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量管理的發展史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質量管理發展史
質量管理發展由來已久,質量管理是指全部管理職能的一個方面。該管理職能負責質量方針的制訂與實施。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質量管理的發展史。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最原始的質量管理方式已經很難尋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們自古以來就面臨著各種質量問題。古代的食物采集者必須確定什么樣的果子能吃無毒;狩獵者必須知道什么樣的樹木是最適合制造弓箭的。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質量管理知識一代代的流傳下來。
近代質量管理的發展歷程大概可分為三個階段:質量檢驗階段、統計質量控制階段、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質量檢驗階段
在這一階段,人們對質量管理的理解還只限于質量的檢驗。就是說通過嚴格檢驗來控制和保證轉入下道工序和出廠的產品質量。
1、其主要以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在計劃與執行職能之間增加一檢驗工序,以監督、檢查對計劃、設計、標準等方面的貫徹情況,產生專人負責,專職部門。
2、挑廢品,100%檢驗,增加檢驗費用;事后檢驗,無法預防和控制。
3、起始于20世紀初,到20、30年代。
統計質量控制階段
由 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軍需品的特殊需要,單純的質量檢驗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因此,美國就組織了數理統計專家在國防工業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些數理統計專家 就在軍工生產中廣泛應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生產過程的工序控制產生了非常顯著的效果,保證和改善了軍工產品的質量。后來又把它推廣到民用產品之中,這給各個 公司帶來了巨額利潤。
1、1924年美國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預防缺陷的概念,并成功的創造了"控制圖",把數理統計方法引入到質量管理中,使質量管理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2、過分強調質量控制統計方法。
3、20世紀30、40年代。
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最 早提出全面質量管理這一概念的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質量經理費根堡姆。1961年,他在《全面質量管理》一書中強調執行質量智能是公司全體人員的責任,他提 出:"全面質量管理是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并考慮到充分滿足用戶要求的情況下進行市場研究、設計、生產和服務,把企業各部門的研制質量、維持質量和提 高質量活動構成為一體的有效體系"。
1、行為科學學派出現,強調人的積極性,僅僅依靠檢驗和統計方法難以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
2、20世紀50年代。
根據質量管理水平的高低,著名的麥肯錫公司將這些公司劃分為四個檔次:
一、檢查
這一級別的公司將質量的好壞完全交給了質量檢驗部門,管理水平很低,相當于質量檢驗階段。
二、保證
在生產過程中就開始通過關注工序和流程來保證質量,質量目標由生產部門來實現,質量控制的重點放在制造領域。
三、預防
這一級別的公司在產品設計時,就已經考慮到設計對生產的影響,出現了面向客戶的特征,生產過程處于受控狀態;開始與供應商緊密配合,從原材料開始嚴格控制產品質量,因而能大幅度地提高質量并且降低成本。
四、完美
在這個級別的企業中,質量受到極大的關注,質量是每一位員工的責任,每位員工都竭盡全力尋求提高質量的途徑,并始終如一地面向外部客戶,最大限度地優化產品生產的各個流程,追求卓越以使客戶滿意,相當于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拓展】相關特效
質量管理的發展與工業生產技術和管理科學的發展密切相關,F代關于質量的概念包括對社會性、經濟性和系統性三方面的認識。
質量社會性:
質量的好壞不僅從直接的用戶,而是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評價,尤其關系到生產安全、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等問題時更是如此。
1、堅持按標準組織生產。
標準化工作是質量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實現管理規范化的需要,“不講規矩不成方圓”。企業的標準分為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工作標準實際上是從管理標準中分離出來的,是管理標準的一部分。技術標準主要分為原材料輔助材料標準、工藝工裝標準、半成品標準、產成品標準、包裝標準、檢驗標準等。它是沿著產品形成這根線環環控制投入各工序物料的質量,層層把關設卡,使生產過程處于受控狀態。在技術標準體系中,各個標準都是以產品標準為核心而展開的,都是為了達到產成品標準服務的。
管理標準是規范人的行為、規范人與人的關系、規范人與物的關系,是為提高工作質量、保證產品質量服務的。它包括產品工藝規程、操作規程和經濟責任制等。企業標準化的程度,反映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企業要保證產品質量,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種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力求配套。二是要嚴格執行標準,把生產過程中物料的質量、人的工作質量給予規范,嚴格考核,獎罰兌現。三是要不斷修訂改善標準,貫徹實現新標準,保證標準的先進性。
2、強化質量檢驗機制。
質量檢驗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以下職能:一是保證的職能,也就是把關的職能。通過對原材料、半成品的檢驗,鑒別、分選、剔除不合格品,并決定該產品或該批產品是否接收。保證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產,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轉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產品不出廠;二是預防的職能。通過質量檢驗獲得的信息和數據,為控制提供依據,發現質量問題,找出原因及時排除,預防或減少不合格產品的產生;三是報告的職能。質量檢驗部門將質量信息、質量問題及時向廠長或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為提高質量,加強管理提供必要的質量信息。
要提高質量檢驗工作,一是需要建立健全質量檢驗機構,配備能滿足生產需要的質量檢驗人員和設備、設施;二是要建立健全質量檢驗制度,從原材料進廠到產成品出廠都要實行層層把關,做原始記錄,生產工人和檢驗人員責任分明,實行質量追蹤。同時要把生產工人和檢驗人員職能緊密結合起來,檢驗人員不但要負責質檢,還有指導生產工人的職能。生產工人不能只管生產,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自己要先進行檢驗,要實行自檢、互檢、專檢三者相結合;三是要樹立質量檢驗機構的權威。質量檢驗機構必須在廠長的直接領導下,任何部門和人員都不能干預,經過質量檢驗部門確認的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準進廠,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能流到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產品不許出廠。
3、實行質量否決權。
產品質量靠工作質量來保證,工作質量的好壞主要是人的問題。因此,如何挖掘人的積極因素,健全質量管理機制和約束機制,是質量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質量責任制或以質量為核心的經濟責任制是提高人的工作質量的重要手段。質量管理在企業各項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這是因為企業的重要任務就是生產產品,為社會提供使用價值,同時獲得自己經濟效益。質量責任制的核心就是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生產人員在質量問題上實行責、權、利相結合。作為生產過程質量管理,首先要對各個崗位及人員分析質量職能,即明確在質量問題上各自負什么責任,工作的標準是什么。其次,要把崗位人員的產品質量與經濟利益緊密掛鉤,兌現獎罰。對長期優勝者給予重獎,對玩忽職守造成質量損失的除不計工資外,還處以賠償或其它處分。
此外,為突出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還要實行質量否決。就是把質量指標作為考核干部職工的一項硬指標,其它工作不管做得如何好,只要在質量問題上出了問題,在評選先進、晉升、晉級等榮譽項目時實行一票否決。
4、抓住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設置質量管理點或質量控制點。
質量管理點(控制點)的含義是生產制造現場在一定時期、一定的條件下對需要重點控制的質量特性、關鍵部位、薄弱環節以及主要因素等采取的特殊管理措施和辦法,實行強化管理,使工廠處于很好的控制狀態,保證規定的質量要求。加強這方面的管理,需要專業管理人員對企業整體作出系統分析,找出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并加以控制。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一個企業整體素質的展示,也是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伴隨人類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顧客對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企業要想長期穩定發展,必須圍繞質量這個核心開展生產,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借以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讓企業領導放心,讓我們的客戶稱心!
質量經濟性:
質量不僅從某些技術指標來考慮,還從制造成本、價格、使用價值和消耗等幾方面來綜合評價。在確定質量水平或目標時,不能脫離社會的條件和需要,不能單純追求技術上的先進性,還應考慮使用上的經濟合理性,使質量和價格達到合理的平衡。
質量系統性:
質量是一個受到設計、制造、安裝、使用、維護等因素影響的復雜系統。例如,汽車是一個復雜的機械系統,同時又是涉及道路、司機、乘客、貨物、交通制度等特點的使用系統。產品的質量應該達到多維評價的目標。費根堡姆認為,質量系統是指具有確定質量標準的產品和為交付使用所必須的管理上和技術上的步驟的網絡。
質量管理發展到全面質量管理,是質量管理工作的又一個大的進步,統計質量管理著重于應用統計方法控制生產過程質量,發揮預防性管理作用,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然而,產品質量的形成過程不僅與生產過程有關,還與其他許多過程、許多環節和因素相關聯,這不是單純依靠統計質量管理所能解決的。全面質量管理相對更加適應現代化大生產對質量管理整體性、綜合性的客觀要求,從過去限于局部性的管理進一步走向全面性、系統性的管理。
【質量管理發展史】相關文章:
質量管理的發展史06-30
美國CPA的發展史03-22
中國服裝發展史06-18
CAD與CAM的發展史09-19
城市廣場發展史03-06
國內CAD的發展史03-30
紋繡的發展史03-18
普通話發展史11-29
雞尾酒的發展史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