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大學生由于缺乏指導,沒有長遠打算,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職業目標模糊,缺乏自我認知,盲目擇業,導致大學生就業的不穩定性,出現隨意違約和頻繁跳槽的現象。而做過系統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一般都有明確的職業方向,在擇業時往往很慎重,能在雙向選擇的基礎上找到一個相對適合自己的職業,從而降低了因人職不匹配而導致的離職率。下文是小編收集的有關大學生涯規劃的基本步驟,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幫助與建議。
一、認識自我
(一)自我認識的含義
在求職找工作之前,清楚地自我認識能使你了解自己的職業價值觀、興趣、愛好、能力特長、人格特征以及弱點和不足,以便做出明智的選擇,找到一份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在職業轉換和職業發展中,通過對自己的總結、盤點、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從中汲取教訓和經驗,可以促使自己的職業生涯成功。
“人貴有自知之明”,心理學的研究以及日常工作生活的經驗提示我們,準確地認識自己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常常是模棱兩可、含糊不清,有時甚至是完全錯誤的。我們不知道自己希望從工作中獲得什么,不知道自己真正適合做什么。有些人在進行職業決策時,常常是為了取悅他人——父母、教授、配偶或老板。他們讓別人來判斷什么適合自己。有些人追逐社會上的熱門職業,被所謂的“流行”、“時尚”、“聲望”牽著鼻子走。這些人不是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來選擇自己的工作或職業。如果職業目標不能滿足你的需要,或與你的價值觀不一致,如果你對工作不感興趣,或你不具備這項工作所要求的才能,那么你所達成的職業目標對你的意義就大打折扣。此外還有許多人處在一種無意識的職業生涯狀態,不愿意承擔職業生涯管理的個人職責,讓客觀情況左右自己的行動和選擇,他們常把職業生涯管理當作危機管理,即使有信號提示他們該做出改變了,他們仍然待在原來的位置上,一直等到必須做改變的時刻到來。人們不會從過去的經歷中學習,重復同樣的錯誤,這些也都和不認識自己、不了解自己有關。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入手:首先,人們必須認清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才能以及自己所偏愛的生活方式:其次,必須意識到個人所從事的職業與個人的個性特征相協調的重要性。這都要求我們從認識自我開始,進行有意識的職業生涯管理。
我們不妨常常問自己下列一些問題。
你現在是否待在你想待的地方,如果不是,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嗎?
你知道怎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中間需要經過哪些步驟?
和你的職業生涯相關的真正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你曾有過的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在你的職業生涯中你愿意在哪些方面與眾不同?為什么?怎樣才能做到?
哪些因素影響著你先前的職業決策?哪些人?哪些機會?
你是怎樣找到原來的工作的?
你是否曾經注意包裝你的技能,或者你是否對自己的興趣、價值觀、個人偏好進行過評估?如果是,你是怎樣確定這些因素的?
如果你能回答這些問題,你可能是采取了一種有意識的方式管理自己的職業生涯。否則,你就應該進一步加強自我認知,認真規劃你的職業生涯了。
另外,職業自我認識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人們給自己的準確定位既要靠自己的自我意識,采用自我認知手段進行測量,也與其教育、工作經歷以及他人的評價分不開。例如,有人在中學階段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優等生,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發展前景,可是上了一個重點大學后,發現周圍的同學個個優秀,比自己強很多的人比比皆是,因此,原來建立的自信、理想可能要重新調整。又例如某人原來在大學階段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躊躇滿志地找到某個工作單位后,由于該單位人際關系復雜,自己的才能總是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就可能開始懷疑從前建立起來的自我:以前的自我可能不是一個客觀的自我,我只是會學習的優秀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還有許多欠缺,離一個優秀的員工還有距離。一般說來,學歷并不能保證一個人職業生涯的成功,工作能力來自實踐,而不是只受益于最初的教育,更不是被最初的教育所決定;自我感覺并不總是準確的,還需要社會的認可。
(二)自我認知的方法
職業生涯管理測評工具是幫助一個人認識自己的有效方法,F在已有成千上萬種評價工具可以用來幫助個人獲得更好的自我認知,但幾乎所有的測評工具都應該在專業咨詢專家的指導和解釋下使用。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可能天天使用心理測驗,而自我認知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隨著個人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優先考慮的事情可能會發生變化,能力或技能可能會獲得增長,興趣也可能會有所改變。自我認知需要持續進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和職業生涯管理一樣是一個長達一生的過程。實質上,傳記式的自我陳訴、價值觀分類練習、生活經歷分析都有助于個人將自己的能力、愿望同別人的希望、社會的期待分開,認清一個獨特的自我。這就是說,除了心理測量工具以外,自我反省、自我總結也是自我認知常用的簡便易行的方法,在自我職業生涯管理過程中我們可以把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下面圍繞個人的職業價值觀、職業興趣、性格以及才能等方面介紹一些簡單的方法。
1.職業價值觀——你最想從工作中獲得的是什么
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滿足主觀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而職業價值觀反映了人們對獎勵、報酬、晉升、發展或職業中其他方面的不同偏好,它體現了一個人最想從工作中獲得什么,在工作中最看重什么。價值觀常常是欲望、動機、需要的混合體。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套獨特的對個人來說很重要的職業價值觀,但有時自己卻意識不到。
舒伯提出了一系列與工作相關的更具體的價值觀:利他主義、愛美、創造力、知識(智力)、激勵、獨立性、成就、威望、管理、經濟回報、安全感、環境、監督關系、協作、變化、生活方式等。人們會從本質上看重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職業和工作會在不同程度上滿足人們某方面的價值觀。一般的,工作越能滿足人們的工作價值觀,他們的工作滿意度水平就越高。那么如何去探測人們的工作價值觀呢?
一方面,人們可以通過分析自己的生活史,弄清過去曾做過的職業生涯決定,追究其中的原因就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價值觀了;另一方面,人們也可以通過更多的結構化價值觀調查來補充這種非正式的分析。
2.職業興趣——你最喜歡歸納什么
興趣是指一個人是否喜歡從事某項具體的活動,因此,興趣是一個人喜歡做什么的表現。興趣源于價值觀、家庭生活、社會階層、文化及物理環境等因素。
盡管興趣是價值觀的反映,但它還必須與具體的任務或活動連在一起。舉例來說,同樣是兩個喜歡創造性活動的人,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內容可能完全不相同,一個喜歡科學性的創造活動,而另一個可能喜歡文學性的創造活動。不難理解,人們所從事的職業活動與其職業興趣越是趨于一致,他們的工作滿意程度就會越高,工作態度就會越積極。
一個人對某職業或專業的興趣如何,在選擇職業或專業時是首要的,因為一個人如果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就有可能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努力將工作做好,而且還可以從工作中取得滿足,感到愉悅。而如果一個人從事了一種他非常不喜歡的工作,她就不可能積極主動去做,甚至有時還不自覺地表現出被動、消極、拖拉的工作態度,因而常常得不到領導和同事的表揚,甚至會與他們在工作中產生矛盾,進而加劇對工作的厭煩和抑郁的心情,使整個生活失去色彩。
下面是對12種職業興趣及適應工作的描述,看看哪個或哪些描述與你相近?
A。喜歡與工具打交道
這類人喜歡使用工具、器具進行勞動等活動,而不喜歡從事與人或動物打交道的職業。相應的職業如修理工、木匠、建筑工或裁縫等。
B。喜歡與人打交道
這類人喜歡與他人接觸的工作,他們喜歡銷售、采訪、傳遞信息一類的活動。相應的職業如記者、營業員、郵遞員和推銷員等。
C。喜歡從事文字符號類工作
這類人喜歡與文字、數學、表格等打交道的工作。相應的職業如會計、出納、校對員、打字員、檔案管理員和圖書管理員等。
D。喜歡地理地質類職業
這類人喜歡在野外工作,如地理考察、地質勘探人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