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低工資的時代
工資持續上漲,使“中國制造”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最新的警告來自波士頓咨詢公司,其2011年5月5日發布的報告預計,未來五年,隨著美國和中國工資差距逐漸縮小,人們會看到美國市場越來越多的商品將是“美國制造”。
相比之下,印度將會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提法,則是出現已久。越南、緬甸、柬埔寨等東南亞低勞動力成本國家,也正趁中國面臨招工難之機,抓緊招商引資。
近年來制造業工人工資的快速上漲,正逐漸改變30年來中國經濟賴以高速增長的基礎——大量廉價勞動力。相對資源稟賦的變化,在帶來轉型陣痛的同時,也尖銳地提出一個無可回避的問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還能維持多久?
“我沒那么悲觀,低端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有可能轉移,但轉移的速度和力度都可能比大家想象得小。”花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現實情況是,未來幾年,中國一方面會面臨人口老齡化、勞動人口占比見頂回落、工資趨勢性上漲的壓力;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大國規模效應、產業鏈完整、基礎設施優良等優勢將繼續存在。
在工資水平逐步抬升過程中,中國經濟能否繼續保持強勁的活力,制造業能否繼續保持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吸引力,關鍵有二,一是勞動生產率提高能否同步甚至快于工資增速,二是制造業能否從產業鏈的低端上升至中高端。這一連串問題的解答,也關系到中國能否實現“十二五”期間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增速同步的目標。
告別低工資時代
“每次報價,客人都把我罵得要死。有一次我剛報價,客人就說,你從2010年初到現在已經漲了32%。”在浙江寧波設立兩家工廠的臺灣玩具企業Lovely Creations的一位負責人陳小姐深感無奈。她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從去年至今,工資和原料成本都上漲30多個百分點,如果不加價,“拿什么付員工薪水和材料款?”
這是一個全局性的難題。山東費縣大昌紡織有限公司面臨同樣的挑戰。該公司區域經理高永杰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因為工資上漲,每米布得加價10元多,工資在布料漲價中占了30%,“年輕人不愿意干,現在只有35歲到45歲的還能干下去,都是從建廠初期就一直在的人。”
過去30年,源源不斷供給的廉價勞動力,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東部沿海“世界工廠”模式成功的基石。目前,基石正被侵蝕。
在Lovely Creations的陳小姐看來,整個大改變始于2010年春末夏初的富士康事件。“整個局勢開始失控,工人一直要求加工資”,到2010年末續簽勞動合同時,工人按照當地政府規定的工資漲幅自己算,“非要加到足額,不然不簽合同”。該公司在寧波的兩家工廠1997年投產,迄今已近15年。
2010年,幾乎全國所有省份都上調了最低工資。今年一季度,又有13個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20.6%。截至3月末,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深圳市,為1320元。
然而,只付最低工資是不可能招到工人的。東莞金鑫照明集團總經理助理杜春林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最低工資20%的漲幅,放大到八小時之外和節假日的加班費后,倍數更大;工作日中的加班,小時工資是最低工資的1.5倍,周末加班是2倍,法定節假日則是3倍,“一個月算下來,人均工資2000元-3000元。”
最低工資上調對企業的影響,還包括按照最低工資計算的社會保險相應提高。
連續的工資上漲導致企業經營困難。浙江友邦集成吊頂公司的一位負責人介紹,嘉興有大約五六百家集成吊頂企業,大部分沒有自身品牌和高端資源,小企業尤其被動,“從去年開始,陸續傳來企業倒閉的消息,估計約10%的企業都干不下去了。”
4月26日,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2011年《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稱,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勞動力短缺的挑戰,已經成為許多美國在華企業的首要任務。71%的受訪企業認為,工資上漲造成負面影響或重大損害。中國南方的一些美資企業,工人工資漲幅超過50%。
白皮書認為,勞動力成本及工人離職率上升等問題,削弱了中國保持經濟快速發展,以及保持全球競爭優勢的能力。
全國范圍內工資快速上漲,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多年來工資漲幅低于勞動生產率提高所致的補償性上漲。野村證券對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的估算顯示,1994年-2008年,勞動生產率年增速20.8%,同期制造業工資年漲幅僅13.2%。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孟克文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非熟練工人的工資穩定了大概十年,這是不正常的。
本輪工資上漲中,非熟練工人工資漲幅更大,與熟練工人的工資差距逐步縮小。沈明高認為,在工資上漲的開始幾年,補償性上漲肯定會出現,而且勢頭會比較猛。
這一勢頭可以從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的高速增長中看出。今年一季度,農民工資性收入在去年增長17.9%的基礎上,繼續提速,增長18.9%。
生活用品以及服務消費價格上漲,也需要工人工資相應提高。“生活物資漲得厲害,工人讓我去超市繞一圈再談工資。”Lovely Creations的陳小姐說。
“十二五”期間,中國政府提出了“雙同步”的目標,即居民收入增速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者報酬增速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這意味著到2015年,在中國的用人單位需要為新增勞動力成本再支付1.5萬億美元(約合9.8萬億元人民幣),工資持續增長將使勞動力成本占GDP的比重增加1倍,從目前的15%提高到2015年的30%。
人口紅利消失中
舊的比較優勢沒了,新的比較優勢尚未展現。中國會不會這樣?
日復一日的工資上漲,許多原本希望盡快熬過寒冬的企業日感前途渺茫。“工資上漲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變化,根源是人口結構變化。”中國美國商會會長孟克文說。
4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印證了此前研究者關于人口增速下降、老齡化加速的預測。2000年以來,人口年均增長率為0.57%,比1990年-2000年低0.5個百分點,人口增長率迅速下降。
其實,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點,0歲-14歲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個百分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公布的數據確認了中國已經越過“劉易斯拐點”,人口紅利窗口期即將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