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辦公室怎樣才能把材料寫好
葉圣陶曾說過,寫文章和說話是一回事兒。他說,用嘴表達叫說話,用筆表達叫寫文章。嘴里發出的是聲音,筆下發出的是文字。這多年來,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寫材料就是學說話。因此,我今天講座的題目是《把最恰當的文字放在最恰當的地方》,主要講五句話。
第一句話:
馬憑四條腿,官憑一張嘴,干工作離不開一支筆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當干部、干工作,離不開動員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而實現這些職能,就要起草文稿、發表講話。怎樣把上級的決策部署傳達下去,如何把上級的會議精神貫徹下去,如何把工作推動下去、落實下去?材料、講話非常關鍵。每次活動,比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方案制定、動員講話、簡報通報,到心得體會、對照檢查、總結匯報,等等,哪個不是材料?哪個不需要材料?每個干部,特別是機關干部,提高綜合文稿起草水平意義十分重大。
一是材料工作關系領導形象和領導威信。領導的工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他的講話水平、文字水平體現出來的。也有人認為,有些地方和單位會風不好,開會的時候下面總是打瞌睡、看報紙、發短信、來回走動、交頭接耳,很大原因是領導打官腔、說空話,照本宣科,不能調動人、激勵人、鼓舞人。好的講話,應該使人知、使人信、使人動、使人激、使人奮、使人樂。使人知,就是讓人知道什么、明白什么;使人信,就是聽了讓人相信、讓人信服;使人動,就是聽后讓人動起來,讓人去做、去干、去落實,不動不行,不干不行;使人激、使人奮,就是聽了你的講話激動人心,振奮人心;使人樂,就是在一些輕松愉快的場合,能讓氣氛活躍,讓人喜歡聽。不論是革命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改革時期,好的動員部署講話一定使人精神抖擻、熱血沸騰。當一名領導,要讓同志們服從,首先得讓同志們服氣。在某種程度上,講話水平、材料水平就是領導的水平。
二是材料水平就是工作水平。日常做人,要說話辦事;機關工作,要辦文辦會。文章考驗官員兩個能力,一是政治思考力,二是藝術表達力。就拿工作總結來說,總結的是工作、也是思想,是經驗、也是教訓,很難想象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都不會歸納和梳理,能把工作干得多么出色。同時,也只有是自己一點一滴做出來的,腳踏實地干出來的,感受才能深刻,思考才能深入,經驗才會真切,體會才能銘心。從這個意義上講,工作干得好和總結寫得好同樣重要。去年的《人民日*》發了一篇梁衡的文章《當干部與寫文章》。文章說,不會寫文章的干部不可能是個有水平的干部。一個有水平的干部,如果他真的把工作當成一種事業,真的想為社會、為百姓干一點事,真的想探尋真理,研究規律,那他最后必定是一位政治家、專家、學者、思想家和文章家。諸葛亮的《出師表》、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毛主席那些大氣深刻的文章,都是文隨事出,情隨理現,既是文章的經典,更是工作實踐的結晶。
第二句話: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抄得好不如抄得妙
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寫文章也一樣,就像畫畫的學描紅,練習書法的學臨帖。寫材料就是要在抄的過程中模仿、總結和提升。特別是對上級的大政方針、主要精神、根本原則、規范性提法,以及一些對形勢的判斷等,你必須跟緊上級精神。因為公文的內容反映的是組織的意志,是“代人立言”,特別是作為地方組織的公文一般是以落實上級精神為主,在精神上必須同上級保持一致,這必然要體現在語言文字載體上的統一,必要的內容,必要的語言,不能改變。因此,天下文章一大抄,關鍵看會抄不會抄。會抄的輕車熟路,不會抄的原形畢露;會抄的錦上添花,不會抄的伸手被抓。有人總結了一個“簡明抄典”,我把它歸結為為四條:
一要堅持學習借鑒、模仿創新。決不能照搬照抄,全盤抄襲。你可以學習人家的選題立意,借鑒人家的謀篇布局,模仿人家的行文風格,然后創新自己的寫作方法,絕不能奉行簡單的復制粘貼。借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就是文體可采用張三的形式,結構可融匯李四的骨架,內容可涉及王五的涵蓋,語言可借鑒趙六的精彩,然后進行優化組合,進行創新創造,總之是一條:參考要廣泛,引用不單一,摹仿看不見。
二要做到相互結合。具體說,就是上級精神地方化、外地經驗本土化、過去的東西時尚化。學習借鑒上級的材料要以與本地本部門結合為主,學習外地的材料要以與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結合為主,學習之前的材料要以與當前的新形勢、新提法,新常態、新理念結合為主,歸納起來就是上下結合,內外結合,古今結合。干工作、寫材料,會結合,不僅是方法,也是能力。怎么結合呢?今年年初總局的工作會議上,梅克保局長在總結講話中有三句話,叫“找準切入點”“抓住結合點”“明確著力點”,三個點一抓住,就結合成功了。
三要拓寬思路。這個思路就是要做到“三通”,即嫁接變通、觸類旁通、融會貫通。
——嫁接變通。主要是利用別人的,借鑒別人的,改造別人的,最后形成自己的。就好比楊樹始終是楊樹,不會成為銀杏,更不會結出蘋果或山楂。但學會嫁接,則一切皆有可能。清代有個學者叫袁枚,他說“蠶食桑而所吐絲者,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釀蜜者,非花也!薄凹藿印钡年P鍵是“變通”。要結合實際,因時而變、因事而變、因地而變、因人而異,靈活變通,為我所用。通過嫁接變通,讓觀點閃光,讓材料出彩。
——觸類旁通。如果說嫁接變通的關鍵是“技術改造”,那么,觸類旁通的關鍵則是“技術引進”。精彩的文章處處閃光,我們可以從中引進文路,引進布局,引進技巧,引進創新。很多文章內容不同,但格式相通;很多事情做法不同,但道理相通;很多故事情節不一樣,但是反映的意義一樣!坝|類旁通”的關鍵是“觸”,要通過學習別人的文章,觸發自己的靈感,開發自己的潛能,啟迪自己的思路,然后發現共同點,找到共振點,抓住結合點,明確著力點,這樣就會讓思路豁然開朗,讓文章順理成章。
——融匯貫通。所謂融會貫通,就是廣覽博收、融為一體,“盡百家之美,以成一人之奇”。 融會貫通的關鍵是“融”,就是結合、綜合、揉和、耦合。融合就像和面一樣,小麥不是面條,面粉不是面條,水也不是面條,但放在一起進行融合、揉和,再通過搟面杖,就成了面條。你這個手搟面勁道不勁道、吃著美不美,就看你的綜合概括能力、分析研究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怎么樣。有人說,參考一篇文章寫一篇文章是抄襲,參考三篇文章寫一篇文章是模仿,參考十篇文章寫一篇文章就是創造。能參考更多的文章,然后融會貫通,再來創新一篇文章,那就是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水平。
四要注意方式方法。我把它稱之為“六句真言”,即明確意圖,把握高度,理清思路,重點突出,層次清楚,準確表述。
——明確意圖。寫材料首先要明確意圖。開個會議,寫個講話,準備材料,首先要弄明白這個會是干什么的,要解決什么問題,是講給誰聽的,寫給誰看的,要達到怎樣的目的,取得什么樣的效果。這些東西弄不明白,心里就沒有底。寫材料前首先要弄明白,你這個會議、這個材料是動員會還是總結會,是座談會還是匯報會,是宣傳教育還是總結表彰,是調查研究還是請示匯報,等等等等,意圖首先要搞清楚。有人曾總結了起草講話要弄清10個問題:誰來講?以什么身份講?什么時候講?為什么講?領導自己想咋講?會議要求該咋講?與會同志想聽啥?等等,如果這些都搞不清楚,那還寫個什么啊?
——把握高度。你起草一個文件,不是你一個處室、一個科室的東西,而是代表整個單位、甚至是全市、全省的東西。因此必須站位全局、把握大局,寫出全局的高度,領導的高度,戰略的高度,理論的高度等。任何一個材料,都要把握高度。要善于從思想和理論深度上把握高度,從高處、大處、遠處、深處來審視和考察、從對領導的戰略意圖和對全局的把握上體現高度,從大背景、大戰略、大進程之中來把握高度。有了高度,文章的站位問題就解決了,材料的分量就出來了。
——理清思路。思路就是思維的路線。思路決定出路。干什么都要有個先來后到,有個先后順序。一個材料、一篇文章,首先思路要清,準備寫什么,寫哪幾個部分,安排幾個段落等,都必須思路清晰。思路不僅體現在整個框架,也體現在每一部分、每一段落、每一層次。
——層次清楚。寫文章要注意層次感和邏輯思維。一個文章整體是這樣,每個部分、每個段落也是這樣。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要講邏輯關系,要有先后順序,這樣才會層次分明。否則就會層次不清,語無倫次,雜亂無章。某局長講話,講了三大部分:一要把思路理清,二要把風氣搞正,三要把工作做實。在講到把風氣搞正時,他講了三大段:第一段是領導帶頭樹形象;第二段是從嚴治局正風氣;第三段是選好干部樹導向。第一段里面領導帶頭樹形象,樹什么樣的形象呢?他又講了三層:一要樹立起對人民負責的形象;二要樹立起推動工作的形象;三要樹立起清正廉潔的形象。這樣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一層深一層,層層推進。這就是層次。
——重點突出。哪些應該詳細論述,哪些應該輕描淡寫,哪些應該一筆帶過,要做到胸中有數、心中有底。如果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讀了以后、聽了以后就會主次不清,方向不明。整篇文章大的方面,重點是什么,主題要鮮明,每一部分里面準備重點寫哪幾段,每一段里面準備重點寫哪幾個層次,每一個層次里面準備重點寫哪幾句話等,都要擺布清楚。寫文章講究詳略得當,而只有重點突出,才能詳略得當。
——準確表述。就是文章的觀點要準確、材料要準確、語言要準確、用詞用語要準確、標點符號要準確,等等。寫文章、寫講話,介紹情況,都要力求準確,也就是如何把最恰當的文字、最恰當的話、最恰當的詞語用在最恰當的地方!恫烁T》中有句話說:“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恰好,就是恰到好處,就是準確精當。
我個人的體會,只要做到了這六點,文章基本上得個90分以上沒有問題。這六點不僅整篇文章是這樣,一個材料的每一部分、每一段落都是這樣!這六點不僅是寫材料的要求,也是欣賞材料、判別材料好壞的標準之一。
第三句話: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萬事皆可入文法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是《紅樓夢》里的一句話。毛主席說: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那么,材料就是工作的反映。既然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那反過來說,所有的客觀事物不都是文章嗎?什么是客觀事物?萬事萬物、做人做事都是客觀事物,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也是客觀事物?陀^事物都有規律,這些規律也是文章的規律。所以,我加了一句叫:萬事皆可入文法。把事兒做好了,把人做好了,把話說對了,也就把文章做好了。
經常有人把寫材料比喻成蓋房子。蓋房子要先搭架子,寫材料要先拉提綱;蓋房子要先備足材料,寫材料要先搜集資料;房子蓋成要粉刷,文章寫成要潤色;蓋成的房子要裝修,寫成的材料要修改。葉圣陶有本書叫《文章例話》,書中收入了豐子愷的一篇文章《現代建筑的形式美》。文章開頭說,現代建筑的形式美,有四個條件:第一,建筑形態須視實用目的而定;第二,建筑形態須合于“工學”構造;第三,建筑形態應巧妙地應用材料的特點;第四,建筑形態須表現出現代感覺。這四條,講的都是建筑,寫材料不也是這樣嗎?要實用,要合“工學”,要巧妙運用材料,要有時代感。所以,知道蓋房子的道理就會寫材料。
有人說,好文章就像一個美女。因為文章也要講究美感,譬如語言美、結構美、層次美。說好材料也要像美女,就是材料的內容框架要勻稱,就像人體胖瘦,只有勻稱才好看,也就是《麗人行》中說的“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那才是天生麗質好文章。如果只有骨頭沒有肉,你寫的是文章提綱。不論是起草一個文件,還是寫一個講話,先不說你的立意如何,首先要讓你的材料上下勻稱,整體和諧,做到該凸的凸,該收的收,詳略要得當,重點要突出。
再譬如,寫材料就像打仗。有句成語叫“紙上談兵”,好像是個貶義詞。其實寫材料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紙上談兵。每個寫材料的人就像一個將軍,都掌握著字、詞、句這些千軍萬馬,領導和指揮著層次、段落、部分這些“軍師旅團”。寫一篇文章就像打一次硬仗,這些兵馬如何使用,這些軍師旅團如何擺布,就是一個寫材料的學問。譬如寫材料前要充分搜集和占有資料,就好比“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寫材料要認真構思,要講“意在筆先”,這是因為,只有“運籌于帷幄之中”,才能“決勝于千里之外”;文章的布局,字詞的運用,就像戰前的排兵布陣。排兵布陣時,海陸空相互配合、聯合作戰,各個兵種各就各位、按部就班,都安排得有條不紊,這樣的文章才能上下貫通、整體協調,才有戰斗力,才能打勝仗。一篇文章、一個講話,短的幾百字,長的上萬字,這些字詞句從語言學的角度講,都是按照語法規則組織起來的;但從寫作的角度講,卻是通過你所要表達的主題統帥起來的。一部《新華字典》,收有1萬多字,如果把這些字兒胡亂集在一起,沒有人會說它是一篇文章,因為它沒有主題,沒有靈魂,但把這些字很好地組織起來,表達一個主題,反映一種思想,就是一篇文章。所以兵馬再多,沒有將領統帥,都是烏合之眾;字詞再多,沒有主題支配,都是文字垃圾。所以要學會寫材料,就要像一個將軍一樣,有將帥之謀,會用兵之策,善于把最適合的兵用到最適合的地方。好材料就是這樣寫成的。
在某種意義上,寫文章就是搭配。從小處說,是詞語搭配,句子搭配,段落搭配;往大處說,是主題與材料的搭配,結構與內容的搭配,論點與論據的搭配,等等。會搭配就會寫文章。當然,搭配不能亂搭配,也要講規矩,要搭配得準確、恰當、協調,要門當戶對。有句成語叫言當其時,就是話得說的是時候,說的是地方;該說不說,那是失職;不該說的說了,那就是失言!
第四句話:
研究工作比研究材料更重要,做人比作文更重要,研究規律比研究技巧更重要
第一,研究工作比研究材料更重要;蛘呓醒芯繂栴}比研究材料更重要。文章是為工作服務的,工作就是為解決問題的。李瑞環在《學哲學用哲學》中說,“我們有些文章寫得不好,不是詞匯不夠多、句子不夠美,而是動機上、內容上、方法上有毛病,在鼓搗字兒上花得時間太多,在研究事兒上下得功夫太少!蔽覀兘洺Vv“開門當秘書,關門當領導”,而要當好“領導”,就必須經常想著領導關注的問題、思考領導想著的工作,做到與領導思路對接、同頻共振,而不是游離于領導之外,置身于工作的邊緣,為文章而文章,為材料而材料。而要符合領導的口味,領會領導的思路,不僅僅是揣摩領導的喜好,研究領導的性情脾氣和言語習慣,更重要的是研究領導所擔負的工作。研究工作,就要經常想著工作進展得怎么樣,我能為領導決策做些什么?如果我是領導,我對這個問題應該怎么看,我希望下邊怎么干?向上級匯報,就要想著我們到底做了些什么,上級領導想聽些什么,怎樣匯報才能更出彩。對于寫材料來說,你對問題思考的高度和深度,決定了材料的高度和深度;你對工作的關注度、融入度,決定了材料的適用度。所有的文字材料都必須圍繞工作,圍繞問題,特別是中心工作、主要問題、重大問題來進行構思和寫作。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大局,站位全局,才能把話說透,把問題點準,把帶有規律性和根本性的東西揭示出來,寫出的材料才能切合實際,解決問題。支局長在2011年7月半年工作會上有個總結報告,這個總結報告講了四個大問題、12個如何;今年1月總局的工作會上,梅克保副局長在會上就如何貫徹落實工作會議的精神又講了“四個如何”。這么多的“問題”“如何”,說的不都是問題嗎?寫材料不就是圍繞工作,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然后給出解決問題的答案嗎?所以,寫材料的,要始終牢記,研究工作比研究材料更重要,研究問題比研究文字更重要。
第二,做人比作文更重要。有句話叫文如其人。反過來說,就是人如其文,也就是什么樣的人才能寫出什么樣的文。 據我了解,現在到處都缺寫材料的人,其實不是缺能寫的人,而是缺真正用心的人、缺出類拔萃的人。選人之所以難選,難在文筆、人品、性情三者兼優上。一個善于做人的人,寫出來的材料、講出來的話就會是真話、實話、掏心窩子話,而不會是昏話、廢話、假話,甚至不說人話。一個缺乏愛心、不熱愛生活、對生活沒有激情的人,不可能寫出真誠感人、溫暖人心的文章。內心狠毒,文字必定陰冷;正在談戀愛,文字就燦爛。謙虛的人,必定好學;有教養的人,材料必定雅致;樂觀的人,材料必定生動;寬容的人,材料必定大氣;認真的人,就不會錯字連篇。人實在文筆才能實。郭沫若說,文章是人寫的,首先是人的問題。什么樣的人就寫什么樣的文章,思想正確、態度鮮明、作風正派,寫出來的材料才能立場堅定,思想健康,內容充實,符合實際。所以:態度決定前程,文品就是人品,文風就是作風,文章就是形象。人與文章融為一體,才是最高境界。
第三,研究規律比研究技巧更重要。世上任何事情都有規律可循。生活有生活的規律,學習有學習的規律,工作有工作的規律。文字材料也是一樣,只要在平時具體寫作實踐中勤研究,多琢磨,多摸索規律,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階段性工作會無非是現在啥情況、存在啥問題、下步怎么辦;比如一個調研報告,無非是調研經過、經驗做法,然后是幾點體會、幾點建議。其他文章也莫不如此。只要認真研究,都有規律可循。有人說,這不是黨八股嗎?我認為這不是八股,而是規律。比如一個人,五官長在什么地方,那是固定的東西,你說鼻子長到嘴下邊、長到肚子上行不行?肯定不行。寫文章也一樣,那就是要尊重規律、研究規律、掌握規律、運用規律。我們提倡創新,但創新也不能違背規律。即使創新,也有規律。許多工作可能性質不同,但規律是一樣的。所以,研究規律比研究技巧重要。去年我在《寫作》雜志上發了一個文章,叫《關于文章寫作中的“三”》,是對“無三不成文”的一些思考,主要講了三個方面內容,也是對寫作規律的一些探討。一是說三句話是文章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句型、句式。這種句型句式,高度概括,精準凝煉,富于哲理,簡潔有力。譬如“三個有利于”“三個代表”“三個自信”“三嚴三實”。三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三與: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這些都是十八大報告中的話。還有,人生有三通:通人情,通世故,通禮儀。人生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爺的事。等等。這種排比句式,或并列、或遞進,說理精辟、表意精準,很有表現力、說服力和感染力。二是說就寫作本身而言,“三”是布局謀篇之道,具有規律性,是種方法論。演繹推理的一般模式叫三段論,即大前提、小前提、結論。我們寫的公文材料大多屬于議論文范疇,而議論文講論點、論據、論證方法,其中論證方法就是運用三段論,提供論據,進行推理,最后得出結論。用“三”來布局謀篇和構思講話,有很多可以借鑒。譬如禮儀性的講話,往往講三個方面: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對大家的支持表示感謝;對今后的工作提出希望。一般年度工作報告,也是三部分:回顧與總結;目標與任務;希望與要求。大多數的階段性工作講話,也基本是三部分:前段工作怎么樣,當前問題是什么,下步工作如何干。這種三點式,最有利于抓住問題的關鍵和核心。三是說對于寫材料,也有很多“無三不成文”的規矩。比如:公文標準三個有:有思想做靈魂,有結構做筋骨,有內容做血肉;公文語言講三性: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改進文風三個字:短、實、新;選擇材料三原則:值得寫,能夠寫,適合寫;文稿修改三方法:順著改,照著改,問著改;文章結尾有三忌:忌虎頭蛇尾,忌畫蛇添足,忌草草收兵。等等,講的都是一種規律。
最近一期《領導之友》雜志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叫《文有“三用”》。機關材料也是應用文,應用之用,貴在“三用”。哪三用?就是實用、適用、受用。一是實用,就是有實際使用價值。公文因實用而生、為實用而作,實用是其根本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公文的生命。起草的意見、決定、通知、方案等,首先考慮成文的針對性、操作性和可行性,公文的語言就會主旨鮮明,指向準確,簡明扼要,精煉精當,落實起來便于操作、易于執行,而不會含糊其辭,語焉不詳。要努力做到不寫廢話,不寫自己沒弄懂的話,不寫沒有根據的話,不說大家看不懂聽不懂的話?梢哉f,幾乎所有公文起草上存在的問題都可以從沒有真正領會其實用性上找到根源。二是適用,適合的適,意思就是符合要求。我們是抓質量的,質量的功能就是具有符合性、適應性、滿意性。文字材料也是一樣,首先要符合要求,滿足需求,不適合、不適用,都是一紙空文!饵h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規定的15種公文文種,其定義前都有“適用于”三個字。除文體、文種之外,講適用,還要講得體,講分寸。不同文體、不同文種有不同的語言要求,語氣不同,表達的態度也不同。譬如,“不予同意”“不同意”“不擬同意”都是不同意,但表達效果卻明顯不一樣。因此,無論文體、文種,還是用詞、用語,都要講究適用二字。某種情況下,適合、適用的,才是最好的。三是受用,就是好文章、好文稿要讓人讀著悅心,聽著得勁,看著舒服。寫文章講究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也要講以言悅人。寫文章就是用筆說話,但有話說還得把話說好。譬如開會講話,凡是好的講話材料總能讓人感到“有說頭”,“有聽頭”,“有想頭”,“有勁頭”,這樣的講話才有說服力、吸引力、感染力,讀者才能看得進,聽者才能坐得住。
第五句話:
寫材料苦,寫材料難,保持好心態最關鍵
關于寫材料有很多順口溜,譬如“喝墨水,費腦水,流汗水,吐苦水,沒油水”“幕后一身汗,臺前靠邊站”“胡子蹭蹭長,頭發嘩嘩掉,喝白水,尿黃尿,省被子,費燈泡”。這些段子,說的都是“筆桿子”的苦和難。
寫材料的苦,主要是工作苦、壓力大。這壓力一是來自材料多、任務重。二是來自領導的標準高、要求嚴。三是來自連軸轉、心不凈。寫材料有句話,叫“功夫在平時,閑在不閑時”,別人開會肩膀上支個耳朵抬個臉,但你得手耳并用、腦體并重,下來還得趕緊整理會議記錄;外出考察別人歡聲笑語、游山逛景,但你得操著心收集資料、認真構思,因為回來還要寫考察報告。
寫材料的難,主要有三難:一是難在材料學問深。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要想當好“筆桿子”,沒有幾年硬功夫你應付不了。各項工作千頭萬緒,你得讓“外行看你像專家、內行看你像行家”。情況不熟悉、肚子里“沒貨”,巧婦難做“無米粥”。報告文件別人可以不看,但你不能不看;別人不掌握工作情況,但你不能不掌握;對外地的好經驗好做法,別人不知道,你不能不知道。這是第一難,難在材料學問深。二是難在家里媳婦孩子不好哄。沒結婚時,人家姑娘憑你是個“筆桿子”,“情書”寫得妙語連珠,情真意切,結了婚才知道這點文采最不實惠。節假日,別人陪著媳婦孩子轉商場、逛公園,你得悶在屋里找資料、想觀點、尋材料、憋靈感。三是難在別家旁人不理解。再會寫材料的人,都知道沒有好寫的材料。單位寫材料的人,最不喜歡聽的一句話就是:你是大筆桿子,寫個材料在你手里算個啥?大大小小一個材料,哪個不是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甚至扒皮抽筋?別人都說你能寫,可是“誰解其中味”?
但寫材料是“代人立言”,是組織需要,是工作要求,必須執行。所以更需要保持一個好心態、好狀態、好姿態。所謂好心態,就是把心態建設好,保養好,把握好,保持平靜心態,保持平淡心態,保持向上心態。所謂好狀態,就是面對材料任務,要不斷調整精神狀態,調優工作狀態,保持高昂的激情和飽滿的熱情。所謂好姿態,就是當面對誘惑、面對榮譽、面對與人合作、面對干部調整,不汲汲于名利,不斤斤于得失,淡泊明志,堅守崇高,清風明月,自得其樂。所以我說文字秘書要當“三好”秘書,就是性情好,文筆好,身體好。性情好。就是在壓力下能逆來順受,能忍辱負重,能任勞任怨,能委曲求全,再苦再累,也要撐開肚皮,裝得下飯菜,裝得下知識,裝得下委屈。文筆好。不用說了,簡單說就是坐下能寫,站著能說;出門能辦事,回來能謀劃。身體好。熬眼磨屁股,也是出力活,身體不好,經不起摔打,受不了折騰,再有才華,也頂不下來。
所以說,對待材料要三個好:好心態、好狀態、好姿態。寫材料的人也要三個好:性情好,文筆好,身體好。這樣,才能把材料寫得棒棒的,把身體練得杠杠的,把工作干得爽爽的。
【辦公室怎樣才能把材料寫好】相關文章:
2016中考如何寫好材料作文08-09
2017中考材料作文如何寫好06-16
2017年中考語文材料作文如何寫好08-18
怎樣才能提高口才05-27
怎樣才能學好法語?06-19
怎樣才能練好舞蹈08-20
怎樣才能踢好毽子06-21
鮮海帶怎樣才能煮爛02-13
學英語怎樣才能“事半功倍”?08-13
怎樣才能提高演講口才05-18