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女性生殖系統生理
女性生殖系統最顯著的生殖特征是各個時期既有變異,又能保持各期的恒定性。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女性生殖系統生理的知識點。歡迎閱讀。
第一節 女性一生各時期的生理特點
女性從新生兒到老年,是一個漸進的生理過程。雖可按年齡劃分為幾個時期,但并無截然的界限,可因遺傳、環境、營養等條件影響而有個體上的差異。
一、新生兒期
出生后4周內稱新生兒期。女性胎兒在母體內受到母體性腺及胎盤所產生的女性激素影響,子宮、卵巢及乳房等均有一定程度的發育,出生后與母體分離,血液中女性激素量迅速下降直至消失。所以有些新生兒在出生時乳房腫大或分泌少量乳汁,個別新生兒出生數日后可出現少量陰道流血。這些都是生理現象,短期內可自然消失。
二、幼年期
從出生4周到l2歲稱幼年期。在10歲以前,兒童身體持續發育,但生殖器仍為幼稚型,陰道狹長,上皮薄、無皺襞,細胞內缺乏糖原,陰道酸度低,抗感染力弱,容易發生炎癥;子宮小,宮頸較長,約占子宮全長的2/3,子宮肌層亦很薄;輸卵管彎曲、很細;卵巢長而窄,卵泡雖能大量生長,但僅低度發育即萎縮、退化。子宮、輸卵管及卵巢均位于腹腔內,接近骨盆入口。約l0歲起,卵巢中開始有少量卵泡發育,但仍不到成熟階段。卵巢形態逐步變為扁卵圓形。女性特征開始呈現,皮下脂肪在胸、髖、肩部及恥骨前面積儲;子宮、輸卵管及卵巢逐漸向骨盆腔內下降;乳房開始發育。
三、青春期
從月經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漸發育成熟的時期稱青春期。這一時期的生理特點是身體及生殖器官發育迅速,第二性征形成,開始出現月經。
(一)全身發育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全身成長迅速,逐步向成熟過渡。
(二)生殖器官的發育 下丘腦與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及作用的加強,使卵巢發育與陛激素分泌逐漸增加,內、外生殖器亦有明顯變化,稱第一性征。外生殖器從幼稚型變為成人型,陰*隆起,大陰*變肥厚,小陰*變大且有色素沉著;陰道的長度及寬度增加,陰道粘膜變厚,出現皺襞;子宮增大,尤其子宮體明顯增大,使子宮體占子宮全長的2/3;輸卵管變粗,彎曲度減少;卵巢增大,皮質內有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致使卵巢表面稍呈凹凸不平。
(三)第二性征 除生殖器官以外,女性所特有的征象稱第二性征。此時女孩的音調變高;乳房豐滿而隆起;出現陰及腋毛;骨盆橫徑的發育大于前后徑;胸、肩部的皮下脂肪更多,顯現女性特有的體態。
(四)月經來潮 是青春期開始的一個重要標志。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故初潮后月經周期也多無一定規律,須經逐步調整中能接近正常。
四、性成熟期
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的時期稱性成熟期。一般自l8歲左右開始逐漸成熟,持續約30年。在性成熟期,生殖器各部和乳房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改變。此期婦女生育活動最旺盛,故稱生育期。
五、更年期
婦女卵巢功能逐漸衰退,生殖器官開始萎縮向衰退過渡的時期稱女性更年期。此期最突出的表現為經量漸少,最后絕經。一般發生在45~52歲,但這個時期長短不一。在此時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卵泡不能發育成熟及排卵。更年期雖以最終絕經為標志.但因其在絕經前后均有一定的起始與終止持續時間,故有圍絕經期之稱,又分別有絕經前期、絕經期及絕經后期之稱。在更年期內,多數婦女的卵巢分泌功能減退比較緩慢,機體的自主神經系統能夠調節和代償,故不致發生特殊癥狀,僅有10%~30%的婦女不能適應而發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出現一系列癥狀。
六、老年期
此期卵巢功能進一步衰退、老化。卵巢縮小、變硬、表面光滑;陰*的皮下脂肪減少,陰道粘膜變蒼白光滑,陰道逐漸縮小;子宮及宮頸萎縮,這些都是生理上的正,F象,稱老年期國際上一般以年齡60歲以后為老年期。由于衰老,性激素減少,易致代謝紊亂。
第二節 月經
一、月經生理
(一)月經的定義 月經是指有規律的、周期性的子宮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標志之一。
(二)月經初潮 月經第一次來潮稱月經初潮。月經初潮年齡多在13~l5歲之間,但可能早在11~12歲,晚至l7~18歲。體弱或營養不良者月經初潮可較遲,而體質強壯及營養好者,月經初潮可提早。
(三)月經周期 出血的第l日為月經周期的開始,兩次月經第l日的間隔時間稱為一個月經周期,一般為28~30日。提前或延后5日左右仍屬正常范圍,周期長短因人而異。
(四)月經持續時間及出血量 正常月經持續時間為2~7日,少數為3~5日。月經血量多于80ml即為病理狀態。一般月經第2~3日的出血量最多。
(五)月經血的特征 月經血一般呈暗紅色,除血液外,尚含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粘液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月經血的主要特點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況下偶爾亦有些小凝塊,F在認為月經血在剛離開血液循環后是凝固的,但開始剝落的子宮內膜中含有一定量的激活劑,能激活混入月經血中的纖溶酶原為纖溶酶,使已凝固的纖維白白裂解為流動的降解產物,以致月經血變成液體狀態排出。
二、經期衛生
避免性生活及游泳,保持局部衛生,注意勞逸結合。
第三節 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變化
一、卵巢的生理功能
卵巢為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為排卵及分泌女性激素,這兩種功能分別稱為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卵巢的內分泌功能。
二、卵巢發育、黃體形成的周期改變
(一)卵泡的發育及成熟 未發育的卵泡稱原始卵泡。每一原始卵泡中含有一個卵母細胞,周圍有一層梭形或扁平細胞圍繞。在新生兒卵巢內約有l0萬個以上的原始卵泡,但在婦女一生中僅400~500個卵泡發育成熟,其余的卵泡發育到一定程度即自行退化,這個過程稱卵泡閉鎖。臨近青春期,原始卵泡開始發育,在卵細胞成長的同時,周圍的梭形細胞變為方形,并由單層增生成復層,因其細胞漿內含有顆粒稱顆粒細胞。顆粒細胞增生很快,卵細胞最后被多層無血管的顆粒細胞群所圍繞,并可出現含有液體的空腔,這時卵泡周圍的間質細胞亦環繞卵泡排列,并逐漸增厚形成兩層卵泡膜,即卵泡內膜與卵泡外膜,這時的卵泡稱生長卵泡。在上述許多生長卵泡中,每一月經周期一般只有一個卵泡達到成熟程度,稱成熟卵泡。其體積顯著增大,顆粒細胞層內側液體逐漸增多,空腔亦隨著增大,卵細胞移向一側。成熟卵泡直徑可達l0~20cm。
(二)排卵 隨著卵泡的發育成熟,卵泡逐漸向卵巢表面移行并向外突出,當卵泡接近卵巢表面時,該處表層細胞變薄,最后破裂,出現排卵。卵細胞的排出,不是驅逐過程,而是在大部分卵泡液流出之后,卵細胞才排出。排卵多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前14日左右。卵子排出后,經輸卵管傘端的撿拾、輸卵管壁的蠕動以及輸卵管粘膜纖毛活動等協同作用,進入輸卵管,并向子宮側運行。
(三)黃體形成 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血管壁破裂,血液流入腔內凝成血塊,稱血體。卵泡壁的破口很快由纖維蛋白封閉,殘留的顆粒細胞變大,胞漿內含黃色顆粒狀的類脂質稱顆粒黃體細胞。此時血體變成黃體。排卵后7~8日(相當于月經周期第22日左右)黃體發育達最高峰,稱成熟黃體,它的大小差異很大,其直徑一般為l~2cm,程度不等地突出于卵巢表面,外觀色黃。
(四)黃體退化 若卵子未受精,在排卵9~10日黃體開始萎縮,血管減少,細胞呈脂肪變性,黃色消退,一般黃體壽命為l2~16日,平均l4日。黃體衰退后月經來潮,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發育,開始新的周期,前一個周期的黃體需經過8~l0周才能完成其退化的全過程,最后細胞被吸收,組織纖維化,外觀色白,稱白體。
三、卵巢的內分泌功能
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兩種女性激素,即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時亦合成與分泌少量雄激素。除卵巢外,腎上腺皮質亦能分泌少量雌激素和孕激素。目前認為,卵泡內膜細胞為排卵前雌激素的主要來源。排卵后,黃體細胞分泌孕激素及雌激素。
(一)雌、孕激素的代謝
1.雌激素 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E2)及雌酮(E1)兩種雌激素,但在血循環內尚有雌三醇(E3)。E2是婦女體內生物活性最強的雌激素,雌三醇是雌二醇和雌酮的降解產物,活性最弱。
2.孕激素 孕酮是卵巢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它在血液中亦主要以和蛋白相結合的狀態存在。在排卵前孕酮的產生每日為0.6~1.9nmol/L(0.2~0.6ng/ml),主要來自腎上腺;排卵后,上升為每日1.0~102.4nmol/L(0.3~33.2ng/ml),絕大部分由卵巢內黃體分泌。
(二)雌、孕激素的周期性變化
1.雌激素 在卵泡開始發育時,雌激素分泌量很少,隨著卵泡漸趨成熟,雌激素分泌也逐漸增加,于排卵前形成一高峰,排卵后分泌稍減少,在排卵后7~8日黃體成熟時,形成又一高峰,但第二高峰較平坦,峰的均值低于第一高峰。黃體萎縮時,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在月經前達最低水平。
2.孕激素 于排卵后孕激素的分泌量開始增加,在排卵后7~8日黃體成熟時,分泌量達最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到月經來潮時回復到排卵前水平。
(三)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促使子宮發育,肌層變厚,血運增加,并使子宮收縮力增強以及增加子宮平滑肌對催產素的敏感性;②使子宮內膜增生;③使宮頸口松弛,宮頸粘液分泌增加,質變稀薄,易拉成絲狀;④促進輸卵管發育,加強輸卵管節律性收縮的振幅;⑤使陰道上皮細胞增生和角化,陰*發育、豐滿;⑥使乳腺管增生,乳頭、乳暈著色。乳暈著色。促進其他第二性征的發育;⑦雌激素對卵巢的卵泡發育是必需的,從原始卵泡發育到成熟卵泡,均起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卵巢積儲膽固醇;⑧雌激素通過對下丘腦的正負反饋調節,控制腦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⑨促進鈉與水的潴留;⑩促進骨中鈣的沉積,青春期在雌激素影響下可使骨骺閉合;絕經期后由于雌激素缺乏而發生骨質疏松。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使子宮肌松弛,活動能力降低,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能力低落;降低妊娠子宮對催產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受精卵在子宮腔內生長發育;②使增生期子宮內膜轉化為分泌期內膜,為受精卵著床作好準備;③使宮頸口閉合,粘液減少、變稠,拉絲度減少;④抑制輸卵管節律性收縮的振幅;⑤使陰道上皮細胞脫落加快;⑥在已有雌激素影響的基礎上,促進乳腺腺泡發育;⑦孕激素通過對下丘腦的負反饋作用,影響腦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⑧孕激素通過中樞神經系統有升溫作用,正常婦女在排卵后基礎體溫可升高0.3~0.5℃,這種基礎體溫的改變,可作為排卵的重要指標,亦即排卵前基礎體溫低,排卵后由于孕激素作用基礎體溫升高;⑨孕激素能促進水與鈉的排泄。
3.孕激素與雌激素的協同和拮抗作用 雌激素的作用主要在于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發育,而孕激素則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促使它們的發育,為妊娠準備條件,可見二者有協同作用;另一方面,雌激素和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表現在子宮的收縮、輸卵管的蠕動、宮頸粘液的變化、陰道上皮細胞角化和脫落以及鈉和水的潴留與排泄等。
(四)雄激素 卵巢能分泌少量雄激素-—睪酮,它不僅是合成雌激素的前體,而且是維持女性正常生殖功能的重要激素,能促進陰*和腋毛的生長。此外,少女在青春期生長迅速,也有雄激素的影響。
第四節 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
子宮內膜有兩層在形態上與功能上均不相同的組織,功能層居宮腔表層,基底層近子宮肌層。功能層又分為海綿層與致密層。功能層受卵巢激素的影響而隨卵巢呈周期性變化。在卵巢周期的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上皮與間質細胞里增生狀態,稱增生期;至黃體形成后孕激素作用下,使子宮內膜呈分泌反應,稱分泌期。一個月經周期為28日,可分為3期。
一、增生期
行經時功能層子宮內膜剝脫,隨月經血排出,僅留下基底層。在雌激素影響下,內膜很快修復,逐漸生長變厚,細胞增生。增生期又可分早、中、晚3期。
(一)增生期早期 內膜的增生與修復在月經期已開始。在月經周期的第5~7日。此期內膜較薄約lmm。腺上皮細胞呈立方形。間質較致密,間質中的小動脈較直,其壁薄。
(二)增生期中期 在月經周期的第8~10日。此期特征是間質水腫明顯;腺體數增多、增長,呈彎曲形;腺上皮細胞表現增生活躍,細胞呈柱狀,且有分裂象。
(三)增生期晚期 在月經周期的第ll~l4日。此期內膜增厚至2~3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上皮細胞呈高柱狀,腺上皮仍繼續生長,核分裂象增多,腺體更長,形成彎曲狀。間質細胞呈星狀,并相互結合成網狀;組織內水腫明顯,小動脈略呈彎曲狀,管腔增大。
二、分泌期
占月經周期的后一半。排卵后,卵巢內形成黃體,分泌雌激素與孕激素,能使子宮內膜繼續增厚,腺體增大。分泌期也分早、中、晚期3期。
(一)分泌期早期 在月經周期的第15~19日。此期內膜腺體更長,屈曲更明顯。腺上皮細胞的核下開始出現含糖原的小泡,間質水腫,螺旋小動脈繼續增生。
(二)分泌期中期 在月經周期的第20~23日。內膜較前更厚并呈鋸齒狀。腺體內的分泌上皮細胞頂端胞膜破碎,細胞內的糖原溢人腺體,稱為頂漿分泌。此期間質更加水腫、疏松,螺旋小動脈增生、卷曲。
(三)分泌期晚期 在月經周期的第24~28日。此期為月經臨來前期。子宮內膜厚達10mm,并呈海綿狀。內膜腺體開口面向宮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間質更疏松、水腫,表面上皮細胞下的間質分化為肥大的蛻膜樣細胞。此期螺旋小動脈迅速增長超出內膜的厚度,也更彎曲,血管的管腔也擴張。
三、月經期
在月經周期的第l~4日。體內雌激素水平更低,已無孕激素存在。內膜中血循環障礙加劇,組織變性、壞死加重,出血較多,可直接來自毛細血管和小動脈的破裂或間接來自破裂后所形成的血腫;也有部分來自血管壁的滲出及組織剝脫時的靜脈出血。變性、壞死的內膜與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經血。
第五節 性周期的調控
卵巢功能受垂體控制,垂體的活動受下丘腦的調節,下丘腦又接受大腦皮層的支配。但卵巢所產生的激素還可以反過來影響下丘腦與垂體的功能,即所謂反饋作用。通常將三者合稱為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
一、卵巢的發育、結構與功能
卵巢具有排卵與產生激素兩種功能。新生兒卵巢內含有l0多萬個未發育的原始卵泡。至青春期,由于垂體產生FSH的作用,卵巢內每個月均有一些原始卵泡逐漸發育。但生育年齡婦女一般每個月只有一個卵泡發育成熟而排卵,因此,婦女一生只排卵400個左右。卵巢周期性變化可分為卵泡成熟期、排卵期及黃體期。
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于子宮內膜,使其發生周期性變化。卵巢性激素不斷升高則反過來影響下丘腦的分泌功能,這種作用稱為反饋作用。使下丘腦興奮,分泌性激素增多者稱為正反饋;反之,使下丘腦抑制,分泌性激素減少者稱為負反饋。大量雌激素抑制下丘腦分泌FSH—RH(負反饋);同時又興奮下丘腦分泌LH—RH(正反饋)。大量孕激素對LH—RH呈抑制作用(負反饋)。當下丘腦因受卵巢性激素負反饋作用的影響而使卵巢釋放激素分泌減少時,垂體的促性腺激素(GTH)釋放也相應減少,黃體失去GTH的支持而萎縮,由其產生的兩種卵巢激素也隨之減少。子宮內膜因失去卵巢性激素的支持而萎縮、壞死、出血、剝脫,促成月經來潮。在卵巢性激素減少的同時,解除了對下丘腦的抑制,下丘腦得以再度分泌有關釋放激素,于是又開始另一個新的周期。如此反復循環,使月經能按期來潮。
下丘腦的神經分泌細胞分泌卵泡刺激素釋放激素(FSH—RH)與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LH—RH),二者可通過下丘腦與腦垂體之間的門靜脈系統進入腦垂體前葉,腦垂體在其作用下,釋放卵泡刺激素(FSH)與黃體生成激素(LH)。
垂體在下丘腦所產生的激素控制下,分泌FSH與LH。二者直接控制卵巢的周期性變化。FSH在整個月經周期中亦都有產生,但在排卵前1~2日水平最高,形成高峰,能刺激成熟的卵泡排卵,促使排卵后的卵泡變成黃體,并產生孕激素與雌激素。
腺垂體嗜酸粒細胞能分泌一種純蛋白質,稱為催乳激素(PRL),其功能與刺激泌乳有關;其分泌的調節與下丘腦有關:下丘腦分泌的催乳激素抑制激素(PIH)能抑制催乳激素的分泌,而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TRH)除能促使垂體分泌甲狀腺激素外,還能刺激催乳激素的分泌。PIH與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對同一刺激或抑制作用常同時發生效應,因此,Gn—RH受到抑制可出現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而催乳激素水平上升。臨床上所見閉經泌乳綜合征,其原因可能即在于此。而某些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婦女,由于TRH的升高,也可能出現乳汁分泌現象。
下丘腦、垂體與卵巢激素彼此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調節著正常的月經周期,其他內分泌腺及前列腺素與月經周期的調節也密切相關。所有這些生理活動并非孤立的,而是受大腦皮層神經中樞控制和調節的,因此,神經系統在月經周期的調節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例題:
1.關于月經周期中激素的變化,下列敘述哪項不正確?
A.排卵前24小時左右,FSH出現高峰 B.排卵前24小時左右,LH出現陡峰
C.LH驟降后發生排卵 D.雌激素在排卵前后各出現一個高峰
E.孕激素在排卵前后各出現一
2.行子宮全切及左附件切除時應離斷哪些韌帶?
A、雙圓韌帶、雙闊韌帶,左卵巢固有韌帶
B、雙圓韌帶、雙闊韌帶、雙主韌帶、左卵巢固有韌帶
C、雙圓韌帶、雙闊韌帶、雙主韌帶、雙子宮骶骨韌帶、右卵巢懸韌帶、左卵巢固有韌帶
D、雙圓韌帶、雙闊韌帶、雙主韌帶、雙子宮骶骨韌帶、左卵巢懸韌帶、右卵巢固有韌帶
E、雙圓韌帶、雙闊韌帶、雙子宮骶
3.在正常月經周期中,子宮內膜出現高度分泌活動,腺上皮細胞增大,細胞內有分泌顆粒,間質疏松水腫,以上組織學變化應屬于子宮內膜哪一期:
A.增生早期 B.增生晚期 C.分泌早期 D.分泌晚期 E.月經前期
參考答案
1.C、E 2.D 3.D
【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女性生殖系統生理】相關文章:
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的考試大綱08-10
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的考試大綱06-21
2017年中西醫結合助理執業醫師考試知識點:妊娠生理08-30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點:腎的生理功能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