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藥劑型選擇基本原則
中藥劑型選擇基本原則有哪些你知道嗎?你對中藥劑型選擇基本原則了解嗎?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藥劑型選擇基本原則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根據疾病防治需要(劑型與療效)
急癥患者:宜選用注射劑、氣霧劑、舌下片、滴丸等速效劑型;
慢性病患者:應選用丸劑、片劑、膏藥及長效緩釋制劑等;
皮膚疾患:可用軟膏劑、涂膜劑、洗劑、搽劑等劑型;
某些腔道病變:可選用栓劑、灌腸劑等。
二、根據藥物性質
有效成分易為胃腸道破壞,或不被胃腸道吸收,或對胃腸道有刺激性,或因肝臟首過效應易失效者均不宜設計為口服劑型。
活性成分間易產生沉淀等配伍變化的組方,含水中不溶、難溶或不穩定成分的藥物等一般不宜設計制成注射劑、口服液等水性液體制劑。
如天花粉蛋白。
三、根據“用、產、帶、運、貯”方便性要求
四、根據方藥不同劑型的生物有效性參數和生產條件要求
簡介
中藥劑型,中藥制劑的形態。也指根據藥物性質以及治病和處方的要求制成的藥劑(成品藥)。合適的劑型是為了發揮藥物的最佳療效,減少毒副作用,便于使用、儲存和運輸。早在殷商時期,甲骨文里就有“鬯其酒”的記載,魏晉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序言有:“湯液始于伊尹”之說,說明酒劑、湯劑在商代就已出現。戰國后期的《內經》中已有湯液醪醴的專論,并記載了湯、丸、散、膏、丹、酒6種劑型以及其他劑型的制法、用法及適應證。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中,藥物劑型已有煎劑、浸劑、酒劑、浸膏劑、糖漿劑、軟膏劑、栓劑、熏洗劑等多種,并首次記載了使用動物膠汁、煉蜜和淀粉糊制成丸劑的賦型劑,為中藥制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晉代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增載了鉛硬膏、干浸膏、蠟丸、濃縮丸、錠丸、條劑、餅劑和尿道栓劑等十余種劑型。唐宋兩代,醫學著作迭出,極大豐富了劑型的內容,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所載的很多方劑、劑型和制法,至今仍為傳統中成藥的制備所沿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各種傳統劑型幾乎備齊,達40種左右,許多劑型的制作和應用也同現代科學理論相符合。中藥劑型種類較多。傳統劑型有湯劑、丸劑(蜜丸、水丸、糊丸、蠟丸、濃縮丸)、散劑、膏劑(膏滋、軟膏、膏藥)、丹劑、酒劑、糖漿劑、浸膏劑、錠劑、露劑、膠劑、茶劑、釘劑、棒劑、栓劑、曲劑、糊劑、糕劑、洗搽劑、油劑、線劑(藥線)、條劑(藥捻)、熨劑、炙劑、煙劑、藥香等,現代創新制劑有片劑、沖劑、袋泡劑、口服液劑、膠囊劑、滴丸劑、合劑、酊劑、氣霧劑、灌腸劑、膜劑(薄膜劑)、眼用制劑(洗眼劑、滴眼劑、眼用軟膏)、鼻用制劑(滴鼻劑、噴鼻劑)、海綿劑(滅菌止血)、針劑等,共40多種,其中湯劑、丸劑、散劑、膏劑、丹劑、酒劑、沖劑、口服液劑、膠囊劑、片劑、注射劑等最為常用。中藥藥材品種繁多、性質差別懸殊、藥物相互作用關系復雜、劑型各有差異,須根據中藥藥性理論組合配方,根據用藥特性選擇適宜的劑型,采用合理的工藝,制備出優良的制劑。
【中藥劑型選擇基本原則】相關文章:
選擇供應商的基本原則08-17
感冒的中醫分型及中藥選擇07-09
選擇產品的五項基本原則09-02
執業藥師考點:劑型的正確使用09-15
煎中藥的方法-如何熬中藥07-16
薪酬管理基本原則09-28
安全巡檢基本原則10-13
淺談教學的基本原則01-12
健身減肥基本原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