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精】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
在初中生物科學的教學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緊緊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科學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于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于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游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于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后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并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于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并且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從教學進程來看,可以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三個階段。
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learing how to teach)’與‘學會學習 ( learing how to learn)’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1、課前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一是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二是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必須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對象分析。學生是重要的教學人員之一,也是教學發展的基本對象。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兩點(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如“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結合,“減數分裂”再與“遺傳的基本規律”結合,選修本的“光合作用”與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結合等。③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④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
2 、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是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有較強的調控應變能力,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措施,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這是教學反思的重要環節。主要反思以下幾方面:
2.1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反思 生物知識的學習采用問題來激發互動。如在復習有關呼吸作用內容時,筆者和學生圍繞有氧 呼吸的場所在哪里?過程如何進行?哪些類型生物能進行有氧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當有同學提出“細菌屬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為什么有的細菌是好氧細菌”?問題時,互動的內容就更進一層。
。玻2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反思 教師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思維等能力。如在“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時,學生發現用毛細吸管不容易把濾液細線劃細劃勻,甚至有時還會把紙劃破,此時筆者提問:“你能找到替換毛細吸管的更合適的劃線工具或劃線方法嗎?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
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2.3 對學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老師要用強烈情感語言創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生物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輕松愉快地說:“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陜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著心情沉重地說:“由于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這里,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
3 、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當前最常見的反思,它能使教師有比較充裕的時空,對自己教學的得失進行較深入的思考和總結。教師不僅要對課堂的事件進行客觀的描述,對事件的發生進行細致的分析,還要對相關問題提出研究方案。這樣才能使教學經驗理性化,以指導、改進以后的教學。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個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下面談談對課后日記的反思:
。常 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積累“病因”、“病例”,同時有的放矢尋找“辦法”,使之成為以后應汲取的教訓,教學就會逐漸趨于“完善”。例如講授“種群”這個概念時,看起來學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一片森林中的桉樹苗組成一個種群”。這說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同種生物”既包括幼體還包括成體的所有集合。
。常 記課堂的成功之舉 主要包括教學過程中達到預設目標的做法和措施,教學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滲透、遷移和應用的過程,感觸與創新等。如在復習“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情況,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筆者在教學中,把復雜、繁瑣的知識用簡明的字組成口訣:“有絲同源不配對,減Ⅱ無源難成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Ι”。這就有助于學生記憶,深受學生歡迎。這些做法顯然是教師在教學中的“得意”之作。記錄它們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學使用,并在此基礎上發展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3
營造學習氣氛 增強課堂生機 從事初中生物教學工作十余年了,常有一種失落感,本來應該是充滿著生命氣息的生物課堂,常常因為不當的教學理念、教學策略而變得死氣沉沉,被學生痛苦的形容成“死物”課。要想真正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生物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必須想辦法使學生關注生物課堂。應在如何營造課堂學習氣氛上多下功夫。 “血液循環”一節課的教學實踐,讓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細想起來,這節課我成功做到了以下兩點:
一、 更新觀念,還生物課以生趣 以前講“血液循環”,只會照本宣科,讓學生聽枯燥無味的講解,學生很容易被淹沒在學科知識的海洋之中;讓學生死記硬背循環途徑和血液成分變化,學生很容易就迷失了自我,只記得空白的知識本身。
現在再講,先放下對教學目標的急切追求,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完成了哈維的血管捆扎實驗,自己動手通過顯微鏡看到了小魚尾鰭內生生不息的血流。相信孩子們肯定感到新奇,也肯定感到喜悅——因為他們再也不是機械記憶“紙質的生物”,而是感受到了生命本身;再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可以向科學家那樣去完成科學探究。
我有理由相信,抓住機會讓學生動手、動腦,學生自然將心思回歸到課堂中來,自然將精力放到學科知識上來,自然可以體驗到“學”的輕松。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策略的更新自然也影響到教師自身的心情,也會體會到“教”的快樂。
二、 鼓勵合作,還生物課以生機 以前我的課堂死氣沉沉,是因為“我的課堂我做主”的思想長期禁錮著我,也禁錮著我的學生們——在課堂上常是我喋喋不休的講解,提問和回答只是“串場詞”,學生沒法自主交流,更不能自我展示。
《學記》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闭n堂學習不單是“老師講,學生聽”的過程,也不是完全由學生一個人獨立完成的過程。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課堂中老師只是機械地“死添硬灌”,把學生當作是機器,是老師工作的目標和對象。學生只有義務被動接受,沒有權利合作,沒有權力思考,更沒有權利質疑。這種課堂是死氣沉沉的課堂,是壓抑甚至是摧殘學生的課堂。
備課時,我意識到課堂模式應該得到改變,我的思維更應該更新,應該將課堂還給孩子們。指導思想變了,課堂模式也就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孩子們不像以前那樣拘謹,不像以前那樣只會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只要老師肯放手,孩子們也是那么的充滿生機!
現代的教育理念提倡合作學習,要求老師把課堂建設成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密切合作,共同發展的天地,要求學生在課堂中學會人際交流,學會互相幫助,和諧競爭。改變了過去傳統的課堂氣氛和師生行為模式,自然會使課堂充滿生氣,自然會讓同學們充滿希望,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4
七年級生物下冊的教學馬上要接近尾聲,對此我總結一下今年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教材中所出現的問題。
先說一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生物是理科而且科學性很強,里面有很多實驗,如果不做這些實驗學生就像聽天書一樣困難,但是由于我們自身條件的限制,往往很多實驗不能讓學生做也不能給他們展示,所以教學中有很多知識學生只學到很淺顯的皮毛,真正的科學理論他們只學到很少。學生體驗不到科學的樂趣,我覺得這是很失敗的。通過一年的相處,我和學生之間還是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我很喜歡給學生上課,我也相信大部分學生也是喜歡聽我的課的,不過就是有一點我們課本上有些東西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難理解了,他們有的時候也是很無奈的,我也一樣。課本上很多知識點都是涉及到初中物理和化學的知識,可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物理化學知識,所以有些東西確實很難理解,我又不能深入的跟他們講那些物理和化學知識,因為我們的生物教學也是要跟上進度的。那些物理和化學知識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講清楚的,所以我只能讓學生知道書上所涉及到的知識,學生聽的時候就不是很理解,自然效果就不是很好。不過就算如此我也會盡量的舉一些學生能理解的例子來講述某個知識點,這樣學生也是可以理解一些簡單知識的,這樣就夠了。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首先要選擇適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內容,同時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生活經驗,如果一本教材沒有把學生這一階段所掌握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考慮進去,我覺得這本教材就不能使學生產生興趣,并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和自發的經驗學習。下面我想說一下關于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材里面一些學生很難理解的內容1.第一節人類的食物這一節里面的實驗關于蛋白質和維生素C的檢測里面所用到的化學藥品學生沒見過也沒聽說過,這個實驗講起來有一定的困難。2.第九章第一節血液里的紅細胞的知識關于靜脈血和動脈血與氧結合的這個知識點,學生不知道氧氣都有哪些功能,所以這個知識點只能讓學生死記硬背。3.第九章第二節血液循環整個一節課的內容理解起來都非常的困難,簡直就是人體解剖學的知識。沒講這節課之前我就問學生預習過這節課能不能稍微看懂一點,學生給我的回答就是看不懂,都不知道寫的是什么。4.第十二章人體的自我調節整個一章的知識點都很難理解,無論是神經調節還是激素調節的知識點都很抽象,涉及的知識點都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的,所以理解起來非常難。這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不知道其他老師有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傊,我覺得七年級下冊的生物課本不太適合剛剛接觸生物學的學生學習,難度太大會打消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會因為太難而對生物失去興趣。剛剛接觸生物學的學生主要就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本教材達不到這個目的。
總之,我覺得生物學的學習不應該僅僅是給學生講理論知識,更多的應該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他們自發的想要學習,樂于學習。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5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于生物圈二號計劃,絕毒 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 品的宣傳片等?傊,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于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游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于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后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并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于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并且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全面發展。
四、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為“興趣生活”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也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币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 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復實驗,查閱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綴入一點文學味,讓“課本劇”化為“教育詩”優秀的文學作品無不閃耀著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輝,而且蘊涵一定的科學道理。如在講到“動物的發育”時可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若根據所學的生物知識,可將其改為“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此外還可引用成語、諺語來說明生物學道理。同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潛在的情感,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心理需求,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6
反思我想要的課
期中考試快到了,和許多科目一樣,進入了復習階段,本次考試我們考到第二章,自我感覺新課后的復習輕松了很多,也比以前用心了一些。不是說以前不用功,只是沒按照小組合作的形式用這么多心思。復習中,我把第二章的內容歸納成三大塊,一、本章的概念,要求小組找出后講臺上展示,(離開所有材料,并能舉例)二、本章的一些關鍵數據,要求各小組列在筆記本上,可在講臺依照筆記宣讀。三、在本組小黑板寫出所有可能的圖解,這是本部分內容的難點和重點。
在第一節課上,我明確地布置好復習內容及要求,然后按自己的想法巡視并調控指導,結果不知不覺中展示的時間不足了,最后的重點難點問題沒達到自己預想的效果。課后,我及時地進行反思,發現在學生自主復習階段效率不是很高,主要表現在學生有些內容不確定,不夠深入,所以復習中隨意性較大,勁頭沒體現出來。在接下來的課上,我進一步明確了復習要求,限制了時間,學生們勁頭比第一節課足,學習的效果較好,時間也比較合理。第三節、第四節一節比一節滿意,最后,感覺挺對不住第一個班級。當然,每一節課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我們只要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就一定能有我們想要的課。
反思課改預言
期中考試快要開始了,這一階段的課改下來,單從成績上看,肯定有波動較大的同學,(升或降),升者是因為他們喜歡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掌握起知識較順暢,他們的性格特點注定在交流中他們能收獲很多;而下降的同學也許是一些基礎較好的同學,他們習慣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并刻苦勤奮,不善于與別人交流,他們對合作學習一開始有所抵觸,甚至排斥,適應的時間較長又帶有情緒,可能導致下降。
當然,影響成績變化的因素很多,但近段時間的課改絕對是一個直接因素。推而言之,也不單是學生個體,學科、班級可能都有影響。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7
以往的生物教學主要讓學生背誦課本知識,因此學生只是機械性地死記課本內容,一碰到理論聯系實際地問題就無從下手。為此我從傳統的教學方法、觀念中解脫出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勇于探索,注重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強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以下是我個人對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為“興趣知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即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
二、教學中“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自主式學習。
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并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方式、教學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應做到“學生自主學習,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8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其教學必然要和自然實踐相結合。個性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很多基礎知識是他們所熟知的或樂于明白的。因此,這也就成了農村生物教學的一個特點和優勢。
一、學生在農村實踐中可獲得生物學知識
首先,形態結構方面的知識。植物的六大器官的形態結構在農村生活中都能得到觀察。而一些常見動物個性是昆蟲綱和脊椎動物的形態結構知識也可在學生的日常玩耍、游戲和對一些動物的宰殺中得以觀察和學習。
再者,生理方面的知識。在農作物的種植和果蔬的培植中,學生可學習到一些植物生理學方面的知識。比如,種子的萌發和休眠,水和無機鹽的吸收,光合作用等。而在家畜家禽的喂養中,則可獲得這些動物的生理特點和生命活動規律等知識。
二、生物教學和農村實踐相結合的作用
第一,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很多難點僅從理論上講解是很難讓學生理解和理解的,只有透過實驗和實踐才能較好的掌握。而在農村實驗條件較差的狀況下,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進行講解,則顯得尤為重要了。
講種子的休眠,我們能夠讓學生聯想種黃瓜時要清洗種子,去掉抑制物質的狀況,這樣就能很快地理解了什么是休眠,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第二,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們能夠多講一些與學生所熟知的生產生活相聯系的資料,如棉花為什么要打頂,為什么有的黃瓜花、葫蘆花不結果,雞為什么要吃少量的砂粒,為什么蝙蝠能在夜晚飛行等等。透過這些問題的學習,就能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生物學的好處,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生物學的熱情,調動其學習的用心性。
三、農村實踐和生物教學的具體結合
在教學中,我們要在各環節結合農村實踐知識進行教學,并應注意一些問題。
首先,利用常見的生活知識導入新課。比如說,講‘無機鹽的吸收’夕時,我們能夠這樣導入:“同學們,大家明白我們種莊稼為什么要施肥嗎?瑪困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就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專心地聽講,從而到達了目的。
其次,在講授新課時,要利用一些生產生活常識講解某些抽象問題。比如講“條件反射的建立”,我們能夠聯系家庭喂雞的經驗如果我們每次喂雞前都喚它或敲食盆,那么時間長了,當你一喚它或敲食盆,雞就會跑到你身邊來徠加以說明,由這樣一個例子,就能使學生簡單愉快地掌握這個問題,并能引起其學習的興趣。
再者,我們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觀察,善于觀察,并要勤于動腦,盡可能地把一些生活現象和生活經驗與課本知識結合起來。比如說葉序,青蛙的皮膚,年輪,壁虎捕蚊,農作物的灌溉施肥”果木的嫁接’等
最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要向學生講清一些生活常識中錯誤的認識。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問題,人們的習慣看法或說法是錯誤的,這會直接影響到作為孩子的學生。如“菊花”不是一朵花,而是花序,不同植物及不同生長期對無機鹽的需求量是不同的,而不是簡單的“巧種不如愣上”;魚體內的氣泡是魚縹,不是膀朧;貓捉老鼠是一種本能,而不是貓有意為我們除害;小麥種不是種子而是果實;糞便并不是排泄物等等。
總之,我們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根據農村學生的實際狀況,有針對性地聯系一些農村的生產生活實踐,這樣就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提高學習的效率。并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潛力,把學到的知識具體運用到實踐中去,努力實施素質教育。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9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在生物課的教學中,使每節課設計都能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提出全體學生通過努力都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有較大的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學校的條件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
以下結合《輸送血液的泵-心臟》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的一些情況具體總結一下初中生物教學的體會: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是人教社出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觀察心臟的結構和肺循環、體循環的途徑這部分知識是教學的重點。它既是對前面所學的血液,血管等知識的深化,又是聯系消化、呼吸、排泄等章節的關鍵。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需要經過循環系統運送到身體的各種組織、器官,人體所產生的廢物也通過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等的協調活動排出體外,因此本章內容起到了聯系各部分知識的作用。
1、給學生機會,自己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去探究。
對于血液循環途徑的知識,學生以前從沒接觸過,因此是較為抽象和陌生的問題。如何化抽象為具體,增加學生在這方面知識的感性認識是教學的關鍵。在學習過程中,我先引導學生復習了上節所學習的心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的知識,再讓學生認真觀察血液循環圖解,思考討論了“觀察與思考”中的兩個討論題。在充分的思考、討論、交流、表達中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出物質運輸的途徑,通過他們自己討論,繪出循環的路線,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并且用已有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學生的能力、知識儲備有差異,因此允許他們合作討論,取長補短,避免知識信息的孤立,使全體學生都有參與討論點的機會,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2、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
通過小組的討論,每個組都能得參與的機會。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0
生物復習課,與新課是有明顯區別。中考的趨勢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不拘泥于教材,強調以能力和教育價值立意,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本地實際和環境問題,考試涉及的內容比較廣,信息量大。因此,上好總復習課,提高復習質量,才能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復習效果。
但在教學實踐中,復習課卻顯得枯燥無味,令教師頭痛,也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內容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實,就生物復習課來說,只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潛心設計,努力使“重復”變為生動積極的“再現”,同樣可以更好地體現新課標精神,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所以,我重在讓學生自已將知識梳理,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提高整合度,使學生在復習本章內容時能形成知識體系。經過這樣的歸納,使學生所學的學科知識進一步系統化,從而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設計練習時,題型的選擇上要側重于有辯析作用的“選擇題”。練習的設計還可以抓住學生常見的一些錯誤設計練習,這樣針對性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生物復習課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既要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加深理解,系統掌握,全面提高,綜合運用,還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習慣和態度的形成、學生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中溫故而知新,就能收到理想的復習效果。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1
課改以來,我聽了很多老師們的課,雖然學科不同,但是每位老師都認真落實了126策略,積極的運用四段六部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以見成效,通過多次的聽評課學習,覺得課改改的好,改的對,通過三個多月的課改,我們的學生發生了變化——好習慣逐漸養成,老師們也發生了變化——思想更新、理念轉變,我們的學校更發生了大的變化——洋溢著濃厚的課改氣氛。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但是也給老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老師一定要精心備課,精心設計任務,精心設計達標題,學生一定要進行嚴謹預習,課堂上才能自信的展示。
2、小組合作學習一定不要形式化,(就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課堂表面氣氛的熱烈。)合作學習要把握好時機,要體現實效性和高效性。
3、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有討論價值,要結合學生實際水平,難易適中。
4、學生展示要自信干練,學會大膽質疑,勇于挑戰,講解問題聲音要清晰流利,語言規范標準。
5、學生要勇于探索,積極主動,團結協作,養成良好的習慣。
6、教師要擔負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及時正確引導,點撥,評價。
當然,以上幾點老師們都已經做到了,正在不斷努力,進一步追求精彩的高效課堂。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2
一、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開學生的手、腳,不要牽著學生一步一步地走,讓學生去模仿,教師要相信學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實驗,允許學生實驗失敗,鼓勵他們從失敗中找原因,直至實驗成功,要讓學生從實驗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例如,在第二節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中,調查校園、公園或農田的生物種類,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園內調查校內的生物種類,并且可以把不認識的生物拍照課后查找。這樣學生既了解了生物種類又熟悉了校園。但在放手實驗時,首先要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實驗、去探究,把知識從實驗中體會出來,然后引導學生總結實驗結論,這樣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積極性。
二、不同實驗方式的不同功能
觀察實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生動的感性認識形式,它往往通過多種感覺器官的聯合活動,并在思維的參與下進行的。例如,在觀察花的結構中觀察時,必須對觀察者預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務,擬定一定的計劃,按計劃仔細地觀察,提出問題,尋求某種答案,這樣才能保證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觀察的事物中。
演示實驗是初中生物實驗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現象鮮明、直觀、簡潔明了等特點,它是課文文字敘述的一個重要輔助部分。例如,光合作用還能產生氧氣,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現象明顯一目了然。離開了演示實驗的鋪墊,課文中的部分概念、原理及規律就顯得蒼白無力,如空中樓閣,飛來之峰了。
學生實驗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為“自主、合作與探究”,而學生分組實驗正是這種學習方式的一個具體體現,也是落實“雙基”的一個重要環節。例如,在學生分組實驗中,練習使用顯微鏡、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和觀察認得口腔上皮細胞三節實驗課中雖然也是觀察實驗但動手能力要求比較高,通過三節的實驗練習,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實驗前先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再指導學生在預習中抓住每一步的關鍵,并在每個實驗步驟中規范操作,這樣才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中規范操作,這樣才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
三、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起點,也是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一種動力,它孕育著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們在教學中要盡量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希望他們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勞動去發現問題。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實驗里所提出的假設:“細胞膜只能透過小分子物質,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必須先變成小分子物質才能透過細胞膜。”
這個假設的理論根據是:
。1)人和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活的細胞需要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
。3)營養物質是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里的;
。4)人和動物的營養物質來源于食物;
。5)食物營養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質。通過生物實驗使學生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經過反復訓練,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教學”既是探究活動,也是生物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具有讓學生擁有科學探究的經歷和體驗科學是一個過程的優勢,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等功能,是實現“新課標”中要求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目標的重要途徑。下面是我對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明確實驗目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興趣是思維活性的觸發劑,求知的.需要是學習動機的基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直接動力,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有創意地提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踴躍提出問題。那么這不僅能使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中學會創新,而且能使學生在這種“問題”的教學中,從小養成問題意識和勤于動腦思考問題的習慣。
心理學告訴我們:目的是人采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讓學生明確試驗目的,他們就會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那么,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七、八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對于生物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好玩,上課時不能集中精力,缺乏科學態度;有的學生認為升學不考,學好學不好無所謂。諸如此類,這些學生目的不明確,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
如上顯微鏡使用一課時,提出醫生對貧血、癌癥等疾病的診斷,除看、問、查以外,還要通過化驗,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對病人患病部位的細胞組織等進行病理診斷,才能得出結論。沒有科學手段就會使病人誤診,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以此,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從小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同時介紹顯微鏡在工、農、醫學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樹立科學態度,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有利于克服組織教學難的問題。
二、指導學生掌握實驗步驟的方法,規范操作?茖W思維方法的首要問題是明確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即解決問題的程序。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范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范操作,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到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于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
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范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范操作,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于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如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的“三個一”:一是安放距桌邊一掌(5—7cm);二是對光要目(目鏡)物(物鏡)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線,光強用平面鏡,光弱用凹面鏡;三是觀察時標本對孔正中距離物鏡一厘米,視野中出現標本顏色或雜質時觀察目標即將到位,微調粗旋鏡升降,細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標時緩緩移動玻片標本即可找到。教師規范操作一步,邊講該步的注意事項,邊讓學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師巡視,及時表揚規范操作快而且準確的學生。糾正錯誤操作,如用左眼觀察時,糾正學生用右眼觀察或閉著右眼的習慣,轉動轉換器時,糾正扳物鏡的錯誤操作。這樣學生很快對好光,觀察到標本在視野中的圖象。用完顯微鏡擦干凈外表。
轉動轉換器,把物鏡偏兩旁,放回鏡箱原處。制作臨時裝片的實驗,先將擦→滴→取→展→蓋→染的實驗步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看書了解每一步的涵義,圈上關鍵的詞語,教師再講每一步的涵義及注意的問題,邊操作邊叫學生模仿操作。然后強調注意事項。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現氣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觀察,展平防重疊,輕蓋防氣泡。氣泡與細胞的區別,氣泡圓邊厚黑,中間亮白,輕壓變形。這樣學生很快掌握步驟、要領,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自己制作臨時裝片中的細胞,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在光鏡下看不見),然后繪出細胞結構圖。這樣學生就達到了實驗的目的要求,興奮不已,終生難忘。
總之,只要老師開動腦筋,就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被動、機械、僵化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具有學習生物的濃厚興趣,有助于他們形成生物學概念,獲得生物知識和實驗技能,提高觀察、實踐、探究和創新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3
對于細胞的生長,學生易于理解,但對于細胞如何進行分裂,怎樣由一個變成兩個,學生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對于細胞分裂的步驟有的學生還會弄混,應反復對這一問題進行復習、練習。
對于染色體先加倍后再分裂這個概念,如果直接傳授,學生雖然接受,但很不理解,對于這一問題我的做法是:先讓學生思考,分裂時果蠅的染色體是不是由46條分裂成兩個含有23條染色體的細胞,然后分裂成11.5條的染色體?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產生了疑問,覺得不應該是這樣分裂的,對于如何分裂后還保持每個細胞46條染色體,學生想到可以先把染色體的數量加倍,再進行分裂,這樣分裂后每個細胞的染色體數量就跟原來的一樣了。用這個方法啟示學生,讓他們自己找出方法,這樣學生學得快,也記得牢。
對于這節課的細胞為什么不能無限量地生長這個問題,課本上用籃球和乒乓球的表面積和體積相比的差異而得出細胞不能無限量地長大,這個問題學生很難理解。我讓學生先討論“同步學習”上的合作交流-----自己歸納出隨著邊長的增加,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之比會減小。表面積相對是變小了。
然后介紹人在長大的過程中,飯量會增加,可見隨著人的成長所需要的營養會增加,其實細胞長大同樣需要從外界吸收更多的營養物質。而細胞表面積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營養物質的吸收,表面積越大吸收的營養物質越多,而隨著細胞的長大,其表面積與體積之比卻在變小,這必然會影響細胞的吸收,使細胞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因此,細胞只能長到一定的大小。
同學們恍然大悟,再做課后練習2非常容易了。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4
根據教學實踐,對初中生物教學做如下反思:
1、教師的提問很重要,透過有效的提問能夠到達對新舊知識的銜接,在教學過程中較好的問題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要預先設計好問題方案做到在不同環節中設置難易適度的問題。
2、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狀況而且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動態。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關注優秀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忽略學困生的表現,導致這部分學生更強烈的逆反表現從而使師生間出現矛盾,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照顧全面用不同手段來激發他們,千萬不要讓他們覺得老師忽略了他們。
3、要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從注重教法向注重學法方面轉化,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來,從而實現真正好處上的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要做到突出學生主體教師就務必給自己很好的定位,我們在頻繁的考試中可能已經背離了我們的教育目標,用簡單的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從而把他們看作學習的機器弱化了對他們的情感目標和潛力目標的教育,所以我們首先放下“鞭子”融入他們,讓自己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聆聽者、協調者、啟發者,切實實現有重知識向重培養學生潛力方面轉化(動手潛力、觀察潛力、實驗潛力、探究潛力、實踐潛力、創新潛力、思維潛力、想象潛力、實驗設計潛力等等)并要善于捕捉課堂上的信息隨機生成出來。4、要重視探究實驗的教學,其關鍵是要教給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方法步驟思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于結果或者結論無須多研究。
5、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說,凡是適應新課程理念的又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相聯系的資料教師教師都要去挖掘都要去教,讓學生到達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即所謂的學以至用。學生也會在不斷的利用生物知識去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興趣倍增。
6、利用好多種教學手段,課堂教學除了利用好多媒體以外,教師的板書、板畫、肢體語言也十分重要,要充分利用起來,另外教師的講課要有情感的投入。
7、教師要經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辦法,在不斷的積累中才會進步。
8、初中生正處于思維的活躍和叛逆時期,所以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要善于激發學生不要壓抑學生,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交流。能夠說沒有交流,教學就無從談起。因為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分享智慧與情感的過程,在溝通中,師生雙方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經驗,交流情感與理念,求得新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闭f到底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課堂上絕對不允許就知識論知識,要教會學生學習――也就是說要把獲取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5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進的,然后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
第一、新課程標準的修訂,需要老師重新了解掌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嘗試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游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第二、傳統的生物教學只是告訴學生“是什么”和“如何做”就行了。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從一個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生物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換,表面上看似乎壓縮了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三、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的。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應該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呼吸系統結構——膈肌這個組織時,老師用當地豬的“肺邊”進行類比,學生就好理解了。
第四:必須從教學實踐出發,分析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獨立完成作業,讓新課程理念下的生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提高教學效率。生物課堂教學應以問題為主線,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的參與,激發其內在動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眾所周知,生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被公認為“鍛煉思維的體操”。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就成了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總是以“問題中心”的心理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過程也就是解決有關問題的過程。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其智力活動達到最佳激活狀態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誘發思維、引導思路,交給學生如何思維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精】】相關文章:
【精】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5篇01-07
初中生物中考復習教學反思02-05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周記12-18
初中生物教師優秀教學反思07-07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5篇)02-22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5篇02-22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03-30
【精】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3-30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精】11-24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精】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