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學習、碎片化時間管理、碎片化渠道等正在被不斷挖掘,甚至已經產生了大量的價值和生產力,而對于員工管理又該如何?以下是yjbys小編為您整理的碎片化用工下的員工管理,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1.勞動力年輕化,已勢不可擋
對于企業而言,曾經強勢的勞動關系,正在被90后強大的自我意識覺醒而打破。無論是“我不是來訂盒飯的”強勢實習生,還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說走就走的情懷老師,都在給管理者以警視:必須重視年輕人對工作需求的變化。
對于90后來說,不再為生存溫飽奔波,只為“自我”而存在。他們不太會“看在金錢的份兒上”,而委屈于求全一份工作,他們要的是工作體驗和感覺。感覺對了,一切就都對了,甚至不在乎薪酬待遇。
“90后對于管理者最大的挑戰,莫過于領導力的挑戰。”北大縱橫資深合伙人、Kronos勞動力研究院委員會成員朱寧對《中外管理》深有感觸地說。
同時,當勞動力成本日益提升,勞動力資源并不冗余的當下,在這種“人貴、人少”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必須要在勞動力管理上,創新新型的勞動關系、創新管理方式,這將是一個所有企業必須正視的課題。
就在近期由Kronos主辦的“2015勞動力管理年會暨Kronos中國用戶大會”上,朱寧特別強調:唯有尊重人作為勞動者,又是消費者,更是一個獨立人格的個體和社會群體的一份子,創造出更多元的勞動關系,才會有積極和諧的勞動關系。
那么,創新勞動力關系怎樣去實現呢?
2.勞動力管理需要多元化
我們一直在談勞動力管理,其核心訴求是什么?
朱寧說:第一,是勞動力價值釋放的最大化,這取決于勞動者要有“平臺、能力和意愿”;第二,是勞動力滿意度最大化,特別是對自身滿意度的最大化。這兩個訴求是相互促進、螺旋式上升的關系。
沒有壓力、更自我的新生代員工,他們不會拘泥于一份工作、一個行業、一條職業生涯軌跡。同時,隨著傳統雇傭制的打破,企業已經在開始嘗試創新更多元化的勞動力關系。
如今,互聯網平臺和新技術的應用,改變的不僅僅是信息和資源的交換方式,更改變了勞動者的工作方式。像人們熟知的項目合伙人、專欄作家、淘寶店主,新興的酒后代駕、專車司機、58上門等服務的勞動者,都在快速地適應靈活的工作模式。
“這不僅解決了社會就業問題,他們本身還獲得了更大的自我滿意度。同時,這也符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方針。在我看來,原來的個體戶概念需要修訂,要在政治上給予自我雇傭者社會地位,在社會福利和保障上有所創新。”朱寧補充道。
不僅如此,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勞動力管理工具已經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勞動力資源,幫助企業更精準地在合適的地點,找到合適的人進行協作。事實上,不管時代如何發展和變化,只要有人勞動,勞動者的獲取就不應該是個問題。只是,你創新思路和做法了嗎?
“碎片化用工”時代到來
你是否注意到,碎片化學習、碎片化時間管理、碎片化渠道等正在被不斷挖掘,甚至已經產生了大量的價值和生產力。但企業對于“碎片化用工”,卻還關注得不夠。
伴隨著產業升級,中國經濟從低成本的制造業向服務型經濟轉型,且人口紅利已成過去時的現實下,人才很貴、人才短缺是服務業的普遍共識。“事實上,很多勞動者的價值還處于待開發狀態。”朱寧告訴《中外管理》。
他用一個公式表達了“碎片化用工”的邏輯。
勞動力供給=勞動者人數×勞動時間=(全職雇傭的勞動者+非全職雇傭的勞動者)×(8小時工作時間+加班+碎片時間)
很明顯,前者是傳統的管理模式,而后者是碎片化用工的邏輯。我們沒有再說“員工管理”,而是勞動力(者)管理,原因就在于此:勞動者并不一定是我的員工,卻是可以為我所用的人。特別是在互聯網思維的沖擊下,企業的邊界正在被打破,企業也正在更多地使用那些交易成本更低的兼職、項目制等形式的“臨時工”。
最典型的,像傳媒業、互聯網、創新產業等知識勞動者密集的組織,通過雇傭外部人才、專家,或者建立臨時的項目組,可用更低的成本創造更高的績效價值。甚至于,附近社區的上班族,都可能成為企業的雇員。比如:一個人一周有兩晚的空閑時間,完全可以做一份咖啡店的兼職。同時,這也滿足了90后體驗式的心理需求。為什么不能這樣用工呢?
“很多組織追求去中心化,打造靈活的小團隊,企業管理者應該更重視碎片化用工和碎片化管理的價值。”朱寧說。
3.信任成為第一領導力
許多管理者感慨,年輕人越來越不好管。他們不會因為誰是管理者,誰是權威,就無條件信任他。所以,管理者難免感覺,自己手中的權杖,正在漸漸失去力量。“對于領導力的首要挑戰就是信任。”朱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