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練’就是要引導孩子、面對員工、解決問題。” “教練理論”已經成為李鐘的拿手好戲。
每個父親都忘不了孩子剛出生的時刻。“記得孩子剛出生時,我第一次抱他,他滿臉是血,張著嘴沖著我哭。”領程智達(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李鐘說,那個時刻,他真的有種恐懼感,不知道身上會背負怎樣的責任,也不知道將來該怎樣去面對。
如今的李鐘和朋友一起經營著公司,孩子也已經上小學三年級了。和很多管理者一樣,李鐘也覺得教育好孩子并不比管理一個團隊輕松:你懂得如何讓一個成年人積極地跟你并肩奮戰,有時候卻不懂如何讓一個孩子停止哭鬧,F在,李鐘對作為一個父親的責任開始有了更具體的認識,他希望孩子能夠自信、開放,對事物充滿好奇。但是作為一個天生有些膽小的男孩的父親,李鐘的構想并非易事。
慶幸的是,多年從事培訓師的工作讓李鐘“掌握”了很多與人溝通的技巧,他發現從體育領域逐漸延伸出來的“教練”理論放在孩子身上居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知道,那些理論都是被頂級體育教練運用得爐火純青的技術,把它們用在運動員身上,用來激發他們的自信和潛力,讓他們更有勇氣突破自己。如今,這些技術已成為李鐘的拿手好戲。
引導孩子“面對”問題
李鐘的孩子很瘦,但特別喜歡跑步,班上的同學管他叫“飛毛腿”。在學校舉辦的一次運動會上,孩子報名參加了400米跑,但在臨近運動會的前一個禮拜,他崴了腳,但并不嚴重,沒多久他也就忘了?墒菂⒓舆\動會的當天早上,孩子卻忽然不愿意起床,在去學校的路上一直都顯得心事重重,還說腳疼,想退出比賽。
李鐘看出了孩子心中的膽怯,試著用“教練式”家長的文化技巧幫孩子解決問題。之后,李鐘和孩子之間有了一段“小對話”。
“你為什么不想參加比賽了?” “腳疼。” “真的是疼得不能跑了嗎?” “是啊,不能跑了。”
其實,李鐘心里很清楚,孩子的腳傷已經沒那么嚴重了。李鐘說,作為一個教練式家長,不應該用紀律去命令他,也不是要直接給他答案。教練的最大能量就在于,首先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其次要他們自己去尋求答案,去發現內心真正的障礙是什么。好的教練是幫助、引導他,而不是代替他。這是作為教練式家長的一個很明顯的特點。
李鐘接著問孩子:“除了腳疼,還有什么別的原因?”孩子說:“沒有。”李鐘又接著說:“我上學的時候,參加運動會也碰到過這種情況,我就有點不想跑了。”聽到這,孩子忽然很好奇。“我就是怕比賽輸了,怕丟人。”李鐘說。
這是發生在李鐘身上的一段真實經歷。“以前上學時,也是參加比賽,可到了比賽當天,我卻總認為人家跑得都比自己快,就害怕得放棄了比賽。檢錄的時候我就沒去,事后非常后悔。因為班里很多同學都問我,‘你怎么連跑都不敢?’”
李鐘很坦然地跟孩子講出了這段囧事,而這番話也讓孩子覺得跟爸爸講講心里話,也沒什么丟臉的了。最后,孩子終于開口承認是覺得平時都能跑第一,要是這次沒跑好,太丟人了。 對話進行到此時,李鐘解決的問題是讓孩子發現他自己真正擔心的是什么,而且也愿意談論這個問題。但是根本問題還沒有解決,孩子還是不愿意參加比賽。
李鐘開始鼓勵他:“你經常練習,以前又跑得很快,而且跟全校跑得最快的人在一起比賽,是很好的機會,千萬別輕易放棄。”這種說話方式是教練式溝通中很重要的環節,當孩子有了心理障礙,害怕失敗時,簡單說不要怕失敗是沒有用的。李鐘開始讓孩子去回憶跑步時的感覺。
“除了跑第一的感覺很好之外,你說過跑得飛快的時候感覺特別好,風把頭發都撩起來了,同學們都管你叫‘飛毛腿’。”李鐘漸漸把孩子的注意力從跑步名次上轉到跑步本身,孩子開始動搖了。
李鐘趁熱打鐵,給孩子講了劉翔的例子,劉翔雖然腳傷了,但起碼他還站在了賽場上。但是孩子一句話就給他頂了回來:“劉翔也沒跑!”李鐘忙說,劉翔確實沒有跑,但是他至少勇敢地站到了賽場上,只要你站到那個賽場上,全班同學都會為你加油,全場都會為你加油,那種感覺很棒。哪怕你不跑,都別失去這個機會,站到賽場上去。
李鐘跟孩子說,最后的決定還是由你來做,“作為一個教練,應該保證最終的決定權在運動員手中。”
后來,李鐘帶孩子去了賽場,氣氛一下子就有了。孩子開始練習,但是心里還是有點擔心,覺得腳還是有點疼,心理上的障礙還是沒有突破。李鐘繼續對他說,拿第一確實很重要,但是你只要去參加比賽,已經證明你是學校里跑得最快的第一了。“這個時候,實際上是要給他做減壓。”李鐘建議孩子去體驗一下,如果不行可以退出,“你不要后悔,我也不會埋怨你,所有的人都不會埋怨你,因為你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最終,孩子還是在李鐘一步一步地引導下,再加上現場熱烈的氣氛,參加了比賽。“結果他得了全校的第一。”
將成功的感覺“固化”
在跑步的“案例”之后,李鐘繼續著他的“教練守則”。孩子當時破了學校的紀錄,有一個老師跑過來夸了他一句,李鐘聽見了,但還拉著孩子問:
“老師跟你說什么了?”
“說我跑得真快。”
“領先的時候,有什么感覺?”李鐘接著問。
“太過癮了,我覺得我跑得真快。”孩子特別興奮,小臉都紅了。
李鐘說這是教練技術當中很重要的一點,不斷地強化一個孩子成功時的感覺。任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沮喪等各種各樣的困境。而一個自信的孩子是通過不斷地體驗成功,把成功的感覺固定在他的成長經歷過程當中。
讓孩子開始意識到成功的感覺很好,李鐘又把話題引申到如何才能獲得成功:
“你今天這么高興,為什么?” “因為跑了第一。” “為什么會跑第一?” “因為我經常練習。如果今天要是沒跑就很可惜。”
孩子開始意識到,平時的練習和關鍵時刻不要放棄都很重要。
李鐘接著問,同學給你加油,是不是起了作用?孩子點了點頭。李鐘說自己的孩子有一個缺點,就是跟班集體不是特別親密,在寄宿學校時總想回家。所以李鐘特意引導他自己去發現,成功的元素中還有集體的力量。
對一個頂級教練來說,讓運動員有成功的體驗,找到成功的原因后,就該讓他落實下一步的行動了。
“以后的運動會,你有什么想法?” “我肯定還想拿第一。” “除了下次運動會,你的目標是什么?” “我要像劉翔跑得那么快!” “劉翔可是奧運會冠軍。”
“那我也要參加奧運會!”說到這,孩子自己都興奮起來。
李鐘告訴他奧運會的400米成績是40多秒,孩子當時的成績是1分18秒。孩子自己開始盤算:四年級要跑多少秒,五年級要跑多少秒,“他已經開始給自己制定計劃了。”李鐘要做的就是不斷地肯定他,并且會時常問他如何做到,孩子說要多練習,然后就開始跟爸爸討論具體練習的方法了。
“和孩子溝通到現在,算是走完了一個完整的教練技術的過程,孩子已經制定出目標了,并且準備落實到行動上。”現在,孩子每天跑1000米,不需要任何人督促,不管多熱的天,也不管有多好玩兒的事。孩子每周都會向李鐘“匯報”他的新成績。“這個過程就是在教育孩子如何樹立起一個目標,并且不斷地為這個目標進行自我激勵,而且還要落實到計劃中來。” “想做一個好家長,關鍵是要‘授之以漁’。我可以容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但是我不能容忍他對學習失去興趣。”李鐘說,傳統的培訓就是剛才我們說的老師講、學生聽,但是教練式的培訓是把學員當作中心,在這里他把孩子當成了中心,相信他們自己有權力、有能力去發現和解決問題。
關注“人”本身的感覺
李鐘學管理出身,之后又做了20多年的管理,他也喜歡在公司的管理中運用教練技術。“一個好的教練式領導,可能會問員工:”你今天高興不高興?‘但不會問’今天有什么事沒干好‘。“李鐘說,教練式領導會更關注人本身的感覺。這就像孩子放學時,家長接到他們后會問:你今天高興不高興,因為家長愛自己的孩子。”對待員工和孩子是一樣的,要關注人本身。“
李鐘所創辦的公司是很多咨詢師在一起的一種合伙制的相對松散的組織。他認為領導的本意其實就是領著大家一起做事情,設置一個大家都認可的愿景,然后激勵整個團隊,提供給他們支持,這樣就可以說是最好的領導。
教練技術在領導團隊的有效溝通上很有成效。比如原來公司有一個員工,他的業務能力特別強,但是跟人之間打交道的能力特別差,容易情緒化,他每隔一兩周情緒就會很低落。調整這樣的員工對領導來說很有難度,如果愿意花時間幫助他,就要像不斷啟發孩子那樣,要跟他一起去發現問題在哪兒,幫助他找到解決方法。“做一個教練式的好領導,你永遠要和員工肩并肩地站在一塊。”李鐘對此深有體會。
李鐘還舉例說,比如兩個同事因為一件事情吵架,非常不愉快,如果“教練”介入的話,他會讓雙方坐下,讓一方完整地闡述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感覺,對方和“教練”都不能夠在中間插話,然后讓對方把這段話重復一遍,再陳述自己的感受。整個過程當中,永遠不能用“你”字,只能說對方的名字,或者是用“他”來表述,因為一旦用“你”字,就很容易又開始對抗了。通過這些方法讓雙方換位思考,也是教練技術的巧妙之處。
當了近10年的爸爸,做了20年的管理,李鐘發現高效利用和孩子、同事在一起的時間,是李鐘協調好這些關系的要點。一起開會、一起做項目、一起出差,李鐘都盡量充分地和同事溝通,他認為一個好的領導者會使辦公室的氣氛活躍、團結,既可以很快了解問題、解決問題,也能讓每個人更有信心。
父親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難比母親多,李鐘常常把健身時間與孩子一起分享,就連游泳的時候,李鐘也不會錯過。“剛開始,我們還是分頭游,游著游著就變成了在同一個泳道一起游。”李鐘發現,孩子和他在一起會更勇于探險,會變得更陽剛。如果媽媽帶孩子出去,陡一點的山,深一點的水,孩子是不敢走的,但是有父親在就全然不同了。李鐘認為,這種在玩耍中建立起來的勇于探索的精神,相信對孩子成年之后會有很大幫助。
最近,李鐘張羅著把孩子從寄宿學校轉到離家近的走讀學校,雖然附近學校的名氣不大,但是李鐘很堅定地選擇讓孩子能夠每天和他們在一起。“孩子再大一點到了青春期會比較叛逆,不會像現在一樣依賴父母,我希望現在能多享受一下被孩子依賴的感覺。畢竟沒有什么比見證孩子的成長更為神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