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精選15篇)
端午龍舟競渡的習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吳越之地于春秋之前就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1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并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边@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傮w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主要有兩種粽子,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到晉代,端午食粽子成為全國性風俗,“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這是西晉周處所作《風土記》一書中的明確記載。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稱“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的必備食品。唐人姚合“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的詩句,反映了當時食粽之普遍。宋代時,出現了用“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突破了菰葉的季節局限。明代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核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則出現在清代乾隆年間。 .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F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 “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涂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古詩云:“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币馑际钦f端午節這天,孩子們拿了艾葉,戴上菖蒲,額頭上用雄黃酒寫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黃酒灑在墻角、床底等處,可以驅蟲,清潔環境。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則有害 ,必須慎用。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2
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杈鯀s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3
在我國有許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就由我來為大家說說端午節吧!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說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每逢端午節,人們都有吃粽子,插艾葉,賽龍舟,飲雄黃酒的習俗。在我家,必不可少的一項習俗是包粽子,那美妙的口感讓人念念不忘。
今年的端午節也不例外。只見媽媽已經把材料準備好了:粽葉、糯米、紅棗等等,F在一切準備就緒,媽媽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她手指靈活地把粽葉卷成漏斗狀,左手拿著卷好的粽葉,右手放了兩勺米,又捏幾粒紅棗塞進去,再把上面的葉子折下,成了三角錐狀,用繩子纏好,就大功告成了。不等媽媽開口,我就搶著說:“做粽子好簡單!”于是我把粽葉卷成漏斗狀,小粽葉很調皮,捉弄我大半天。每當我想把粽子裹緊,粽葉一松,糯米從里面掉出來,撒了一地。媽媽搖搖頭一言不發,遞給我材料,我撇撇嘴,從頭來過。
可誰知通往成功的路上,總是一關接一關。我拿出線,心想:媽媽平時把粽子五花大綁,好難看,我纏一個漂亮粽子給她看。心里想著,就用線把粽子纏兩圈,然后系個蝴蝶結,漂亮極了?晌覄傄凰墒郑兆泳蜕⒓芰,也把我的`自尊心狠狠摔在地下,我惱羞成怒地大叫:“我不包粽子了!”媽媽見狀嘆口氣,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剛才是誰說簡單的?怎么這么快就打退堂鼓了?我們做事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甭犕,我的臉微微發燙,心中不免羞愧。于是走到餐桌邊坐下,重新練習包粽子。
開始煮粽子了。媽媽先把粽子整齊擺鍋里,把鍋簾壓在粽子上放一盆水,再把水沿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媽媽煮好粽子掀開鍋蓋,霎時,粽子的縷縷清香飄進我的鼻子里,讓我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剝開墨綠色的粽葉,只見米團里仿佛鑲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像一件美輪美奐的藝術品,好看的讓我舍不得吃。一口咬下,糯米軟糯的口感頓時溢滿口腔,不時點綴的紅棗甜而不膩,令人回味無窮。
每年端午節,我們都會舉行包粽子、賽龍舟等比賽,這不是為了爭奪第一的稱號,而是為了在觀眾面前展示他們嫻熟的技巧與美好的精神。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4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是一個熱鬧的節日,也是一個家人團聚的節日。在這一天里,人們都要包粽子、掛艾草、扎香囊、煮雞蛋,還要綁五彩繩,通過這些傳統習俗來避災祈福、慶祝節日,同時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統風俗項目多種多樣,但我最喜歡的要數包粽子了,因為這是一種特定節日才能品嘗到的甜美食品。
端午節當天,奶奶都會來到我們家里,親手為我們包粽子,這可是奶奶的拿手絕活,只見奶奶習慣的坐在板凳上,拿起一片早已浸泡好的.粽子葉,雙手一交叉就將粽葉兜成一個圓錐形的小兜兜,先放一些已經浸泡的十分飽滿、白滑的江米墊底,然后放入花生仁、大棗,再用江米將其覆蓋,直到裝滿粽葉的小兜,手法絕妙的奶奶一下就把它裹成了一個“立體三角形”,再迅速用馬蓮繩將這個“立體三角形”捆綁個結實,就這樣一個小粽子就包好了。
看著奶奶微笑的臉龐和嫻熟的動作,我也迫不及待地想一試身手。于是,在奶奶的指導下,我拿起一片粽子葉,有模有樣學著奶奶的動作包了起來,兜小兜、放江米、埋大棗、扎馬蓮一板一眼,可結果還是不太理想,那粽子被我包的七扭八歪,完全看不出是“立體三角形”但那畢竟是我的親手杰作,心里還是很高興的。
奶奶身手利落已經包好了全部的粽子,把它們放在一個大鍋里蒸了起來。粽子需要好長時間才能蒸好,所以閑不下來的我就去幫爸爸掛艾草,爸爸個子高,負責把一束艾草懸掛到家門的上角,而我負責給爸爸遞送著工具,在我們的通力配合下,艾草很快就掛好了,看著綠綠的艾葉,希望我的家人們都能夠健健康康。
“粽子出鍋啦!”一直在忙碌的奶奶喊道,還在門外的我早已經聞到了粽子飄出來的香味,口中也早已生津,不住的咽著口水。熱氣騰騰的粽子被擺放在媽媽已經準備好的一桌飯菜中央,勞苦功高的奶奶被請入上座。對了,好像還缺少了點什么,賽龍舟。〈蜷_電視,精彩激烈龍舟比賽正如火如荼,吃著香甜的粽子,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心幸福。
這就是我喜歡的端午節,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傳統節日,它給了我們帶來許多快樂和溫暖親情,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5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此時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家鄉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每年端午節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齊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此時據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能夠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此時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明白,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此時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之后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6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幾天,婦女們便成群結隊的去采箬葉,采回來的箬葉洗凈后,平整地鋪在竹篾上,待曬干后,整整齊齊的收起,用細白線將其捆成一疊疊,一部分自己家用來包粽子,另一部分則拿到集市上去賣,補貼家用;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包粽子,淘糯米,備餡料,各家都有自家獨特的餡,有火腿,有紅豆,有紅糖,有花生,琳瑯滿目。包粽子一般都是婦女來包,因為婦女心靈手巧,包出來的粽子也就精巧,小孩子好奇,總喜歡來湊個熱鬧,插上一手,不過常常因為笨手笨腳,被婦女嬉笑著驅趕開,孩子們又嘻嘻哈哈地去打鬧。端午節這一天,一些家庭會在家門前,掛上艾草,祈求平安,但最重要的還是吃粽子,前一天包好的粽子被連成一串放入沸水滾滾的鍋中,小孩子嗅著香味而來,揭開鍋蓋,向里邊望,大人此時就走過來,把小孩子拉到身邊坐下,讓他們慢慢等,小孩子總待不住,迫不及待地去看。
在城市,吃粽子依舊是最重要的事情,對于一些家庭包粽子卻不屬于其中。城里人直接到超市買包好的粽子,只用煮就可以完事。吃粽子也只是解一下饞,應付一下高高興興過節的小孩子。但煮的過程依舊讓人期待,嗅著香味,坐在電腦前垂涎三尺,眼珠盯著屏幕,心卻早已飛到鍋中去了。
一片粽葉,寬大墨綠,味道清幽,在外婆手中被卷成圓錐形,圓錐形的.尖底不能漏,再盛入已經與火腿拌勻的糯米,一片墨綠的粽葉包住紅白餡料,封好圓錐形的底,最后用棕櫚葉一圈又一圈扎緊。一個有四個小角的尖頭粽子就包好了。一片片粽葉在外婆手中翻飛,糯米餡爭先恐后地跳人葉中,棕櫚葉飛快奔跑著,外婆如變戲法般變出一個又一個的粽子。我把五個粽子劃為一家,連成一串,放入沸水翻騰的鍋中。然后坐在旁邊,聽著水的咕嘟聲,嗅著粽葉的撲鼻清香,閉上眼睛,唾津潛溢,飛流直下三千尺。
我最喜愛的粽子餡還是純糯米。用剪刀剪去棕櫚葉,剝開粽葉,香氣四溢,忍不住大大地咬一口,咬的那一刻,感受到的是糯米的爽滑和彈牙。要是再沾上蜂蜜就更完美了,滿口香甜。
端午節,粽子情結。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7
我們中國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我們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呢?這里有著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我們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我們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們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我們中國各地有非常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我們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鐘馗與一個離奇傳聞有關,相傳我們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鐘馗,醒后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丑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說我們中國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8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民族節日,在端午節中我們要干兩件事:一是要在端午節包粽子吃;二是要給我們系上五彩繩。你們知道嗎?因為古人說:“如果端午節這天給小孩子們手腕上系上五彩繩,這樣小朋友就不會被蟲子咬了。”現在讓我來給你們講講怎樣做粽子吧!
首先做好準備工作1、我先幫媽媽買30顆大棗,你知道為什么要買30顆大棗嗎?因為我們要做30個粽子。再將洗好的粽子葉拿出來,粽子葉是用蘆葦做的,因為它非常結實。媽媽又讓我拿出一個大盆出來,我問媽媽用盆做什么呀?媽媽說:包好的粽子放在盆里呀!媽媽將提前泡好的米又用清水洗了兩遍,放在那里,這樣一切準備工作結束。
然后是包粽子了,我先幫媽媽把粽子葉屢平直,四個有層次的疊起來,只見媽媽雙手捧起疊好的葉子把它們打個筒,然后將糯米放進筒里,再把一顆大棗放上,最后把葉子一折,再扭一下之后用繩將它緾上,這樣一個三角棕就包完了?纯磱寢屩貜椭䝼、三個。就包完了,放入鍋內開始煮,我已經等不及了,終于聞到了香味,我感謝媽媽做這么好吃的粽子給我!大家端午結也是這樣包粽子的嗎?
端午節風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墒钱斘以侔阳杖~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里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可真不容易!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9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首簡單的兒歌,道出了端午節的風俗。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最有儀式感的事情,莫過于包粽子了。
去年端午節,老師特意邀請了幾位家長,全班同學“一家人”一起包粽子。那天,幾位媽媽如約而至,將準備好的的材料放在講桌上,有新鮮的粽葉,細繩子,調好的糯米,還有豆沙、紅棗、葡萄干、大棗等配料。
我們分好組,并按組發好材料后,林靜希媽媽就開始講解、示范了。只見她先把粽葉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后夾了一塊豆沙,放在中間。接著又鋪上一層糯米,疊上粽葉的'尾巴,把粽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后,把繩子扎好,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見阿姨包得這么麻利,忍不住手也癢癢的。老師一聲“開始”,我和同桌就迫不及待地擼起袖子開始包。唉,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會者不難,難者不會。”我們的粽子不、是糯米放多了,從粽葉縫里冒出來,就是放得太少了,癟癟的。要不就是包完才想起忘了放豆沙、紅棗?粗鴣y七八糟的桌面,和奇形怪狀的粽子,我們都有些灰心喪氣了。林靜希媽媽見了,過來手把手教我們,還鼓勵我們說:“凡事孰能生巧,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氣餒,慢慢來,就能越包越好。”聽了阿姨的話,我們放慢速度,小心地又包起來,果然,包出的粽子也越來越有模有樣了。
煮粽子的時候,我問老師:“臘八節喝粥,冬至吃餃子,為什么端午要包粽子呢?”于是,老師給我們講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原來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抱石投汨羅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為了不讓魚兒去吃他,就把粽子投在江里。以后,每年端午,就有了龍舟競渡、粽子飄香、喝雄黃酒的風俗。
聽著聽著,一股誘人的粽香鉆進我們的鼻孔,饞得我們直流口水。阿姨給我們每人分了一塊粽子,我解開繩子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吃著香甜的粽子,聽著老師的講解,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在端午節認真地包粽子、吃粽子,也是對祖國文化的傳承。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10
記憶中,端午節是最令人愉悅的節日。它沒有春節“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喧囂,沒有清明“路上行人斷魂”的悲涼;也沒有中秋“月有陰晴圓缺”的悵然。
端午未至,但街角的粽子鋪早已開張,粽香縈繞,我不禁憶起了曾經的端陽……
外婆家,一個木盆,盆中盛清水,水中是碧綠的粽葉,粽葉新鮮,顏色嫩綠誘人,嫩得能掐出水來。每當我看到木盆中碧綠的粽葉,心中便是一陣清涼和滿足。
外婆麻利地取兩片粽葉又在一起,卷成一個漏斗狀,放入糯米、蜜棗、卷好,用繩子系好。很快,一個個青翠可愛的粽子便從外婆手中完成,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外婆包粽子時,我便坐在一旁,偷偷拿一顆蜜棗丟進嘴里,甜蜜在舌間綻開。外婆總會嗔怪我:“看你個饞蟲,蜜棗都要給你吃光咯!”我依舊往嘴中送蜜棗,我擋不住這甜蜜的滋味。
我最愛的是煮粽子,雖然很慢,但煮好后就可以聽吃粽子了,我看著粽子靜靜躺在水中,水在翻滾,氤氳的熱氣從灶臺向上爬,粽香溢出,鉆進我的鼻子中,和著糯米清香。粽葉悄悄變黃,粽香起來越濃。
好一會兒,粽子才煮熟,從水中撈出一顆粽子,剛剛剝開,粽香四溢,嘗一口糯米,軟而糯,還夾雜粽香。煮熟后蜜棗融糯米中,粽子清香甜蜜。濃濃的棗汁與清香的糯米再和著粽葉的`香氣,記憶中端午的味道總是忘不掉的。
我大塊朵頤,外婆剛坐在一旁一臉滿足地看著我。滿屋粽香四溢,熱氣縈繞。我看著鍋中熱氣騰騰的粽子,恨不得一口氣全部吃進肚中。鍋中的水已微微泛綠,充斥著端午的味道。向窗外望去,家家的艾葉迎風起舞。家家的煙囪熱氣氤氳,是否都已品嘗到了可口的粽子?
多年已過,外婆身體欠佳,端午也不再包粽子了。我吃著買回來的粽子,仔細品味,卻怎么也不如外婆親手包的粽子好聽懂。似乎粽葉沒有那新鮮,蜜棗沒有那么新鮮,蜜棗沒有那么甜,糯米沒有那么軟,粽香也沒有那么濃了。
端午將至,我看見粽子鋪前排滿了長隊,他們看鍋中的粽子,卻沒有了那種期待的目光。
粽香縈繞,熱氣氤氳,卻少了家和親情的味道。曾幾何時,我還能在端陽吃上外婆親手包的粽子?
又是一年端陽至,真正的粽香只悄悄地藏在我的記憶深處……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11
中國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呢?這里有著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一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大人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中國各地有非常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鐘馗與一個離奇傳聞有關,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鐘馗,醒后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丑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之后每一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1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端午節也稱端陽節,在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端午的由來,農歷五月別稱為午,另一方面每月的初五、十五、廿五,而初五是五月開端的五,又因為五與午諧音,故稱農歷五月五日為端午節。
潮人在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須水,插艾枝于門,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
因為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又因為艾能辟邪,這一天插艾于門上能保平安。這一天龍抬頭噴發龍須水于大地青草,人們上山采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說比往日更好;另者上山采青草于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本地有名俗諺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舊棉衣,這一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后,進入盛夏,氣溫自然高了,也熱了。《本草綱目》曰:梔子有清熱瀉火、除煩解郁、涼血解毒的功效!冻鄙前俨萘挤健穭t說:“味苦、性寒、無毒、根味淡。內服清熱利濕、利尿、除煩、涼血止血、散瘀”。潮汕人應時應景,在端午節,采摘梔子制作梔粿,既可做祭拜祖宗的供品,又可做一家老少的時令保健食品。一舉兩得,所以流傳至今;做法比較復雜,把成熟的梔子敲碎后,加水浸泡,與糯米粉拌成糊狀,盛于墊有炊巾的蒸籠中,猛火蒸制成形。制成的.梔粿微帶棕黃色,吃起來有點奇怪的苦,又帶點奇怪的香。潮汕人吃的時候,通常都是用紗線拉割成薄片,粘上白糖。嚼起來,能聽到白糖咯吱咯吱的響。潮汕民間把吃“梔粿”又稱為“吃壯”,寓意吃了身體強壯。
食粽球是這天的主要食物。潮汕的粽球主料采用的糯米,必須顆粒飽滿、大小均的勻,制作時淘洗干凈,用清水浸泡6小時,撈起后放在竹篩晾干,次日下鍋用豬油炒后,加適量上等魚露,再炒至米粒晶瑩透亮,油香潤滑,再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制成,用盆盛裝待包上竹葉就是上好的粽子。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13
一年有365天,當然各種各樣的節日也不會少,有春節、有中秋節、有端午節……這些許許多多的節日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也是大家十分喜歡的,但我最喜歡的節日還是端午節。
據我了解: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名大臣屈原給自己越來越衰敗的祖國,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但都未被皇上采納。至此,祖國越來越衰敗,氣憤的屈原只好投江自殺了。各地村民紛紛劃著小船尋找屈原的尸體,他們爭先恐后地劃著船尋找屈原的尸體,漸漸就演變成了今天的賽龍舟。幾天后人們人們依舊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人們就做了許多飯團扔入江中,以求小魚、小蝦不會吃屈原的尸體,這些飯團也就演變成了今天端午節吃的粽子。這天也就被定為了“端午節”!
早上剛起床,爸爸便去外面找來楊柳枝插在門上,并且小心翼翼的把提前準備好的艾草掛在屋里的`各個角落。聽爸爸說,掛艾草可以驅散蚊蟲,不一會兒,屋子里都充滿了艾草的味道,繡著金牛的香囊也戴在了我脖子上,香囊也是驅趕蚊蟲用的。
我興致勃勃的到廚房拿了泡好的棕葉和糯米,我和媽媽便開始做粽子,我負責往粽葉里放糯米和大棗,媽媽則負責把粽葉疊好。粽子很快包完了,我在最后一個粽子里放了一勺白糖后,便忙手忙腳的把粽子放入鍋中。
中午,大盤的粽子便被端了上來,粽子的香味讓大家胃口大開,一盤粽子不久后便被吃的所剩無幾了,這時奶奶驚異的問:“這個粽子里怎么有糖?”原來奶奶吃到加了糖的粽子,我在一旁笑道:“奶奶這是您要長命百歲的征兆!”聽了這話奶奶可高興壞了。
吃完粽子,我打開電視機看起了賽龍舟。比賽開始了,各個個龍舟陸續出發,每一個龍舟上的隊員都動作整齊劃一,各個龍舟上的鼓手都精神抖擻,鼓聲也響徹天空。眼看5號龍舟已經過彎,準備通過水流最急的路段,突然它失去了平衡,2號龍舟已經在后面了,想趁機超過5號龍舟,這時裁判吹響哨聲喊道:“為了比賽安全彎道禁止超車!”比賽已經過半,最后500m的沖刺開始出始了,5號龍舟和2號龍舟幾乎同時出線。裁判組積極計算比賽結果,結果展示了,5號龍舟勝利。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這樣在歡聲笑語中溜走了。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1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題記
這幾天我們上學的路上經?吹接腥嗽谫u一些五顏六色的香包,一個個香氣撲鼻迎面而來,非常漂亮!回到家我問媽媽這是為什么?媽媽告訴我說:“再有一個星期就是端午節了!在端午節那天,人們要和雄黃酒,要吃粽子、小孩要戴香包、還有龍舟比賽、可熱鬧了!”
有一個趣的傳說。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抱著大石投進了汩羅江,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知道后馬上劃船撈救,船只行到洞庭湖上,也沒打撈到屈原的尸體。那時,正好是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都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人們在江面上打撈了好多天,每年的五月五日的龍舟競賽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為了不讓魚蝦損傷屈原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米包成團,投江祭奠,來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在端午節里,最熱鬧的就是賽龍舟了!今天上午八點,我和爸爸媽媽坐車來到石漫灘水庫旁,觀看舞鋼市第十一屆端午節龍舟賽。我們來到水庫旁時,那里已是人山人海了,人的喧嘩聲、吵鬧聲和議論聲的聲音匯成了一團,真是熱鬧非凡!還可以喝到免費的綠豆湯呢!
我迫不及待的等待著龍舟賽快些開始,干脆和兩個同班同學往起點跑去,準備就近一睹風采。只聽“嘭”的一聲響,隨著船頭打鼓的助威聲,七條龍舟像一條條猛龍、箭一樣沖出了起點線,飛快地“游”了起來,它們很快就拉開了距離,我們也在岸上跟著龍舟跑了起來,不一會就氣喘吁吁了,可是我們還沒追上!褒垺庇泻脦讞l“腿”,我們才兩條腿,比“龍”慢多了!只見最后面的幾條龍舟雖然落后了,聽到岸上的加油聲船員們還是拼盡全力的劃著,我們也早已滿頭大汗了,最后終于到了終點……賽龍舟真是一個有趣的項目!要是有少兒龍舟賽的話我一定會參加的!
端午節這天媽媽還做了很多好吃的,香噴噴的粽子,有糯米加紅棗餡的、有雞肉餡的,還煮了雞蛋和大蒜,我大口大口吃得津津有味,味道好極了!我非常喜歡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 15
“五月五,是端午”。在我的記憶里,端午節,是從婆婆端出那盤香氣撲鼻的粽子開始的。
端午節的準備,往往從一個星期以前就開始了:婆婆每次出門買菜,都不忘看看哪里有好的粽葉、糯米以及紅豆、肉之類,提前挑選到最滿意的食材,做好充足的準備。端午節的前一天,還要淘糯米、泡糯米、腌肉、靜置,一應準備,半點馬虎不得。
去年端午那天,正好周末,在家里閑得無聊的我突然有了一個絕妙的想法——去婆婆家學包粽子。
“你要學?怕是要把粽子做成了糯米稀飯了喲!”婆婆聽說我要來學包粽子,立馬開始打趣我。
“怎么會呢?不有婆婆你在旁邊指導嘛。”
“那行,婆婆教你包!逼牌判χ瘟艘幌挛业谋亲樱烷_始手把手地教我包起了粽子。
“其實這個包粽子啊,說簡單也很簡單:把粽葉卷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往里面加上七分滿的糯米…”婆婆邊說邊做,把粽葉想裹紙筒那樣卷成了漏斗,裝上了米,再把粽葉折下來,纏上線。這兩步切記要捏緊了,不然會散架…,一個小角就出來了。把粽葉沿線折下來,另外三個角也出來了。最后纏上線,粽子完成。
看著婆婆三下兩下就包好了一個粽子,我也迫不及待地上手操練了:“這個好簡單哦,我學會了!你看……”說著就照著婆婆的`樣子把粽葉卷成漏斗狀,往里面裝上了米。正當我準備開始下一步的時候婆婆把我叫住了:“哎哎,莫忙,你看你的粽子下面有洞的嘛!
“哦?好像是這樣,那婆婆你說啷個辦嘛!
婆婆看了看我包的粽子,悄悄地給我說了一個小訣竅:先把粽葉往里折了一點,再卷成漏斗的形狀,。照著婆婆給的小竅門,我把粽子拆散了重來:嘿,還真沒有洞洞了!我怎么沒想到呢?
繼續往下:壓粽葉,纏線……雖然順利包好了,但這包的是個什么玩意兒。坎灰巹t的奇形怪狀,甚至粽葉都破了。算了,再來!我就不信我包不出來。
反反復復,嘀嘀咕咕,吵吵鬧鬧,好不容易花了小半個小時,才包好了我第一個勉強像樣的粽子,我不禁深深地感嘆起這小粽子的制作艱難:古人是把祭祀看得有多重要?這祭品的置辦這么費工夫!反正我是沒這個技術了,那就負責吃好了。
粽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伸出了我的手拿了一個剛出鍋的粽子,品嘗到第一口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作文800字】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11-21
春節的來歷和風俗03-20
端午節來歷英語作文03-05
端午節的來歷的故事03-03
介紹端午節的風俗作文03-04
端午節的驅邪風俗03-03
端午節的風俗粽子03-03
蘇州端午節的風俗03-03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650字03-04
湖北端午節的風俗作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