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箏教學中應把握什么
在古箏的教學及演奏中,怎樣做到音質、音色的純凈優美,身姿、動作的大方灑脫,曲思、感情的自然表露?這可以說是一門演奏美學。古箏音樂固然是一種聽覺藝術,但其中又摻雜著視覺藝術因素和情緒感覺的因素。因此,從更高層次的意義上來說,它也是一門表演科學。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古箏教學中應把握什么吧。
一、角度
眾所周知,古箏義甲觸弦的角度直接影響到音質和音色。一般認為,夾彈法義甲彈弦的方向與箏弦平面構成向下45度左右的夾角,提彈法則構成向上45度左右的夾角。但實際情況要復雜得多:夾彈法的向下45度夾角主要是對大、食、中三指的托、抹、勾而言,其反彈指法劈、挑、剔則通常是向上進行的。提彈法中大拇指由于受手形的限制,其義甲一般是斜戴的,因此實際托弦方向是往前向右上方斜向進行的(就右手而言,下同),既與箏平面構成向上45度夾角,又與縱切面構成向右前45度的夾角。否則,如果沒有后一夾角,光是向正前上方彈奏,則音色剛硬缺乏柔美,也不便于快速彈奏。中指、食指、無名指勾、抹、打之正確方向則是向右后上方斜向進行,在與平面構成向上45度夾角的同時,還與縱切面構成向右后30度左右的夾角。搖指技巧中,義甲擦弦的角度可以分為兩種情況:食指搖與縱切面(也可看作是與前岳山)構成向左后右前30度左右的夾角,拇指搖則與前岳山構成小于30度的夾角比較合理。
二、深度
古箏左手的點按滑揉、右手義甲的入弦深度均應根據不同技巧的要求和曲情的需要來確定。一般來說,揉弦宜淺,以不明顯改變原音音高為度,但對于某些地方風格強烈的樂曲,需要產生幅度較大的音波(吟揉)或略帶緊張感的重顫(擻音)時,則左手揉弦應有一定的深度(有時可以揉按至上一級音高的深度)。
彈奏按音、滑音,要講求準確的按壓深度,這就涉及到音程問題。古箏采用不同的律制定弦,各音的音程大小是有所差別的:采用五度律(三分律)定弦的,大二度音程為204音分,小二度90音分(古代小半音)。采用純律定弦的大二度中又有大全音和小全音之分,1~2、4~5、6~7屬大全音,為204音分;2~3、5~6屬小全音,182音分;小二度音程則大于五度律,為112音分(古代大半音)。所以按、滑音時兩種律制的左手按壓深度嚴格來說是不一樣的;A訓練中,如何掌握按滑音準確度,尤為重要。應將具體要領對學生講清楚,把弦按滑至上一級音高后,可與相鄰的上一級本音進行比較,直至音高相等。
三、長度
左手按滑音的位置與箏碼的適宜距離(長度),一般來說,是15~16cm左右。當然,這個位置也不是絕對的,可以根據銅弦的松緊、碼子的高低以及樂曲表達的需要而作適當的調整:如弦張得較緊,按弦吃力時,手可稍向左移;箏碼(特別是高音區的小碼子)偏低時,為保證音高的到位(特別是小三度滑音),手可稍向右移。
右手彈弦點與前梁的距離,對于初學者來說,應掌握在2~3cm左右。但樂曲的情緒往往對音色有剛柔、明暗、清渾的不同頂要,這就要求演奏者選擇不同的位置彈弦,以豐富表現力。一般來說,越靠近前梁,發音越亮,音質較剛;越近中央,音色越暗,音質較柔。有時候需要改變位置作左右游移彈奏,以求音色變化。
四、弧度
在彈奏滑音,尤其是下滑音和回滑音時,左手的下按和上放過程不應是簡單的直線,而應該是帶有弧度的曲線,否則發出來的滑音不夠柔美;下滑音時手指應先按至上一級音高,在下面后退一下再向上放回,呈●形;上回滑音時,手指先往前言按下,至上一級音高,再退后走弧線放回,呈●形;下回滑音時手指先下按至上一級音高,往后上方退回,再向前方按下,至上一級音高,呈●形。依照這樣的運指線路奏出的滑音才有充分、完整的經過音,音韻優美動聽,尤其是速度較慢時的滑音,效果最好。
演奏歷音時,左右手所劃過的線路也應該是曲線的:雙手歷音可成雙曲線形●●;單手歷音可作各種曲線形狀,如●形、●形、●形、●形等等,千變萬化;加花時宜作●形。這樣,既能使雙手動作優美灑脫,不拘一格,又能使出音如串珠落盤,似山河澗流泉。
五、密度
搖指密度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搖指的效果。一般來說,拇指搖的密度為每秒四到六次來回,亦即每秒振動8~12次;食指搖更為細密,每秒可振動10~16次。基礎訓練中,一是要強調放松,主要是手腕不能僵硬;二是義甲觸弦要淺,來回運動速度要均勻一致。
左手揉弦的密度決定著音波的頻率,直接關系到音色:以腕關節為軸心,利用掌指的自然重力和反彈力揉動的音波最為細密;其頻率可達7~8Hz,具有輕柔的顫動感,因此有人稱其為“顫弦”;以肘關節為軸心,借助手臂的自然重力作上下運動和肌腱振動,產生的音波在密度上較疏松,其頻率一般為5~6Hz,稍具緊張、激烈的感覺,有人稱之為“擻音”;以腕關節為軸心,與指、肘關節有機配合揉動而產生的音波最大,頻率僅3~4Hz,具有圓潤、柔美的起伏感,也可進行種種自如的變化,有人稱之為“吟弦”。選用何種密度的揉弦方法,這要根據樂曲的風格和情緒需要而定,或顫或吟,或密或稀,富有變化。
六、感度
眾所周知,藝術的核心是一個“情”字。文學家李漁就曾說過:“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無曲,此所謂無情之曲!币虼,在演奏箏曲時,必須講求感情投入,做到移情入景,“以情帶聲,以聲抒情”。使曲子能夠引起觀(聽)眾的情感共鳴,才能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情感度的問題,分解開來就是演奏者的身姿,兩手配合的默契程度,面部肌肉狀態,五官神態以及與觀眾的目光交流等等,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要素。少年兒童在演奏過程中合著音樂的節拍適當地擺動身體,會顯得有趣、生動。但又不能過分地搖頭擺體(特別是下身更不能動),以免嘩眾取寵,讓視覺形象蓋過聽覺效果,喧賓奪主。
【古箏教學中應把握什么】相關文章:
如何把握古箏音色技巧10-13
如何把握古箏演奏的音色10-23
古箏中顫音的知識09-07
學古箏有什么好處10-11
初學古箏要注意什么06-26
關于古箏學習中的幾點建議08-22
把握演講中的情感及語調09-07
怎樣把握播音中的情感11-05
演講中的站姿把握技巧07-15
朗誦中該如何把握重音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