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有何借鑒
首先,從宏觀而言,抓住契機,積極響應產業升級政策。
我國的傳統產業正在經受著新經濟的沖擊,技術經濟、知識經濟、低碳經濟都是我國產業升級的風向標。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以及在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的壓力下,國家更是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助力企業產業升級。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以及當下的“加薪潮”,企業應當抓住契機,順應經濟發展的大趨勢,積極相應國家產業升級要求。比如,進行信息化改造,提高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節約人工成本;加強自主研發和創新,掌握新技術核心,創造超額利潤。
其次,從微觀而言,合理地向高附加值的價值鏈環節傾斜。
任何產業的價值鏈按照環節可以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環節。上游環節為研發、設計等,中游環節為生產、組裝等,下游環節為營銷、服務等,由于價值鏈各個環節所要求的要素、能力不同,價值鏈上的價值分布是不對稱的,呈現U形曲線特征,即是兩端價值高,中間價值低。對于那些處于價值鏈中間段的企業來說,在高成本壓力下必須進行價值鏈的升級,也就是要從中間向兩邊攀升,既要向關鍵零部件、中間品、研發、升級爬升,又要向提升營銷能力、自主品牌方向爬升。因為價值鏈的中間環節,不僅只能獲得整條價值鏈的很少一部分價值,而且在成本高企的環境下受到的壓力也最大。因此,企業在面對人工成本提高的大形勢下,節流的同時還需積極開源,尋找高附加值的獲利點。
第三,通過引入技術、設備,減少對人工的依賴
我國向來以世界工廠而著稱全球,其原因,顧名思義,我國承接了許多發達國家的“制造”任務。而又因為勞動力成本低下,很多制造型企業采用了大規模的人力作業,從而產生巨大利潤。比如,前段時間頻頻曝光的富士康,媒體報道其員工就猶如機器一般,從事著簡單、機械的工作。自“13跳”事件之后,富士康連續多次給員工加薪,結果直接帶來了一年20多億的新增人工成本。因此,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應當積極引進技術及設備,減少對人工作業的依賴,而且能夠有效規避“加薪潮”帶來的巨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