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大早教的誤區
早教誤解
早期教育(earlyeducation)由成人對嬰幼兒實施的教育。這是人生的啟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義。0-7歲的是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如果這時能夠豐富兒童的生活,針對兒童的年齡特
點給予正確的教育,就能加速兒童智力的發展,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早期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是以兒童早期發展理論為基礎的。教育者不僅應考慮客觀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視兒童的成熟狀況和發展的可能性。一般認為早期教育從兒童出生時即可進行。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教育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如周歲以內的兒童以感官功能訓練、動作訓練、語言發聲訓練和親子交往為主;周歲至3歲兒童除上述訓練外,還應加入感知動作思維,連貫性動作與活動,語言、玩伴交往及個性形成等方面的訓練和培養。早期教育是對0-6歲嬰幼兒及其父母、嬰幼兒與父母或養育者之間開展的、有助于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與健康成長的互動式活動。
誤解之一
教育對象的誤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對嬰幼兒的教育,更是對父母與養育者的教育。父母與養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與心理素質,很容易將早教導向更大的誤區。
誤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誤解。我們在調研中發現,70.5%的家長以為早教就是提前學習英語、識字與數學。結果,導致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對小學開始就厭倦上學。調查表明,我國小學生的厭學情緒呈低齡化,厭學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學的調查表明,小學一小年級的厭學率兩年內上升了7個百分點。厭學者大都過早接受知識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輸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長的教育,開發智力是應該的,但學知識還不是它的目標。
誤解之三
教育內容的誤解。目的的失足必須導致學習內容的偏失。有些家長讓孩子很早就學寫識,讀英語,學畫畫,學鋼琴。但你看看周圍那些過年學習十八般武藝的孩子,長大了有幾個學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鋼琴就想離開。過于緊張的幼兒早期教育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還會阻礙孩子其他技能的發展。雖然還不能確切知道各種知識信息是怎樣進入兒童大腦的,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當兒童心情不愉快時,記憶的大門是不可能打開的。父母花一個小時的時間用提示卡片來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這一小時里他就什么也沒有學到。
誤解之四
教育方式的誤解。中國人長期習慣了灌輸式教育,80后父母們自己是被灌過來的,也無形中接受了這些模式,雖然他們反對灌輸,但又做不到不灌輸。對話,互動,這才是早教的本質。但我們接觸的博士父母也習慣于對孩子進行灌輸。并不說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錯誤早期教育
對早期教育的無知,讓中國的孩子們深受其害,他們沒有了幸福的童年。更讓人擔心的是,錯誤的早期教育讓我們的孩子們在人格、情感、心志、精神層面缺乏感受力,對美、對愛、對善,缺乏熱愛。這才是教育的最大失足。
早教誤區
不準掰手指數數
有些父母,在教寶寶數數時,看見他們掰著手指頭數,就會要求他們放下手,要求心里記,覺得掰著手指頭數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的智力開發。心理學家說,這種教寶寶數數的方法并不科學。
正確做法:數數時不妨讓他們數數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讓他們從具體的東西開始。
過分溺愛
有時候,父母的精心呵護反而會“傷”了寶寶。
【五大早教的誤區】相關文章:
4大早教誤區01-25
謹防12大早教誤區05-29
四大早教誤區別亂闖06-09
關于早教的誤區07-04
孩子早教的誤區07-28
寶寶早教的誤區07-30
關于人們對早教認識的五大誤區09-15
常見的早教誤區匯總09-09
早教誤區及正確演示05-16
早教的誤區有哪些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