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硬盤散熱不良會引起死機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了解過電腦操作的相關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電腦超頻作用以及注意事項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硬盤散熱不良會引起死機
硬盤廠商推出的硬盤產品運轉速度越來越快,讀寫資料的性能表現較佳,但如果沒有妥善做好散熱處理,很容易影響電腦系統穩定性,加上電腦加裝設備越來越多,容易妨礙硬盤高熱順利排出,可能使電腦莫名其妙地死機。
高轉速硬盤運轉產生的高溫皆在安全范圍內,但使用者若觸碰硬盤外殼,會發現高溫真的有點嚇人,不過,玩家只要替硬盤加裝一組約40~50元的硬盤風扇,就可有效解決其散熱問題。
一般來說,轉速在5400轉左右的低速硬盤產品運轉溫度不高,加裝風扇效果不大,除非玩家電腦機箱中塞了太多內置設備,怕因此影響系統散熱,才須加裝硬盤風扇;若使用轉速每分鐘7200轉以上的中高速硬盤,專家強烈建議加裝硬盤散熱風扇,以免系統因高溫而不穩定。
安裝硬盤風扇前,得先把硬盤拆卸下來,此時可發現硬盤機底部有預留6個螺絲孔,把風扇所附的螺絲裝在硬盤底部即可。當風扇固定好后,記得把風扇電源插頭接在硬盤電源插孔上,使風扇與硬盤可同時運作。硬盤的數據線也要一并接上,如此即完成硬件安裝。不要急著蓋上機箱,先開啟電源檢視硬盤與風扇是否能運轉,再關閉電源將機箱組好。
有些電腦機箱會僅剩剛好安裝單顆硬盤的空間,無法容納風扇,這時使用者可將硬盤風扇安裝在硬盤固定架下方、隔著架子緊貼硬盤,雖有時會影響一點散熱性能,但對電腦操作穩定性仍有幫助。
固態硬盤與傳統硬盤優勢
隨著固態硬盤價格的下降,這個科技新寵逐漸進入千家萬戶,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跟風,人家說固態硬盤好,那我也就去買一塊,那到底好在哪里?與傳統硬盤相比,都有哪些優勢呢?
1.啟動快,沒有電機加速旋轉的過程。
2.不用磁頭,快速隨機讀取,讀延遲極小。根據相關測試:兩臺電腦在同樣配置的電腦下,搭載固態硬盤的筆記本從開機到出現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載傳統硬盤的筆記本總共用了31秒,兩者幾乎有將近一半的差距。
3.相對固定的讀取時間。由于尋址時間與數據存儲位置無關,因此磁盤碎片不會影響讀取時間。
4.基于DRAM的固態硬盤寫入速度極快。
5.無噪音。因為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某些高端或大容量產品裝有風扇,因此仍會產生噪音
6.低容量的基于閃存的固態硬盤在工作狀態下能耗和發熱量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產品能耗會較高。
7.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沖擊、振動。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筆記本電腦發生意外掉落或與硬物碰撞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8.工作溫度范圍更大。典型的硬盤驅動器只能在5到55攝氏度范圍內工作。而大多數固態硬盤可在-10~70攝氏度工作,一些工業級的固態硬盤還可在-40~85攝氏度,甚至更大的溫度范圍下工作。
9.低容量的固態硬盤比同容量硬盤體積小、重量輕。但這一優勢隨容量增大而逐漸減弱。直至256GB,固態硬盤仍比相同容量的普通硬盤輕。
固態硬盤目前最大的不足是價格高,相對普通硬盤,價格方面沒有任何優勢,用戶在使用的時候其實感覺應用差距也不明顯,另外固態硬盤容量小,無法滿足大存儲數據需求。不過隨著技術的改進,未來固態硬盤前景還是必然趨勢的。
硬盤盤片知識
潤滑層和碳覆層器機械和化學保護作用,保護下面的磁性層;磁性層通常為一層多層膜結構,常用材料有CrCoTa,CoNiPt,CrCoPtTa;緩沖層能顯著提高磁性層的磁性能。基片的表面能、粗糙度影響緩沖層的生長,因此可通過對基片表面的精密加工來優化和改善磁性合金層的組織和性能。
盤片材料
盤片在工作與運輸過程中會受到許多力的作用,如盤片的重力、盤片的隨主軸高速旋轉而產生的離心力,高速旋轉時硬盤內空氣湍流對盤片的作用等;在硬盤運輸與攜帶過程中還會由于各種機械震動而使盤片受到沖擊。特別是筆記本電腦和其它使用硬盤的手提式電腦中,盤片除了受到正常的接觸啟動/停止過程所帶來的作用力外,磁頭對盤片的沖擊還會由于外界的震動而極度增大。這就要求盤片具有非常好的表面硬度和抗沖擊性。在整個盤片中,由于磁性層、襯層、潤滑層都是薄膜結構,基本上不具備必要的力學性質,因此盤片的機械性能主要由基板提供。因此選用的基板材料必須具備一定的力學強度與表面硬度。
盤片以較高的轉速旋轉有利于硬盤快速讀取與寫入數據,但隨轉速的提高,硬盤內空氣湍流對盤片的作用會急劇增大,盤片在此作用下會產生不規則振動,這種振動對盤片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并且振動的振幅隨主軸轉速增大而增大,當轉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時,盤片會扭曲變形,是整個硬盤損壞。目前普通硬盤的轉速為5400轉/分鐘,部分高檔硬盤轉速已達到7200轉/分鐘,IBM公司及日本日立公司等都發布了轉速達到2000轉/分鐘的硬盤,下一步轉速將項向14000轉/分鐘發展,那時盤片受到的作用力將更大。由于材料的抗彎性能及共振頻率與彈性模具有關,為了得到較高的轉速,基板材料需具有較大的彈性模量。
Al合金基板材料
硬盤大部分都是采用Al合金基板。Al合金退火后,其硬度僅為0.9GPa,彈性模量僅為70GPa。因為Al合金自身的力學性能不夠,無法抵抗磁頭高轉速帶來的力學沖擊,所以在Al合金上增鍍了一層NiP來增強其力學性能。
但是NiP層表面結構凹凸不平使得磁頭的飛行高度無法降得太低,當硬盤磁盤表面具有波度時,磁頭就會隨著高速旋轉的存儲器硬盤的波動上下運動。如果波度超過一定的高度時,磁頭就不再能隨著波度運動,它就會與磁盤基片表面碰撞,發生所謂的磁頭壓碎,導致磁盤設備發生故障或讀寫信息的錯誤。另一方面當存儲器硬盤表面上存在數微米的微凸起時也會發生磁頭壓碎,相反,當硬盤表面存在凹坑時就不能完整地寫入信息,由此導致所謂的“比特缺損”或信息讀出的失敗。最近為了適應超高存儲密度,磁頭與硬盤磁面之間的距離已經減小到10nm以下[5] 。因此,在盤片表面拋光中,就要求制造出能夠使磁頭浮動高度更小、沒有突起、劃痕和凹坑的光滑表面。
玻璃基板材料
為了進一步提高硬盤驅動器的性能,人們希望得到一種更好的基板材料。玻璃,作為一種均勻致密的非金屬材料,首先被人們選為NiP/Al基板的候選者。玻璃的剛度比鋁合金大,適于制造薄盤,且可省卻NiP層的涂覆。最重要靜是玻璃宏觀均勻的,在拋光過程中無塑性形變,能夠得到非常光滑的表面,這就保證磁頭飛行高度可以做得更低,從而為提高盤片面積密度提供可能。
但由于玻璃是一種脆性材料,應用于高速旋轉驅動器中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玻璃表面裂紋擴展造成玻璃開裂的可能性。通過離子交換可以在玻璃表面產生一個壓應力層,從而鈍化裂紋尖端,阻止裂紋擴展,為了改進玻璃基扳的缺陷,人們又考慮采用微晶玻璃作為硬盤基板。微晶玻璃通過對特定化學組成玻璃的控制晶化而得到的多相固體。微晶玻璃具有高均勻的顯微結構,無氣孔且在玻璃向微晶玻璃轉化過程中體積變化小,因此它具有優良的表面特性、力學性能、熱穩定和化學穩定性,其強度與韌性都比其母體玻璃好;同時微晶玻璃的一個特點是其性能不僅與原始玻璃的化學組成有關,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玻璃的熱歷史,這使得其各項性能在很大范圍內具有可調節性,有利于滿足不同環境的要求。
如何選購硬盤
硬盤是電腦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不僅價格昂貴,存儲的信息更是無價之寶,因此,每個購買電腦的用戶都希望選擇一個性價比高、性能穩定的的好硬盤,并且在一段時間內能夠滿足自己的存儲需要。速度、容量、安全性一直是衡量硬盤的最主要的三大因素。更大、更快、更安全、更廉價永遠是硬盤發展的方向。選購硬盤首先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考慮:
(一)、硬盤容量
硬盤的容量是非常關鍵的,大多數被淘汰的硬盤都是因為容量不足,不能適應日益增長海量數據的存儲,如果說速度慢一點還可以等待的話,要是空間缺乏可是更令人頭痛的事。硬盤的容量多大也不為過,在資金充裕的條件下,應盡量購買大容量硬盤,這是因為容量越大,硬盤上每兆存儲介質的成本越低。
原則上說,在盡可能的范圍內,硬盤的容量越大越好,一方面用戶得到了更大的存儲空間,能夠更好地面對將來可能潛在的存儲需要,另一方面容量越大硬盤上每兆存儲介質的成本就越低,無形中為用戶降低了使用成本,這一點對于那些從事圖形圖像處理、音頻語音識別和多媒體技術應用等工作,要求海量存儲空間的用戶尤其重要。但是并不是對所有用戶都是如此,譬如為辦公室里應用于一般辦公的PC配備一只超大容量的硬盤就多少有些“奢侈”了,而普通的家庭用戶,由于資金的限制,不可能購買容量很大的硬盤,但是在當前至少也應該購買80GB以上的硬盤。
目前推動硬盤容量飛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于以下兩點:
一是隨著網絡應用的日益發展,各地電信網絡不斷增容、升級,網絡用戶能享用到越來越大的帶寬,上網速度越來越快。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從網上下載的數據量也會劇增。這個數量是用傳統電話線及普通Modem所不敢想象的。例如,有線電視Modem以及衛星鏈路技術可提供每秒30至40兆位的數據傳輸速度。上網幾十分鐘,拉回數百兆的文件只是小菜一碟。有些觀察家聲稱Internet具有一種"增殖效應"。根據他們的預測,對于網上存放的任何東西(數據)來說,隨著遍布全球的用戶不斷下載各種軟件、圖片、資訊、視頻以及游戲,同樣的東西會被數以千百次地重復下載,最終躺到用戶的硬盤里。盡管他們認為這種效應會產生一些"浪費"。但無法回避的一個事實是,隨著家庭用戶享受的帶寬越來越高,大型文件的下載會變得更加容易,相應對硬盤容量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
二是數字媒體內容快速增長,一些"存儲密集型"的多媒體應用也在刺激大容量驅動器發展。這些應用包括數碼電視、照片、電影以及音樂等等,它們均對系統的存儲能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分析家預測這些應用會變得越來越流行,而且會成為持續刺激硬盤擴容的一項重要因素。下面來看看為滿足這些令人激動的數碼應用的要求,需要準備多大的硬盤空間:
·電視:每小時13GB(采用miniDV格式)
·音樂:每輯50MB(采用MP3格式)
·電影:每部4GB
(二)、硬盤速度
由于硬盤的讀寫離不開機械運動,其速度相對于CPU、內存、顯卡等的速度來說要慢得多,從著名“木桶效應”來看,可以說硬盤的性能決定了計算機的最終性能。
硬盤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轉速、緩存、平均尋道時間和接口類型,在內部傳輸率(磁頭→緩存的速率)成為瓶頸的現在,僅僅提高外部數據傳輸率(改進接口類型)對總體性能的影響不大,因此,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硬盤的速度只決定于其轉速、緩存大小和平均尋道時間。
1.主軸轉速
轉速是影響硬盤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是5400rpm(每分鐘轉數)和7200rpm的硬盤。不宜選用低于5400轉的產品,7200轉的如果質量穩定應優先考慮。
2.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磁頭從得到指令到尋找到數據所在磁道的時間,它描述硬盤讀取數據的能力,以毫秒為單位。作為完成一次傳輸的前提,磁頭首先要快速找到該數據所在的扇區,這一定位時間叫“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SeekTimes)。這個時間越小越好,一般要選擇平均尋道時間在10ms以下的產品。
3.內部數據傳輸率
即磁頭到硬盤的高速緩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度,這可以說是影響硬盤整體速度的瓶頸。如今各品牌的主流硬盤,容量差不多,平均尋道時間相差不大,轉速也多為7200轉,高速緩存為2MB左右,外部數據傳輸率都采用UltraDMA100技術,可是內部數據傳輸率卻因品牌及型號不同而呈現較大的差異。選購硬盤時不要忽視對內部數據傳輸率的關注。
數據傳輸率分為外部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Rate)和內部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外部數據傳輸率指硬盤的緩存與系統主存之間交換數據的速度,內部數據傳輸率指硬盤磁頭從緩存中讀寫數據的速度。在這項指標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為單位,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轉換成MB/S(兆字節/秒),就必須將Mbps數據除以8(一字節位數)。例如最大內部數據傳輸率為240Mbps,但如果按MB/S計算就只有30MB/s,遠不到硬盤接口的100MB/s。因此硬盤的內部數據傳輸率就成了整個系統瓶頸中的瓶頸,只有硬盤的內部數據傳輸率提高了,再提高硬盤的接口速度才有實在的意義。
4.接口方式
現在常用的硬盤基本都采用的是DMA 100/133或SATA、SCSI的接口方式。要注意SCSI硬盤接口有三種,分別是50針、68針和80針。我們常見到硬盤型號上標有“N”“W”“SCA”,就是表示接口針數的。N即窄口(Narrow),50針;W即寬口(Wide),68針;SCA即單接頭(Single ConnectorAttachment),80針。其中80針的SCSI盤一般支持熱插拔。
5.高速緩存
高速緩存的大小對硬盤速度有較大影響,當然是越大越好,目前最大已達8MB以上。不應低于2MB。
6、安全性
硬盤作為存放信息的主要場所,所存放信息的價值往往要遠高于其產品的價值,硬盤的穩定可靠性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要注意品牌的口碑及是否采用了前面談到的SPS等數據保護技術。
(三)、選購硬盤時需注意的其他問題
1、平均潛伏期(averagelatency):指當磁頭移動到數據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數據塊繼續轉動(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頭下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
2、道至道時間(singletrackseek):指磁頭從一磁道轉移至另一磁道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
3、全程訪問時間(maxfullseek):單位同樣是毫秒(ms),指磁頭開始移動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數據塊所用的全部時間。
4、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access):指磁頭找到指定數據的平均時間,單位為毫秒(ms)。通常是平均尋道時間和平均潛伏時間之和。注意:現在不少硬盤廣告之中所說的平均訪問時間大部分都是用平均尋道時間所代替的。
5、突發數據傳輸率(burstdatatransferrate):也叫外部數據傳輸率(externaldatatransferrate),單位為MB/S。指的是電腦通過數據總線從硬盤內部緩存區中所讀取數據的最高速率。在廣告或硬盤特性表中常以數據接口速率代替。
6、MTBF(連續無故障時間):指硬盤從開始運行到出現故障的最長時間,單位是小時。一般硬盤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時。這項指標在一般的產品廣告或常見的技術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時可專門上網到具體生產該款硬盤的公司網址中查詢。
7、單碟容量:高的硬盤單碟容量至少可以為我們帶來兩大好處:一是使硬盤可以擁有更大的存儲容量。我們知道,3.5英寸的硬盤目前最多只能裝四張碟片,如果要增加硬盤的存儲空間,唯一的方法是提高單碟容量。提高單碟容量后,用同樣數目的碟片可以生產出容量更大的硬盤,能進一步控制硬盤的成本。第二大好處是可以有效地提高硬盤的內部轉輸率。在磁盤轉速和磁頭的操作速度不變的情況下,相同的時間內磁頭所能訪問到磁盤的區域是一定的。而單碟容量提高后,碟片上的數據密度更高,單位面積上所記載的數據量也得以提高,相應的在單位時間內磁頭能夠存取到的數據信息也更多。
8、發熱及噪音問題。硬盤的表面溫度指硬盤工作時產生的溫度使硬盤密封殼溫度上升情況。這項指標廠家并不提供,一般只能在各種媒體的測試數據中看到。硬盤工作時產生的溫度過高將影響薄膜式磁頭(包括MR磁頭)的數據讀取靈敏度,因此硬盤工作表面溫度較低的硬盤有更好的數據讀、寫穩定性。若硬盤散發的熱量不能及時的傳導出去,硬盤就會急劇的升溫,一方面會使硬盤的電路工作在不穩定的狀態,另一方面硬盤的盤片與磁頭長時間在高溫下工作也很容易使盤片出現讀寫錯誤和壞道,而且對硬盤使用壽命也會有一定影響。好在隨著技術的發展,如今市場上大多數硬盤的發熱量都有漸小之勢了,這一點現在不必過于擔心。噪音對單個硬盤而言沒有大的影響。不過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時聽到從機箱里發出的一陣陣硬盤響聲,聲音太大的,會弄得你心煩不安。當然是越“安靜”的硬盤越受歡迎。
9、超頻問題。要穩定超頻,除CPU外,其它設備也是決定能否穩定超頻的因素,硬盤就是其中之一。在很多情況下不能超頻,往往是由硬盤造成的。尤其在非標準外頻下,硬盤的數據傳輸率也會隨之上升,硬盤自身承受不了,就有可能出現不正,F象,如不能進入Windows等,更嚴重的還會搞得數據丟失、系統被破壞。所以各位打算拿機器來超頻的朋友選購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
對66MHz總線來說,當總線(BUS)頻率超到75、83MHz時,IDE總線將以超負荷13.6%、25.8%的頻率運行;對100MHz總線來說,超到112、124、133MHz時,IDE總線將以超負荷12%、24%、33%的頻率運行。因此超頻對硬盤的考驗苛刻到幾乎可以致命的地步,一旦失敗則可能會損壞硬盤中的數據和物理介質。
10、假貨問題。嚴格說硬盤產品并不存在假貨的問題。但市場仍有一部分經銷商常常在硬盤上;ㄕ袑τ脩暨M行欺詐。一是將老一代的產品以新產品的價格賣給用戶;二是市場上銷售的硬盤,有可能由于運輸或者其它環節的問題,其中的少部分在品質上可能會有一些瑕疵(比如有少量壞道),而有些經銷商將這些產品賣給那些不太懂行的用戶,一方面侵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為用戶的使用埋下了隱患,三是水貨問題,目前市場上有一些沒有經過正常報關手續的硬盤,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貨”,按理說,這些產品和那些經過正常報關手續的同型號硬盤在性能、質量上沒有什么差別,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渠道”,這些產品沒有可靠的質保,雖然比正規渠道的相同產品便宜一些,但是“三年質!弊兂闪恕耙荒曩|保”,有些經銷商雖然也對這些產品做出了“質保三年”的承諾,但是這根本不可能得到落實,用戶們要避免購買這一類產品。
【硬盤散熱不良會引起死機】相關文章:
電腦接入固態硬盤就死機09-24
發動機散熱不良的五大處理方法09-19
SATA硬盤數據線導致電腦死機的故障分析02-25
電腦為什么經常死機06-30
電腦散熱風扇的種類09-14
Linux系統死機解決方法01-22
電腦經常死機怎么辦09-21
電腦死機怎么辦09-29
電腦經常死機的原因有哪些10-18
固態硬盤與機械硬盤有什么區別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