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戲曲呼吸要領規則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戲曲呼吸要領規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戲曲呼吸要領規則
(一)
吸氣最好要讓別人看不出來,用鼻吸為主,嘴可以微張,切忌張大門拼命吸氣。這不是個外形問題,因為那樣是吸不深的,只能將氣吸在肺尖部(人的肺形狀是上尖下圓呈橢圓形)是怎么也吸不多的。吸氣當然不宜過多,但太少了也不行。把氣吸在肺尖的人,還常常自以為吸得很滿。其實,這是滿而不多。猶如用小酒杯盛水。吸在上部,吸得滿滿的(相對於肺尖的空間來說),不僅憋得慌,并且一張嘴,氣很快就會全部跑光。所以,我們唱戲也是主張深呼吸的。用鼻微吸,就能吸得深。要做到鼻微微一吸,腰圍和橫膈膜即有膨脹感覺,但千萬別去下死勁膨脹它。
(二)
要把氣穩在下面。即在吸氣使腰圍微微膨脹以後,唱時不能馬上松掉;在聲樂上叫“保持”。我對保持這個兩洋聲樂說法持一點保留意見。我認為這個提示不完整、叫人家把氣吸進去,保持住,那你還用不用氣,還唱不唱戲。其實我理解它也不是啟發人家去把氣保持住不動,而是提示歌唱者,悠著點用氣,下面保住一點,別一下子用光、可是我的確見過不少人,由于誤解而過份保持氣息發僵、所以我認為把氣吸下去以后,既不要有意識往上提(那就會用氣過多,把氣堵在上面),也不必拼命使勁把氣壓住,不讓它上來(那就無法唱戲)。而是讓其自然地沉在底下,不去理它。只要在用氣發聲時,能做到用多少拿多少就行、既不能把隊伍都集結到門口,準備向外街出去,也不能用繩子拴起來,一個也出不去。要自然沉穩按需供氣。供者去,不供者留,體會一下梅蘭芳先生說的“唱戲要心平氣和地唱”就能理解到沉氣保持的自然狀態了。
(三)
“保持”無非是攢氣。我們對“保持”除了不能產生誤解為講保持就盡量屏住不能動用外,還要看到它只是“攢氣”(節約用氣,留有余氣)的一個部份。它是管下面的,上面還有一個部份,對節約用氣也有很大關系。例如:聲帶、嘴唇等上部器官,也有攢氣的作用。它們的任務是擋。如果一個演唱者上下配合好,那么門口(上面)擋,裹面(下面)拽,那將能很輕松地做到攢氣。有的人單靠下面拽,拽的力量倒是很大,可惜上面漏氣,更談不上擋氣。尤有甚者,由於對戲曲演唱聲樂技巧掌握得不夠正確,為了追求藝術效果(諸如噴口、口勁之類)有意識地把大門敞開不算,還推波助瀾地送它一把,這不但和保持在唱反調,并且單靠下面保持,常常也是保持不住的。這種人如果專練氣息保持,一般是很難練好的。時間長、進度慢,即使練好以后,下面力量大了,大到你上面怎么折騰也很難拽得動,這時,當然能唱得好些,但這種人唱出來的聲音,顯得沉重費力,藝術效果也不夠靈活。它的原理是,盡管上面沖的力量大,但下面拽(保持)的力量更大。依我看,這都是學了京戲的上面(指唇、舌、齒、牙,喉)等肌肉的動作而出的毛病。因為戲曲除了講要用丹田氣外,對用氣不會講出別的什麼要求來了,到是上面花樣很多,而這些花樣里面,有很多極易破壞氣息的平衡沉穩。所以,要攢氣,要保持足夠的氣息,不使一次用光,除了下面拽的力量,還要注意上面擋氣能力的培養。要培養擋氣的能力,可以從歌唱時氣息的感覺入手。當氣息從氣管通過聲帶擋氣(第一關)上來以后,主觀上不要把它就往口腔前面送出去,而是讓它通過咽管上升,形成空氣柱進入頭腔,這樣一來氣息不僅不會“磕桶兒倒”,能夠保存,使下面不需要花那麼大的力氣去拽住(就用不著把腰圍繃那麼死),而且聲音馬上有了豎著的感覺,就會有戲曲傳統中所講的“立音”。這時你再用噴口也好,加強口勁也好,就會噴而不漏(氣)了。這樣說,大家可能還不太理解,即噴了怎麼能不漏呢。介紹你做一個練習,用手掌放在你的嘴前方適當的距離,別太遠也不要太近,你唱時如果覺得有熱氣呵出,使手掌發熱,就是你在漏氣。你的聲音就進不了頭腔,也立不起來。如果沒有發熱的感覺,你的聲音馬上就會集中。功夫越深,你手就能靠得越近。西洋聲樂理論中曾說過,一個好的歌唱家,面對著一支點燃的蠟燭歌唱時,燭光是不會晃動,就是這個道理。從上所述,有了上面擋氣的感覺功夫,下面保持的負擔要輕得多。但也不能反過來全靠上面,而下面保持的力量一點也沒有。如果下面毫不保持,任聽氣磕桶兒上街,單靠聲帶來擋氣,作為大門口糾察的聲帶,是會不勝負擔的,這樣很容易使聲帶發生病變。
(四)
呼吸和擋氣保持有關。還有一個問題要講,就是我們在唱的時候,不但不能在主觀上拼命地把氣往外送,需要擋氣。這還不夠,還須要在呼氣發聲時,保持一種吸氣的感覺。這比擋氣更積極,不是消極地擋而是往回趕。這是因為人的呼吸是由兩組肌肉群來進行分工的,一組叫吸氣肌肉群,專管吸氣。一組叫呼氣肌肉群,專管呼氣。歌唱時要使氣息順暢自然地流出,就必須使兩組肌肉群同時工作,處於基本平衡的狀態。為什麼說基本平衡呢?如果兩力相等絕對平衡,氣息就處在靜止的狀態,無法歌唱。所以歌唱時,雖然兩組肌肉同時工作,但作為吸氣肌肉群的力量,應略小於呼氣肌肉群,處在且戰且退的狀態。猶如想將一只豎著的竹梯輕輕地放平在地上,必須一面放梯子,一面托著。上托的力與地心吸力,也是相反方向的兩個力,這時如果兩力平衡,梯子下不來。托的`力一定要比重力小些,且托且讓,最后才能安然地把竹梯放平。不懂這個道理的人,常常不去注意在歌唱時保持吸氣的感覺,只顧呼氣,由於沒有人托著,這個竹梯就砰然倒下。這對一般人來說,歌唱大多需要注意吸氣肌肉群的積極作用,而不需要再去注意呼氣肌肉群的活動。因為呼氣肌肉群已經是夠積極的了,甚至於力量太大,所以要取得呼吸的基本平衡,達到攢氣保持的目的,根本不再需要從兩方面肌肉活動來考慮他的平衡,而只需要注意加強吸氣的感覺就行。我在上聲樂課看到這種情況時,常常啟發學員說“朝裹吸著唱”。就這一句有時就能給歌唱者填平補缺,取得明顯的效果。其實,氣哪里會朝里吸,仍是往外呼。由於加強了吸氣肌的力量,氣息基本平衡。做到以上要求,戲曲里拖長腔也就不成問題了。這種用氣狀態,也就是我前面所說的第三種狀態,不進不出的狀態,相對穩定的狀態。它不僅適用于拖長腔,在某些流派的發聲及潤腔中,也經常運用。
(五)
唱戲總不能一口氣到底,所以一定要學會換氣。特別是甩大腔、長腔的時候,有的需要延續幾小節。換氣的涵義基本上是指在行腔過程中極短暫地略一停頓來進行呼吸。只要有了過門,不管過門大小,它的意義就不一樣了,那是告一段落終止以后重新再起,不叫換氣。因此,換氣就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在戲曲唱法中,換氣方法種類很多,也極為考究。但其最難的要算偷氣(有的劇種叫暗氣)。偷氣就是換氣時不要讓人察覺。這裹我給大家介紹三種辦法:
(1)
在演唱一句腔快到結尾的時候;總是要收聲歸韻的,這時你如能順著氣息,逐漸減弱,把嘴慢慢合攏,在聲音尚未停止時,就用鼻起動,興起一個用鼻吸氣的勢頭,等到聲音停止以後,你幾乎同時或是在聲音剛停止的剎那間用鼻子微微一吸,下面橫膈膜同步地一脹,你就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將氣吸好,又能幾乎連續地再發下面的聲音。這個動作雖然微小、簡單,但必須在上面講的慣性的基礎上才能做到,它的巧妙恰恰是和那些收聲歸韻后,停止下來,再去吸氣的辦法相反,又快又不費勁兒。
(2)
在演唱過程中,忽然改變一下氣息的走向,也能得到偷氣的感覺和效果。對於這種辦法,究竟氣進去了沒有,進去了多少,誰也不知道,誰也說不清。但它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延長你拖腔的時間,確是事實。比如:在唱5.672 776旋律時(這種旋律西皮、二黃里都有)如果你想把最後一個6音拖長些,唱得飽滿些,你可以在第三拍兩個“7”的前一個“7”字上,向外加重,把它唱成強音,然後,突然把第二個“7”音向里收回去唱輕,即完成了這種偷氣感覺的過程,你如不信,可試把兩個“7”音,都唱成向外推,不改變它們的方向,你肯定會感到最后的6音難以拖長。這個辦法常被名家運用在唱腔中有附點音符的地方。如:207
727.6譜中。我寫明有換氣符號的地方,就是運用這種偷氣辦法最好的地方。在“7”上向外加重,在附點音符后面的延”音上突然收回唱輕。有時在原譜并沒有附點音符的地方,用上了這一辦法來偷氣,常常會人為地加上了一個附點,好在戲曲的唱腔是留給演員很大的再創作余地的。
(3)
在一個音符拖長音時,借頓挫的處理機會來偷氣。比如:老生倒板常見的尾腔3主蘭::2或.:6晝魚15如果這時你的氣不夠了,你千萬不要把嘴并起來吸氣。因此時氣息尚未完全停止,會出現歸韻收聲的感覺。若連收三下聲,連歸三下韻,該多難聽。應該在聲音斷下來以後,要保持一種渾身一切包括心臟和呼吸都幾乎停止的那種感覺。為什麼要這樣呢?一來可以使你保持你原有的口型不動,以便接著唱時不會“撇(piǎ)掉”造成翹轍。二來這時你關上嘴吸氣,然後再張開嘴唱,也是來不及的。所以,當你能做到在聲音停止後,渾身都保持靜止的感覺時,只要注意把肚皮稍微一松(實際是膈膜)好像喘一下氣,你就可以繼續再唱下去了。這個偷氣的辦法,如果做得純熟,可以無休止地把斷音唱下去。我在各地講課做這種偷氣示范時,總是一連做很多個斷音,然後問大家,你們看我還能斷下去嗎,如果我不換氣,我能連著唱這麼多的斷音嗎。
有人說戲曲換氣有幾十種,我看沒有那麼多。而且不同的換氣方法當中,都有大同小異之處。比如,我前面介紹的第三種辦法,你如果說它是傳統裹的“歇氣”也是可以的。所以我在本書襄就不對傳統的其他諸如:壓氣、鉤氣、歇氣、就氣……等方法來一一進行解釋了,但後面想把氣口和換氣的關系、區別,以及什麼叫氣口講一下。根據京劇來說,有氣口的地方,有換氣的也有不一定換氣的,實際上,可以說氣口是一種頓挫,猶如文章裹面的標點一樣。因此,所謂氣口的好壞,就不能單單理解為換氣辦法的好壞。而還有個氣口的設置問題,如逭一氣口設置得好,還是不好,是少了一個氣口還是多了氣口,都能對唱腔的藝術效果發生影響。并且氣口設置的特定規律,是形成流派特色的一個重要因素。反過來說,你氣口的設置雖很恰當,但你換氣的方法很拙劣,戲曲界也會籠統地說你氣口不好的。故氣口二字嚴格地講,它應包含換氣的方法及換氣點的設置,它是屬於一種創作手段。故學者不可不慎。至於說有些演員年紀大了,氣不夠了,而多設置了一些氣口,多換幾口氣,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有些演唱技術高超的人,非但不讓你覺著氣口太多,由於處理得好,反而會使你聽起來頓挫有致。但道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是很難做到的。
(六)
根據以上一些關於呼吸的說法,大家會得出一個印象,就是吸氣一定要吸得深些,并且吸進去以后,在唱時要設法保持。這當然是很有道理的,但前面我提出了保持不能太死,現在我還要提出一個吸氣也不能太深的問題,太深就有像拔蘿卜那樣,有拔不上來的可能。這個問題在歌唱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說越深越好。有人則認為不宜太深。我同意后一種意見,理由還是唱戲曲要靈活。另外還要補充說明的是,唱戲的氣不僅不能太深,并且它也不是一直沉在底下不動的。有的隨著唱腔的需要,就是要上來一點(相對的淺一點),或是下得更深一點。按俞振飛老先生的說法,下去時氣可到腳根。美國最新聲樂理論說法,則有前到盆腔,后到尾間骨之感覺。但這種相對的上升與前面所說的那種氣浮上胸是不一樣的。這雖然適當地上升了一點,但仍然是保持著一種對抗的力量,而不是全部吊起來,是兩種對抗力量的轉移。一九八七年我在瀋陽全國民族聲樂研討會開幕式上做學術報告時,同志們給起了個名字叫“焦點轉移”。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好比生活里兩個人在扶梯上摔跤,雙方糾纏在一起,誰也推不倒誰,邊打邊在扶梯上移動的情形一樣。我們唱戲曲在移動對抗力量的焦點時,就要像那兩個相打的人一樣,不管上、下都要糾著,使其保持對抗和平衡。當然,和前面說過的呼氣肌肉群和吸氣肌肉群的道理一樣,總有一方力量稍大,一方稍弱,才能在扶梯上上下。不然又不動了。唱戲曲的人如能把氣練到這種地步,他將不僅能升降靈活自如,使聲音變化多彩,隨時給人以穩定的感覺。并且也不會由於呼吸焦點的移動,而產生各種毛病。造就叫做氣息的“調節”!罢{節”都是在聲音絕對連續時進行,與換氣或氣口是不同的。那當然也是一種調節,但它們總是在聲音間斷時進行。而這裹是指相對地把氣保持在下面而言。
【戲曲呼吸要領規則】相關文章:
薩克斯學習時的呼吸要領08-04
呼吸瑜伽入門動作要領知識11-05
瑜伽呼吸法的基本要領06-01
簡單呼吸減肥瑜伽動作要領07-12
什么是戲曲05-16
潛水的技術要領08-25
短跑的技術要領10-16
象棋的技術要領09-20
網球發球的要領07-14
模特禮儀要領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