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典舞的身韻
中國古典舞是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類別,起源于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一個具有民族性、時代性的獨立舞種和體系。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古典舞的身韻,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古典舞
中國古典舞,起源于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許多武術、戲曲中的動作和造型,特別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強調呼吸的配合,富有韻律感和造型感,獨有的東方式的剛柔并濟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國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韻、身法和技巧。身韻是中國古典舞的內涵,每個舞蹈的韻味不同,兩個人跳同樣動作,韻味都不同。身法則是指舞姿還有動作。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強調“形神兼備,身心互融,內外統一”的身韻。神韻是中國古典舞的靈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韻的真正內涵。
形
中國舞在人體形態上強調“擰、傾、圓、曲,仰、俯、翻、卷”的曲線美和“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氣質美。從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畫中不難看出這一點是由古至今一脈相承而不斷發展演變的。如秦漢舞俑的“塌腰蹶臀”、“翹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彎”、戲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陰陽面”“擰麻花”,中國民間舞的“輾、擰、轉、韌”等無一不貫穿著人體的“擰、傾、圓、曲”之美。
神
在中國舞身韻的基本動作要素中,神韻是一個異常重要的概念。神是泛指內涵、神采、韻律、氣質。任何藝術若無神韻,就可以說無靈魂。在古典舞中人體的運動方面,神韻是可以認識的,也是可以感覺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體味舞蹈所包涵的真實意境。
“心、意、氣”是“神韻”的具體化。在心這一概念中,強調內涵的氣蘊、呼吸和意念。可以說,沒了韻就沒了中國古典舞。沒了內心情感的激發和帶動,也就失去了中國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傳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運動,而恰恰是受內涵的支配和心理的節奏所表達的結果,這正是說明神韻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這一口訣形象、準確的表達了形和神的相互關系與內在聯系。
勁
“勁”即賦予外部動作的內在節奏和有層次、有對比的力度處理。中國古典舞的運行節奏與有規則的2/4,3/4,4/4式的音樂節奏不大相同。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緩、緊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自由而又有規律的“彈性”節奏中進行的。
“勁”不僅貫穿于動作的過程中,在結束動作時的勁更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戲曲、芭蕾舞、武術套路都是十分重視動作結束前的瞬間節奏處理,中國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幾種典型的亮相勁頭:“寸勁”一一體態、角度、方位均已準備好,運用一寸之間的勁頭來“畫龍點睛”;“反襯勁”──給予即將結束的體態造型的一個強度很大的反作用力,從而強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勁”──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體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律
“律”這個字它包涵動作中自身的律動性和運動中依循的規律這兩層含義。一般說動作接動作必須要“順”,這“順”是律中之“正律”,動作通過“順”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之感。“不順則順”的“反律”也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產生人體動作千變萬化、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動感。“逢沖必靠、欲左先后、逢開必合、欲前先后”的運動規律,正是這些特殊的規律產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審美性。無論是一氣呵成、順水推舟的順勢,還是相反相成的逆向運勢,或是“從反面做起”,都是體現了中國古典舞的圓、游、變、幻之美,這正是中國“舞律”的精奧之處。
拓展: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中的氣息訓練
在中國古典舞身韻的教學中,首先要接觸的就是“氣息”的訓練,這里的“氣息”是指人的生理“氣息”在形體動態中的藝術化投射。中國古典舞不僅以“氣息”作為外部姿態的某種推動力,即由人體內的深呼吸帶動肢體的運動和變化。中國古典舞身韻是由元素變化、發展而來,“提、沉、沖、靠、含、腆、移”等元素本身是與“氣息”不可分割的,而解決“氣息”的問題也是古典舞身韻教學中最本質的訓練目的,它作為“身韻”教學中的重要訓練內容而貫穿始終。
一、“氣息”與動作形態的配合
一切外部的動作、舞姿、體態、線路都稱之為“動作形態”,一切內在的氣韻、氣息、意念、神采都可以稱之為“韻”。中國古典舞身韻講究“神形兼備、身心并用、內外統一”,因此,身韻教學不僅在動作質地上有著嚴格的要求,還應該在韻律和美感上給予充分的啟發和體驗。在訓練中,當學生明確了“氣息”的要求,就會有利于他們改變為動作而動作,為模仿而模仿的被動現象。“氣息”也作用著肢體動作的過程,會直接影響著舞蹈風格的表現。“氣息”的形式、時機、節奏等也要隨著舞蹈肢體動作隨之調節。正確的“氣息”能使動作充滿活力并圓潤流暢,同時“氣息”的大小也會使人體外在形態產生變化。從而使動作更具有生命力,來增添舞蹈的魅力。可以說,氣息過程與動作表現過程是時刻聯系在一起的。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古典舞基本元素中由小的上下“氣息”造成了“提沉”元素,而加大上下“氣息”幅度就會將基本元素擴大成“含仰”。由此可見,“氣息”與中國古典舞中“形”的審美意識有著緊密關系。舞蹈除了需要正常的“氣息”和用身體動作來表現作品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作品的中心思想。
二、情感是“氣息”的原動力
情感表現是指將內部情感通過某種形式呈現與外部,以影響和作用于他人。“氣息”和表情是情感表現的基礎,想象是舞蹈表演的內在支柱。首先,“氣息”是因為人的情感而存在的,是在生命狀態下對情感信息的傳遞,是內在的具有穿透力的傳遞。通過想象進入情感狀態,用氣息和表情來傳遞內心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達到“身心一體、內外統一”的“無形”境界。對于一個舞者而言,“氣息”是很重要的修養之一,因為心與形的高度統一必須要有”氣息”的配合。如悲傷時氣息是長吸短吐,動律以旁提為主;高興時氣息是快吸快吐,動律主要以橫擰、閃、點為主;憤怒時氣息是短吸長吐,動律以立圓、凝、傾為主等。舞蹈表演藝術中的“氣息”是對生活的體驗、再現和升華。只有氣息流動在身體的每一個角落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感動。如何使內在“氣息”與情感相一致,使情感的表現在特定動作中得到體現,在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探索。
三、“氣息”與力的關聯
身體運動中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等“力”的形態,實際都是有“氣息”控制的。“力”通過“氣息”來展示,“氣息”又順“力”而來。在日常的教學及訓練中,對氣息的系統規范訓練是最為基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通常,氣息控制的長短直接影響著動作的力,它是動作力量產生的預備。例如,行如流水的控制力,亮相剎那間的凝聚力,或如明快灑脫的身段和富有彈性小巧的寸勁,這正體現了中國古典舞的“手眼身法”。通過控制呼吸的大小,可以運用它來貫穿舞蹈中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流暢度,從而找到舞蹈表演中肢體的“延伸感”,使舞者完美地做出各種舞姿,同時也牢牢地吸引住觀眾的視線和心理,利用這些手段,從而淋漓盡致地表現舞蹈作品。
完美的“氣息”運用有著它獨特的重要性,舞蹈是以肢體語言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門類,賦予舞蹈靈魂的是神和韻,“氣息”不僅僅給舞蹈人物形象以生命,還賦予了作品特有的審美傾向。把握好舞蹈“氣息”的正確運用,時刻在作品人物身上用神韻貫通,才能成功的塑造好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見正確的“氣息”運用方法在舞蹈中是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訓練環節。
【中國古典舞的身韻】相關文章:
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03-03
中國古典舞身韻的特征淺析04-03
關于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內涵03-28
論中國古典舞身韻的特征03-08
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審美與教學03-10
試論中國古典舞身韻的特征03-23
古典舞的身韻審美03-30
古典舞身韻的“頸”與“膝”12-09
中國古典舞身韻中“神”的訓練方法12-30
古典舞身韻練習對舞蹈表演的作用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