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燈謎的歷史
燈謎,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人民在長期勞動實踐中的智慧和結晶,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智力活動游戲。它吸引著天南地北各行各業的愛好者,使人在增長知識,啟迪智慧的同時,又獲得美妙的享受。
中秋節燈謎的歷史
我國的燈謎源遠流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廋詞和隱語,這是燈謎的雛形。到了漢代隱語開始分化為兩個方向。一類以描寫特征為主的事物謎;另一類以文字形義為主的文義謎。到了魏代,則稱為謎語。隋唐時期隨著詩歌的興盛,詩謎大量出現,并成為主流。從宋代開始,一些文人學士常在元宵之夜,將謎條張貼在各種花燈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燈謎就是這樣而來的。清中葉以后,謎風大盛,涌現了許多謎師。辛亥革命后,燈謎形成了南宗北派兩種風格,到了舊社會,由于謎家大都是士大夫階層,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強調風雅,排斥民間燈謎。解放后,在黨的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燈謎活動更加蓬勃發展,,謎材謎作日益完善豐富,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都有燈謎活動及燈謎學術交流。
吃月餅
閑秦再思《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于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后粘貼在餅面上,后業干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quot;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并未滿足,于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樹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
詩情畫意說月謎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璀璨天幕上,謎語,從來就是一顆散射著獨特魅力的亮星。千百年來,她同中國文化其他體式的藝術一樣,也與月亮結下了不解的情緣,流傳著無數意趣雋永的涉月之作。
這些月謎就總體而論,可分成兩大類:以月為謎面者和謎底為月者。或許因為月亮那素華皎潔的美好形象,在人們的腦海間心目中委實太熟稔太深刻了,故而以月為謎底的謎語,其制作固然非易,猜度卻不難中的。譬如:明天日全食,打一月字;中秋菊盛開,打成語花好月圓;蟾宮曲,打曲牌名《月兒彎》;冰輪乍涌,打電影名《海上升明月》;等等。這類月謎,有好些的.確機巧飛靈,頗堪擊節,但終究由于制作上受到單一謎底的局限,產量遠不似以月為謎面的作品之繁之富。而后者,創作空間明顯開闊,制謎者的手腳較少束縛,謎語的內涵因之大大擴張,幾乎包羅萬象,作品也更加精彩紛呈,引人入勝。事實上,這后一類謎作應該被視做月謎的主流。
以月為謎面的謎語,不少采取了詩詞的句式出現,且又以引用人們熟識的唐詩宋詞居多。譬如,以李白的長安一片月,打《水滸》人物名秦明;以杜甫的月是故鄉明,打一農業名詞:光照;以賈島之句僧敲月下門,打外國地名關島;以蘇軾所詠月有陰晴圓缺,打經濟學名詞自負盈虧;等等,皆屬此類。當然,亦不乏拈引現代詩家名句來創作的。毛澤東1950年10月曾寫過一首著名的詞《浣溪紗和柳亞子先生》。柳氏原作中有句:歌聲唱徹月兒圓,便被引以射一句唐詩:此曲只應天上有,謎面扣底,工穩而貼切,端的可圈可點。
許多月謎的風格,平易,通俗,煥發出一種質樸的平民氣息。比如:二月平,打一朋字;月與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腥字;一對明月毫不殘,落在山下左右站,打一崩字;掬水月在手,打成語掌上明珠;等等。這些月謎憨態可掬,令人有一種親切感貼近感。也有些月謎,則顯然透露著一股雍容雅致的書卷之氣。像莫使金樽空對月,以掉尾格打京劇劇目《夜光杯》;石頭城上月如鉤,打《聊齋志異》篇目《金陵乙》;天涯月正圓,打葉劍英元帥的詩目《遠望》;明月照我還,打晚明文學家歸有光;還有清代留下的一則舊謎辭家見月兩回還,打《四書》一句望望然去之;。猜射此類月謎了,倘設肚里沒有墨水三分三,恐怕便要像天狗吃月亮,無從下嘴了。
有的月謎經年傳猜,世人興趣猶濃,不愧為青春長在的老來俏。而更多的產生于新時期的作品,又無疑讓人在猜玩之余,感受了一番鮮亮的時代風采。譬如,月涌大江流,打物理學名詞二:冷光、波動;二十五弦彈夜月,打現代文藝形式一:音樂晚會;云破月來花弄影,打礦業專用語露天開采;我寄愁心與明月,打科技名詞光通訊;等等。如果說,從每一種文化藝術的圖版上都可以追尋到歷史前行的足印,那末,以上幾則月謎不也是一個佐證么?
有意思的是,有些月謎,同一個謎面,卻可以分別隱射數個內涵完全相左的謎底,好比掀起一塊同樣的紅蓋頭,能夠見到幾個新娘的不同笑臉。譬如,舉杯邀明月,既打曲牌名《朝天曲》,又打外國地名二:仰光、巴爾干;復又打成語唯我獨尊;再打集郵名詞上品;還打拼音字母四:YOWV;合計謎底達五個之多,可謂一謎數射。而另外的一種現象,也同樣有趣有些月謎的謎面與謎底,居然可以彼此角色互換而依舊確當,實乃謎中一奇。譬如:此曲只應天上有,打電影名《月牙兒》;月子彎彎照九州,打七言唐詩此曲只應天上有,即為一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的現代月謎中,有不少出自港、澳、臺胞以及海外華僑的巧構。譬如,臺灣的天秋月又滿,打食品名桂圓;清流映明月,打生活日常用語漂亮;港澳的殘月斜照影成對,打一多字;泰國華僑的明月幾時有,打《詩經》一句:三五在東;。咀嚼玩味這一個個月謎,你能說那其中沒寄托著海外赤子們熱盼祖國統一、骨肉團圓的一片殷殷深情?!
月謎的話題,誠如冰鏡玉璧般的月亮,曼妙動人而敘說不盡。有道是:一輪皓如晝,得意是中秋。當著那個月朗風清之夜,親友團坐把酒烹茗之際,且無妨來一個邀月話謎,以謎助興。相信多姿多彩的月謎定然會使你眼中的月亮,比往常更增添了幾分嫵媚與可愛。
【中秋節燈謎的歷史】相關文章:
適合中秋節的燈謎12-10
中秋節燈謎的由來08-03
經典中秋節燈謎08-30
中秋節經典燈謎05-17
有關中秋節的燈謎09-16
中秋節燈謎(15篇)12-25
中秋節燈謎15篇12-13
中秋節猜燈謎字謎12-11
關于中秋節的燈謎有哪些12-14
中秋節猜燈謎的活動方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