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宵節鬧花燈習俗由來
男女群游,正月里正鬧花燈,好不熱鬧。以下為您帶來元宵節鬧花燈習俗由來,歡迎瀏覽!
節日習俗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元宵節的起源很早,且有不同說法。據史料推測,元宵節大約起源于漢代。或云是漢文帝為慶祝周勃在正月十五平定諸呂而舉行慶;顒雍罅粝碌娘L俗。這一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因為周勃平定諸呂是在九月,而迎接漢文帝進入長安也不過是當年的閏九月,故這一說法根本不靠譜。
司馬遷《史記·樂書》說:“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常有流星經于祠壇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大意是說,漢朝廷常常于正月上辛日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神(即太陽神),儀式從黃昏開始,到次日太陽出現為止。如果就那么枯燥乏味地空熬,實在難以忍受,于是人們便要進行娛樂活動以減少等待時間的痛苦。因祭祀在夜間進行,當然需要一定的照明,所以便用許多燈籠火把。照明的實際需要和娛樂的精神需要結合起來,逐漸演變成元宵節觀花燈的習俗。據唐代學者徐堅推測,這便是后來元宵節通宵歡慶的緣起。但這里有一個問題,即正月的上辛日是不確定的日子,而且是在上旬,肯定不是十五。到后來才逐漸改成一個固定的日子,并確定在望日這一天。
一般說法,這一節日的形成大約是在漢代。但具體是哪朝哪代哪一年則不好考證。但在這一節日中賞花燈,全民狂歡習俗的形成則在隋唐時期。唐宋時,節日中最熱鬧的要數上元節。唐人將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合稱“三元”。三元中,上元也就我們現在的元宵節,最受重視,也最熱鬧。
元宵節鬧花燈的習俗起源于何時已搞不清楚,但在隋朝前已見于文字記載。據《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五陳至德元年(583)記載:(柳彧)以近世風俗,每正月十五夜,燃燈游戲,奏請禁之。曰:“竊見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游,鳴鼓聒天。燎炬照地。竭資破產,競此一時。盡室并孥,無問貴賤,男女混雜,緇素不分。穢行因此而成,盜賊由斯而起。因循弊風,曾無先覺,無益于化,實損于民。請頒天下,并即禁斷。”(上海古籍縮印本1164-1165頁)
柳彧是隋文帝時大臣,憤世嫉俗,敢說敢干,為百官所忌憚。這是筆者所見關于元宵節鬧花燈最早的文字,從中可以分析出許多有價值的信息來。從“近世風俗”幾字看,鬧花燈風俗的產生距此時不會太遠,當在十年二十年左右,也不會太近,不會是一兩年的事,如果那樣,不會引起朝廷大臣的高度注意。“竊見京邑,爰及外州”八字可知這種風俗波及面很寬,不但京師中如此,外地的州郡也如此。
以下文字則提供這樣的信息:每年正月十五夜晚,人們便都到大街上盡情狂歡,鼓聲震天,火光照地。人們不惜錢財,比賽燈的規模和精巧。家中所有的人,也不分主仆,不論貴賤,不管男女,一切等級、性別、貴賤的界限全部打破,人們的一切隔閡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是歡歌笑語,甚至是打情罵俏。但這也有負面影響,就是會發生一些傷風敗俗之事,也會發生一些偷盜的事件。
這樣,正月十五鬧花燈風俗的興起時間似乎大體可以確定,即在北周年間,大約在公元550年至580年之間。那么,這種風俗又是怎么產生的呢?萬物之起,必有所始,鬧花燈習俗的產生也一樣,必定有個緣由。
從這一習俗產生的時間、地域及風俗內容來推測,可能與佛教的流傳有關。《經》上說:如來阇維訖,收舍利罌置金床上,天人散花奏樂,繞城步步燃燈十二里!段饔蛴洝氛f:摩喝陁國,正月十五日,僧徒俗眾云集,觀佛舍利放光雨花。(參見徐堅《初學記》卷四,中華書局版66頁)“阇維”是梵語,即焚燒火化的意思!赌鶚劷洝肥钦f,如來死時火化后,將其火化后得到的舍利子裝在精美的罐中,安放在金床上。然后,仙人(魁按:當指佛門弟子)一邊散花一邊奏樂,并繞城以每一步的距離點燃一盞燈。
古代的“步”是長度單位,唐代的步大約相當于現代的一米四十左右。燃燈的距離為十二里,等于六千米,那么大約需要點4285盞燈,規模確實不小。釋迦牟尼死在拘尸那城附近,這里的城大概便指該城,而十二里很可能是該城周圍的長度。在那個時代,這樣的城就算是很大了。
很明顯這是為釋迦牟尼涅槃火化后舉行的悼念儀式,但還沒有明確記載是正月十五。而《西域記》所說的僧俗共同觀看舍利放光的習俗可明確說是“正月十五”了。我看,可能是這兩個習俗的合流逐漸形成正月十五鬧花燈這一民俗的。
從地點看,這一習俗開始流行于北方,即洛陽及周邊州郡。這與北魏、北周時崇尚佛教,而著名禪宗大師達摩、慧可先后在嵩山少林寺傳法可能有關。當時禪宗開始興起,深受百姓歡迎。從習俗內容看,打破一切界限,不也正體現禪宗人人平等,人人都有佛性的觀點嗎!從以上幾點來分析,鬧花燈這一習俗的起源與佛教流傳當有關系。
這種取消一切束縛,打破一切界限的習俗,時至今日還有余風。筆者的孩童時期是在鐵嶺鄉下渡過的,有一句俗語和風情至今記憶猶新,即“正月十五沒大小”,平時絕對不許調侃逗笑話的人之間只有在這三天可以隨便說笑,沒有任何禁忌。百姓中,所謂的大伯子和兄弟媳婦是絕對不可以隨便說笑的,更不可逗笑話。但在這三天里卻允許,人們誰也不會說什么。若在平時,會被別人指著脊梁骨嘲笑。
由此可見,元宵節的出現可能在漢代,而鬧花燈的習俗起源于佛教及佛事活動,時間大約在北魏北周時期。但當這一習俗形成之后,其宗教色彩便漸漸淡化,而成為百姓們的狂歡節了。一年剛剛開始,嚴寒的冬季即將結束,似乎已經聽到新春的腳步聲,人們在歡慶完春節后,再來一個狂歡的高潮,將集聚在心頭的一切歡樂、郁悶、憂傷、愁苦都進行盡情地釋放,所以這一習俗便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狂歡節了。
【元宵節鬧花燈習俗由來】相關文章:
元宵鬧花燈的由來傳說03-06
元宵節鬧花燈活動方案01-27
元宵節的由來及習俗03-09
有關元宵節鬧花燈的資料02-21
元宵節鬧花燈手抄報資料07-04
冬至的由來與習俗12-23
中秋的習俗及由來09-13
小年的習俗與由來01-16
立冬的習俗和由來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