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反思6篇[優]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反思1
音樂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全面促進學生發展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筆者在對當前初中音樂教育進行反思回顧時,發現了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不少問題。因此,我們只有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實現音樂教育的價值,提高我們的音樂教育質量。
一、當前初中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新課改實施以來,音樂教育又生了很多新的變化,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本人還是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
1、教育觀念問題
盡管新課改搞得紅紅火火,但從現實的音樂教育來看,部分領導和老師以及學生個人都對音樂教育存在著偏見。因此,音樂教育仍然擺脫不掉在學校里的副科地位,老師們在教育觀念上對音樂教育認識也不是很到位,引不起足夠的重視,教學中因循守舊,不愿變革,這些教育觀念都嚴重影響了音樂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2、教學方法問題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在音樂教育教學中以學生發展為本,引導學生走近音樂,并養成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活動的習慣,促進學生終身音樂學習。這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教育教學,而教學方法則起著關鍵作用。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教學方法還存在以下兩個問題:第一,是很多音樂老師仍沿用傳統單一的傳授教學方法,不能很好的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第二,音樂老師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課改倡導的教學方法上把握不好度,不能充分發揮出這些教學方法的優勢和作用。
3、滿足不了學生興趣需求問題
當前教材中的.很多音樂作品,雖然大多數都是一些中外經典作品,但是這些作品很難滿足這些90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需求,也不能很好的適應當代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這種教學滿足不了學生的興趣需求,自然學生在音樂課中也就很難得到快樂和音樂的享受。這也成為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和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改革當前初中音樂教育問題的策略
針對當前初中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早解決,才能進一步推動初中音樂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以下是筆者提出的幾點策略:
1、轉變對音樂教學的觀念
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必須重新對音樂進行認識,以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開展為契機,轉變觀念,充分體現音樂教育教學在學校發展和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立足于音樂學科的特點,面向全體學生,緊緊圍繞學科性質和價值把培養音樂興趣、愛好、學習音樂的態度,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意識和情趣,促進個性和諧發展,擴大文化視野等作為重要的方面構建素質教育式的音樂教育。
2、完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性
首先,我們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我們要完善我們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學生音樂興趣、音樂態度等方面的培養,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改變我們以前傳統教學中單純地滿足于課堂教學的老方法和老思路,在教學過程中多開展社會音樂實踐活動。通過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并且鼓勵音樂創新,教學中應努力鼓勵學生解放思考,獨立思考,敢于求疑。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師的辛苦教學說到底還要通過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此外,我們還要把握好使用新課改倡導的教學方法的“度”。在音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特點、教材的情況以及教學方法的優勢,合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避免濫用對音樂教學造成的負面影響。
3、發揮音樂優勢向學生進行美育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應滲透在各個不同的教學領域中,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老師要發揮音樂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向學生進行美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愛音樂,讓學生們加深對音樂的理解,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持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美育;此外,我們還要善于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力爭讓學生們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傊,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音樂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學習,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發展審美想像,豐富審美情感,深化審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4、開發課程資源,滿足學生興趣需求
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反思2
初中音樂教學注重音樂基礎與鑒賞能力的培養,而傳統的“牽引式”音樂教唱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課改的需求。因此,在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之下,急需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有效開展,進而更好的迎合課改的需求。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模式也可以借鑒諸如數學、物理等科目的成熟模式,再結合音樂課的特點,就可以從本質上對音樂課堂教學起到優化處理的效果。
一、當前初中音樂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兩大問題
目前我國大多數初中音樂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尚存在諸多不適應時展的問題,主要體現為如下兩個方面:
1、教學方法過于傳統,難以實現“教學相長”之效我國現行中學音樂教育基本沿用了專業音樂教育的模式,雖然教學已經越來越重視師生互動,但是仍以“教授”為主,單純追求知識與技能,教學模式單調、機械,教學過程枯燥、程式化,而對于樂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這種過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必然難以實現“教學相長”。
2、教學理念落后,難以激發學生興趣當前,在我國現行教學體系中,初中音樂教育多被賦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視了初中音樂教育應該以美育為其宗旨,是音樂文化素養方面的教育這一基本職能。在教學過程中過分關注音樂教育的外在價值,特別注重知識、技能等非審美的體驗,而忽視情感、興趣、想象、創造等審美體驗,種種誤區導致初中音樂課程審美性、藝術性缺失,教學理念落后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二、改變初中教學模式,在課上分析驗證
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往往同樣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教授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調整方法,不斷地分析驗證教學教案設計的合理性,不斷進行反思并對癥下藥。課堂教學可以說是一門藝術,再好的教學方法也有它不足的地方,需要進一步改進優化。因此在課堂上出現的各種意外就可以成為很好的分析材料,為教師不斷地實踐探索提供幫助。在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我們還應當努力去構建互動課堂,打破傳統的灌輸呆板的學習方式,比如大多數學生都沒去過非洲,當我們給學生欣賞非洲音樂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感到陌生,此時教師就需要把非洲一些部落的歷史、風土人情以及非洲音樂的發展過程講給學生聽,并且為學生示范一些非洲音樂特有的動作,比如用手打鼓等等,并讓學生進行模仿參與,從而增加課堂互動性,活躍教學氣氛。
三、取長補短,不斷對音樂教學進行改善
年輕一輩的音樂教師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教學時應吸取年長教師的經驗,取長補短。在新課改下,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到以下幾點。
1、教學內容通常與教材息息相關,絕不能為了追求課堂效果而疏忽了音樂知識的'傳授,因此,教師要認真備課并仔細設計教學內容。
2、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按其個性氣質對其進行個性化教育。注意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生一起探索音樂的奧秘。
四、基于現代信息多媒體技術,進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基于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將逐漸的成為初中音樂教育的主流。基于良好的多媒體平臺,可以有效的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尤其是對于教學情境的設置,多媒體技術有著其獨到的優勢。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結合音樂的歷史背景,進而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在對貝多芬《月光》片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當時的創作背景,創設出基于音樂本質的情景。同時,基于多媒體的視聽平臺,教師可以自如的進行音樂教學的轉變,以及可以進行多種教學方法并存的教學模式開展。
五、尊重學生對音樂元素理解。
音樂本身就具有多樣化,因而在進行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音樂思維范式。尤其是對于音樂元素的挖掘上,學生需要更多的自主空間,也就是說,在尊重學生的情感的同時,還需要為學生保留足夠的自主空間。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情感與音樂內涵的碰撞來發現音樂本身的內涵和價值。這一點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塑造了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與此同時,音樂課堂的教學氣氛更加地融洽。
六、體現人文精神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音樂鑒賞課堂上,鑒賞的內容選擇應涉及不同國家、不同風格、不同民族、不同層次的音樂內容,強調音樂的文化價值與欣賞價值,實現人文教育需要,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例如,在民歌鑒賞教學中,教師可精心設計西北放歌、婉約江南等不同的音樂形式與音樂內容,讓學生在對比中提高欣賞能力,既體會到勞動人民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又深刻體會音樂的熏陶。
七、有效的教學評價與反思
反思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思考,反思與評價是創新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與課堂質量的重要形式。在新音樂課程標準中,要求對課堂教學開展多元性評價,尤其注重過程評價,讓學生更注重自己的課堂表現,以此作為課堂考核內容。反思教學是督促教師不斷改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在新課程標準中獲得全新實踐高度。通過反思,可讓教師獲得成長經驗。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為:經驗+反思。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學反思,教師的教學就可能停滯不前,無法發揮創造性。
由上可見,音樂作為初中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尋找存在的問題,并積極解決。通過轉變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應用多媒體技術,實現教學評價與教學反思相結合,真正發揮音樂的功能與價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音樂能力,培養當前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反思3
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對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音樂教育作為實施德育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學校教育中起著獨特作用,它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在音樂教育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通過音樂課課堂教育,傳播國內外的'經典音樂作品。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歌頌真善美、抨擊假惡丑、團結奉獻、拼搏進取的高尚品質。
2、充分利用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和接觸高雅音樂藝術。要在日常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高雅藝術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通過參與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提高自己對美的理解和領悟能力。
3、加強音樂課程教學管理,強化課堂教學。深入挖掘教材內涵,發掘德育資源,采用通俗化、綜合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手段,使學生在接受音樂教育的同時,提高道德素質水平。
音樂教育與學校的德育是相互影響、相互包容、相互滲透、密不可分的。社會在進步,教育也隨之不斷發展,我們必須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音樂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會越來越重要。
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反思4
一、音樂的基本內容
所謂音樂,指的就是擁有旋律、節奏或和聲等,由人聲或者樂器、音響等部分共同構成的藝術形式,是能夠詳細反映人類生活以及不同情感的一種藝術。
在這一生之中,人類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學習,只是內容、形式有所不同而已。有一些注重教育的家長,在懷孕時期就對孩子進行教育,也就是所謂的胎教。我們不難看出,大部分的胎教基本上是利用音樂來進行的,正是因為人類對音樂天生的感知能力。
從音樂的功能方面入手,可以看出:
首先,音樂具有非傾向性。通常情況下,人們在聽到某一段音樂時會因為音樂本身的旋律、色彩等,使得本身的情緒發生變化,或開心、或悲傷;當人們被外界、特定事件等影響而產生某一種特定情緒時,也會被音樂激發情緒上的變化。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利用初中音樂教學來帶動其他非音樂學科的教學活動,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考范圍,激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
同時,音樂還具有傾向性,其主要體現在:利用音樂這一形式的藝術,對社會環境和事件、活動等產生一定影響。音樂本身帶著的感情是這一民族、時代、創作者對某一特定的事件所進行的反饋,例如貝多芬創作的第五命運交響曲不僅僅代表了貝多芬自己與命運之間的抗爭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法國大革命;再來,我國的義勇軍進行曲中最后一句歌詞為:“前進、前進、前進進”,是我國多年以來斗爭的反映。這一點又使得學生在利用音樂學習其他非音樂學科時,會進行更深一層的思考和體會。
二、素質教育下初中音樂教學對其他學科的作用
初中音樂教學,不僅有利于非音樂學科的教學,還有利于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其主要作用于以下幾方面:
1、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站在講臺上教授教材知識,而學生則是被動聽講。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自身的.學習狀態和效率都較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通過初中音樂教學,并在適當情況下將音樂融入非音樂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來,將單純的課本知識轉化為更加生動的音樂旋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非音樂學科的教學效果。
2、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課堂開始后,教師可播放相關的音樂內容,引入本課的知識點。音樂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引導材料,避免了學生毫無目的的遐想、空想;在整個思考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因教師傳統的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原因而壓抑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這樣一來,音樂這樣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效率,使學生想要去學習更多其他學科的知識,有利于培養并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反思5
音樂課一直被教師和學生認為是副科,學不學都無關緊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對素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提倡,音樂教學逐漸被重視起來,成為促進學生德育、智育、美育發展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使其更好的發揮作用,筆者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整合教材內容,用好、用活教材
教材是構成教學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學的基礎和主要對象。要想上好課,教師就必須立足于教材,研讀教材,做好對教材的二度開發,并適度整合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的增刪、置換、重構和組合,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做教材的“奴隸”。這猶如品葡萄酒,一口下肚,并非只是過嘴癮,而是能夠通過酒味品出酒存儲的年代、產地等。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對教材的整合,即上課并非是對教材內容簡單復述和直接意義上的“教教材”,相反要揣摩編者的意圖,并結合新教材的要求和新課程理念,靈活掌握教學目標,用教材來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創建和諧的課堂氣氛
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教師應該與學生多交流和溝通,盡量和藹親切的面對學生,獲得學生的尊重,認可和喜歡,這樣能夠保證學生在寬松愉悅的環境和心態下學習,能夠強化學生的創造力,也有利于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創建良好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勇于發問,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幫助每一位學生進步,可以在創新發展的環境下感受音樂的美好。在初中音樂課堂上,引導學生形成具有創造性的學習氛圍,能夠推動學習內容的掌握,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另外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學習和鼓勵,也能夠加強音樂感受,享受音樂熏陶。
三、把握課堂中的角色,保證有效教學的.落實
“角色”對于音樂教師并不陌生,它產生于戲劇,但在我們每天的教學過程中有否考慮到自己與學生承擔著不同角色的戲劇在不斷上演。教師與學生表演的成功與否涉及的不單只是一出戲的好壞,更關系他們對這出戲是否接受,眾多演員是否真正勝任他們所承擔的角色,并在其中發揮他們的特長,用心演好戲。因此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首先,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音樂教學方法的學習與掌握,是建立在師生民主、平等關系的基礎上的。課堂中教師應多傾聽學生的思想,讓他們交談對音樂作品的感受,了解音樂作品在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看法。也許我們會聽到許多全新的理念,讓許多古老的、古典的音樂作品穿上時代的新衣。如果我們仍是傳統式的教學法,板著面孔對學生,師道尊嚴的外衣永遠脫不去的話,那我們失去的不只是學生的愛戴,更多的是教師得不到學生的時代思想,無法與他們溝通。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用天平衡量好與學生間的砝碼,平等地與學生溝通、交流、討論,共同學習,樹立平等的活動教學觀,成為以探究為中心,認知與情感交流相互交織、融合的學習共同體。
四、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如果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過程與方法不改革,課程改革將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所以教師的自我創新和教學創新是培養落實“低負高效”的關鍵。在研究新課程標準、教材、教學資源的同時,教師更要注重研究學生的基礎需要和發展可能,把教室變成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與教師共同研討、共同交流、創新的場所。音樂教學要根據音樂是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的特點,在教學形式上用藝術化的手法創設音樂學習的問題情境和活動情境,使學生的音樂在教師范唱、范奏中準確地表達,創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境;在方法和形式的設計中,重視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便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便于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流,從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五、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實踐中做新的嘗試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音樂教師逐漸開始嘗試布置課后作業,在現實的教學中,設計出頗具趣味性的音樂作業進行拓展,是激發學生音樂興趣的好方法。
1、體驗型的作業。體驗型作業就是加深學生的音樂感悟和體驗,增加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如教完《難忘歲月》單元,我這樣的布置作業:“課后演唱《游擊隊歌》,了解歌曲產生的歷史背景和體會歌曲內在的情感意境!庇秩,欣賞完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后,我將音樂復制給學生,并布置作業:“請同學們課后繼續聽樂曲,感受樂曲描述的意境,體會樂曲的情感!蓖ㄟ^布置體驗型作業,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學生的音樂感受,增加學生的音樂興趣。
2、合作型的作業。它有利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鍛煉學生的配合和協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具體做法如下: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合作來完成作業。比如,當學完一首歌曲后要求學生背唱給家長、長輩聽,這可以培養學生當眾自信歌唱的能力。
3、探究型的作業。當前的教學要變學生被動接受為學生主動探究。如讓學生自制簡易樂器,在自制簡易樂器過程中,學生們自己動腦設計,動手制作。學生用做好的樂器,通過自己的演奏,互相交換樂器演奏等游戲活動,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日常生活中,我鼓勵學生收集與課本課題相關的各種資料(音像、圖片、與音樂相關的實物等),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錄下各種美妙的聲音,配上自己的解說,制作成一個有關音樂專題的片斷等。這種作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反思6
一、以情感升華為突破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初中音樂有一個重要的美育功能,它能對學生的情感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在融入德育教育時,要結合時展的背景,挖掘學生感興趣的音樂作品,以情感作為載體開展有效的音樂教學與德育工作。搭建情感感悟的平臺有許多途徑,情感的激發并非靠教師的臨場發揮,而是靠課前的設計,有趣的語言、精彩的故事都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但它能否和課堂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學到知識,教師要提前考慮好。如“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弘揚的是無私與大愛,教師可以將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與音樂教學結合起來,通過搭建情感感悟平臺,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近幾年來,出現了各種災難性事故,如汶川大地震等,在賑災晚會上,常常會播放《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教師可以巧妙地結合賑災晚會情境,運用多媒體系統向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被歌曲的情境感染。接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用自己的情感來學習這首歌曲,了解歌曲中所蘊含的思想。巧妙地融入德育元素的教學,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不到音樂學習的枯燥無味,反而還能從中獲得愛的力量。
二、以愛國主義為載體
初中音樂教材不僅有愛國主義歌曲,還有反映勞動人民的勞動生活場景,這些都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在音樂課堂融合德育教育中,要以愛國主義為契機點,積極挖掘德育素材,使音樂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讓其以積極的情感態度去演練歌曲,實現音樂課堂與德育教育的融合之美。如在學習“我是中國人”時,由于學生情感積淀不夠,導致不能理解歌曲中的愛國情感。此曲是我國戲曲中最有代表性的京劇,它有著200余年的歷史,京劇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腔調,用京胡、二胡、三弦、月琴、嗩吶等民族管弦樂器及板鼓、大鑼、鈸等打樂器為伴奏。作為部級的民間藝術珍寶,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現階段的學生中并不流行。想讓學生去學習此歌曲,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將京劇的相關知識生動呈現,并結合歌曲的內容讓學生感受此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并引入學生感興趣的片段以開拓學生的思維!拔沂侵袊恕边@首歌既要讓學生感受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又要讓學生感受到京劇獨特的表現形式,從而獲得思想情感的熏陶。
三、以實踐活動為平臺
德育工作的開展并不是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實實在在的實踐活動。在音樂學習中,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實踐的平臺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帶給身心的巨大快樂,從而為緊張的學習生活找到放松的渠道。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德育教材和學生的音樂水平,有效地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表演平臺,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如在每年校園藝術節期間,教師可以將一堂音樂課作為班級藝術節的表演平臺。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主題定為“和諧社會、共同建設”,學生根據這個主題編排各種節目,如《龍的.傳人》、《愛我中華》這類不僅朗朗上口還能傳播富強民主的正能量歌曲。同時,學生可以改變傳統的演唱形式,將共建和諧社會的理念融入小品表演中,將莊重的情感內涵融入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中,從而深刻地理解共建和諧社會的愿望。實踐活動不僅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還能讓學生在表演中接受藝術與正能量的洗禮。
總之,德育工作是在初中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而音樂教學又是一個開展人文教育的良好平臺,在初中音樂課堂中融入德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音樂課堂融入德育,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并在音樂學習中接受正能量的洗禮,這既能挖掘音樂教材中蘊含的德育素材,又能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尋找新的突破口,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
【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反思03-24
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反思[經典]07-17
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反思6篇(熱)07-18
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反思范文(通用20篇)06-05
初中教學教學反思02-02
初中教學反思01-08
初中教學教育教學反思01-18
初中物理教學教學反思03-22
初中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