6
傳統物理教學實踐中,由于對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偏差,往往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1)重教師而不重學生,如講細講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學表演,往往就被認為是一節好課;(2)重管教而不重自覺,如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自我調控、獨立判斷;(3)重統一而不重多樣,如學生幾乎沒有可能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或自行規劃、安排學習進程,教學要求強求一律,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承認;(4)重傳授而不重探索,如將學生視為承受知識的容器,教學中一味填鴨灌輸、包辦代替;(5)重繼承而不重創新;(6)重結果而不重過程;(7)重考試成績而不重全面發展這一切不僅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業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主體性發展,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也必將影響到社會發展。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接受”、“適應”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們具有改造和發展現存社會及現存自我的能力。弘揚和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民主,強調自我激勵,強調學會學習,將使學生獲益終身。
二、物理學習中的“思”與“問”
很多學生認為物理抽象,難學,但又一時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認為,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仔細看書,平時多做些題就能把物理學好,他們也試著這樣去做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是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忽視了“思”與“問”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系。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才會有收獲。物理課程并不像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學內容來源于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物理題型靈活多變,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等。 物理學習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能否正確的處理好“思”與“問”的關系?梢哉f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沒有問題就沒有提高。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地思考,善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思”中進步,在“問”中升華。
三、培養差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差生轉化工作,首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以為不僅要教好物理,還要關心、熱愛差生,使師生間形成“情感共振”,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喜愛學習物理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特點,物理學科與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關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從而使他們形成較濃的學習興趣。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7
內容提要:初高中物理學習的差異主要有課程差異,學習方法的差異。在教學中注意從新舊知識的同化,思維、研究能力的培養、知識硬塊的消化、解題思路的掌握、自學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加強教學,達到克服差異的目的。
主題詞:課程差異方法差異教學措施
初中畢業學生升入高中學習,普遍感到物理難學,教師也感到難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初高中物理課程要求存在著差異和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處理好這些差異,順利實現初、高中物理課程學習的銜接,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一個必要手段。
一、差異產生原因的分析
(一)課程要求的差異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異
初中物理課程中大多數問題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進行定量計算,也是相對比較簡單的比例關系的運用;高中物理課程,大部分問題不單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進行大量的,甚至相對復雜的定量計算。
2、知識的呈現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差異
初中物理課程的呈現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維為基礎,大多數問題是以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的實驗為依據,讓學生通過形象思維獲得知識;而高中物理課程的知識的呈現,多數以抽象思維為基礎。問題研究的實驗不再是以直觀直接得結論,而需要在實驗基礎上,加以抽象、歸納,才能得結論。
3、初中課程的問題多是單因素的歸因的邏輯關系;高中課程的問題的歸因則是多因素的復雜邏輯關系,且是以遞進式、歸納式的邏輯關系為主。分析問題時還需較多使用假設、判斷的推理邏輯手段。
4、初中物理問題的解決,對運用數學工具的要求不高,主要使用算術、代數方法;高中物理問題的解決,使用數學工具提高到了需大量使用代數、函數、三角函數、圖像、向量(即矢量)運算、極值等方法的綜合應用上。
(二)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
1、初中物理的學習,學生習慣于教師的(知識)傳授。在學習中,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簡單問題”的“簡單理解”上;高中物理的學習則要求學生獨立在老師的指導下獲取知識。要求學生要能(把課本作為工具)形成“自主學習”習慣,更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多層次、多角度的邏輯分析,學會尋找知識點的“連續性”關系。
2、初中物理知識的簡單性,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較多運用記憶方法掌握知識,對理解、分析方法使用的程度要求不高;高中物理知識的復雜性,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需要以理解、分析、歸納為主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同時,還需“形成物理學思想”,尋找物理課學習的門路。
3、高中物理習題的求解,要求學生在數學工具使用上學會數學語言表示物理問題,學會數學工具的靈活運用,實現大量定量分析的自如化。
二、克服差異的教學措施
1、加強新舊知識同化,順利實現學生升級學習的過度
初中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無論是教材理解方面、思維活動方面、研究物理的方法方面、完成作業應用的手段方面等,與初中階段相比,存在著明顯的梯度。在備課時就應該認真思考初中物理課程與高中物理課程的差異,切實了解學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識,并認真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仔細捉摸高中課程所研究的問題跟初中課程曾研究過的`相關問題,在語言、研究方法、思維特點等方面存在差異,明確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與差別,確定課堂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啟發和指導,幫助學生把舊知識同化新知識,讓學生掌握新知識,順利地達到知識的遷移,減少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困難。
2、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早入門
針對高中課程的知識呈現多以抽象思維為基礎的特點,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讓學生能從教師的課堂引導中,快速形成抽象思維習慣,形成分析、判斷、歸納、總結的抽象思維能力,能夠早入高中課程學習的門道。例如:高一年級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一章關于加速度的教學中,對加速度概念的確定,采取引導學生分析此運動現象的特點(軌跡是直線,速度均勻變化),尋找速度變化量,尋找速度變化有快慢的規律,歸納出a=△v/t的物理意義。然后再引導學生總結“a”的定義的要素,充分理解“a”的意義。實現從現象→特點→規律→“知識點”的抽象概括。
3、加強演示實驗的研究,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
高中物理課程的演示實驗,是培養學生研究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課程教學中,要盡量增加演示實驗,并且要注意對現有實驗設備的使用進行符合研究性學習的處理,讓學生能夠從演示的觀察中,學會研究,尤其要學會對有形的物理現象進行抽象思維,并能歸納結論,形成研究習慣,培養研究能力。如“牛頓第二定律”的演示實驗,在課堂演示中,可著重引導學生充當研究者,老師扮演工具操作人員,從實驗→讀取數據→繪制圖形→尋找物理量的數學關系→得出公式的程序實施過程中,把研究的任務交給學生,老師充當“引路人”,讓學生來完成研究,得出結果。使學生從研究中產生興趣,形成研究習慣,訓練研究能力。
4、化整為零,消化知識硬塊
針對學生在高中物理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出現“知識硬塊”的現象,采取化整為零的方法,消化那些在思維上比較抽象和復雜的知識硬塊。具體采用編制一些小型的、概念性強、不需要什么計算又針對學生思維特點的基礎訓練題,把抽象思維具體化,把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分割成數個簡單的思維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克服差異;矇K為軟塊。如: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對剛進高一的學生就是一個知識硬塊。對這一知識才用“正交分解法”來處理,化互成角度為同一直線的力的合成,再轉成互成90度的力的合成。對學生來說就易于接受。
5、上好習題課,促進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的提高
高中學生,尤其是剛進高一的學生,不會做題的現象較為突出。上好習題課就成了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能力提高的關鍵。在習題課教學中應該著重講思路、講方法。告訴學生“我的思維過程——尋找問題現象、分析問題特點、歸納已知條件、確定所用知識、建立解題模型(方程或圖形等)、完成具體運算!,讓學生明白解題的根據是什么?怎樣聯想?如何推算?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歸納和演繹?如何進行判斷等分析方法,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以實現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
6、利用好教材工具,加強教材閱讀輔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充分利用好教材,輔導學生閱讀,告訴學生閱讀教材時注意去尋找每章每節的知識點,注意尋找定律的成立條件、要素、結果等內容,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對學生中出現的注意理解、有創見的,會靈活運用的現象大力提倡。對死記硬背的學生及時糾正,讓學生學會讀書。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減少學生的厭倦、畏難情緒,培養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克服差異的目的。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8
高一許多學生在學習物理時都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識特點和學習方法,加強學生學習習慣與思維方法的培養。其中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首先,要把握好進度。勿圖快。尤其在難點的教學中要把握好進度。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記硬背。在高中物理學習中,需要記憶的東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數需記憶。而大多數物理知識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切勿死記硬背。第三,在教學中,加強觀察與實驗。教師一定要把物理現象總結、歸納的過程講清楚。不要草率地給出結論。要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是注重講道理的科學。最后,在教學中不要隨意增加難度。如例題和習題的選擇要慎重,應符合學生的實際。對成績非常好的學生?蛇x擇一些超前性的習題。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在高一階段的習題仍然是對概念的理解和簡單的應用。切忌總是將綜合性題目拿給學生。更不要把高考的*拿給學生。那樣結果只會適得其反。物理教學。原本就有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所以我們不僅應重視對教師教法的研究。更應重視對改善學生學法的探討。那種把教學方法只理解為教師的教法和只重視教法研究。而忽視對指導學生學法的探索的現象。對于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是極為不利的。物理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而且也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物理的過程。學生學習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績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于學習方法的是否科學。
物理教師教學的最終落腳點。也只能是學生的"學會"和"會學"上面。所以我我們在研究教師教法的同時。要認真探索學生的學法。一、在設計教法的同時設計學法備課的實質。就是一種教法設計。所以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其特點。在備知識、備教法的同時。也備學生的學法。在設計教法的同時也設計學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章節、不同的教材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在教法上往往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時也要考慮在這種教法下。學生應當怎樣學習。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這就得設計具體的.學法。二、在實施教法之中教授學法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一個重要的渠道是教師的影響。教師的教法往往是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模式。而教師熏陶學生的重要途徑就是課堂。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另方面就要考慮如何教給學習的方法。(1)教學生學會聽課。對于一個學生來說。聽課是他學習的中心環節。學生獲取各門知識。主要通過教師的課堂講授這一形式。所以會不會聽課。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至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哪些特點、某個物理教師的講課又有什么特點、學生應如何抓住其特點適應他的教學。聽好他的講課。就更少有人研究了。通常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要專心聽講。遵守紀律。但我們卻常12常發現。有這樣一些學生。腦子正常、智力不錯。遵守紀律、專心聽講。但就是學習成績上不去。每每提問。則一問三不知。仔細推敲。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9
動能定理是一條適用范圍很廣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導這一定理時,由一個恒力做功使物體的動能變化,得出力在一個過程中所作的功等于物體在這個過程中動能的變化。然后逐步擴展到幾個力做功和變力做功以及曲線運動的情況。這個梯度很大,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動能定理,我設置了一些具體的問題,逐步深入地進行研究,讓學生尋找物體動能的變化與哪些力做功相對應,從而使學生能夠順利的準確的理解動能定理的含義。
探究式教學是實現物理教學目標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徑。因此,本節課我在教學設計時從動能的概念入手就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在探究中提出問題、設計方案、解決問題。在操作上本節教學我注重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讓每一位同學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動能公式及動能定理的推導過程中,有師生間的討論、分析,甚至是相互質疑。本節課我運用實驗探究法,通過質量相同的物體高度的不同和高度相同質量不同的兩種情況,得出動能和質量速度的關系。用演繹推理法由動能公式進一步推導得出動能定理。在探究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從外力做功和物體的動能變化量兩個方面思考,選擇受力情況較為簡單,動能變化量比較容易得到的具體形式。在解題過程中,讓學生采用對比的方法,體會到了運用動能定理解決問題的優點和方法、步驟。讓學生采用這種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能夠有效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不等式教學反思泊船瓜洲教學反思冰花教學反思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0
昨天,根據學校暑期培訓的要求,為本組老師開設了一節公開課。我執教的課題是“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由于是臨時接到的任務,所以備課時間比較緊。以前在上高一時,經常將第一節“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一節第二節“時間和位移”這兩節內容合并在一起一節課上完。而現在要求我第一節內容就要上一節課,那就要求我必須準備很多的素材。
“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是高中物理的第一課,這節課主要是向學生介紹描述物體的三個物理概念。其中“質點”這個概念是一種科學的抽象,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學生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因此我在講授這個問題時,先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在描述問題的運動時遇到一定的困難,造成這個困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這個困難?”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先閱讀課本,然后再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最后我在進行總結。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方式還是比較好,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也比較高。
參考系這個概念學生在初中階段有所接觸,我覺得在高中階段對參考系的難點就是我們在解題時能夠靈活的選擇參考系,因此我通過一道例題讓學生分別以地面為參考系和以火車為參考系分別列式求解,從而體會選擇火車為參考系解題的優越性。
坐標系是為了定量的描述物體的位置及其位置的'變化而引入,學生相對也比較熟悉。因此,在這一部分,我主要為學生介紹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還為學生介紹了世界上的另外三大衛星導航系統。
整節課我覺得在“質點”這個地方的教學還有所欠缺。沒有讓學生充分認識為什么要引入質點這個模型,引入質點這個模型有什么意義。期望在以后再上這節課的時候可以把這個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1
關于物理的學習,很多老師都會遇到學生問這樣的問題:老師,我以前都沒有好好學習,現在想把物理學好,我該怎么辦,我該從什么地方開始呢?
關于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完全是沒有完全從頭開始的必要的,因為物理知識的學習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千萬不可因為前面的知識忘記了,而重新開始,因為這樣的話,很可能會導致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而跟不上新課,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因此會得不償失。那么,這部分學生如何做才是正確的操作呢?
首先,不要放棄對新知識的學習,因為新的知識最終也是會變成舊的知識,這樣會導致你不停的.復習,不停的追趕進度,手忙腳亂,學習的任務不斷的加重,最后不得不放棄!
第二,高中的物理知識是相通的,必修部分的知識真的是很重要的,它是學生學習后面知識的必備的基礎,比如在必修部分我們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那么學習選修3—1的電場的時候,我們會學習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也會學到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勻變速運動,在必修部分我們學到了圓周運動的問題,在選修部分我們會學到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這部分也學的時候圓周運動,等等很多,因此我們在努力學好現在的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是我們在很好的復習,因此沒有必要從頭再來,否則,事倍功半!
第三,根據高中物理知識的特點,學生應該多去練習正在學習的這部分知識,和相對應的習題,但是,我們不能一味的去做題,而不停下來進行思考與總結。讓學生不斷做題的目的是為了將知識運用的更加熟練,從而為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做準備,但是如果不停下來思考,它考察的是什么樣的知識點,和前面我們學習的知識有什么關聯的話,那么學生前面學習的知識漏洞還是很難彌補的,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一邊做題,一邊總結,這樣,當題目中不斷的出現必修部分的相關知識點的話,說明這是一個必考的內容,需要加強練習,達到復習最好的效果,這就如同生物上學習的“用進廢退”的原則,經常出現說明很重要,一定要弄清楚,弄明白!
所以,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一定要請求一下老師的幫助,給予一定的方法上的指導,避免盲目的去復習,最終,導致學習的壓力倍增!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2
一、教學反思及其必要性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們怎樣思維》中,就倡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在杜威看來,反思的出發點是對問題情境的困惑,經過分析、假設、推理與檢驗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是否善于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似乎已成為衡量優秀教師的當代標準。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新課程教學呼喚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時期的教師不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善于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學反思?什么是物理教學反思?物理教學反思對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什么幫助?我們物理教師又如何進行教學反思?筆者在兩年的新課程教學中做了些初步的探討。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而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就是一種以追求物理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思考、解決問題,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二、物理新課程的特點
新課程內容改變了過去的‘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主要特點有:
1、強調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保護探索興趣
例如,每章都有精彩的導入,旨在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導入有的淺顯易懂、幽默風趣,引導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入物理學習;有的高度概括,從科學技術的現代應用開始,啟發學生思考;有的則從身邊的生活現象出發,指導學生從不起眼的小事思考物理學的問題;有的導入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之產生學習興趣;有的則從物理學史的角度將學生引入課堂。教材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經驗,加強物理學與生活、生產的聯系。這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就在身邊,物理學融進了我們的生活,物理學對社會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同時也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樂于探究,注意從身邊現象探索物理規律,注重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聯系的興趣與能力。
2、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注重物理學核心概念的建立。
教材繼承了我國物理教材的優勢,強調教材的科學性,嚴謹性,注重教材知識結構的邏輯性,循序漸進,注重內容表述言簡意賅、條理分明、深入淺出。充分體現了“知識與技能”的培養目標。
3、強調知識的構建過程,注重培養物理實驗、科學探究能力
教材體現于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從整體結構上為學生的自主發展留下了空間,非常注重學生實驗、演示實驗、有趣的小實驗和低成本實驗的引入,這不僅讓學生們學到物理知識,而且還讓他們經歷一些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由此看出,物理新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F代科學知識發展的日新月異,教師不可能在學校教育時間里,把物理學的事實和原理都傳授給學生.但是讓學生理解了科學的過程,就能夠使學生更好地依靠自己主動獲取科學知識。
三、新課改物理教學中的反思案例
新課改前,我校積極地提倡“啟發式”教學,堅決地廢除“滿堂灌”,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學習成績的提高只能代表學生“獲得到了更多的知識”,意味著這批學生將來會比較順利地步入重點大學的殿堂。但是這些學生離開學校、離開了老師的懷抱,究竟有多大的能耐?他們能否在人類高科技的激烈
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們的教育真的成功了嗎?真的無可挑剔了嗎?筆者經過反復的學習和論證,深深地體會到,教學成績只體現了“知識與技能”這一維目標。讓學生動起來,成為科學探究的主人,這才是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如何由一維目標向三維目標進發呢?筆者作了大量的嘗試,取得了一些經驗。下面就以“原子物理”的教學為例,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在“原子核式結構”的教學中,過去是教師引入新課,如電子的發現使科學家想到原子的結構問題,因為電子帶負電,而原子是中性的,正負電將如何分布呢?著名科學家湯姆生提出了誘人的“葡萄干布丁”模型,這個模型是否正確呢?接著教師呈現出幾個重點問題:什么國家的哪位科學家做了一個什么實驗,得出了何結論?這個結論與“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相符?為了解釋這個現象,科學家提出了原子的模型是怎樣的?用這個模型又如何成功地解釋了實驗現象?……誠言這種授課方式,比起傳統的“滿堂灌”優越了許多。但同新課標要求的教會學生用科學家的思維去分析、解決問題相差甚遠。為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作了如下嘗試:教師先將學生分成了八個學習小組,教師提出問題:湯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正確呢?假如你是科學家,你如何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然后各小組選出代表發言。大家各抒已見,熱鬧空前,有的小組提出用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但立即受到這樣的反對,當時有電子顯微鏡嗎?有的小組提出做實驗,但不能拿出具體可行的實驗方案,大家激烈地討論了許多分鐘后,終于有同學提出用極細的子彈打擊物體中的原子,從而探討原子內部的結構。教師欣喜地表示,這是個了不起的`主意。同時啟發學生,探索物質的內部結構通常采用黑箱原理,就是先向黑箱輸入某些信息,看它的反饋信息,從而對黑箱的內部結構作出推理。教師進一步引導:極細的“子彈”如何獲得呢?“子彈”如果能“帶電”,我們就能根據帶電粒子的相互作用規律,進行更加準確的分析。如何獲得“極細的、帶電的”子彈呢?讓我們來看科學家是如何探究的吧。同學們興趣十足,這時再引導學生看課本及動畫“α粒子散射實驗”。最后教師同學生一起得出在原子結構模型的探究中,科學家的思維是:提出問題(電子的發現導出了原子正負電荷如何分布的問題)、作出猜想(湯姆生的原子模型)、設計實驗并做實驗(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獲取數據(大多數α粒子沿原方向前進、少數α粒子作大角度偏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分析論證(湯姆和的原子模型站不住腳,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交流評估等。最后教師因勢利導地鼓勵同學們,有些同學很有創意,他們對生活的用品稍作改動就成了方便實用的新型工具,這些同學就是善于用科學家的思維來探究問題。在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科學界仍有很多問題未得到解決,同學們要奇思異想,敢于質疑,大膽猜想,大膽實驗,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為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做出自己的貢獻。
筆者在整個原子物理學的教學過程中,都一直在灌輸科學探究的思想,從湯姆生電子的發現,到盧瑟福核式結構的提出;從核式結構與經典電磁理論的矛盾,到玻爾的原子模型,到量子論的“電子云”……,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手段,體現當時科學發展的歷程。讓學生生動體會到粒子世界的奇妙和微小,體現攀登科學高峰的艱辛與喜悅。枯燥抽象的原子物理學,變成了一個生動活潑、曲折動人的原子結構發現的故事,變成了提高科學探究素養的樂園。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不但學到了新的知識,更重要的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漁”。
物理學是一門豐富多彩的自然科學,物理定律的發現過程就是科學探究的過程,如果教師能夠精心策劃好每節課,適時地滲透科學探究的理念,就能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接受科學家的思維方式,變被動為主動,積極熱情地投入到這門學科的學習,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這正是新課教的初衷和目標。
新課程下物理的教學的反思有助于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通過反思意識到人的認識是從感性到理性的發展的,那么知識的掌握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
四、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從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教學基本策略方面進行。
第一、對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反思。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
要豐富物理專業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對于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要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學術論文、物理著作等。閱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學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新課程下物理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
。薄⑽锢碚n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
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并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搜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
2、做好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
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
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教師。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3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高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下物理的教學反思有助于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也是教師應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更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過程。教學反思對提高教師科研能力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下面談談我對教學反思的幾點看法:
一、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新課改之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照抄,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教師非常有必要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用它來指導教學實踐。物理新課程標準不僅對物理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性強的目標!芭囵B學生必備的物理素養”是高中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物理觀。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時會發覺實際教學效果與教師預期的效果有很大差異,課后認真想想,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實踐的反思,也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并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沖量”的學習,既抽象又難學,如何將這些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這對物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做精心準備,精心設計實驗,通過實驗來突破難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邊動手邊動腦,通過學生的交流討論,將抽象的沖量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有形的東西。這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探究找出答案,既掌握了知識,同時又提高了實驗操作能力。事實證明,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在一堂課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并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通過對一堂課的課后反思,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疏漏和失誤,有的放矢地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所以要根據課堂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內容的詳略和時間的統籌。例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力學的難點,但教材編排時將該內容放在了這一章的第一節,先認識功,再學習機械能,讓學生的學習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在借鑒了以往授課的經驗中,將機械能的學習置于本章的開始,先認識了能量,然后引出物體具有了機械能,我們就說物體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現有章可循。
四、對教學課后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通過課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課后反思不僅使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對教師自身總結、積累教學經驗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師,應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認真學習課新改理論,積極探討物理教學,并進行教學反思,撰寫教學心得,然后將所得經驗應用于具體的物理教學中,促使自己早日成長為一名新時期的研究型、復合型、學者型教師。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4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但高一物理難學,這是人們的共識,高一物理難,難在梯度大,難在學生能力與高中物理教學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學生較順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學習任務。
一、高中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過程、靜態的簡單問題,易于學生接受;教材編寫形式主要是觀察與思考、實驗與思考、讀讀想想、想想議議,小實驗、小制作、閱讀材料與知識小結,學生容易閱讀。
高中物理教學則是采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研究解決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對象(可能是幾個相關聯的對象)多個狀態、多個過程、動態的復雜問題,學生接受難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表述嚴謹簡捷,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述科學、嚴密,學生閱讀難度較大,不宜讀懂。
2.初、高中物理思維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學以直觀教學為主,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維的基礎之上,高中物理教學要求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在初中,物理規律大部分是由實驗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規律要經過推理得出,處理問題要較多地應用推理和判斷,因此,對學生推理和判斷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學生難以適應。
另外,在初中階段只能通過直觀教學介紹物理現象和規律,不能觸及物理現象的本質,這種直觀教學使學生比較習慣于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對一些事物和現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觀點,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這種由生活常識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識所形成的思維定勢,會干擾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對物理本質的認識,造成學習上的思維障礙。
3.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內容少,問題簡單,課堂上規律概念含義講述少,講解例題和練習多,課后學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試就沒問題。養成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考試考什么,學生練什么,學生緊跟教師轉的學習習慣。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不會讀書思考,只能死記硬背。
而高中物理內容多,難度大,課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識相關聯,有的學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對待高中的物理學習,結果是學了一大堆公式,雖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來,就不知從何下手,還有學生因為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每次上物理課,都覺得聽不大明白。由于每堂課容量很大,知識很多,而學生又沒預習,因此上課時,學生只是光記筆記,不能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能及時地理解老師講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感到物理深奧難懂,從心理上造成對物理的恐懼。
4.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解題能力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高中物理對學生運用數學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首先,在教學內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數學知識:
(1)物理規律的數學表達式明顯加多加深,如:勻加速直線運動公式常用的就有10個,每個公式涉及到四個物理量,其中三個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適用范圍,學生在解題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
(2)用圖象表達物理規律,描述物理過程。
(3)矢量進入物理規律的表達式。這是學生進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難點之一。從標量到矢量是學生對自然界量的認識在質上的一次大飛躍。對于已接觸了十幾年標量的學生,這個跨度非常大,l+l=2,1-1=0,-
2<1,“天經地義”,現在突然變了,兩個大小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兩個大小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學生難以接受。
其次在應用數學工具解決問題的教學要求上對高中學生也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要能根據具體物理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進行推導和求解,并根據結果作出物理結論;要求學會運用幾何圖形和函數圖象表述、分析、處理問題。
但初中學生升人高一時,無論在掌握的數學知識量上,還是對已學數學知識應用的熟練程度上都達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運動學中用v-t圖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時學生還沒有學過斜率概念;在運動和力的合成與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數知識,而學生卻只學過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數定義,一般三角函數定義和最簡單的三角公式都還沒有學,學科知識之間的不銜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學的難度。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
1.高一物理教師要重視教材與教法研究
根據教育心理學理論“當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存在著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點時;當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維加工的梯度時,就會形成教學難點。所以要求教師對教材理解深刻,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思維水平了解清
楚,在會形成教學難點之處,把信息傳遞過程延長,中間要增設驛站,使學生分步達到目標;并在中途經過思維加工,使部分新知識先與原有知識結合,變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識的舊知識,從而使難點得以緩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師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初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一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降低“臺階”,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學中要堅持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原則。
正如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所指出教學中“應注意循序漸進,知識要逐步擴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學應以初中知識為教學的“生長點”逐步擴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現要難易適當,要根據學生知識的逐漸積累和能力的不斷提高,讓教學內容在不同階段重復出現,逐漸擴大范圍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學生進入高一后,物理學習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在初中,為了適應初中學生思維特點(主要是形象思維),使學生易于接受,是從日常生活實例引出力的概念,從力的作用效果進行物體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產生原因。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高一在講過三種基本力的性質后,講授受力分析方法時,只講隔離法和根據力的產生條件分析簡單問題中單個物體所受力;在講完牛頓第二定律后,作為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再講根據物體運動狀態和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單個物體所受力;在講連接體問題時,介紹以整體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的思路。這樣從較低的層次開始,經過3次重復、逐步提高,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物體的受力分析思路與分析方法。
3.講清講透物理概念和規律,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
培養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在銜接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使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對每一個概念要弄清它的內涵和外延,來龍去脈。講授物理規律要使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明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單位,規律的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了解概念、規律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如:運動學中速度的變化量和變化率,力與速度、加速度的關系,動量和沖量,動量和動能,沖量和功,機械能守恒與動量守恒等,通過聯系、對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要努力創造條件,建立鮮明的物理情景,引導學生經過自己充分的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從直觀的感知進入到抽象的深層理解,把它們準確、鮮明、深刻地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盡量避免似懂非懂“燒夾生飯”。
4.要重視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的訓練
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規律,討論規律的適用范圍及注意事項。例如:平行四邊形法則、牛頓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建立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過程的講解,使學生領會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通過規律的應用培養學生建立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訓練的重要途徑是講解物理習題。講解習題要注意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指導,有計劃地逐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講解習題時,要把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分析,并把物理過程圖景化,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物理習題做示意圖是將抽象變形象、抽象變具體,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從高一一開始就應訓練學生作示意圖的能力,如:運動學習題要求學生畫運動過程示意圖,動力學習題要求學生畫物體受力與運動過程示意圖,等等,并且要求學生審題時一邊讀題一邊畫圖,養成習慣。
解題過程中,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學生解題時的難點是不能把物理過程轉化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再回到物理問題中來,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闖過這一難關。如在運動學中,應注意矢量正、負號的意義以及正確應用;講解相遇或追擊問題時,注意引導學生將物理現象用數學式表達出來;講運動學圖象時,結合運動過程示意圖講解,搞清圖象的意義,進而學會用圖象分析過程、解決問題。
5.要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培養學生能力、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
獨立思考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學習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師講解,而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學知識,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獨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在高一階段首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獨立鉆研教材,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多的給予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分析的時間與機會,使他們逐步學會思考。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使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閱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高一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從指導閱讀教材入手,使他們學會抓住課文中心,能提出問題并設法解決。閱讀物理教材不能一掃而過,而應潛心研讀,邊讀邊思考,挖掘提煉、對重要內容反復推敲,對重要概念和規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記憶,養成遇到問題能夠獨立思考以及通過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書籍和資料的習慣。
為了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在定義概念和總結規律時,可以直接閱讀教材中的有關敘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在講評作業或試卷時,對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對物理概念表達不清而造成的錯誤,要結合教材的講述加以分析,使學生意識到這些知識在教材上闡述的是一清二楚,應該認真的閱讀教材?梢赃x擇合適的章節采用自學、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與效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重點設計思考題,使學生有目的地帶著問題去讀書,還應設計些對重點的、關鍵性的內容能激起思維矛盾的思考題,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和思維活動。
(3)培養學生養成先預習再聽課,先復習再作業,及時歸納作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
首先要上好高一開學第一節的緒論課,教師對學生提出要求;每節課布置課后作業時,講明下一節授課內容,使學生心中有數以便進行預習;實驗堅持寫預習報告,無預習報告不能做實驗。要求學生能夠逐步做到不論多忙,也要在課前先預習教材。一章學完主動地整理所學知識,找出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絡。由于教材的編寫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把完整的知識體系分到各章節中,如果課后不及時總結,掌握的知識是零碎而不系統的,就不會形成“知識串”,容易遺忘。要指導學生課后及時歸納總結。總結有多種方法,如每單元總結、縱向總結、橫向總結。不論哪種方式總結都要抓住知識主線,抓住重點、難點和關鍵,抓住典型問題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識框架。本屆高一從第一章開始就要求學生獨立進行單元總結,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議,選出好的全班展覽,同時教師提供一份總結以作示范。
(4)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偻ㄟ^課堂提問和分析論述題,培養學生根據物理概念與規律分析解答物理問題、認識物理現象的習慣,要求學生“講理”而不是憑直覺。
、谕ㄟ^課堂上教師對例題的分析和學生分析、討論、解答物理題,使學生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養成先分析再解題的習慣。
、蹏栏褡鲱}規范,從中體會物理的思維方法,養成物理的思維習慣。
(5)強調科學記憶,反對死記硬背。教學方法
記憶是學習任何知識包括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也是物理創造性的源泉,F在學生不重視知識的記憶,或是什么都不記,或是死記硬背,許多學生到了高三才發現高一、高二時學的知識沒有記憶造成的困難。所以,從高一開始就要要求學生重視記憶,尤其是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記憶;要引導學生科學的記憶。準確的記憶是正確應用的基礎,理解是物理記憶的關鍵,對比聯系是記憶的有效方法,將所學知識與該知識應用的條件結合起來,形成條件化記憶才能有效地用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要指導學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規律的物理意義,明確其本質,在此基礎上,將易混的概念和規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較,找出區別和聯系,再行記憶。當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識后,要進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維過程。
總之,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順應學生思維的發展規律,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方能順利的完成高一物理教學任務。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15
【設計思想】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啟示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創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完成任務,改變我們長期存在的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灌輸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建構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創新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實例讓學生從運動和力的角度進行分析,分析物體的受力特點,從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有助于學生體會和理解。教材接著從理論的角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推導出向心力的數學表達式。之后,為了讓學生對向心力公式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教材中設計了驗證性實驗:用圓錐擺粗略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通過圓錐擺實驗,拉近科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感到科學就在身邊,對科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還有一點與過去不同,那就是在討論完勻速圓周運動后討論了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曲線運動。這塊內容的補充,不僅為分析物體在曲線最高點、最低點的受力分析和運動情況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為學生提供了處理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從特殊到一般。
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為萬有引力和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等內容做好必要的準備。當然,學習完這一節之后,中學里所有的運動形式都學習完畢了,從而可以讓學生在更廣闊的角度理解運動和力的關系。
【學情分析】
通過前幾節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曲線運動的條件,學習了處理曲線運動的重要方法──運動的合成和分解,還利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知識研究了平拋運動。接著引入角速度、線速度、周期、轉速等物理量描述了勻速圓周運動的規律。這些知識的學習,為學生學習向心力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
由于向心力是一種學生感到陌生的力,而高一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還不是很強,所以需要在教學中通過實例、實驗,使學生對向心力的認識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種效果力。
。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確切含義,并能用來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變速圓周運動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個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向心力概念的探究體驗,讓學生理解其概念。并掌握處理問題的一般方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在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的過程中,體會控制變量法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3)經歷從勻速圓周運動到變速圓周運動再到一般曲線運動的研究過程,讓學生領會解決問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并學會用運動和力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例、實驗緊密聯系生活,拉近科學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感到科學就在身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理解向心力的公式,并能用來進行計算。
(3)理解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
2.教學難點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理解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
【教學策略與手段】
向心力是高中物理的一個重點內容,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內容,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往往不清楚運動過程中什么力提供向心力,這說明學生對向心力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刻、全面。為了突破難點,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具體的實例、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和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設計為:創設情境→發現問題→進行猜想→理論推導→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指導實踐。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使用PPT、視頻、演示實驗、故事講述,以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落實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
1.實驗儀器:帶細繩的鋼球(兩人一個),鐵架臺,鋼球一個,細繩一條,刻度尺,圓形瓶蓋,秒表,物塊,圓形瓶蓋。
2.視頻:自行車轉彎,公園的轉椅。
3.制作PPT。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4-05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6-24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經典]06-24
(經典)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5-15
【經典】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6-14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精選)07-10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07-08
高中物理、生物教學反思12-13
【實用】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5-15
[精品]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