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謹防12大早教誤區(qū)
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早教的巨大作用,但是在早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我們就會走進一起誤區(qū),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這些誤區(qū),大家看看自己有沒有走進去呢?
1.完全照書本養(yǎng)孩子
許多年輕父母多數(shù)以書為標準喂養(yǎng)孩子,有的過分認真地執(zhí)行書本上的要求,認為這樣才是科學的。比如書上說8個月會爬、1歲半會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寶寶不會,就異常著急,以為是寶寶的智力發(fā)育有問題。其實,書本上的知識和要求不一定與孩子的實際情況相符。有的可能說話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個寶寶的成長路線都是不一樣的。
正確做法:把書作為參考,一旦覺得寶寶與書上說的哪點不一樣時,不要著急,綜合考慮寶寶的發(fā)展,比如不會爬是不是因為穿得多啦,不會說話是不是因為沒給他說話的機會。
2.與出生不久的寶寶說話沒必要
父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語言發(fā)展有深刻影響。嬰兒聽覺研究專家發(fā)現(xiàn),嬰兒腦內的“聽覺地圖”大概到1歲左右完成,在此期間,給零歲嬰兒輸送越多的有意義的聲音,越能促進嬰兒腦內主管聽覺的神經(jīng)元的敏感性。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嬰兒獲得的詞匯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親對嬰兒說話的數(shù)量。
正確做法:當給寶寶穿衣服時,當給寶寶喂奶、換尿布時,要和寶寶說話,告訴他:“媽媽在給你換衣服,涼不涼啊?伸伸小胳膊、抬起頭”等等。也就是說盡可能地與孩子多說話,這是發(fā)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當?shù)搅艘欢〞r候寶寶的語言會突然爆發(fā),于是很多話都會說了。
3.以孩子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飯時,有好吃的要先給寶寶,寶寶要愛吃哪樣,父母就不能動。這樣一來,寶寶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正確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愛吃的東西,他會哭鬧,而且寶寶會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也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只有自己重要。這樣的寶寶會變得不懂分享,不懂愛。
正確做法:把寶寶看成是家庭成員之一,吃東西時,無論父母愛吃與否,也要讓寶寶分給每人一份,讓寶寶學會分享,懂得關愛。
4.過分溺愛
有時候,父母的精心呵護反而會“傷”了寶寶。比如,有些父母,總怕寶寶走著會摔倒,會累著,于是喜歡用車推著寶寶或是抱著寶寶。這樣一來,寶寶活動量小,協(xié)調能力、大肌肉的鍛煉都不夠,活動能力就特別差。寶寶吃飯、穿衣、收拾玩具,家人總是包辦代替,會造成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寶寶和小朋友發(fā)生爭執(zhí),父母挺身而出,為寶寶討公道,這種看似對寶寶的愛,會使寶寶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對外面的社會。
其實,孩子有著驚人的適應能力。他們需要運動和交流,甚至稍微還要有一點冒險,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掘他們身上的各種潛能。
正確做法:放開手,讓寶寶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飯、摔倒后自己爬起來,能使寶寶更快樂,更有成就感。
5.過分專制
有的父母認為管教寶寶,就要從小做起,讓寶寶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寶寶想要紅色的玩具,媽媽卻認為綠色的好看,于是買下綠的。寶寶想看天線寶寶,媽媽卻認為另外的歷史故事更有意義,一切都是家長做主,寶寶沒有任何可選擇的余地,不聽話就會挨批評。日久天長,寶寶就會變得畏畏縮縮,心里總是處于被壓制狀態(tài),從而局限了寶寶的智力發(fā)展,寶寶變得膽小、怕事。
正確做法:假如寶寶提出的要求合理,盡量尊重寶寶的選擇,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維強加給寶寶。
6.拔苗助長
有的家長對寶寶的智力發(fā)展和成長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寶寶的過程中操之過急,不遵循寶寶身心發(fā)展和智力成長的規(guī)律,“拔苗助長”,卻往往適得其反,造成寶寶負擔過重,難以適應壓力而產生消極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比如,有的家長讓2歲的寶寶學英語,讓3歲的寶寶背唐詩、做數(shù)學題,這種方法不值得推廣。
正確做法:對孩子來說,學就是玩,玩皮球鍛煉寶寶的眼、手、腳協(xié)調能力,玩積木鍛煉寶寶的創(chuàng)造力,玩插片鍛煉寶寶的動手、動腦能力。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識學習。
7.不準掰手指數(shù)數(shù)
有些父母、幼兒園老師,教寶寶數(shù)數(shù)時,看見他們掰著手指頭數(shù),就會要求他們放下手,要求心里記。心理學家說,這種教寶寶數(shù)數(shù)的方法,并不科學。
心理學家認為,2~5歲幼兒的數(shù)字概念發(fā)展,通常是由口頭數(shù)數(shù)開始,然后是點著實物數(shù),接下來孩子能夠推算出總數(shù),最后,才是根據(jù)抽象的語言數(shù)字拿取相等的實物。
幼兒掌握初步的數(shù)概念,需經(jīng)過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由具體到抽象是幼兒對周圍事物形成各種概念的一般認識過程。所以在教的幼兒數(shù)概念時,要從具體出發(fā)。從具體出發(fā),就是要從接觸具體的事物開始,從親自擺弄、接觸、看具體事物中獲得有關物體數(shù)量方面的感性經(jīng)驗開始。這種對數(shù)量的感性經(jīng)驗越豐富,就越有利于幼兒形成抽象數(shù)概念。
正確做法:數(shù)數(shù)時不妨讓他們數(shù)數(shù)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讓他們從具體的東西開始。
8.滿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寶寶想要某個玩具,想吃麥當勞,父母一定要滿足他嗎?不一定。無節(jié)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會讓寶寶覺得一切太順利,而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沒了。
正確做法:寶寶想要買某個玩具,可以對他說,假如堅持一周都去幼兒園,媽媽就買給你。要是寶寶想吃麥當勞,可以告訴他生日的時候在這里開生日PARTY。這樣讓寶寶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承諾,不能騙寶寶。
9.父母替寶寶道歉
二三歲的寶寶一起玩時,寶寶把別人打哭,這時有些父母會挺身而出,替寶寶道歉。這樣一來,寶寶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而且也沒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好。他長大后不會自己承擔責任。
正確做法:做錯的事情,父母要及時糾正寶寶,因為寶寶不知道哪樣做是正確的,哪樣做是錯誤的,正誤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訴寶寶打人是不對的,要向人道歉,讓他自己承擔后果,這樣才能讓他記住,明白對與錯。
10.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有些父母總是在教育寶寶上不能達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有分歧。總是出現(xiàn)媽媽懲罰孩子,爸爸替他說情;或者爸爸對孩子發(fā)火,媽媽為孩子辯護。有的父母因為教育寶寶的問題,還會互相指責,長此以往,孩子對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產生投機心理,誰護著他就找誰。
正確做法:作為夫妻雙方,在教育寶寶上要一致,私下多溝通,不要當著寶寶的面爭吵。當一個人教育寶寶時,即使說的不對,另一方也不要當著寶寶的面指責。
11.父母的沖突不會影響嬰兒
大多數(shù)爸爸媽媽都知道,夫妻當著學齡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緊張的事。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并不知道,當著初生嬰兒或尚不會說話的嬰兒爭吵,也會影響到嬰幼兒的思想或情緒。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當家庭中父母沖突升級時,8個月至2歲間的孩子都會變得非常著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間的沖突。2歲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間或陌生人之間的吵架場面后,會很快地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氣勢洶洶地說話和爭斗,行為舉止變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見,父母應盡量避免在任何年齡的孩子面前爭吵。
正確做法:當在寶寶面前時,父母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如果覺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門,當情緒平靜了再回來。不要當著寶寶的面大吵大鬧。
12.物質獎勵
獎勵孩子本質上并不是壞事,但是,你必須明智地去選擇何時何地用何種獎勵。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獲得物質獎勵,那么沒有得到物質獎勵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灰心喪氣,他們甚至會認為沒有物質獎勵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質刺激的確能對幼兒的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使孩子有高度的積極性,可是產生的效力卻是短暫的。家長只考慮物質刺激給幼兒帶來的短期效應,而未考慮給幼兒造成的危害。從長遠來看,這種手段注定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當幼兒受到多次物質刺激后,就會變得越來越依賴于物質刺激,甚至做一點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長應當慎用物質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勵的方法,給幼兒以精神上的激勵。
正確做法:當寶寶能按時起床,自己穿衣服時,父母要及時表揚,夸他:“你真棒!”或是親一親他。
【謹防12大早教誤區(qū)】相關文章:
4大早教誤區(qū)01-25
四大早教誤區(qū)別亂闖03-04
早教的12個誤區(qū)04-02
少兒學習英語謹防7大誤區(qū)03-04
孩子早教的誤區(qū)04-02
關于早教的誤區(qū)04-02
寶寶早教的誤區(qū)02-26
12個早教誤區(qū),你中招了嗎?03-20
如何避開早教的誤區(qū)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