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CEO的職位,卻缺乏CEO的能力,也許是一件最無奈的事。
CEO是一個孤獨的職業,不過上帝給了這種孤獨以相應的補償。自從美國前總統杜魯門于1950年9月23日簽署由國會遞交的一項新法案——準許企業給予員工股票期權——之后,CEO們的財富就如“芝麻開門”般源源而來。但不可否認,絕大多數CEO獲得的天價報酬與其真實的能力水平有很大差距。如何尋找CEO的能力與薪金的平衡點,成為董事會和股東最頭痛的事。
“陽光下”的收入
在美國,價值100億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其CEO的薪酬構成比大致為:基本年薪占17%,獎金占11%,福利計劃占7%,以股票期權為主的長期激勵計劃占65%。1999年美國薪酬最高的50位總裁的平均股票收益占總薪酬的94.92%。無可置疑,美國企業競爭力的飛速提高與這種長期激勵相輔相成。在2000年,許多大型網絡公司CEO工資的87%由期權代替。有人驚嘆:CEO是文明世界的強盜!但也有人賦予CEO的高薪以美名——陽光下的收入。
盡管2001年AT&T公司的效益并不理想,CEO邁克爾·阿姆斯特朗(Michael Armstrong)的年薪依然高達2100萬美元;FleetBoston金融公司即將離任的CEO特里·默里(Terry Murray)的退休金是每年600萬美元,他還可以終身享受公司為他及親友提供的私人噴氣式飛機,一直到本人的身體狀況不允許再乘坐飛機為止。
在經濟進入衰退后,頂級CEO的年薪依然高得令人咋舌。在2002年4月15日美國《商業周刊》對2001年美國大公司CEO薪酬排行中,甲骨文(Oracle)公司的CEO拉里·埃里森以年收入7.06億美元高居榜首,比第二位JDS Uniphase光纖公司CEO約瑟夫·斯特勞斯多出了6億美元。
CEO的長期激勵機制是催生、制造、孕育、誘發其高薪的根源。近20年來,西方國家贈送股票期權的做法造就了一大批腰纏萬貫的CEO。在美國,某些上市公司除了讓高級經理以較低價位購買公司股票期權外,還采用贈送方式。獲贈期權一般有以下3種情況:受聘、升職、每年一次的業績評定。通常情況下,受聘與升職時獲贈的股票期權數量較多,業績評定后獲贈股票期權的數量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